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混凝土表面混凝土表面 起粉起粉 的原因分析及的原因分析及 控制措施控制措施 混凝土作为目前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 用途非常广泛 但 在施工于道路 楼板或薄壁等部位时 常会出现表面 起粉 露砂 等现象 虽然混凝土表面的 起粉 并不影响其抗压强度等 级 但会严重破坏混凝土路面或楼面的耐磨性 抗渗性 美观 性与长期耐久寿命 对工程质量不利 而引起混凝土表面 起粉 的原因也经常是施工部门与混凝土供应站之间争论的焦点 施 工部门常将拌制混凝土时掺入的粉煤灰或水泥厂家磨制水泥时 掺入的混合材等水硬性较差的材料当成是导致路面 起粉 的罪 魁祸首 认为这部分材料比重较轻 易富集于新拌混凝土表面 从而导致混凝土表面硬度大幅度下降是造成 起粉 的主因 混 凝土供应站则认为 混凝土表面 起粉 主要是施工过程振捣过 度或施工后养护不当造成的 与混凝土材料本身及是否掺有粉 煤灰无关 本文通过对混凝土表面 起粉 的案例分析 探讨了 表面起粉的原因 并提出预防或减轻混凝土表面起粉的相应技 术措施 一 案例分析 广州市某一街道扩建工程 采用 c35 强度等级的商品混凝 土 水泥用同一厂家生产的同一品种水泥 其中有部分路面 用的是不掺粉煤灰 纯水泥混凝土 的商品混凝土 部分路面 用的是掺有 10 粉煤灰的商品混凝土 通车后发现 纯水泥混 凝土路面没有 起粉 现象 掺粉煤灰的混凝土路面中有一段也 没有 起粉 现象 有一段则出现了 起粉 和 露砂 现象 质检部 门抽芯检测结果表明 所有混凝土的抗压 抗折强度均达到了 设计要求 施工部门认为是粉煤灰的浮浆导致了 表层混凝土强度偏低 经现场实地取样分析 发现表层起 粉并非是粉煤灰浮浆 而是混凝土表层在施工及凝结硬化过程 水灰比过大所致 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试样 a 不掺粉煤灰的混凝土路面表层灰浆 不起粉 试样 b 掺粉煤灰的混凝土路面表层灰浆 起粉部分 试样 c 不掺粉煤灰的混凝土路面下层灰浆 将所取样品进行研磨 用 0 08mm 方孔筛将大部分砂子除 去以获得所需样品 对制得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酸不溶物 分析 结果如表 1 2 所示 表表 1 样品的化学分析结果 样品的化学分析结果 样 品 loss wt sio2 wt fe2o3 wt al2o3 wt cao wt mgo wt so3 wt wt 酸 不溶物 wt a 14 70 41 73 3 87 6 60 27 70 0 61 0 32 95 33 43 34 b 15 47 49 82 0 49 6 88 19 55 0 34 0 11 97 08 55 83 c 10 67 41 83 2 79 7 60 29 86 0 72 1 24 94 71 40 61 表表 2 样品中酸不溶物的化学分析结果 样品中酸不溶物的化学分析结果 样品 sio2 wt fe2o3 wt al2o3 wt cao wt mgo wt wt a 84 72 1 02 9 26 0 72 0 13 95 85 b 85 54 0 82 9 14 0 70 0 13 96 33 c 79 98 1 09 12 3 0 86 0 17 94 40 表表 3 扣除酸不溶物后 酸溶部分 样品的化学成分 扣除酸不溶物后 酸溶部分 样品的化学成分 样 品 loss wt sio2 wt fe2o3 wt al2o3 wt cao wt mgo wt 原 水泥 loss wt 化 学结合 水 wt 化学 结合 水 cao a 25 94 8 85 6 05 4 57 48 34 0 98 3 5 22 44 0 46 b 35 02 4 67 0 07 4 02 43 38 0 61 3 5 31 52 0 73 c 17 97 15 74 3 95 4 39 49 69 1 10 3 5 14 47 0 29 由表 1 中化学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配比相同的 a c 样化学 成分及酸不溶物含量基本相近 a 样烧失量明显高于 c 样 b 样 与 a c 样相比 烧失量 sio2 及酸不溶物含量均较高 cao 含 量较低 这说明 b 