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教案_第1页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教案_第2页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教案_第3页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教案_第4页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8难忘的泼水节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教案荣成市实验小学二年级语文学科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11、难忘的泼水节 课时 2 课时 设计人 教学目标 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学方法 设计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全面热情参入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2 / 8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问:我们的祖国有 56 个民族,你们知道哪个民族过泼水节吗?随机板书:傣族。 2、教师简介傣族的泼水节: 3、为什么这个泼水节是“难忘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学生读课题) 。 二、自主学习 1、自主预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生词的正音。 (2)课文段落正音纠错,指导读通,读顺。 (3)难句提示指导: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3、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写人的文章学会“什么时候谁和谁做什么。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质疑问难。 三、写字指导。 1、书写生字“历、敬、度、赶” 2、学生书写生字。 3 / 83、点评书写。 1、激发情感,引起需 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第一个层次 1-2 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 (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 1-2 句。 第二个层次 3-4 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A出示象脚鼓点声,引发学生读的欲望,先读,感到“快乐、好玩” 。 B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4 / 8乐。 c读出体验 (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第三个层次:5 句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B出示第 5 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 3-4 句。 (一)认真观图,了解图意。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人们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板书:泼水节。 (二)范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三)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泼:念“p#” ,不念“b#” 。 乐:在“欢乐”一词中念“l8” ,另一个音念“yu8” ,音乐。 2字形:乐:共 5 画,第二笔是竖折,不要写成两笔:5 / 8竖、横。 幸:要与熟字“辛”区分字形,不要混淆。 “幸”字第二横最长,下面不要写成“羊”字。 瓣:左中右结构,两边是“辛”字,第一个“辛”的竖要写成撇。中间是个西瓜的“瓜” 。要与熟字“辨”区分异同。 族:不要丢了右上边的“卧人” 。 驶:左边是个“马” ,右边是历史的“史”字,不要写成“吏” 。要与使用的“使”区别异同。 祝福:这两个字都是示字旁,一个“点” ,不要写成“衤”旁。 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上下两个“火” ,最后一笔都要写成点, “毛”的最后一笔要写大些,把两个“火”都包在里面,要注意写均匀。 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4、学习第 68 自然段。 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四、升华 6 / 81、讨论: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不说是“幸福的”泼水节?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拓展延伸。 1、区别组词: 历()度()赶()闭() 厉()席()起()闹() 2、写句子。 一边一边 一手一手 3、查找关于傣族泼水节和周总理的故事资料 4、背诵课文 2、3、4 自然段。 3.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 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 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学生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 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7 / 85、生字教学 学写“吉” 、 “祥”二字,引导学生观察、描红,提醒写好这两字要注意的地方。来指导学生写好两字。 (五)学习 16 自然段的内容。 边默读边想: 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凤凰花开的时候,就是泼水节到来的时候。 ) “一条条” “一串串”说明了什么?(江面上有很多的龙船驶过,很多的花炮齐放,场面热闹非凡。 )“欢呼”一词表达了人们的什么心情?读这一句时应用什么语气? (六)学习课文最后两段。1请一个同学读,大家想:这两段表达了什么?(傣族人民的激动心情。 )2为什么说 1961 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难忘的?(因为周总理来到这里,他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愿都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3全班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七)总结 板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 8 / 8祝福周总理傣族人民 幸福令人难忘 课后反思 教学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关键词语,在语句环境中品词析句读文,使学生在读文中体会这种深厚的感情。课文里,开篇的“火红火红”一词,就明显地显示了傣族人民当时的心情是如此开心和幸福。 “特别” “赶来” “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欢呼”等词句,无一不体现人民的高兴心情。课文从总理的穿着,神情和动作着笔。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对襟白褂” , “咖啡色长裤” , “水红色头巾” ;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 ;快乐的动作“接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