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岛千里眼青少年视力保健中心 调节集合视功能检查 调节功能的检查 一 调节幅度 调节幅度是顾客具有的最大调节力 指调节远点与调节近点之间的屈光力之差 正视眼或屈光不正全矫者而言 其近点距离的倒数即为其调节幅度 调节幅度 1 近点距离 正常值 推进法测量调节幅度正常参考值 18 年龄 3负镜片法测量调节幅度正常参考值 比推进法测量结果小2D可以和推进法的检查结果比较 一般测量调节幅度首选推进法 1 移近法 被检者戴屈光不正全矫眼镜 遮盖其左眼 正常照明 验光师手持近用视标置于被检者眼前1000px 约40厘米 处 让被检者注视其最佳视力上一行视标 通常为0 8一行视标 并以50px s 1 4厘米 的速度将近用视标向被检者移近 直到被检者报告视标开始出现持续性模糊后 退回到最后清晰的位置 用瞳距尺测量此时视标距被检者眼镜平面的距离 该距离的倒数即为被检者右眼的调节幅度 同样方法检查左眼的调节幅度 而后是双眼调节幅度的检查方法也是一样的 例如 一被检者移近法测得近点在眼前250px 10厘米 处 则其调节幅度为1 0 10 10D 2 移远法 被检者戴屈光不正全矫眼镜 遮盖其左眼 正常照明 验光师将较小的调节视标 通常为0 8大小的视标 置于被检者右眼的近点以内 通常置于眼前125px处 约5厘米 再将视标逐渐移远 直到被检者报告视标完全变清晰 用瞳距尺测量此时视标距被检者眼镜平面的距离 其倒数为被检者右眼的调节幅度 同样方法检查左眼的调节幅度 而后检查双眼的调节幅度 3 负镜片法 在综合验光仪内置入被检者的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 遮盖其左眼 正常照明 将近用视标置于近视标杆1000px处 让被检者注视最佳视力上一行视标 通常为0 8一行视标 在该眼前逐渐增加 0 25D的负球镜 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首次出现持续性模糊 所增加的负球镜总量的绝对值再加上2 50D为被检者的调节幅度 例如被检者出现持续性模糊时所增加的负球镜总量为 3 00D 则其调节幅度为3 00 2 50 5 50D 同法检查左眼的调节幅度 1 由于移近法和移远法测量结束时视标距离顾客较近 视标的视角在近处会比较大2 负镜片法测量调节幅度时需要不断增加负透镜 负透镜对物像有缩小作用 故视标的视角会逐渐减小 所以测量结果会有明显的差别3 通常情况下负镜法测量出的数值比移近法会小2D或2D以上 4 临床上一般建议使用移近法测量调节幅度 这样对调节异常的诊断更有意义 5 还有就是相隔一段时间的两次测量调节幅度建议使用同一个方法 以便观察调节幅度是否有变化 1 通过测量被检者的调节幅度 并根据最小调节幅度公式15 0 25 年龄 可知该被检者的调节幅度是否存在异常 2 例如 一儿童10岁 移近法测得调节幅度为10D3 该年龄的最小调节幅度为15 0 25 10 12 5D 说明该被检者调节幅度低下 可能属于调节不足的类型 这样的顾客进行调节功能训练也是非常适合的 4 也有验光师建议用平均调节幅度公式18 5 0 3 年龄计算的结果来评估被检者的调节幅度是否存在异常 注意点 1 调节幅度与年龄相关 年龄越小 幅度越广 2 调节幅度低下 说明调节不足 可以进行调节功能训练 3 要参考其他检查结果进一步判断 如调节灵敏度异常 调节滞后 说明该孩子视疲劳过度 调节能力不足 看近时焦点在视网膜后 产生远视离焦 近视度数增加较快 干预方法为 配镜度数给足 训练调节能力 如双面镜 舒目镜 立体养眼训练等 如调节灵敏度异常 调节超前 说明该孩子用眼过度 睫状肌痉挛 看书易疲劳 眼胀痛 干预方法为 松弛睫状肌 恢复调节功能 配镜欠矫 