样中钙质材料含量较少 硅质材料含量较多 通常水泥制品化学分析中的酸不溶物主要是未分离干净的砂 水泥中的混合材 混凝土中掺入的粉煤灰以及养护过程中带入 的黏土质物质 其中砂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sio2 粉煤灰及黏土 质物质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sio2 与 al2o3 由表 2 结果可知 酸 不溶物的主要成分是 sio2 和 al2o3 试样 a 与试样 b 的 al2o3 含量相近 且不大于试样 c 的 al2o3 含量 这说明试样 b 中没 有大量的粉煤灰 可见 起粉 主要不是粉煤灰在混凝土表面富 集 根据水泥的水化程度与化学结合水含量的关系 测定样品 中化学结合水与 cao 的含量 对比单位 cao 所带有的化学结合 水的多少 即可比较相对水化程度的高低 表 1 中的烧失量 loss 主要包括了原材料 未水化水泥 自身的烧失量及水 泥水化后的化学结合水 设定原水泥的烧失量为 3 5 则扣除 酸不溶物后的计算结果如表 3 所示 从化学结合水含量看 试 样 a b 的水化程度均高于试样 c 其中试样 b 的水化程度最高 单位 cao 带有的化学结合水高达 0 73 是纯水泥路面下层混凝 土试样 c 的 2 49 倍 比不 起粉 的纯水泥路面表层试样 a 高出 56 53 这说明混凝土表层水泥颗粒的水化程度比混凝土内部 的颗粒要大 本文认为这是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泌水 造成表 层水灰比过大 水泥水化较充分所致 虽然水泥具有较高的水 化程度和较大的水化空间 但水化产物搭接松散 强度较低才 是表面 起粉 的真正原因 类似于路面起粉的现象还常见于大面积的楼板 停车场 薄壁混凝土等工程 对这类问题的多次现场分析及取样分析结 果均表明 起粉 的主要原因不是粉煤灰或其它混合材或掺合 料的浮面 而是混凝土表层结构疏松 强度偏低 导致混凝土 表层结构疏松 强度偏低的主要原因有二方面 1 混凝土表层的水灰比 w c 大于混凝土内部 表 层水化产物之间搭接不致密 孔隙率大 结构松散 强度偏低 2 混凝土养护不当 施工早期水分散失过快 形成大 量的水孔 表层的水泥得不到足够的水分进行水化 因而表层 混凝土的结构疏松 强度偏低 即表层混凝土的水灰比过大和 养护不当造成表层过早地大量失水均有可能导致混凝土的 起粉 现象 检测混凝土表层中水泥的水化程度 可帮助判别 起粉 的原因 表层水泥水化程度较高的主要是由于泌水所致 表层 水泥水化程度较低 则主要是施工养护不当所致 从多起案例 分析来看 因泌水而导致混凝土表面起粉的情况居多数 二 影响混凝土表层水灰比 二 影响混凝土表层水灰比 w c 的因素 的因素 混凝土是由颗粒大小不同 比重不同的多种固体和液体组 成的复合材料 在水泥 或其他胶凝材料 的凝结过程中 比 重大的粒子要沉降 因而产生了固体粒子与水的分离 即新拌 混凝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泌水现象 泌水越严重 表层混凝土 的水灰比 w c 越大 影响混凝土泌水的因素主要有混凝土 的配合比 组成材料 施工与养护等几方面 1 混凝土的配合比 混凝土的水灰比越大 水泥凝结硬化的时间越长 自由水 越多 水与水泥分离的时间越长 混凝土越容易泌水 混凝土 中外加剂掺量过多 或者缓凝组分掺量过多 会造成新拌混凝 土的大量泌水和沉析 大量的自由水泌出混凝土表面 影响水 泥的凝结硬化 混凝土保水性能下降 导致严重泌水 2 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砂石集料含泥较多时 会严重影响水泥的早期水化 黏土 中的黏粒会包裹水泥颗粒 延缓及阻碍水泥的水化及混凝土的 凝结 从而加剧了混凝土的泌水 砂的细度模数及颗粒组成 砂的细度模数越大 砂越粗 越易造成混凝土泌水 尤其是 0 315mm 以下及 2 5mm 以上的颗粒含量对泌水影响较大 这部 分细颗粒越少 粗颗粒越多 混凝土越易泌水 矿物掺合料的 颗粒分布同样也影响着混凝土的泌水性能 若矿物掺合料的细 颗粒含量少 粗颗粒含量多 则越易造成混凝土的泌水 用细 磨矿渣作掺合料 因配合比中水泥用量减少 矿渣的水化速度 较慢 且矿渣玻璃体保水性能较差 往往会加大混凝土的泌水 量 粉煤灰过粗 微细集料效应减弱 也会使混凝土泌水量增 