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鲁科版必修2+:1.1《原子结构》ppt课件.ppt_第1页
化学鲁科版必修2+:1.1《原子结构》ppt课件.ppt_第2页
化学鲁科版必修2+:1.1《原子结构》ppt课件.ppt_第3页
化学鲁科版必修2+:1.1《原子结构》ppt课件.ppt_第4页
化学鲁科版必修2+:1.1《原子结构》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鲁科版必修2 原子结构 课件PPT 鲁教版化学2 必修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 引言 通过初中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但原子核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电子在原子核外怎样运动的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这是本节教学要解决的问题 回顾与思考 1 物质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 2 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是什么 3 为什么原子不是一个简单的 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4 为什么原子核也不是一个简单的 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1 分子 原子等 2 原子 3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4 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 5 原子核内质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总数 8 在原子里 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空间 相当的大 7 如果把一个原子比作一个庞大的体育场 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一只蚂蚁 6 一个原子跟一个兵乓球体积之比 相当于兵乓球跟地球的体积之比 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 物质的组成 性质和变化都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 人们对原子 分子的认识要比对宏观物体的认识艰难得多 因为原子和分子过于微小 人们只能通过观察宏观实验现象 经过推理去认识它们 一般是通过实验事实提出原子和分子的理论模型 如果设想的模型不符合新的实验事实 就必须修正 甚至摈弃旧的模型 再创建新的模型 人们对原子 分子结构认识的过程实际上是根据科学实验不断创立 完善模型的过程 自从19世纪初道尔顿建立原子学说以后 原子是不可分割的最小微粒 在人们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直到发现电子 X射线和放射性现象 人们才舍弃原子不能再分割的传统观念 并进而探讨原子的组成和结构问题 小结 那么 原子的内部结构究竟是怎样的呢 科学家是怎样探索原子内部结构的呢 2 p2 联想质疑 栏目 观看 粒子散射实验电影 请同学们思考 卢瑟福所作 粒子散射实验为什么是 绝大多数 粒子直线通过 少数 粒子转向 个别 粒子反弹 这一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粒子散射实验表明 原子中正电荷占的空间很小 因而 粒子通过金箔时 只有极少部分遇到这种质量较大带正电荷的质点的排斥而折回 这个带正电荷的质点位于原子的中心 就是原子核 而大部分 粒子是直线通过的 说明电子在原子核外 较大 的空间内运动 由于电子很轻 容易被较重的 粒子推开 不会妨碍 粒子的通行 这个实验推翻了原子是一个 实心球 的假设 为现代原子结构理论奠定了基础 卢瑟福通过 粒子散射实验认识了原子核的存在 提出了核式原子模型 原子中心有一个原子核 它集中了原子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 而带负电荷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饶核高速运动 实验 预测 观察 模型 葡萄干布丁 粒子散射 通过转向反弹 核式原子模型 科学家的这些探索过程给你有什么启发 你心中的原子结构模型是怎样的 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 经历了无数的艰辛 才一步一步地走向深入 一步一步接近事物的本质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深入认识 都是建立在实验研究基础上的 实验是揭示原子结构的重要手段 汤姆生 卢瑟福 玻尔 海森伯四代师生都是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样的探索者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怀疑科学上的 定论 不迷信权威 向自己的恩师挑战 为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他们的身上闪烁着科学探索精神的光辉 1 原子核的构成 5 1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 交流研讨 栏目 据表中的数据 各小组讨论汇报并回答下列问题 1 在原子中 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2 原子的质量由哪些微粒决定 3 忽略电子质量 原子的相对质量与质子数 中子数有什么关系 原子的构成 每一个质子带电荷相对质量约为 质子的数目决定中子不带电 相对质量约为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 每个电子带原子电荷 相对质量为一个质子 中子 的 最外层电子数目决定 质量数 定义 核电荷数 Z 质量数 A 一般用符号表示一个质量数A为 质子数为Z的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一个单位正电荷 1 元素的种类 1 一个单位负电荷 1 1836 元素的化学性质 质子数 Z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Z 中子数 N 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取近似整数值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2 核素 回顾 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的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 核电荷数 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质疑 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那么 中子数是否也相同呢 P4 观察思考 三种不同的氢原子 比较 三种氢原子结构的异同 质疑 它们是不是同一种元素 2 核素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 即质子数 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 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同位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核素 1 元素 具有相同质子数 核电荷数 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 核素 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 氢元素三种核素 氕氘氚 3 同位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三者关系 核素 核素 元素 同位素 迁移与应用 1 请你描述构成原子的各种微粒与元素 核素间的关系 2 请你描述元素 核素 同位素间的关系 氢元素的三种核素 同位素性质 a 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 物理性质有一定差别 b 天然存在的同一元素的各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组成不变 应用 金属探伤 消除静电 治疗肿瘤 示踪原子 跟踪研究化学反应 作核燃料 用14C考古 环保治污等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1 定义 由各种天然核素相对原子量与其原子百分组成计算出的平均值 2 计算式 M M1 n1 M2 n2 M3 n3 