配近用镜 互动凝视 雾视 双面镜 舒目镜 立体养眼训练等 Donder s表 调节功能的检查 二 调节反应 调节反应是指当给予一定调节刺激时眼睛所作出的调节反应情况 例如将视标放在眼前1000px处 所给予的调节刺激为2 5D 如果此时眼睛所作出的调节反应小于2 5D 说明其为调节滞后 若此时眼睛所作出的调节反应大于2 5D 说明其为调节超前 若此时眼睛所作出的调节反应刚好是2 5D 说明其为正常的调节反应 临床上测量调节反应的方法主要有MEM动态检影法和BCC法两种检查方法 1 MEM动态检影法 被检者屈光不正全矫 近用瞳距 正常照明 将MEM卡粘在检影镜上 让被检者注视1000px处MEM卡上的字母 验光师在1000px处快速进行检影 此时给予的调节刺激为2 5D 若此时被检者刚好用2 5D的调节力 检影时就刚好观察到中和现象 若此时观察到的影动为顺动 则说明被检者为调节滞后 在其眼前加正球镜进行中和 达到中和时所加的正球镜即为其调节滞后量 若此时观察到的影动为逆动 则说明被检者为调节超前 在其眼前加负球镜进行中和 达到中和时所加的负球镜即为其调节超前量 调节反应的正常值为调节滞后 0 25 0 75D 2 BCC法检查 综合验光仪内置入被检者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 近用瞳距 将BCC视标 图2 置于近视标杆1000px处 一般不开近用灯 将两眼视孔置内置辅镜的 0 50位置 其负散轴位于90 让被检者双眼睁开 注视1000px处的BCC视标 结果判断 若被检者报告水平线较清晰 说明被检者为调节滞后 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 所增加的正球镜即为其调节滞后量 若被检者报告垂直线较清晰 说明被检者为调节超前 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 所增加的负球镜即为其调节超前量 若被检者报告水平线和垂直线同样清晰 说明被检者无调节滞后和超前 1 调节反应的测量方法有两个 MEM是客观的检查调节反应的方法2 BCC是主观的检查方法 因为检测方法的差异所以检查结果可能略有不同 一般更加相信MEM的结果 调节滞后一般是调节能力不足 导致看近时远视离焦 是目前青少年近视度数增加的主因 调节超前一般是调节痉挛 患者看近过多动用调节 易产生视疲劳 调节功能的检查 三 正 负相对调节PRA NRA正 负相对调节 PRA NRA 是指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 双眼所能增加和减少调节的能力 检查时通常先查负相对调节 再查正相对调节 操作步骤 1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 置入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 近瞳距 正常照明 2 让被检者注视1000px近用视力表最佳视力的上一行的单个视标 3 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 即将两侧球镜微调轮盘同时向下拨 直到被检者报告视标开始变模糊 记录最后清晰时所下拨的正球镜量 为其负相对调节 NRA 4 将度数调回至被检者的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 视标又变清晰 在此基础上 在被检者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 即将两侧球镜微调轮盘同时向上拨 直到被检者报告视标开始变模糊 记录最后清晰时所上拨的负球镜量 为其正相对调节 