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ppt_第1页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ppt_第2页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ppt_第3页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ppt_第4页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检测 免疫球蛋白是指由浆细胞所产生的 具有抗体活性和 或 抗体样结构的球蛋白 主要分为IgG IgA IgM IgE和IgD五类 一免疫球蛋白G检测 IgG是人体含量最多和最主要的Ig 占总Ig的70 80 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 具有抗细菌 抗病毒和抗寄生虫等功能 参考值 单向免疫扩散法 7 6 16 6g L 临床意义 1 IgG增高 多克隆性增高 IgG IgA IgM均增高 见于慢性感染 慢性肝病 淋巴瘤 肺结核 链球菌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 RA 单克隆性增高 仅IgG增高 主要为免疫增殖性疾病如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IgG型 2 降低 先天性体液免疫 联合免疫缺陷症 Bruton s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症 HIV 重链病 轻链病 肾病综合症 免疫抑制剂应用患者 二免疫球蛋白A检测 分为血清型 占85 和分泌型 占15 两种 sIgA存在于外分泌液中 与局部感染 炎症或肿瘤等病变有密切相关 参考值 单向免疫扩散法 血清IgA710 3350mg L SIgA唾液314mg ml 泪液30 80mg ml 临床意义 1 增高 IgA型MM SLE RA 肝硬化 湿疹和肾脏疾病 2 降低 反复呼吸道感染 非IgA型MM 重链病 轻链病 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三免疫球蛋白M检测 IgM是分子量最大的Ig 占总Ig的5 10 具有很强的吞噬 杀菌 凝集作用 在种系发生 个体发育及抗原初次免疫后 都首先出现IgM 以后才是IgG 参考值 单向免疫扩散法 0 48 2 12g L 临床意义 1 增高 病毒性肝炎初期 肝硬化 SLE RA等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IgM单克隆性增高 2 降低 先天性免疫缺陷症 免疫抑制疗法后 淋巴系统肿瘤 肾病综合症 非IgM型MM 1 免疫球蛋白下降 先天性 见于体液免疫缺损和联合免疫缺陷病 一种是免疫球蛋白全缺 另一种是球蛋白缺一或二种 最多见的是缺乏IgG易患脓性感染 缺乏IgA易患反复呼吸道感染 缺乏IgM患者易患败血症 获得性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丢失增多 肾病综合症 脱落性皮炎 淋巴网状系统肿瘤 淋巴瘤 何杰金氏病 中毒性骨髓疾病等 2 高免疫球蛋白血症 感染 各种感染特别是慢性细菌感染 如慢性骨髓炎 慢性肺脓肿 子宫内感染时脐血或出生后两日内的新生儿IgM可达0 2 0 3以上 自身免疫性疾病 肝脏疾病 慢活肝 原发性胆汁肝硬化 隐匿性肝硬化 六血清M蛋白检测 M蛋白或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是一种单克隆B细胞增殖产生免疫球蛋白及其分子片断 具有相同结构和电泳迁移率 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见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病 MM 巨球蛋白血症 重链病 重链 轻链病 轻链 半分子病 IgA IgG型 7sIgG病 血清补体检测 补体 complement C 是一组具有酶原活性的糖蛋白 共有20余种组分 具有溶细胞 调理作用 中和与溶解病毒和炎症介质 清除免疫复合物等作用 按功能分为经典途径 旁路激活途径 膜攻击组分和调节分子4种 一总补体溶血活性检测 CH50 抗原 绵羊红细胞 抗体 兔抗羊红细胞抗体 溶血素 补体溶血 100 80 60 40 20 1 2 3 4 血清 ml 溶血 溶血程度与补体含量的关系 参考值 试管法 50 100u ml 临床意义 主要反映补体传统途径活化的活性程度 1CH50增高 见于急性炎症 组织损伤 风湿热急性期 结节性动脉周围炎 皮肌炎 多发性关节炎 伤寒 和某些肿瘤 2CH50降低 更有意义 见于肾小球肾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 SLE RA 感染性心内膜炎 病毒性肝炎 慢性肝病和遗传性血管神经水肿 