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工装置中液体罐区的工艺设计 张木兰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设计院 吉林 132021 摘要 介绍在化工装置液体罐区的工艺设计中贮罐和泵的选型 安装布置和配管的方法 并 简述控制室 变配电室的布置原则 关键词 液体罐区 贮罐 化工装置 配管 在化工装置中罐区起着承上启下的作 用 按用途分 罐区可分为原料罐区 中间原 料罐区和成品罐区 罐区将连续稳定地供给 主装置所需的各种原料 承接主装置的主要 产品 并连续稳定地供给进一步深加工的下 游产品装置或对外销售产品 罐区能在上 下 游装置之间起到缓冲作用 当上 下游装置出 现事故或停车时 利用罐区内贮存的原料和 罐区的贮存能力 尽量使主装置不停车均衡 地生产 反之 当主装置出现事故停车时 也 可以通过罐区的贮存能力保证上 下游装置 维持连续生产 一个比较典型的完整罐区主要由贮罐 泵 附属火炬 控制室 配电室 变压器室 风 机室和安全消防设施等组成 1 贮罐 贮罐因所贮存的介质性质不同而需要选 用不同型式 贮罐的主要型式有 固定顶罐 又分为拱顶罐和锥顶罐 浮顶罐 内浮顶 罐 球罐和卧罐 1 1 贮罐型式的确定 要确定贮罐的型式 首先应明确贮罐所 贮存的介质的火灾危险性类别 然后根据介 质的火灾危险性类别来确定贮罐型式 不同 介质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及其常用贮罐型式见 表1 表1 不同介质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及常用贮罐型式 介质类别名称特 征贮 罐 型 式 甲 乙 丙 A液化烃 15 时的蒸汽压力大于011M Pa的烃类液体 及其它类似液体 球罐或卧罐 B可燃液体甲A类以外 闪点 28 浮顶罐或内浮顶罐 沸点 45 至 120 固定顶罐 1 2 贮罐容积的确定 贮罐的型式确定后 则需要确定贮罐的 容积和个数 每种介质贮罐的总容积应满足 装置对介质贮存天数的要求 例如 吉化炼油 厂30万吨 年乙烯装置规定的介质贮存天数 为 车间之间贮存3天 工厂之间贮存7天 化工区外贮存15天 确定贮罐容积可根据每种介质进出罐区 的流量和装置对介质贮存天数的要求进行计 算 计算公式为 V w1 w2 n 1 式中 V 为贮罐总容积 m 3 w 1为介质进入罐 03 化 工 设 计 1997年 第5期 1994 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区的流量 m 3 d w2为介质流出罐区的流量 m 3 d n为介质的贮存天数 为贮罐的贮存 系数 贮罐的贮存系数规定如下 贮罐容积 1000m 3 的固定顶罐取019 贮罐容积小于 1000m 3 的固定顶罐取0185 浮顶罐或内浮 顶罐取0185 球罐或卧罐可取019 贮罐的总容积除以贮罐的个数便是每个 贮罐的容积 贮罐的个数应满足不同生产操 作的要求 一般贮罐的个数为2 3台 但有 时生产需要贮罐个数较多 1 3 贮罐的布置 贮罐的布置应符合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 防火规范 的规定 规范规定贮罐应成组布 置 罐组内相邻贮罐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下 表中的规定 表2 不同型式 不同贮存介质的贮罐防火间距 液体类别 固定顶罐 1000m3 1000m3 浮顶罐 内浮顶罐 卧 罐球 罐 液 化 烃 有事故排放 至火炬的措施 无事故排放 至火炬的措施 1 0D 但不宜 大于1 5m 0 5D 1 0D 甲B 乙类 0 6D 固定式消防 冷却水 0 75D 移动式消 防冷却水 0 6D 但不宜 大于20m 0 4D 但不宜 大于20m 0 8m 丙A类 0 4D 但不宜大于15m 0 8m 丙B类 2m 5m 0 8m 表中D为相邻较大罐的直径 贮存不同 类别液体或不同型式的相邻贮罐的防火间距 应采用表中规定的较大值 规范中对可燃液体的地上贮罐的布置特 别规定如下 在同一罐组内 宜布置火灾危险性类别 相同或相近的贮罐 沸溢性液体的贮罐不应 与非沸溢性液体贮罐同组布置 液化烃的贮 罐不应与可燃性液体贮罐同组布置 固定顶 罐组的总容积不应大于12万m 3 浮顶 内浮 顶罐组的总容积不应大于20万m 3 罐组内 贮罐的个数不应多于12个 但单罐容积均小 于1000m 3 的贮罐以及丙B类液体贮罐的个 