PRA 正常值 负相对调节NRA 2 00 2 50正相对调节PRA 2 50 调节功能的检查 负相对调节主要表为睫状肌的松弛能力 如异常多为睫状肌痉挛 正相对调节主要表为睫状肌的收缩能力 如异常多为睫状肌的调节能力减退 调节功能的检查 四 调节灵活度 调节灵活度是指调节刺激在不同水平变化时所做出的反应速度 即测量调节变化的灵敏度 调节刺激在两个不同的水平交替变换 在调节刺激每一变换后 当视标清晰时立即报告 计算每分钟循环的次数 标准的检测方法是使用 2 00D的反转拍镜片 在1000px处进行检查 调节灵活度检查包括双眼调节灵活度 BAF 检查和单眼调节灵活度 MAF 检查 一般先进行双眼检查 若双眼检查时出现困难或异常 单眼检查的结果对诊断有直接意义 双眼调节灵活度 BAF 检查的操作步骤 1 被检者戴屈光不正全矫眼镜 双眼处于打开状态 注视1000px处的 20 30大小的视标 2 验光师将 2 00D反转拍镜片的一侧镜片置于被检者双眼前 嘱被检注视1000px处近视标卡 当被检者报告视标变清晰时 验光师立即将另一侧相反符号的镜片反转至被检者眼前 待被检者报告视标变清晰时再立即更换镜片 记录一分钟被检者看清视标的循环次数 看清 2 00D和 2 00D为一次循环 3 双眼调节灵活度测量过程中为了避免被检者有单眼抑制现象的发生 检查时可使用偏振镜片 如图4 测量时被检者戴上偏振眼镜 若其只能看到两列视标说明被检者有单眼抑制 需在记录中标明 单眼调节灵活度 MAF 的检查与双眼眼调节灵活度的检查方法基本相同 只是需要遮盖一眼进行检查 调节灵活度的正常值 双眼8周期 分钟 单眼12周期 分钟 调节灵敏度异常说明存在二个问题 调节痉挛和调节能力不足 如 2 00DS辨认困难 说明睫状肌松弛痉挛 2 00DS辨认困难说明睫状肌调节功能减退 当调节反应出现超前时 0 25D以上 说明顾客比较喜欢动用调节 可能会在调节被刺激时出现多用调节的情况 要询问顾客在近处阅读时是否有视疲劳现象出现2 如果此时伴随PRA值 正相对调节 2 50D 偏低 则顾客出现视疲劳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可以考虑视觉训练或者给予近处ADD下加的方法解决视疲劳症状 3 当调节超前 0 25D以上 伴随NRA 负相对调节 2 00 2 50D 偏低 调节灵活度下降时 那么顾客非常有可能过多的使用调节而又不能马上放松下来 此时要考虑之前验出的远用屈光度是否准确 是否有假性近视的成份 如果是青少年学生则建议去快速散瞳或者重新雾视 排除假性近视的可能 当出现调节滞后时 特别是大于 0 75D的滞后 由于滞后可能引起视近时网膜后成像 如果PRA 正相对调节 2 50D 偏低 调节灵活又下降 则顾客很可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出现近视屈光度数的快速增加 我们可以通过调节功能的训练使调节滞后 PRA和调节灵活度恢复正常 使得近视的加深速度减缓下来 隐斜视介绍与测量 在我们平时的验光过程中 除了普通的屈光检查 还有很多必要做的视觉方面的测试 这样才能算是一个比较完善的验光过程 目前广大眼镜企业验光只是停留在单独的屈光检查 就是只是查近视 远视 散光 老视的度数 并没有对眼睛的视觉方面进行检查 如AC A比值 不等像 立体视觉等 这样会导致很多视觉问题是根本没法检查原因与处理 对众多的视觉患者得不到良好的帮助在视觉方面的内容最开始就是学习什么是双眼视觉与斜视 在了解双眼视觉的基本概念后 就要学习如何对隐斜视测量与AC A比值的测量 它也是视觉学习的入门与基础 隐斜视的定义 每一人都有隐斜视存在 只是每人的隐斜视程度 情况不一样而已 隐斜视 顾名思义 就是隐性的斜视 我们用眼看上去 是看不出有斜视 它是用眼睛的聚散功能 