四补体C3检测 C3是补体系统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在传统途径和旁路途经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值 单向免疫扩散法 1 14 0 27g l 临床意义 1增高 急性炎症 传染病早期 肿瘤 排斥反应 2降低 消耗增多 肾炎 活动性SLE RA 合成不足 肝病 大量丧失 肾病综合症 大面积烧伤等 五补体C4检测 C4在补体活化 促进吞噬 防止免疫复合物沉着和中和病毒等方面发挥作用 参考值 单扩 0 55 0 11g L 临床意义 1增高 组织损伤性疾病 2降低 狼疮性肾炎 SLE 自身免疫性肝炎 型糖尿病 胰腺癌 多发性硬化症 RA IgA型肾炎 遗传性IgA缺乏症 细胞免疫检测 CD clustetrdifferentiation 白细胞分化抗原 CD3 总T细胞 CD4 T辅助细胞 TH CD8 T抑制细胞 TS 参考值 CD3 60 86 CD4 28 58 CD8 19 48 CD4 CD8 0 9 2 0 1 临床意义 免疫状态的检测指标 CD3下降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缺陷病 放疗 化疗后 肾上腺素治疗后 CD4下降 恶性肿瘤 免疫缺陷病 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病毒感染 严重创伤 大手术 CD8下降 自身免疫性疾病 变态反应疾病 CD4 CD8增高 自身免疫性疾病 恶性肿瘤 病毒感染 变态反应 CD4 CD8下降 HIV 0 5 传单 巨细胞病毒感染等 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监测 升高预示可能发生排斥发应 持续下降提示感染发生 0 2必须停止使用免疫抑制剂 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 甲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 甲型肝炎病毒抗原和RNA检测 参考值 均阴性 临床意义 HAVAg阳性 HAVAg在发病前两周可从粪便中排出 HAV RNA阳性 早期诊断及特异性诊断 在病人粪便中检出表明病人急性感染 且病人及其排泄物皆为传染原 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机体可产生IgM IgG IgA HAV IgM是病毒衣蛋白抗体 HAV IgA是肠道粘膜分泌的局部抗体 HAV IgG可长期存在 参考值 均为阴性 临床意义 抗HAV IgM阳性 是机体早期诊断指标 说明机体正处于感染期 是感染的特异性指标 抗HAV IgA阳性 早期和急性期在粪便中测得 是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抗HAV IgG阳性 阳性提示既往感染 可作为流行病学调查指标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 Dane颗粒 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乙肝核心抗原 HBcAg HBe抗原 DNA DNA多聚酶 HBsAg 具有抗原性 无传染性 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1 HBsAg为乙肝患者首先出现的病毒标志物 可作为乙肝的早期诊断和普查项目 在急性肝炎潜伏期即可阳性 而临床表现及肝功异常要在4周后才出现 乙肝发病时HBsAg达高峰 是诊断乙肝最常用的指标 2 3个月后不转阴 以变为慢性 慢性迁延性肝炎 慢性活动性肝炎 肝硬化 肝癌3 慢性HBsAg携带者 HBsAb 针对HBsAg产生 有一定的中和作用 阳性表明机体有一定免疫力 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提示急性感染后康复 在发病后转阳或效价升高有意义 一般3 6月后出现 可持续多年 判断疫苗的质量最主要的指标 接受HBsAb阳性血的受血者 可出现短暂阳性 HBeAg 核心颗粒的可溶性蛋白 具有抗原性 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HBeAg阳性是乙肝传染性的标志物 具有传染性 病人处于活动期 HBeAg与DNA复制成正比 也和肝损成正比 母婴传播 判断急性乙肝的预后 HBeAb 比HBsAb转阳要早 参考值 阴性 临场意义 急性肝炎患者HBeAg转阴 HBeAb出现 认为病情好转 预后良好 病毒复制水平下降 传染性降低 但并非无传染性 潜在HBeAb阳性可能是慢性迁延和恶性变信号 HBcAg 存在于Dane颗粒核心 是一种核心蛋白 被HBsAg包裹 一般测不出来 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乙肝传染性活动性病变的标志 HBsAg