同位素C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4 969 在自然界占75 77 原子数的百分含量 Cl为36 966 在自然界中占24 23 则C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4 969 75 77 36 966 24 23 35 45思考 计算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还可以用哪些方法 用质量数代替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求其平均值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 质子数 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宏观概念 对同类原子而言 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 主要通过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来体现 H O 具有相同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微观概念 对某种元素的一种原子而言 不同的核素可能质子数相同 或中子数相同 或质量数相同 或各类数均不相同 1H 2H 3H 12C 24Mg不同核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原子或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 微观概念 对某种元素的原子而言 因同位素的存在而使原子种类多于元素种类 同位素质量数不同 化学性质相同 天然同位素所占原子百分含量一般不变 同位素构成的化合物如H20 D20 T20物理性质不同 但化学性质相同 1H 2H 3H为H的同位素 同位素 元素 同素异形体的比较 亚原子粒子简介 人们将组成原子的微粒叫亚原子粒子 亚原子粒子曾经也叫基本粒子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文献就将其叫粒子 迄今科学上发现的粒子已达数百种之多 夸克简介 根据1961年由盖尔 曼 GellM Mann 建立的新模型 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小的粒子夸克组成的 但现有的理论还不能预言 当然更不用说从实验上证明 电子是可分的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结构 第2课时 宏观 微观运动的不同 电子云 电子云 是用统计的方法对核外电子运动规律所作的一种描述 描述方法 用点的密度大小表示电子在某处出现机会的多少 过程 给原子拍照 结果 很像在原子核外有一层疏密不等的 云 理解电子云 注意 每一个小黑点只代表电子在该处出现一次 并不代表有一个电子 一个点没有多大意义 众多点的疏密不同才有意义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电子按能量高低在核外分层排布 排布规律 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排布2n2个电子 K层为最外层时 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 其它各层为最外层时 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 次外层最多不超过18个电子 K L M N O P 2 8 18 32 50 2n2 1 2 3 4 5 6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电子层排布 原子结构示意图1 原子结构示意图2 金属单质Na Mg能分别与非金属单质O2 Cl2反应生成氧化物和氯化物 请写出这些氧化物和氯化物的化学式 根据Na Mg O Cl原子在反应中失去或得到电子的数目和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 推断其氧化物和氯化物中元素的化合价 将结果填入下表 一些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的情况 Na2O MgO NaCl MgCl2 课堂练习1 1 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 正确的是 2 某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最外层有4个电子 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A 14B 15C 16D 17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电子在原子核外作高速圆周运动B 电子云示意图中的小黑点表示一个电子C 次外层电子数一定是2或8D 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原子不一定是碱金属元素的原子 答案 1 B2 A3 D 课堂练习2 1 根据下列叙述 写出元素名称并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 1 A元素原子核外M层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1 2 2 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1 5倍 3 C元素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1 4 2 X和Y是原子序数小于18的元素 X原子比Y原子多1个电子层 X原子的最外层中只有1个电子 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层中有7个电子 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答案 1 1 硫284 2 硼23 3 氖282 NaF 原子的发现史 公元前5世纪 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 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 即原子 1 道尔顿原子模型 1803年 2 汤姆生原子模型 1904年 3 卢瑟福原子模型 1911年 4 波尔原子模型 1913年 5 电子云模型 量子力学模型 1927 1935年 道尔顿原子模型 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它们是坚实的 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汤姆生原子模型 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 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 中和了正电荷 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卢瑟福原子模型 原子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的核 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 电子在它的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转 就象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 波尔原子模型 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 电子云模型 现代物质结构学说 波粒二象性 根据原子光谱和理论分析核电荷数为1 20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 Br 补充练习1 1 某元素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是其它层电子数之和的2倍 则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A 6B 8C 12D 162 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之比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相等 则在核电荷数为1 10的元素中 满足上述关系的元素共有 A 1对B 2对C 3对D 4对3 A元素原子的L层比B元素原子的L层少3个电子 B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比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多5个 则A与B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 A2B3B BA2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