融合力 做为一种补偿 而不表现出来的一种看不出的 潜在性的眼位偏斜 隐性斜视 又称斜位 在无融像状况下视线偏离固视点的眼位偏离现象 隐斜视的融合力代偿不足时 就会引起症状 视疲劳等 如不得到处理或是治疗的话 就会造成双眼视觉系统的状态恶化 隐斜视引起视觉问题的诊断 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隐斜视 但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有视觉问题的出现 当出现融合力代偿不足或混乱时 才会出现视觉问题 我们一般要进行以下的方法来诊断是否有问题 1 遮盖法 遮盖一只眼睛 打破双眼融像后 再次双眼融像时 测试眼球的运动状态2 屈光检查 由于屈光问题 调节集合失平衡3 眼位测试 斜视度数的测量 眼位处于不正常范畴内 引起视觉问题4 聚散功能测试 融合贮备 眼肌控制能力不足 引起视觉问题上面的第2 3点正是我们本文的主点 与AC A比值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后面有的解说 隐斜视引起代偿不足的情况 当我们对隐斜视引起视觉问题诊断后 隐斜视影响融合力代偿不足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 为视觉系统自身问题 1 用眼不卫生 即不良环境下使用眼睛 或眼睛使用过度或使用不当2 调节异常 即眼睛调节过度或是调节不足 使眼睛调节不协调3 屈光不正 矫正不全 即度数矫正不正确 没有矫正到适合的度数4 辐辏异常 即辐辏不足或辐辏过度 使眼肌功能不协调5 聚散功能问题 融合力问题 立体视功能的能力问题 第二方面 为身体健康问题 1 全身健康不良 如头痛症 牙疾 耳疾 肝病等等都会影响到眼睛视觉功能2 焦虑与忧郁 精神问题3 年老 最为常成的问题之一 就是老花眼4 情绪或情感问题 5 药物的副作用6 维生素缺欠症7 眼疾 各种原因都可以影响到融合力代偿不足 由于产生了融合力代偿不足 隐斜视就有可能引发出以下一些症状 1 头疼 大脑努力的控制融合力代偿隐斜视 出现大脑严重疲劳2 眼痛 流泪 视疲劳的主要表现3 复视 头晕 看物体双影 融像困难 无法定神看4 视物模糊 严重的视疲劳所致5 调节视近困难 由于三联运动关系 看近时 调节与辐辏失去平衡6 立体视觉出问题 双眼可同时感知 但融像困难等问题7 单眼视物反而认为舒适 在融像发现困难时 单眼视物 大脑不必去抑制一只眼 反而感觉良好8 全身不适 引起其它全身的不舒适 如颈椎痛等 隐斜视的测量种类与方法 隐斜视会引起聚散功能问题 主要是融合力代偿不足所致 通过诊断后 我们就要进行隐斜视测量 但怎样才能更好的测试出隐斜视是否会引起视觉问题 下面介绍几种视觉的隐斜视测量方法 遮盖法有四种形式 交替遮盖法 遮盖 去遮盖法 三棱镜交替遮盖法和三棱镜遮盖去遮盖法 隐斜视的测试 此法也主要用于隐斜视方面的测试 只是对眼睛隐斜视进行定性 对于定量 用马氏杆片或是格雷夫法 操作方法 用遮盖物遮盖一眼到遮盖另一眼没有间隔时间 很快 若遮盖一只眼 对侧眼仍然注视前方视标没有发生运动 则把遮眼板移到对侧眼上 观察原来被盖眼的运动方向 隐斜的方向 判断何种隐斜视 如果由外到内 说明受检查可能存在外隐斜视或外斜视 如果由内向外运动 说明受检者可能存在内隐斜视或内斜视 这样反复交替遮盖几次 观察移去遮盖后的一只眼的运动方向 进一步证实初次的检查结果 如果观察到眼球出现垂直方向的运动 则说明受检者可能存在垂直斜视或垂直隐斜视 隐斜的幅度 隐斜视的程度 有些显斜视在检查的时候 开始表现为隐斜视 经反复交替遮盖双眼 才表现出来显斜视 例如间歇性外斜视 在开始检查时为外隐斜视 交替遮盖以后 才表现出外斜视 如果反复交替遮盖双眼 能充分显示出来最大斜视角 