HBeAg和HBcAb等指标是体内存在乙肝病毒的间接标志 而HBcAg是直接标志 与HBVDNA呈正相关 可反映HBV活动性复制程度 HBcAb 有IgG IgM IgA三种 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1HBcAb总抗体 主要反映IgG HBV感染的指标 乙肝急性期的辅助诊断 窗口期 流行病学调查的指标 献血员的筛选 观察疫苗的安全性 2HBcAb IgM 急性乙肝的诊断 感染早期HBcAb IgM上升 数月后不论HBsAg是否消失 HBcAb IgM都稳定 HBsAg阴性急性感染者HBcAb IgM阳性且高滴度 也可诊断 判断病毒复制的指标 有助于区别慢活肝或非活动性肝炎 慢活肝HBcAb IgM阳性 低度低 有助于鉴别近期感染或即往感染 3HBcAb IgG 流行病学调查 有助于区别慢活肝或非活动性肝炎 特别是急性乙肝和乙肝携带者急性发作 前S2和前S2抗体 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Pre S2阳性提示复制活跃 有传染性 处于早期感染 抗Pre S2抗体阳性是在乙肝急性期及恢复早期 提示预后良好 HBV DNA 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乙肝的直接诊断依据 母婴垂直传播 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测 HCV RNA 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早期病原学诊断 判断预后 HCV IgM 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急性丙肝患者4周后阳性 6个月内治愈转阴 否则转变为慢性 HCV IgG 出现慢 2 6月后阳性 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抗HCV IgG阳性表明已有HCV 献血员筛选 肿瘤标志物检测 肿瘤标志物 tumormarker 肿瘤在发生和增殖过程中 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 释放或机体对肿瘤反应而产生的一种物质 反映细胞恶变各阶段表型及基因特征性 甲种胎儿蛋白 AFP 早期胎儿肝脏合成 出生后受抑制 当肝脏细胞或生殖腺胚胎组织恶变时显著增高 参考值 定性 阴性 定量 20ug l 临床意义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预后 300ug L 生殖腺胚胎癌中的运用 在睾丸癌 卵巢癌 畸胎癌的诊断 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中均有意义 其他 鉴别妊娠和绒毛癌 在胎盘梗塞 剥离 羊水栓塞 胎儿先天性开放性神经管畸形 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癌胚抗原 CEA 胎儿早期的消化管和某些组织均可合成 孕6个月后下降 出生后极低 参考值 15ug l 临床意义 由内胚层分化来的恶性肿瘤 尤其是消化道腺体的肿瘤检出率较高 某些良性肿瘤 直肠息肉轻度一过性增高 结肠炎 胰腺炎 肝脏疾病 肺气肿 支气管哮喘 其他体液 良性胸腹水CEA 血清 胃液CEA增高对诊断胃癌有一定价值 癌抗原125 CA 125 属于糖蛋白性肿瘤相关抗原 存在于卵巢肿瘤的上皮细胞 临床意义 卵巢癌的诊断 疗效观察 判断复发 有重要意义 妇科恶性肿瘤 卵巢上皮细胞肿瘤 透明细胞癌 生殖细胞肿瘤 宫颈癌中均升高 其他 肝癌 胃癌 结肠直肠癌 肺癌 均可增高 良性卵巢肿瘤 子宫肌瘤也可增高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 存在于前列腺导管上皮细胞中 可分为复合PSA C PSA 和游离PSA F PSA 参考值 T PSA0 25 临床意义 有器官特异性 无肿瘤特异性 前列腺癌的筛选 T PSA增高 F PSA T PSA 10 前列腺炎 单纯前列腺肥大可轻度升高 自身抗体检查 自身免疫性疾病 AID 某些原因削弱或破坏健康人的自身免疫耐受 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或成分产生免疫应答 称自身免疫 由于自身免疫而产生的疾病称自身免疫病 AID 器官特异性和非器官特异性 抗原为细胞核或胞浆成分 及中间型 抗核抗体 ANA 是以细胞的核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 间接免疫荧光检查有四种荧光图谱 均质型 抗dsDNA抗体和抗组蛋白抗体 周边型 抗dsDNA抗体 斑点型或颗粒型 抗U1 RNP 抗Sm 抗Scl 70 抗SS B La 抗SS A Ro等 核仁型 核糖体 U3 RNP RNA聚合酶 自身抗体检查 抗核抗体 ANA 检查 抗各种细胞核成分 脱氧核糖核蛋白 DNP DNA 可提取的核抗原 