大 水泥作为混凝土中最重要的胶凝材料 与混凝土的泌水性 能密切相关 水泥的凝结时间 细度 比表面积与颗粒分布都 会影响混凝土的泌水性能 水泥的凝结时间越长 所配制的混 凝土凝结时间越长 且凝结时间的延长幅度比水泥净浆成倍地 增长 在混凝土静置 凝结硬化之前 水泥颗粒沉降的时间越 长 混凝土越易表现出泌水 水泥的细度越粗 比表面积越小 颗粒分布中细颗粒 5um 含量越少 早期水泥水化量少 较 少的水化产物不足以封堵混凝土中的毛细孔 致使内部水分容 易自下而上运动 混凝土泌水越严重 通常有些立窑水泥厂为 节能降耗 在制备生料时添加较多的萤石矿化剂 致使熟料的 凝结时间大幅度延缓 其水泥粉磨时 控制细度较粗 比表面 积较小 因而经常有用户投述使用该水泥易导致混凝土表面 起 粉 此外 也有些大磨 尤其是带有高效选粉机的系统 磨制 的水泥 虽然比表面积较大 细度较细 但由于选粉效率很高 水泥颗粒中过粉碎少 细颗粒 小于 3 5um 含量少 也容易 造成混凝土表面泌水和起粉现象 因此 在水泥生产过程中控 制合适的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也是有效改善所配制混凝土表面 起粉 的途径之一 不同品种 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的保水性 凝结时间 早期强度都差异较大 在使用时应根据各自的特性 选择适当的施工方法 养护条件与时间 以尽量减少水泥品种 和标号对混凝土表面 起粉 的影响 3 施工与养护 施工过程的过振并不是将混凝土中比重较轻的掺合料或混 合材振到了混凝土的表面 而是加剧了混凝土的泌水 使混凝 土表面的水灰比增大 当混凝土表层的水泥尚未硬化就洒水养 护或表面受到雨水的冲刷时 亦会造成混凝土表面的水灰比增 大 此外 在混凝土的施工与养护过程中 太阳暴晒或天气非 常干燥的时候 表面水分的蒸发大于混凝土的泌水速度 将导 致表层水分大量挥发 表层水泥得不到充分的水化 建立不起 足够的表面强度而产生 起粉 现象 因此 施工与养护方法应 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 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和不同品种的水 泥而及时调整 保证混凝土在施工后至建立起足够的强度之前 有充分的湿养护而又不出现严重的泌水 三 结语三 结语 要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 起粉 现象 首先混凝土本身要具 有较好的保水性 防止严重的泌水导致混凝土表层水灰比过大 从配合比及组成材料的选择出发 要注意控制水灰比不宜过大 外加剂不要过掺 缓凝时间要适宜 砂 石集料要符合国家质 量要求 尤其要注意砂中 0 315mm 以下的颗粒含量 水泥的凝 结时间不易过长 比表面积不宜过小 颗粒级配不宜过分集中 其次 施工过程要防止振捣过度造成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辽宁省锦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现代生物技术试题及答案
- 2025设备保管合同书模板
- 2025未签订劳动合同员工离职后主管拖延发放工资问题
- 摄像器材基础知识培训总结
- 2025销售人员劳动合同
- 2025铝材采购买卖合同书
- 搬运患者课件
- 2025物流配送合同模板
- 工作主题:农村经济管理人才选拔方案面试题及案例分析分享
- 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分公司32万吨-年苯乙烯装置扩能改造项目环评报告
- 英语教师遴选试题及答案
- 人流术后的护理及健康宣教
- 兵团两委考试试题及答案
- JG/T 2-2018钢制板型散热器
- 种植牙和解协议书
- 夫妻房屋加名协议书
- 《大脑中动脉解剖结构》课件
- z08小升初数学试卷及答案
- 2025-2030焦炭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规划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旧房整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