检查距离应该是0 4米和6米两种 复位的质量 眼睛对隐斜视的控制能力 看眼球的复位速度 速度越快 对隐斜视的控制能力越好 融合功能好些 如眼球复位很慢 极有可能发现显斜视 并对隐斜视的控制能力差 融合力不好 代偿不足表现显现 Maddox杆法 马氏杆法 Maddox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也是只需要插片箱就可以完全的方法 所以大家一定要学好此方法 准备测量出隐斜视的斜度 隐斜的度数与症状的存在明显的关系 通过测试可发现与代偿不足的有明显关系 远眼位Maddox测试可在6米距离进行 近眼位Maddox测试是在0 4米距离进行 马氏杆点测试 MaddoxRod 主要是双眼测试 只是一边眼 非斜视眼 放上Maddox杆片 综合验光仪上辅助功能钮的右边RMV RMH 左边WMV WMH 分离双眼视觉 所验出的斜视量包括隐斜视与显斜视两部分之和 它分别有 单Maddox杆法 双Maddox杆法 单Maddox杆法用于定量水平或垂直性斜视量双Maddox杆法用于定性与定量旋转性斜视 由于是定性或定量斜视 有些投影的测试点是不够亮时 请用手电筒或蜡烛代替 放Maddox杆片的眼镜是看到一条光条 不是一个点 单Maddox杆法 在非斜视 如果不知是否有斜视 放在哪边都可以 建议把Maddox片放在主视眼上 眼上放Maddox杆片 例如右眼前放水平 垂直 Maddox杆片 使患者把点光看成光条 左眼看到是点 如果垂直 水平 光条与点叠合在一起 那么双眼正位 如果点在垂直 水平 光条左边 同侧复视 证明患者有内斜视 如果点在垂直 水平 光条的右边 交叉复视 证明有外斜视 在眼前放上棱镜 使点与光条叠合 当叠合时所用的棱镜度就是该患者的斜视度 注意问题 在水平斜视检查时 不能很好控制调节性辐辏 检查结果与日常生活中的斜视不一定完全吻合 最好用于隐斜视 微小斜视及小度数内斜视 测试外斜视就差些了 双Maddox杆法 测试旋转性斜视 同时有双眼前放置Maddox片 综合验光仪上由于是用红白Maddox杆片 放上水平Maddox时 患者看到两垂直的光条 正常是平行的 当不平行时 有旋转性斜视存在 那就应分别测试水平与垂直时的眼位所需的棱镜 用公式算出旋转度数 如果是用试镜架来处理 可以让患者自己旋转Maddox片 让两光条平行 此时试镜架轴位刻度的变化量即是旋转度数 如是一条线向鼻侧倾斜 是外旋转性斜视 注意事项 在做本测试时 一定要让患者头位端正 试镜架也要端正 本人较喜欢用试镜架来测试旋转性斜视 实际上还有许多方法来测定旋转性斜视 例如有 Bagolini眼镜片 同视机 双棱镜片测试等 远距水平隐斜 全矫 最佳视力上一行单个视标右眼6 BU 底向上 左眼12 BI 底向内 6 BU作为分离棱镜 12 BI作为测量棱镜让患者睁开双眼 问其是否看到两个视标 一个在右下 一个在左上 嘱患者注视右下视标 用余光注意左上视标逐渐减小BI 使上下视标对齐成一直线从左前的棱镜读出水平隐斜度数加过再测一测 取平均值远隐斜的测量正常值 远距水平隐斜 方法 右眼加水平马氏杆 H 右眼看线 左眼看点 点线重合无水平隐斜 1 点线交叉为外隐斜 加底向内 BI 棱镜至视标重合 记录添加棱镜度为外隐斜量 远距水平隐斜 方法 右眼加水平马氏杆 H 右眼看线 左眼看点 点线重合无水平隐斜 2 点线散开为内隐斜 加底向外 BO 棱镜至视标重合 记录添加棱镜度为外隐斜量 远垂直眼位检查 方法 右眼加垂直马氏杆 V 右眼看线 左眼看点 点线重合无垂直隐斜 1 线在上点在下为左上隐斜 左眼递加底向下 BD 棱镜至视标重合 记录添加棱镜度为左眼上隐斜量 远垂直眼位检查 方法 右眼加垂直马氏杆 V 右眼看线 左眼看点 点线重合无垂直隐斜 2 线在下点在上为右上隐斜 左眼递加底向上 BU 棱镜至视标重合 记录添加棱镜度为右眼上隐斜量 