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13ppt课件.ppt_第1页
计量经济学13ppt课件.ppt_第2页
计量经济学13ppt课件.ppt_第3页
计量经济学13ppt课件.ppt_第4页
计量经济学13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部分实践中的回归分析 Chp13异方差 主要内容 异方差的概念异方差的后果异方差的诊断异方差的补救措施小结 一 异方差的概念 对于模型 如果出现 即对于不同的样本点 随机误差项的方差不再是常数 而互不相同 则认为出现了异方差性 Heteroscedasticity 异方差的类型 同方差 i2 常数 f Xi 异方差 i2 f Xi 异方差一般可归结为三种类型 1 单调递增型 i2随X的增大而增大 2 单调递减型 i2随X的增大而减小 3 复杂型 i2与X的变化呈复杂形式 例1 截面资料下研究居民家庭的储蓄行为 Yi B0 B1Xi uiYi 第i个家庭的储蓄额Xi 第i个家庭的可支配收入 高收入家庭 储蓄的差异较大低收入家庭 储蓄则更有规律性 差异较小ui的方差呈现单调递增型变化 三 实际经济问题中的异方差性 Figure13 1 a Homoscedasticity b heteroscedasticity 例2 以绝对收入假设为理论假设 以截面数据为样本建立居民消费函数 Ci B0 B1Yi ui 将居民按照收入等距离分成n组 取组平均数为样本观测值 一般情况下 居民收入服从正态分布 中等收入组人数多 两端收入组人数少 而人数多的组平均数的误差小 人数少的组平均数的误差大 所以样本观测值的观测误差随着解释变量观测值的不同而不同 往往引起异方差性 例3 以某一行业的企业为样本建立企业生产函数模型 Yi AiB1KiB2LiB3eui 被解释变量 产出量Y解释变量 资本K 劳动L 技术A 那么 每个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对产出量的影响被包含在随机误差项中 每个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对产出量的影响程度不同 造成了随机误差项的异方差性 这时 随机误差项的方差并不随某一个解释变量观测值的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 呈现复杂型 例13 1 放松管制后纽约股票交易所的经纪人佣金 方差分别为 32 225 30 268 13 864 3 181 异方差的解释 交易中存在规模效应 交易量越大 交易总成本越低小的机构投资者没有大机构投资者那样的谈判能力 因而其支付的佣金率也就存在较大的差异 例13 2美国行业利润 销售额 R D支出关于研发支出对销售额作回归 发现 残差的绝对值随销售额的增加而增加表明 存在着异方差性 异方差的后果 重点 在CLRM其他假设保持不变 放松同方差假设 允许扰动项随观察值而异 将产生如下结果 OLS估计量仍是线性且无偏的 OLS不再具有最小方差性 即不再有效对大样本也是如此根据常用估计OLS估计量方差公式得到的方差通常是有偏的建立在t分布和F分布之上的置信区间和假设检验不再可靠 计量经济学模型一旦出现异方差性 如果仍采用OLS估计模型参数 会产生下列不良后果 1 参数估计量非有效 OLS估计量仍然具有无偏性 但不具有有效性 而且 在大样本情况下 尽管参数估计量具有一致性 但仍然不具有渐近有效性 重点 2 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失去意义 变量的显著性检验中 构造了t统计量t bi Sbi它是建立在 2不变而正确估计了参数方差Sbi的基础之上的 如果出现了异方差性 估计的Sbi出现偏误 偏大或偏小 t检验失去意义 其他检验也是如此 3 模型的预测失效 一方面 由于上述后果 使得模型不具有良好的统计性质 另一方面 在预测值的置信区间中也包含有参数方差的估计量Sbi 所以 当模型出现异方差性时 参数OLS估计值的变异程度增大 从而造成对Y的预测误差变大 降低预测精度 预测功能失效 检验思路 由于异方差性就是相对于不同的解释变量观测值 随机误差项具有不同的方差 那么 检验异方差性 也就是检验随机误差项的方差与解释变量观测值之间的相关性及其相关的 形式 异方差的检验 问题在于用什么来表示随机误差项的方差 一般的处理方法 首先采用OLS法估计模型 以求得随机误差项的估计量 注 该估计量是不严格的 我们称之为 近似估计量 用ei2表示 故有 Var ui E ui2 ei2ei Yi i即用ei2来表示随机误差项的方差 图形检验 重点 用残差对其相应的观察值作图 或是对一个或多个解释变量作图 或是对估计的Yi均值 Yi预测值作图 这些残差图可以辅助我们判断CLRM的一个或多个假设是否满足 看是否存在明显的散点扩大 缩小或复杂型趋势 即不在一个固定的带型域中 例 P293 考虑残差平方和对销售额的散点图 帕克检验 ParkTest 基本思想 下文的格莱泽也一样 选择关于变量X的不同的函数形式 对方程进行估计并进行显著性检验 如果存在某一种函数形式 使得方程显著成立 则说明原模型存在异方差性 对于帕克检验 选取如下函数形式 由于 i2未知 故用ei2代替 帕克检验的步骤进行普通最小二乘回归 