数不受此限 罐组内的贮罐不应超过两排 但 单罐容积小于或等于1000m 3 的丙B类液体 贮罐不应超过4排 两排立式贮罐的间距应 符合上表的规定 且不应小于5m 两排卧式 贮罐的间距不应小于 3m 罐组应设防火堤 固定顶罐组防火堤内 的有效容积不应小于罐组内1个最大贮罐的 容积 浮顶罐和内浮顶罐组防火堤内的有效 容积不应小于1个最大贮罐容积的一半 立式贮罐至防火堤内堤脚线的距离不应 小于罐壁高度的一半 卧式贮罐至防火堤内 堤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 3m 相邻罐组防火堤 的外堤脚线之间应留有宽度不小于 7m 的消 防空地 设有防火堤的罐组内应按下列要求设置 隔堤 单罐容积小于或等于5000m 3 时隔堤 所分隔的贮罐容积之和不应大于2万m 3 单 罐容积大于5000m 3 至小于2万m 3 时可每4 个一隔 单罐容积2 5万m 3 时可每2个一 隔 单罐容积大于5万m 3 时应1个一隔 隔 堤所分隔的沸溢性液体贮罐不应超过2个 131997年 第5期 化 工 设 计 1994 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多品种的液体罐组内应按下列要求设置 隔堤 甲B 乙A类液体与其他类可燃液体贮 罐之间 水溶性与非水溶性可燃液体贮罐之 间 相互接触能引起化学反应的可燃液体贮 罐之间 助燃剂 强氧化剂及具有腐蚀性液体 贮罐与可燃液体贮罐之间 防火堤及隔堤应符合下列规定 防火堤 及隔堤应能承受所容纳液体的静压且不应渗 漏 立式贮罐防火堤的高度为计算高度加0 2 m且不宜低于1m 卧式贮罐防火堤高度不 应低于0 5m 隔堤应比防火堤低0 2 0 3 m 管道穿堤处应采用非燃烧材料严密封闭 在防火堤内雨水沟穿堤处应设防止可燃液体 流出堤外的设施 应在防火堤不同方位上设 置两个以上人行台阶或坡道 隔堤均应设人 行台阶 液化烃贮罐应单独成组布置且应符合下 列规定 组内贮罐不应超过两排 若罐组周围 无环形消防车道时应单排布置 每组贮罐总 容积不限 但个数不应多于12个 贮罐总容 积大于6000m 3 时应设隔堤 隔堤内各贮罐 总容积之和不宜大于6000m 3 单罐容积等于 或大于5000m 3 时应每个一隔 相邻液化烃 罐组贮罐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6m 液化烃 压力贮罐宜设不高于01 6m 的防火堤 防火 堤距贮罐不应小于3m 堤内应采用现浇混凝 土地面并宜坡向四周 防火堤内的隔堤不宜 高于0 3m 防火堤内的有效容积应为一个最 大贮罐容积的60 另外 在布置贮罐时还应考虑配管和操 作的需要 连接管线数量较多或管径较大的 贮罐宜布置在靠近罐区管廊的进出口处 贮 罐底标高应满足泵的吸入要求 一般为了克 服国产泵净吸入压力大的问题 罐组可比泵 房高出 1m 布置 同时将立式贮罐的基础定 为0 5 0 6m 如此布置有困难时可在罐区 内加设升压器 贮罐底标高还应满足罐前支 管线与主管线连接的安装尺寸要求 1 4 贮罐的配管 罐区内管线宜地上敷设 采用管墩敷设 时墩顶高出地面不宜小于300mm 主管带上 的固定点宜靠近罐前支管处设置 土防火堤 不得作为管线上的支撑 砖砌或混凝土结构 的防火堤可作为管线的支撑 在管带适当的 位置应设跨桥 桥底面最低处距管顶 或保温 层顶面 不应小于80mm 贮罐进出口管线靠近罐壁的第一道阀门 必须用钢阀 对于腐蚀性介质必须采用耐腐 蚀的阀门 贮罐进口或出口管线等于或多于 两根时 宜设一个总的手动切断阀 贮罐的进 料管应从罐体下部接入 若必须从上部接入 应延伸至距罐底200mm处 确定罐前支管 线上的管墩 架 顶标高时 应考虑基础下沉 的影响 贮罐在使用过程中基础有可能继续 下沉时 其进出口管道应采用金属软管或其 它柔性连接 安全阀应垂直安装 球罐或卧罐上的安 全阀与罐之间应安装一个钢闸阀 正常运行 时该阀必须保持全开并加铅封 闸阀的直径 不应小于安全阀入口直径 当气体放空接合 管管径大于安全阀入口直径时 异径管应靠 近安全阀入口处安装 安全阀旁通线的直径 不宜小于安全阀的入口直径 当压力贮罐的设计压力相同 贮存介质 性质相近时 贮罐之间宜设气相平衡管 平衡 管直径不宜大于贮罐的气体放空管直径 亦 不宜小于40mm 液化石油气贮罐的切水应有防冻防漏措 施 浮顶罐的中央排水管出口应安装闸阀 罐 前支管线应有坡度并应从罐前坡向主管带 对于高温管线或需要用蒸汽吹扫的管线 应做好热应力计算 如果需要可在适当位置 设置补偿器 并确定好固定支架的位置 在历 年一月份平均温度不高于零下15 的地区 