近距水平隐斜 全矫 水平单排视标或lookhere视标近用视力 40cm处 照明右眼6 BU 左眼12 BI 6 BU作为分离棱镜 12 BI作为测量棱镜让患者睁开双眼 问其是否看到两个视标 一个右下 一个左上 嘱患者注视右下视标 用余光注意左上视标逐渐减小BI 使上下视标对齐成一直线从左前的棱镜读出水平隐斜度数加过再测一测 取平均值 远 近距水平隐斜 隐斜测量正常参考值 远距隐斜 1 2 外隐斜 即1 内隐斜 3 外隐斜 近距隐斜 3 3 外隐斜 即0 6 外隐斜 外隐斜 exo负值内隐斜 eso正值 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 通过调节 集合等的视觉功能检查 如调节反应 正负相对性调节 调节灵活度 ACA 集合近点 正负融像性集合等 检查出的双眼双眼视觉功能异常都属于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 通过遮盖试验检查时发现属于显性斜视的 需要进一步弱视检查和治疗 甚至手术 常见的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 集合不足 集合过度 散开不足 散开过度 单纯外隐斜 单纯内隐斜 融像性运动障碍 集合不足 集合过度 集合的问题 是指看近时有问题 而看远时相对正常 正常看近 集合过度 集合不足 集合过度 如果看近时查隐斜 表现为过度内隐斜 则说明集合过度 即按隐斜测量正常参考值 远距隐斜 1 2 外隐斜 即1 内隐斜 3 外隐斜 近距隐斜 3 3 外隐斜 即0 6 外隐斜 如果远距隐斜正常 近距隐斜大于0的内隐斜 则可以初步考虑集合过度诊断 集合不足 如果看近时查隐斜 表现为过度外隐斜 则说明集合不足 即按隐斜测量正常参考值 远距隐斜 1 2 外隐斜 即1 内隐斜 3 外隐斜 近距隐斜 3 3 外隐斜 即0 6 外隐斜 如果远距隐斜正常 近距隐斜大于6的外隐斜 则可以考虑集合不足诊断 散开不足 散开过度 散开的问题 是指看远时有问题 而看近时相对正常 正常看远 散开不足 散开过度 散开不足 如果看远时查隐斜 表现为过度内隐斜 则说明散开不足 即按隐斜测量正常参考值 远距隐斜 1 2 外隐斜 即1 内隐斜 3 外隐斜 近距隐斜 3 3 外隐斜 即0 6 外隐斜 如果近距隐斜正常 远距隐斜大于1 内隐斜 则可以考虑散开不足诊断 散开过度 如果看远时查隐斜 表现为过度外隐斜 则说明散开过度 即按隐斜测量正常参考值 远距隐斜 1 2 外隐斜 即1 内隐斜 3 外隐斜 近距隐斜 3 3 外隐斜 即0 6 外隐斜 如果近距隐斜正常 远距隐斜大于3 外隐斜 则可以考虑散开过度诊断 单纯外隐斜 单纯内隐斜 单纯隐斜是指看近和看远时都表现为超出正常值的外隐斜或内隐斜 即按隐斜测量正常参考值 远距隐斜 1 2 外隐斜 即1 内隐斜 3 外隐斜 近距隐斜 3 3 外隐斜 即0 6 外隐斜 如果近距隐斜超过6 外隐斜 同时远距隐斜大于3 外隐斜 则可以考虑单纯外隐斜诊断 如果近距隐斜超过0 内隐斜 同时远距隐斜大于1内隐斜 则可以考虑单纯内隐斜诊断 集合 是说看近的问题 散开 是说看远的问题 单纯性隐斜 是说看远看近同时有问题 根据检查结果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训练工具和方法给患者安排训练计划或方案 比如 有调节问题的患者 集中进行以调节训练为目的的方案 有集合问题的患者 集中进行以集合训练为目的的方案 要注意的是有时患者同时存在调节和集合的问题 要同时训练 AC A值与集合的关系 集合过度 散开过度属于高AC A值型双眼视异常 集合不足 散开不足属于低AC A值型双眼视异常 单纯外隐斜 单纯内隐斜 融像性运动障碍属于正常AC A值型双眼视异常 