ENA和RNA等 的自身抗体的总称 参考值 IFA法阴性 血清滴度 1 40为阳性阳性见于SLE 80 100 MCTD 100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95 100 DM 30 50 RA等 自身抗体检查 抗DNA抗体分为 抗ds DNA 抗ss DNA 抗z DNA抗z DNA对SLE有特异性 检出率在90 以上 抗dsDNA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见于SLE活动期 阳性率70 90 特异性教高 95 敏感性较低 诊断与治疗监控 另外参与SLE发病机制 自身抗体检查 3 可提取性抗原多肽抗体谱测定抗Sm抗体测定 为SLE所特有 疾病特异度达99 且能反应疾病活动的程度 灵敏度较低 平均为20 与CNS 肾病 肺纤维化及心膜炎有一定关系 抗组蛋白抗体 AHA 测定临床意义 50 70 的SLE及95 以上的药物诱导性狼疮可出现 主要靶抗原为H2A H2B DNA复合物 与SLE活动有关 抗核糖核蛋白 RNP 抗体测定临床意义 抗U1 RNP抗体主要与MCTD相关 在30 40 的SLE病人中可检测到 并常与Sm抗体相伴出现 常与下列临床表现有关 肾脏较少累及 雷诺现象 手肿胀 食管运动不良等 自身抗体检查 抗SS A Ro抗体测定干燥综合征有三种不同的自身抗体 SSA SSB SSC RANA 前两者仅见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后者见于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继发性干燥综合征 SS A Ro抗体见于干燥综合征 SjS 灵敏度88 96 RA 3 10 SLE 24 60 其他疾病 亚急性皮肤性狼疮 70 90 新生儿狼疮 90 补体C2 C4缺乏症 90 自身抗体检查 抗SSB抗体 抗La抗体 抗Ha抗体 测定多数情况下与SS A Ro抗体同时出现 干燥综合征 71 87 新生儿狼疮综合征 75 伴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 30 40 抗Scl 70抗体测定抗Scl 70抗体识别的抗原是DNA拓扑异构酶I 该酶参与超螺旋DNA的解螺旋 临床意义特异性地出现于系统性硬化症 PPS 的病人 并提示预后不良 自身抗体检查 自身抗体的检测 抗核抗体谱 ANA滴度达1 80或以上者需考虑CTD的可能 再进一步检查ds DNA 抗组蛋白 抗ENA抗体谱的检查 结缔组织病的抗核抗体谱SLE ANA 抗 ds DNA 抗组蛋白 抗Sm 抗SSA pSS 抗SSA 抗SSB DM PM 抗合成酶 jo 1 PL 7 PL 12 抗SRP 抗Mi 2 SSc ACA 抗着丝点 抗Scl 70 抗核仁抗体 MCTD ANA 抗RNP 自身抗体检查 抗线粒体抗体 AMA 抗心肌抗体 AHA 抗平滑肌抗体 ASMA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 抗磷脂抗体 有抗心脂抗体 狼疮抗凝物 假阳性梅毒反应等 主要出现在SLE和pSS 并与血小板减少 狼疮脑病 血管栓塞 习惯性自发性流产有关 HLA B27 自身抗体检查 类风湿因子 RF 靶抗原为变性IgG的Fc部分 有IgG IgA IgM IgD IgE五种类型 测定方法 速率散射法或速率比浊法 RIA ELISA法90 RA患者呈阳性 IgA RF与骨质破坏有关 早期升高提示病情严重 预后不良 IgE RF升高时已属病情晚期 感染免疫检查 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 ASO 参考值 乳胶凝集法 500U 临床意义 增高 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 风湿热 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心肌炎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扁桃体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伤寒和副伤寒沙门氏菌的检测肥达氏反应 Widal 参考值 o凝集效价 1 80伤寒H凝集效价 1 160 副伤寒A B C凝集效价 1 160 临床意义 1伤寒 O 1 80 H 1 1602副伤寒甲 O 1 80 A 1 160乙 O 1 80 B 1 160丙 O 1 80 C 1 1603单O升高 感染早期或其他沙门氏菌与O抗原交叉反应4单H升高 预防接种或非特异性反应 结核分枝杆菌抗体和DNA测定 参考值 ELISA 结核抗体阴性PCR 结核分枝杆菌DNA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阳性率80 90 C反应蛋白测定 C reactiveprotein CRP 参考值 免疫比浊法 8 2mg L 临床意义 1组织损伤 大手术 严重创伤 