中国药典2015年版微生物检查法修订情况简介_第1页
中国药典2015年版微生物检查法修订情况简介_第2页
中国药典2015年版微生物检查法修订情况简介_第3页
中国药典2015年版微生物检查法修订情况简介_第4页
中国药典2015年版微生物检查法修订情况简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药典2015年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修订概况,质量检验部,2,历版药典微生物检测方面所取得的进展,74年、84年、90年卫生部药品卫生学检查法;86年卫生部颁布药品卫生标准1995年版药典首次收载微生物限度检查法2000年版药典首次收载微生物限度标准2005版 将按剂型制定限度修订为按给药途径制定限度 首次收载方法验证要求 无菌检查培养时间与国外接轨2010版 首次收载培养基适用性检查要求 强调对微生物检验过程的验证及过程控制 部分品种特别是抗生素品种的无菌检查法由附录走入了各论,3,修订背景,欧、美、日等主要药典均收载了协调一致的微生物检查法和限度标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目前的微生物限度检查体系与国际相比存在差距,这一差距对于目前我国企业产品出口造成很大的障碍,也对我国的微生物质量控制造成很大困惑。,4,修订背景,虽然中国目前不是ICH的成员国,而是以观察员的身份进入,但中国与国外制药行业交往日益增多,中国药品要想进入国际市场,药品的检验方法和标准与ICH保持一致,势在必行。,5,药品微生物检验及控制的挑战与机遇,1 医药产品的发展更有具特色的中医药,注射用药品成为“高风险产品”微生物控制扩及检查成为高难度工作。一百多年来人们努力提高在“有菌的环境中”生产“无菌的产品”能力,事实证明这一努力至今充满挑战。,6,药品微生物检验及控制的挑战与机遇,2 医药产品挑战2006年7月8月发生了震惊全国的“欣弗事件”(肺炎克雷伯菌,是污水中常见菌)完达山“刺五加注射液”(阴沟大肠杆菌)2012年10月,美国新英格兰合成制药中心生产的注射类固醇霉菌污染,造成数百人感染真菌炎,至年底统计死亡39。(从50支密封药瓶中检测出曲霉菌和突脐蠕孢菌两种。,7,药品微生物检验及控制的挑战与机遇,3 药品微生物污染的反思在医药产品的发展过程中,尽管世界各国付出惨重代价,俏有不慎悲剧仍然可能重演;尊重规律,科学管理,全过程无缝监控,严格落实各项管理,验证、检查员和分析调查措施,切实降低无菌药品的微生物污染风险。,8,药品质量体系,1,安全性,有效性,可控性,微生物,9,微生物检验与控制,参数放行,微生物控制,微生物检验,微生物实验室技术00S调查,10,中国药典微生物检查体系的调整,11,中外药典微生物检查系统的差异,培养基体系的差异使得中国药典结果与国外药典检测结果不具有可比性中国药典培养基体系的灵敏度较国外药典低。,12,微生物检查法修订方案,与ICH(USP/EP/JP)全面接轨1 检验体系的变更2 限度标准有“数量”向“数量级”转变3 控制结果判断趋向多样化4 以“00S”代替复试,13,2015版药典修订的具体原则,检验方法与国外药典进一步协调;已有的指导原则实用化,通过科研解决指导原则实用化问题;增加新的指导原则,特别是对与企业过程控制相关的指导原则。,14,2015版药典无菌及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目标,建立统一的质量技术要求,保持各方药典科技水平一致,保证用药安全、有效。质量控制、检验技术、检验标准等减少国际贸易的障碍。统一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技术门槛,促进国际间药品在同一技术平台的公平竞争。,15,2015版药典无菌及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修订内容,修订后的中国药典微生物检验系统成为一个较完备的标准体系,将收载15个左右的微生物检查法和指导原则。 修订后的中国药典微生物检测系统与国外完全一致。对实验环境进行了重大修订。,16,目前已基本完成的药典附录,1、灭菌法2、无菌检查法3、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4、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5、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6、抑菌效力检查法7、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指导原则8、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9、药品微生物检验替代方法验证指导原则10、无菌检查用隔离系统验证指导原则11、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17,2015年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修订,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参照USP35版和EP7.0版对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收载形式进行了修订,将其分为三个附录:,18,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实验环境的变化,总的原则: 无外源性微生物污染样品 样品的微生物检测环境不低于样品的生产环境,19,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实验环境的变化,B级:“静态”百级,“动态”万级。