AC A 梯度法 双眼前加 1 00D或 1 00D 按照测近距隐斜的方法再测出一个值 此值减去近距水平隐斜 即AC A正常值 3 7 D 融合范围BI BO 融合范围即聚散范围 是测量患者融像性聚散的能力 用三棱镜引起水平或垂直向视网膜像移开 使患者运用聚散系统来补偿这种移开 以保持双眼单视的能力 融合范围BI BO 模糊点 患者不能在保持稳定的调节情况下代偿由棱镜引起的视网膜移开 破裂点 患者用尽所有的辐辏能力也不能保持双眼单视 恢复点 视网膜移开逐渐减少 患者又能运用辐辏系统达到双眼单视 远距水平融合范围的测定 远视力全矫 正确的瞳距先BI 后BO最佳视力上一行的单个视标双眼前放置棱镜 0位于垂直 箭头指向0以2 S的速度加入棱镜记录视标模糊 变成两个和恢复成一个的数值BIX 5 9 3 5BO7 11 15 23 8 12 远水平融合范围检查 方法 投射0 4 0 8单列远视标 左眼置棱镜 0 位垂直 先内 BI 后外 BO 1 负相对集合 左眼递加BI棱镜至视标破裂 分离 记录BI棱镜度为破裂点 递减BI棱镜至视标重合 记录棱镜度为恢复点 远水平融合范围检查 方法 投射0 4 0 8单列远视标 左眼置棱镜 0 位垂直 先内 BI 后 BO 2 正相对集合 左眼递加BO棱镜至视标模糊 记录BO棱镜度为模糊点 再递加BO棱镜至视标破裂 分离 记录BO棱镜度为破裂点 递减BO棱镜至视标重合 记录棱镜度为恢复点 远垂直融合范围检查 方法 投射0 6单行视标 右眼置棱镜 0 位水平 先下 BD 后上 BU 1 右眼递加BD棱镜至视标破裂 分离 记录BD棱镜度为破裂点 递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省【中职专业高考】2025年中职高考对口升学(理论考试)真题卷【文化艺术大类】模拟练习
- 安全培训效果调查问卷课件
- Glycoallolithocholanoic-acid-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北京华商电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29(第三批)模拟试卷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福州市供电服务有限公司招聘6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答案详解
- 金融科技行业投资指南
- 2025福建省水利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
- 《创意手工制作与实践活动设计》
- 健康食品市场趋势与消费者行为
- 会计师事务所服务合同要点
- 医院医保科绩效考核标准
- 基本公卫生服务的项目组织管理灵石武佳波课件
- 电工职业技能竞赛技术规程
- 机电设备调试协议书
- 芪参益气滴丸课件
- 短视频编辑与制作(第2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电梯井内落地脚手架搭设方案
- 新视野大学英语3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加解析详细翻译
- 水泥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
- GB/T 14258-2003信息技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
- FZ/T 73009-2021山羊绒针织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