原油罐和重质油品罐的罐前可设阀室 23 化 工 设 计 1997年 第5期 1994 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 泵 2 1 泵型式的确定 化工装置中大多选用离心泵 在某些情 况下也选用旋涡泵和容积式泵 离心泵要求介质粘度 输送温度下 不宜 大于650cSt 否则泵效率降低许多 流量小 扬程高的不宜选用一般离心泵 可以考虑选 用高速离心泵 介质中溶解或夹带气体的体 积分数大于5 的不宜选用离心泵 要求流 量变化大 扬程变化小的选用平坦的Q H 曲线离心泵 要求流量变化小 扬程变化大的 宜选用陡降的Q H曲线离心泵 介质中含 有固体颗粒在3 以下的选用一般离心泵 超过3 时要选用特殊结构离心泵 旋涡泵要求介质粘度 输送温度下 不大 于20 35cSt 温度不大于100 流量小 扬 程不高 Q H曲线要求较陡的可选用旋涡 泵 介质中夹带气体的体积分数大于5 的 宜选用旋涡泵 要求自吸时可选用W Z型旋 涡泵 容积式泵要求介质粘度 输送温度下 在 10000cSt以下 粘度在300 120000cP的可 选用3GN型高粘度三螺杆泵 夹带或溶解气 体的体积分数大于5 的选用容积式泵 流 量小 扬程高的宜选用往复泵 介质润滑性差 的不应用转子泵 可选用往复泵 2 2 泵的选择方法及步骤 1 列出基础数据 介质物性 包括介 质名称 输送条件下的比重 粘度 蒸汽压 腐 蚀性及毒性等 介质中所含固体颗粒直径 和含量 介质中所含气体的体积分数 操作条件 包括温度 压力 进口侧与排出侧 设备压力 排出侧管系压力降等 流量 正 常 最小及最大 泵所在位置情况 包括环 境温度 海拔高度 装置平立面要求 进口和 排出口设备液面至泵中心距离及管线当量长 度 液面高于泵中心的应取最低液面 液面低 于泵中心的也应取最低液面 2 确定流量及扬程 流量 已给出正 常 最小及最大流量 选泵时应按最大流量考 虑 只给出正常流量 则应按装置及工艺过程 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安全系数 如果给出 的是质量流量 G 须换算为体积流量 扬程 或压差 按泵的不同布置情况利用柏努力 方程求出泵的扬程 再根据工艺过程情况考 虑采用1 05 1 1的安全系数 3 确定泵的几何安装高度 泵的安装 高度指泵轴中心线与泵吸入液面间垂直距 离 如泵安装在吸入液面之上 属抽吸液体入 泵 如泵安装在吸入液面之下 属液体灌注入 泵 泵安装高度是泵布置设计的重要指标 其 原则是使泵在指定的操作条件下能正常运 行 即不发生汽蚀 决定泵安装高度的参数 是 泵体的吸入因素 即泵的允许汽蚀余量或 泵的允许吸上真空高度 泵输送液体的性质 如液体重度 液体温度 它直接关系到液体的 汽化压力 泵安装地区的气压条件 对吸入 液面处于自由大气压下 或吸入液面上的压 力 对吸入液面处于受压的封闭容器内 泵 吸入管道的阻力 与此有关的因素为管道直 径 材质 阀门管件的型式和数量 液体选用 的流速和液体粘度等 4 选择泵型及泵的具体型号 根据介 质物性及上述选用原则选出适当型式的泵 再根据流量和扬程从有关泵制造厂的样本和 说明书选择泵的具体型号 并列出该型号以 机械油为基准的性能参数 流量 扬程或压 差 效率 允许吸上高度或允许汽蚀余量 5 核算泵的性能 按实际情况对泵进 行性能核算 列出核算后的性能参数 如符合 工艺要求 则所选的泵是可用的 必要时可绘 制核算后的性能曲线及管路系统的性能曲 线 以确定泵的工作点 选用离心泵时 当介 质运动粘度大于20 10 6m 2 s时应对离心 泵性能参数进行换算 必要时应调整泵的规 331997年 第5期 化 工 设 计 1994 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格 6 计算泵的轴功率 泵轴功率的计算 公式为 N轴 Q H 102 2 式中 N 轴为泵轴功率 kW Q为泵流量 m 3 s H为泵全扬程 m 液柱 为泵输送介质密 度 kg m 3 为泵效率 可查泵产品样本 7 选定泵的材质及轴封 泵体和叶轮 的材质应根据介质的性质 操作温度 压力及 环境温度选择 旋转泵的轴封宜选用机械密 封 往复泵的轴封应选用软填料密封 8 确定冷却水 或加热蒸汽 耗量 9 选电动机 用于爆炸危险场所的电 动机的选型应符合现行爆炸危险场所电力装 置设计规范的规定 电机功率可用下式计算 N机 K N轴 传 3 式中 N 机为电机功率 kW 传为原动机传动 效率 当用弹性联轴器与泵轴直接传动时 传 1 当用皮带轮传动时 传 0 95 K为 选用电动机的富裕系数 与泵轴功率大小有 关 