实验室布局:活动分区(不是分房间)实验室应通过不同的进入通路和隔断来区分“洁净”区和“阳性”区,包括更衣、清洁、消毒等。当样品发现微生物生长,后续的工作应转移至“阳性”区。,20,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技术方法适用范围变化,嗜温型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为20 44( 2543)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白色念珠菌、黑曲霉最适生长温度为28,21,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试剂和试药的修订,试剂和试药中和剂、灭活剂和表面活性剂均应对微生物无毒性,其相互间具有相容性,有利于样品中微生物均匀分布。 稀释液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pH7.2 无菌磷酸盐缓冲液; pH6.8无菌磷酸盐缓冲液(肠溶制剂);pH7.6无菌磷酸盐缓冲液(结肠溶制剂);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不限于上述稀释液(如0.9%无菌氯化钠溶液),22,微生物限度检查计数法,修订前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试验菌株,修订后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23,微生物限度检查计数法培养基和试验菌的修订,24,微生物限度检查计数法培养温度和时间的修订,25,微生物限度检查计数法接种方法的修订,26,微生物限度检查计数法方法的修订,27,方法适用性案例,某板蓝根冲剂 标准为细菌数不超过1000cfu/g,某药检所细菌结论1200cfu/g,送中检院仲裁。合格 不合格,28,微生物限度检查计数法检测项目 及结果判断的修订,29,微生物限度检查计数法结果判断有计数干扰情况时的修订,30,微生物限度检查计数法结果判断的修订,31,微生物限度检查计数法结果判断增订内容,32,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的修订,33,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的修订,34,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的修订,35,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修订,对替代方法的认可:本检查法可采用替代的微生物检查法,包括自动检测方法,但必须证明替代方法等效于药典规定得检查方法。新增内容结果判断方式:各控制菌项下,生化实验和“应进行分离、纯化及适宜的鉴定试验”改为较少的生化实验或“采用其它适宜方法进一步鉴定” 较大变动,36,1、培养基适用性检查试验可用于确定实验室所使用培养基(包括购置的不同批号的成品培养基、不同批号的脱水培养基干粉、按处方使用不同批次的原材料自行配制培养基等)、制备程序(包括水质控制、配制方法、灭菌程序等)、保存条件(温度、湿度、时间及盛装培养基的容器条件等)等是否满足微生物限度检查用要求。上述任一控制点发生变化均应重新进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培养基适用性检查,37,微生物限度检查培养基适用性检查,2、当检验结果出现异常或实验室质量控制需要,也可通过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提供一定依据。在保证配制和灭菌过程无误的条件下,对照培养基可以不经适用性实验检查直接用于样品检查。,38,3、不同处方培养基的替代使用不能通过培养基适用性试验简单确定。不能使用经过对照培养基进行适用性检查合格的其他培养基作为实验室自用的“对照培养基”。4、如果没有特殊规定,培养基配制采用蒸馏水或纯化水均可,但应进行检测控制,如pH应为57.,微生物限度检查培养基适用性检查,39,2015版微生物限度标准的修订,将2010版中国药典一、二、三部微生物限度标准项目进行对比、整合。采用一部的限度标准项目作为合并后限度标准的基础。,修订思路,与美、欧、日药典比较,修订中国药典的微生物限度标准。采用清晰直观的表格形式,按给药途径,分液体、固体性质,列出各类药品的限度标准。,40,修订后限度标准的总体结构及规定(共9项,4个表),1、制剂通则、品种项下要求无菌的制剂及标示无菌的制剂和原辅料应符合无菌检查法规定。