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油水安全使用使用注意事项开油水安全使用使用注意事项 第一部分急救措施 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 危险化学品名录第 3 2 类 中闪点及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 吸入 食入 经皮肤吸收 健康危害 对皮肤 粘膜有刺激 致敏作用 环境危害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 应特别注意水体的污染 燃爆危险 本产品为易燃品 贮存 使用中应远离火源避免阳光直接 照射 没有使用完的产品 桶盖密闭 以免溶剂挥发 第二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 用肥皂水及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立即翻开上下眼睑 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 洗至少 15 分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忌 用肾上腺素 食入饮足量温水 催吐 就医 第三部分 消防措施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形成轻微爆炸性混合物 与氧化剂能发生反 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可用泡沫 二 氧化碳 干粉 沙土扑救 用水灭火无效 第四部分 泄露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切断火源 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地带 并 进行隔离 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 器 穿防毒衣 尽可能切断泄露源 防止进入下水道 排洪沟等 限制性空间 泄露时 尽可能将遗漏液收集在密闭容器内 用沙土 活性 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残液 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 刷洗 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运至回收或废物处理所处理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 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 严格遵 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带自吸式半面罩 戴化学安全防护 镜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戴橡胶耐油手套 远离火种 热源 工 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搬运时要轻 装轻御 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用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及泄露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 事项储存于阴凉 通风库房 远离火种 热源 仓温不宜超过 60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 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 切忌 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 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 器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露应急处理设备和适合的收容材 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 个体防护最高容许浓度 中国 mac 40mg m 皮 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工程 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 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 时 建议佩带过滤式防毒面具 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 应该佩带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 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 进食和饮水 工作前避免饮用酒 精性饮料 工作后 淋浴更衣 进行就业前和定期体检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 淡黄色透明液体粘度 1500 1800mpa s 25 相对密度 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字货币市场的动态研究
- DB33T 870-2012 罐式集装箱检验规则(发布稿)
- 军事理论(云南民族大学版)智慧树答案
- 永靖消防知识培训课件地址
- 水钻测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混凝土施工中表面防护膜使用方案
- 输电线路接地系统建设方案
- 万兆园区冷链物流优化方案
- 氢能产业园氢气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方案
- 混凝土搅拌过程的质量监控方案
- 2025年贵州省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 学堂在线 积极心理学(上)厚德载物篇 章节测试答案
- 胖东来运营经理培训课件
- 供电公司信访管理制度
- 木工入场安全教育试卷(含答案)
- 工厂厂规厂纪管理制度
- 2025全球翻译行业发展报告
- T/CCS 025-2023煤矿防爆锂电池车辆动力电源充电安全技术要求
- 贴膜安装服务合同协议书
- 新疆遴选公务员笔试题及答案
- (高清版)DG∕TJ 08-2165-2015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