可按表3选取 表3 电动机富裕系数表 泵别泵轴功率 N轴 kW富裕系数 离 心 泵 N 3 1 50 3 N 5 5 1 30 5 5 N 7 5 1 28 7 5 N 17 1 25 17 N 21 1 20 21 N 55 1 15 55 75 1 10 闭式旋涡泵 2 3 30 开式旋涡泵1 60 2 50 容积式泵 1 10 1 25 10 确定泵的备用率和台数 输送同种 介质时除因操作需要外 应力求减少泵的台 数选用排量较大的泵 备用泵的设置应符合 下列规定 在运转中不允许因故中断操作的 泵应设备用泵 输送剧毒介质 腐蚀性介质 酸 碱等 的泵应设备用泵 经常操作但非长 时间连续运转的泵不宜设备用泵 但可与输 送介质性质相近且性能符合要求的泵互为备 用或共设一台备用泵 不经常操作或因故中 断不影响生产的泵不应设备用泵 输送同一 种介质的备用泵不得超过1台 11 填写泵规格表 作为泵订货的依据 和选泵过程各项数据的汇总 2 3 泵的布置 液化烃泵 可燃液体泵宜露天或半露天 布置 若在封闭式泵房内布置 泵房设计应符 合下列规定 液化烃泵 操作温度等于或高于 自燃点的可燃液体泵 操作温度低于自燃点 的可燃液体泵应分别布置在不同房间内 各 房之间的隔墙应为防火墙 操作温度等于或 高于自燃点的可燃液体泵房的门窗与操作温 度低于自燃点的甲B 乙A类可燃液体泵房的 门窗或液化烃泵房的门窗距离不应小于4 5 m 甲 乙A类可燃液体泵房的地面不应有地 坑或地沟 并在侧墙下部采取通风措施 在液 化烃泵房 等于或高于自燃点的可燃液体泵 房上方不应布置甲 乙 丙类缓冲罐等容器 泵房的门均应向外开启 甲 乙 丙类泵 房的安全疏散门不应少于两个 其中一个应 能满足最大泵的进出需要 面积小于60m 2 的乙B 丙类泵房可只设1个门 泵房 泵棚和露天泵站地面高出周围地 坪不小于200mm 泵的基础高度不应低于 100mm 泵机组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宜单排 布置 泵机组较多时亦可双排布置 成排布置 的机组宜按泵端基础边线取齐 相邻泵机组 或泵基础 的净距不应小于0 8m 泵机组或 泵基础与泵房侧墙或泵棚侧柱的净距不宜小 于1 5m 泵机组单排布置时泵房或泵棚内的 主要通道根据用户操作及检修习惯可设在动 力端或泵端 端面宽度不宜小于2m 泵机组 双排布置时两排泵机组或泵基础的净距不宜 小于 2m 43 化 工 设 计 1997年 第5期 1994 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 4 泵的配管 泵的配管应符合下列要求 泵房 泵棚及 露天泵站的管线宜采用地上敷设 泵吸入管 和排出管的直径应经计算确定 但吸入管直 径不得小于泵进口接口管的直径 泵进出口 管线距地面净空高度不应小于200mm 架空 线不应小于 2m 水平安装的泵进出口管线应 由泵向外坡 坡度宜取3 在泵进口阀与泵之间的管线最高点应设 排气阀 当输送石油液化气 液氨等介质时泵 进出口管线均应设排气阀并接至放空系统 泵进口应设过滤器 对输送易凝介质的 泵应设固定式过滤器 对输送不易凝介质的 泵应设临时过滤器 过滤器安装在切断阀与 泵入口接口管之间 应便于安装 拆卸 离心 泵出口管线应设止回阀 离心泵进口管需要 变径时应选用偏心异径管 安装时下吸式应 取顶平 上吸式应取底平 泵进出口应根据介质及操作要求设置扫 线接头 规定如下 输送不易凝介质的泵宜设 半固定式扫线接头 其位置应在泵进出口管 线靠近切断阀外侧 输送易凝介质的泵宜设 固定式扫线接头 在允许扫线蒸汽通过泵的 情况下 其位置应在泵进出口管线靠近切断 阀里侧 否则应在泵进出口管线靠近切断阀 外侧 凡伴热管线在泵房内可不设伴热线 但 应有其它防凝措施 泵进出口管线应设必要支撑 必要时应 进行推力计算 作用于泵入口接口管处的力 不得超过泵入口接口管的允许受力 3 罐区内控制室 变配电室的布置 控制室 变配电室宜布置在罐区上风向 或平行风向的独立建筑中 若不能单独布置 时应布置在泵房一侧 且距最近的泵的距离 不应小于15m 根据 爆炸和火灾危险性环境 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规定 控制室和变配电室 的室内地坪应高出室外地坪0 6m 修改回稿 1997 03 27 上接第29页 后的结晶料浆中的硅胶除去的方法 是利用 氟硅酸钠和硅胶的沉降速度不同来达到分离 的目的 氟硅酸钠的沉降速度为3米 小时 硅胶 的沉降速度为0 25 0 3米 小时 二者的沉 降速度相差10倍左右 因此 经合成反应后 的氟硅酸钠料浆 需要在增稠器中 