烧伤 心梗2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升高不明显3风湿热活动期4恶性肿瘤 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 TORCH感染免疫检测 TO toxoplasmagondii 弓形虫R rubellavirus 风疹病毒C cytomegalovirus 巨细胞病毒H herpessimplexvirus 单纯疱疹病毒孕妇感染后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 导致流产 死胎 早产 先天畸形和智力障碍 已被作为孕期检查常规项目 临床病原学检查 病原体所致疾病的实验诊断原则 1正确 规范采集和运送标本2直接镜检病原体或检测其抗原成分3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病原体核酸4运用免疫学方法测定患者体内的特异性抗体5对病原体进行分离和鉴定 标本采集和运送 标本采集的时间 部位和种类采集要无菌操作 不能接触消毒剂和抗生素厌氧培养要注意隔绝空气 血液标本发热初期和高峰期采集 如已用抗生素则在下次用药前采无菌法肘静脉穿刺10 20ml于血培养瓶 尿液标本采集清洁中段尿标本 最好为晨尿 105cfu ml 为尿路感染 呼吸道标本气管收集物为理想标本 另痰 鼻咽拭子亦可 粪便标本腹泻患者粪便取含脓 血或粘液标本 黄豆大小于运送培养基中送检 脑脊液与其他无菌体液标本无菌采集 保温送检或床边送检含菌量少 离心后接种 泌尿生殖道标本创伤 组织和脓肿标本 检测方法 1 直接显微镜检查固定染色镜检革兰氏染色找优势菌找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抗酸染色墨汁染色 悬滴法或压滴法利用运动物体对光线的散射作用来实现对有动力的细菌如霍乱弧菌的快速检验 2病原体抗原检测3病原体核酸检测 聚合酶链反应 PCR 变性 退火 延伸DNA探针杂交技术优势 优势出报告快速能在感染早期得到诊断比表型检测更稳定重复性更好 局限不能判定病原体的存活状态不能判定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状态不能判定病原体对药物的反应性 4病原体分离 培养和鉴定细菌 合适的培养基和条件病毒 立克次体 衣原体等不能人工培养 接种于易感动物 鸡胚或细胞培养 5病原体抗体检测优势能反映机体对病原体感染的反应性 局限存在潜伏期 不能 冷凝集试验 肺炎支原体与Rh 的O型红细胞在4发生凝集 置于37水浴 凝集熔解 1 64外斐反应 OX19 OX2 OXK变性杆菌与某些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 代替立克次体抗原 从而测定立克次体患者血清抗体的凝集试验 1 160 医院感染检查 医院感染又称院内感染 nosocomialinfection hospitalinfection 或医院获得性感染 指患者在入院时既不存在 亦不处于潜伏期 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 包括医院内获得而在出院后发病的感染 医院感染流行学 病原学细菌最常见 以往以阳性球菌为主 近年变化趋势阴性杆菌增多 阳性球菌下降 其中有些是在医学微生物中根本不讨论的 另厌氧菌 深部真菌 病毒都可 感染源和易感人群人员 环境 医疗器械和血液制品免疫力低下的住院患者是高危人群 常见的临床类型下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手术切口感染胃肠道感染血液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医院感染病原学检测 标本采集和送检基本原则一经发现及时采集标本严格无菌操作立即送检 最好床边接种标本容器须灭菌混有正常菌群标本作定量或半定量培养对分离菌作药敏 提倡 分级报告 涂片镜检操作简便 结果快速 但不能菌种鉴定及药敏分离培养鉴定法操作简便 观察直观 特异性高 可做药敏试验指导临床用药 医院环境细菌检测和消毒灭菌效果检测 医院环境污染的细菌检测方法空气细菌污染的监测物体表面细菌的监测医务人员手部细菌的监测 消毒灭菌的效果监测高压蒸汽灭菌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ATCC7953紫外线灭菌 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ATCC9372化学消毒剂 使用中污染菌监测和效果监测 性传播疾病的检查 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AIDS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感染初筛试验 ELISA确诊试验 蛋白印迹法 PCR其他 CD4计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