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积极心理创造和谐社会_第1页
以积极心理创造和谐社会_第2页
以积极心理创造和谐社会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以积极心理创造和谐社会社会心理是一个专门的学科,一般人难有深入的研究,但是我们平时却可以从身边的每一个人身上看到一些社会的缩影。我经常乘坐北京的出租车,北京的出租车司机好聊能侃是全国闻名的。但是我发现最近几年来,北京出租车司机的言语大多集中于各种各样的抱怨,从社会名流到商界精英,从娱乐明星到白领一族。从他们的谈吐里,你明显可以感觉到压抑和不平衡的心理状态。另一个例子是路上的交通,近些年来家庭汽车的保有量急剧上升, “中国人圆了汽车梦” ,本是社会财富或者家庭生活水平上升的明显标志,但是钱多了,车有了,大多数人反而不快乐,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老司机埋怨新手太“面” ,行人轿车怒目相视,公路上的小事故演变成拳脚相加等等,甚至出现了到底是“撞死白撞”还是“司机负全责”的白热化争论。社会心理直接反映着社会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度强调发展,鼓励竞争,或许是社会财富原始积累状态下的一种特殊举措,亦曾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经典理论。但当社会发展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不均衡的社会财富分配必然导致不同层次的社会人群之间的矛盾。其实这是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必然面对的问题:“效率与公平”的平衡处理。由于它直接影响着社会心理与社会秩序,也曾引发过社会学家与学者的激烈讨论,进而促使当2 / 3今政府积极倡导创建“和谐社会” 。但所谓“和谐社会”从何而来?我们平时对社会心理的思考惯于从宏观着手,并停留于理论层面,极少关注微观的引导。成功心理学奠基人唐纳德克利夫顿博士与汤姆拉思先生合著的这本你的水桶有多满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你的水桶有多满是一本有趣的读物,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激励可以是公司上下级之间,也可以是同事之间、家庭成员之间、朋友之间,而且无需深邃的理论与复杂的运作,只要相互间为彼此的水桶加“一勺水” 。我们可以想像,滴水石穿,累积成河。最终的结果,不但个人得到了幸福与成就感,同时也可以建立一种和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而言之, “效率与公平”等等均是太大的命题,多少政治家、社会学者穷其一生亦不可终其果。我们不妨从微观角度出发,从细节中实实在在地引导一种清新的社会风气。我们大多数人不可能成为孔子一般的大家,但是我们每一个人起码可以做到每日三省自身,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比如每天为他人的水桶加一勺水。唐纳德克利夫顿博士所倡导的成功心理学值得今天的中国人深入的思考与实践。我想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社会工作者,在面对复杂的社会关系时,或许都可以尝试一下“水桶”理论,毕竟讲一句鼓励的话,你并不会失去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