或在合成 槽中 进行20分钟左右的沉降时间 排出母 液 再经水洗 然后进入离心分离工序进行液 固分离 笔者曾对湛化磷肥厂和襄樊磷肥厂的氟 硅酸钠的生产现状进行过比较 因二厂所采 用的工艺流程相同 规模相近 湛化磷肥厂 的结晶料浆在增稠器中的沉降时间为18分 钟 而襄樊磷肥厂的沉降时间为12分种 结 果 湛化磷肥厂最终产品的收率为81 而 襄樊磷肥厂的产品收率为7514 由此可 见 沉降时间的长 短控制得好与坏 将直接 影响氟硅酸钠产品的最终收率 同时 由于沉 降时间控制不当 使大量的氟硅酸钠随着含 悬浮硅胶的母液排掉 而影响了环境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 国内中 小型氟硅 酸钠生产厂家要想实现原料消耗下降 产品 收率提高 经济效益上去和环境污染减少等 目的 首要的是解决好上述三个主要问题 即 事先做好原料消耗的计算工作 控制好合成 工序氟硅酸钠的结晶粒度和增稠器中氟硅酸 钠的沉降时间 收稿日期 1997 01 28 531997年 第5期 化 工 设 计 1994 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chlordie in a homogeneous system process and solid phosphoric acid process as w ell as the recent2developed catalytic rectification process their main technical parameters and comprehensivefigures Commentsthe catalyticrectification process points out thatitistherelativelyadvancedand prospect new technology in the world KeyW ords Isopropyl benzene Catalytic rectification process A lkylation reaction M easures to Increase By product Sodium Silicate Y ield in Phosphorous Acid Production Han Shihao China W uhuan Chem ical Eng ineering Corporation W uhan430073 Gives several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2 lem s like increasing product yield low ering the cost increasing benefit andreducing pollution etc for by2product sodium silicate in phosphorous acid units of medium2scale andsmall2scalephosphorousfertilizer plants Key W ords Sodium fluosilicate Yield Crystallization particles Settling ti me ProcessDesign of L iquid Tank Farm in Chem ical Plants ZhangM ulan D esign Institute of J ilin Chem ical Industrial Corporation J ilin132021 Describes themodel selection erection ar2 rangement and piping methods of storage tanks and pumps in the process design of liquid tank farm in chem ical plants It also briefs the principles for control and electric substation distribution arrangement Key W ords L iquid tank farm Stroage tank Pump Chem ical plant GeneralDescription of Honeycombed I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