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读陈胜传》_第1页
诗词赏析:《读陈胜传》_第2页
诗词赏析:《读陈胜传》_第3页
诗词赏析:《读陈胜传》_第4页
诗词赏析:《读陈胜传》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5诗词赏析:读陈胜传诗词赏析:读陈胜传叶春平闾左称雄日,渔阳适戍人。王侯宁有种?竿木足亡秦!大义呼豪杰,先声仗鬼神。驱除功第一,汉将可谁论?读陈胜传“陈胜传” ,指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陈胜,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字涉,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人,少时为人佣耕。秦二世元年(前 209)被征屯戍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 ,他与吴广同为屯长,因雨误期,法当斩,于是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南)率同行戍卒首先发难,建立张楚政权,他被推为王。后与秦将章邯作战失败,退至下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 ,为叛徒庄贾所杀。陈胜起义虽然失败,但他为推翻暴秦所立下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司马迁在史记。陈涉世家中,对陈胜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屈大均(16301696) ,广东番禺人。自幼好学,十五岁能诗,曾跟随诗人陈邦彦受学。大均以诗名世,是明末清初诗坛“岭南三大家”之第一人。清兵攻陷广州,他参与老师陈邦彦的反清起义,失败后,削发为僧,此后以僧人2 / 5身份云游各地,联络各地反清志士;他多次参加抗清斗争,一生坚持民族气节,是一名真正的爱国志士。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清兵攻占北京,建立清朝统治政权。当时屈大均刚刚十五岁。清朝统治集团为了巩固他们从朱明王朝手中夺取的政权,充满了血腥的镇压。清兵挥军南下,一路上对汉人进行大肆屠杀,使得江南富庶之地,血流遍野,满目荒烟。血淋淋得事实,使屈大均深切感受到清朝统治集团的暴政统治,比之秦朝暴政有过之而无不及,而生当明清鼎革之际,而又积极从事抗清活动的屈大均,在阅读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后,之后,产生了强烈共鸣,他深深佩服陈胜不畏强暴,勇于抗争的战斗精神,他期盼能有个象陈胜这样的英雄豪杰挺身而出,驱除入侵的异族统治集团。他是怀着这种心情写下这首诗的。诗歌首联叙述陈胜的身世,指出陈胜起兵前出身很低微。诗歌意思是,贫民出身的陈胜在称雄时,只不过是渔阳的谪戍之人。 “闾左” ,居住在闾巷左边的人,这里指秦时贫民出身的人。 史记。陈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 ”据古书记载,秦时凡居以富强为右,贫弱为左。 “渔阳” ,古郡名。 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渔阳故城在檀州密云县南十八里,在渔水之阳也。 ”今属北京市。渔阳地当长城两侧,为古代北方边防要地。 “适(音3 / 5zhe)戍” ,即谪戍,发送屯守边境。这一联在诗歌中起反衬作用。即以陈胜出身低微,反衬后来的高功伟业,显示出陈胜非凡的胆识和才能。颔联描述陈胜起兵时志向和气势。这一联的意思是,王侯将相难道是有种的吗?举旗杆为旗帜,砍树木为兵器,就足以使秦朝灭亡。 “王侯宁有种?”语出史记。陈涉世家:陈胜、吴广起义时,对同时发戍渔阳的士卒说:“且壮士不死即矣,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宁” ,岂,难道之意。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豪言壮语,充分表现陈胜志在天下,王侯如粪土的英雄气概。诗人借用此语,表现陈胜的性格,可谓匠心独运。只此一语,一个英勇无畏,义无返顾的英雄形象便矗立起来,令人不可逼视。 “竿木足亡秦!”语出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矣。 ”这句诗既是概括陈胜揭竿起义的经过,又是对陈胜起义的评价。从历史现象来看,残暴的秦朝统治正是被大泽乡这几百贫民的“竿木”所灭亡的。颈联抒写陈胜起兵采用的策略。出句所写的意思是,陈胜以大义召唤天下豪杰。 “大义” ,指的是陈胜在起义之时,以被秦王赐死的秦公子扶苏和已故将领项燕的名义号召农民起义推翻秦朝;对句所写的意思是,假托鬼神在戍卒中立威。 “先声” ,在举事之先作出的声势。 “仗鬼神” ,假托4 / 5鬼神。据史记。陈涉世家载:(陈胜、吴广为起义之事去问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置人以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迈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这一联主要是选取有代表性得事例,概述陈胜、吴广在起义之先假托鬼神,制造声势,做好一切舆论准备工作,突出陈胜计谋的过人之处。尾联是对陈胜功绩的评价。此联意思是,推翻秦朝这一大业,陈胜立下最先发难起事的功劳;他们的功绩,在汉朝将领之中,无人能够与之相提并论的。 “驱除” ,意为完成推翻秦朝这一大业扫清了障碍。 “功第一” ,最先发难起事的功劳。虽然陈胜起义不到半年就失败了,但正是由于他振臂一呼,天下响应,最后推翻了秦朝暴政。陈胜的功绩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永不会湮灭的。此诗采用以史述史的写法,全诗只是对历史进行复述,没有过多的评述和议论,但字里行间却突出陈胜不畏强暴的反抗精神,也表现出诗人强烈的反清复明意识。此诗应该是在明朝灭亡之后,诗人早期的作品。诗人在诗歌中歌颂陈胜,同时也盼望象陈胜这样的英雄豪杰能够在国家危难之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