,2、用于手术、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局部给药制剂应符合无菌检查规定,3、非无菌化学药品及生物制品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标准(见表1),4、非无菌不含药材原粉的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标准(见表1),5、非无菌含药材原粉的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标准(见表2),6、非无菌的药用原料及辅料微生物限度标准(见表3),7、中药提取物及中药饮片的微生物限度标准(见表4),8、有兼用途径的制剂应符合各给药途径的标准,9、霉变、长螨者以不合格论,限度标准,41,标准修订内容(参照欧美药典标准),1、修订菌数标准表达方式:指数形式10ncfu,最大可接受限度值遵守2倍规则。101cfu:可接受的最大限度为20;102cfu:可接受的最大限度为200;以此类推。2、检查指标:需氧菌总数:TAMC(替代细菌数)耐胆盐的革兰氏阴性菌(替代大肠菌群),42,标准修订内容(修订后限度标准制定原则及特点),1、基于药品的给药途径及对患者的潜在危害划分风险等级,制定标准,增加控制项目齿龈、皮肤、呼吸道吸入制剂增加原辅料、中药提取物、中药饮片的控制2、兼顾国产药品的生产特点,保留中国药典对中药制剂的分类特点是否含药材原粉,是否含豆豉神曲是否接触完整皮肤黏膜3、贴剂国外:贴剂规格统一,以“贴”为单位控制限度国内:贴剂规格各异,以“10cm2”为单位控制限度,43,标准执行注意事项,1、无菌要求正文或制剂要求无菌及标示无菌的制剂用于手术、烧伤及严重创伤的局部给药制剂创伤程度难以判断的局部给药制剂,有安全性风险2、沙门菌检查检查对象:口服制剂特点1:含脏器提取物(不区分是否为中药制剂)特点2:含药材原粉(之前为动物药材原粉,不在界定是否为动物药材),44,标准执行注意事项,3、微生物限度标准102cfu100cfu,最大可接受限度为200,对结果判断有影响。,45,标准执行注意事项,标准修订后,结果由不合格合格基于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制定标准基于微生物计数结果的可变性(精密度),非类似化学检验结果1)尽管未超过标准规定,但是有风险;2)累计数据,建立风险评估体系。,46,标准执行注意事项,操作:称量误差、稀释误差、平皿误差、培养基误差等生产:样品污染的不均匀性原辅料:本身是否能促进微生物增长,47,标准执行注意事项,4、方法的变化TSA和需氧菌总数,营养琼脂和细菌总数。标准限度放宽,但是培养基的营养能力增加,促生长能力增加了。需氧菌总数:细菌和真菌均需要合并计数(真菌也属需氧菌)。,48,营养琼脂与胰酪大豆胨培养基测定结果比较六味地黄丸(cfu/g),49,方法变化,控制菌检查过程:使用无选择性增菌培养基培养,可以使受损的微生物得到修复,提高检出率。增菌培养 选择性增菌 选择性琼脂培养基,TSB,麦康凯肉汤(大肠)RV肉汤(沙门),麦康凯琼脂VRBGXLD,营养肉汤BL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50,制药用水微生物检验方法的修订,A方法:现行版中国药典方法B方法:美国药典推荐方法 TSA、3035、72hC方法:欧洲药典方法 R2A、3035、120h(目前药典会网站公布的方法),51,R2A 琼脂培养基处方及制备,酵母浸出粉 0.5g 蛋白胨 0.5g 酪蛋白水解物 0.5g 葡萄糖 0.5g 可溶性淀粉 0.5g 磷酸二氢钾 0.3g 无水硫酸镁 0.024g 丙酮酸钠 0.3g 琼脂 15g 纯化水 1000ml 除葡萄糖、琼脂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H 值使加热后在25的pH 值为7.20.2,加入琼脂,加热溶化后,再加入葡萄糖,摇匀,分装,灭菌。 R2A 琼脂培养基适用性检查试验 照通则1105 中“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的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方法进行,试验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应符合规定。,52,制药用水微生物检验方法的修订,课题研究: 6个实验室通过对13家制药企业的纯化水系统共计90个水样,采用不同的培养基体系、培养条件以及检测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共取得5000多个实验数据。 13家制药企业涵盖了国内制药企业、中外合资制药企业、外资企业以及医院制剂室。,53,制药用水微生物检验方法的修订,拟修订方法对计数结果的影响13家水系统,采用现行版中国药典培养基系统检验,计数结果均符合规定。13家水系统,采用修订后的培养基系统检验,有4家的部分数据超过标准规定得限度值100cfu/ml,由符合规定变为了不符合规定。部分水系统即便是未超出标准规定范围,计数结果的数值也有增大。少数水系统微生物控制水平较高,计数结果没有明显变化。,54,制药用水微生物检验方法的修订,拟修订方法的实验操作细节 实验过程中发现,部分水样在R2A培养基上培养至72h、96h,菌体个头仍很小,难准确计数,如不在伞棚灯下观察,极易漏检。这种情况甚至会出现在培养的第5天,需延长培养时间至第7天才可准确计数。,55,纯化水微生物限度检查,修订 【检查】 微生物限度 取本品不少于1ml,按薄膜过滤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