不考虑异方差问题 从原始回归方程中求得残差 并求其 再取对数形式 利用原始模型中的一个解释变量做形如上式的回归 如果有多个解释变量 则对每个解释变量做形出上式的回归 或做ei2对Y的估计值的回归 检验零假设B2 0 即不存在异方差 如果lnei2和lnXi之间是统计显著的 则拒绝零假设 存在异方差 如果接受零假设 则回归方程中的B1可理解为同方差 2的一个给定值 例13 3 R D回归与帕克检验lnei2 10 6995 0 3599ln salesi se 4 3492 0 3997 t 2 4601 0 9004 r2 0 0482表明 在5 的显著水平下 估计的斜率系数是统计不显著的 帕克检验存在的问题 帕克检验中用到的回归方程中 误差项vi本身可能存在异方差 格莱泽检验 GlejserTest 从原始模型中获得残差ei后 做ei的绝对值 ei 对X的回归 格莱泽建议采用如下函数形式 在每种情形下 零假设都不存在异方差 即B2 0 如果拒绝零假设 则表明可能存在异方差 例13 4 P295 R D回归与格莱泽检验具体模型见P295由于5 的显著水平下 斜率系数都是统计不显著的 表明 不能拒绝不存在异方差的零假设格莱泽检验 与帕克检验一样 误差项vi本身可能存在异方差和序列相关问题 但是对于大样本 格莱泽检验是诊断异方差的一个理想工具 怀特检验 White sgeneraltestofheteroscedasticity 对于如下模型 Yi B1 B2X2i B3X3i ui怀特检验的步骤如下 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上述回归方程 得残差ei 做辅助回归 求辅助回归方程的R2值在不存在异方差的零假设下 怀特证明了上述方程中得到的R2值与样本容量n的积服从 2分布 自由度等于方程中解释变量的个数 不包括截距项 即 nR2 2k 1 做出判断 如果从上述方程中得到的 2值超过所选定的显著性水平下的 2临界值 或计算 2值的p值很低 则拒绝零假设 存在异方差 如果计算的 2值的p值很大 则不能拒绝零假设 例13 5 P296 婴儿死亡率对人均GNP 受初等教育占人口的百分比的回归由于nR2 4 6 20 05 5 11 这一值相当大 故根据怀特检验 可以判定不存在异方差 关于怀特检验 过于一般化 随着解释变量的增多 将极大的消耗自由度 注意 辅助回归仍是检验与解释变量可能的组合的显著性 因此 辅助回归方程中还可引入解释变量的更高次方 如果存在异方差性 则表明确与解释变量的某种组合有显著的相关性 这时往往显示出有较高的可决系数以及某一参数的t检验值较大 当然 在多元回归中 由于辅助回归方程中可能有太多解释变量 从而使自由度减少 有时可去掉交叉项 异方差的其它检验方法Speraman秩相关检验 Goldfeld Quandt检验 Bartlett检验 Peak检验 Breusch Pagan检验 CUSUMSQ检验 附 戈德菲尔德 昆特 Goldfeld Quandt 检验 G Q检验以F检验为基础 适用于样本容量较大 异方差递增或递减的情况 G Q检验的思想 先将样本一分为二 对子样 和子样 分别作回归 然后利用两个子样的残差平方和之比构造统计量进行异方差检验 由于该统计量服从F分布 因此假如存在递增的异方差 则F远大于1 反之就会等于1 同方差 或小于1 递减方差 G Q检验的步骤 将n对样本观察值 Xi Yi 按观察值Xi的大小排队 将序列中间的c n 4个观察值除去 并将剩下的观察值划分为较小与较大的相同的两个子样本 每个子样样本容量均为 n c 2 对每个子样分别进行OLS回归 并计算各自的残差平方和 分别用 e1i2与 e2i2表示较小与较大的残差平方和 自由度无为 n c 2 k 1 在同方差性假定下 构造如下满足F分布的统计量 给定显著性水平 确定临界值F v1 v2 若F F v1 v2 则拒绝同方差性假设 表明存在异方差 当然 还可根据两个残差平方和对应的子样的顺序判断是递增型异方差还是递减异型方差 附 斯皮尔曼 Spearman 等级相关系数检验 思想 通过随机项的方差与解释变量的等级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判断是否存在异方差性 步骤 1 做OLS估计 得到ei 2 把 ei 和Xi按升序或降序赋予等级值 1 2 n 3 计算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 其中 di为第i组观测值的 ei 与Xi的等级差 4 计算统计量 若显著 超出临界值 则说明存在异方差性这一检验的依据 其实就是检查随着因变量的变化 方差是否随之变化 等级差异意味着变动 异方差的补救措施 当 i2已知时 加权最小二乘法 异方差的补救措施 重点 当 i2未知时 重点 情形1 误差方差与Xi成比例 平方根变换 误差方差与X成比例 u X 例13 6 P299 变换后的R D回归Se 605 47 0 0122 t 0 0770 3 1869 重要原则 重点 在模型中包含多个解释变量的情况下 我们可以根据图形找出任何一个合适的解释变量X 然后做形如13 24的变换 如果适合的解释变量不止一个 则不再使用任何解释变量 而是把 i作为变换变量 因为是解释变量X的线性组合 异方差的补救措施 当 i2未知时 情形2 误差方差与Xi2成比例 可以看到 原始模型中的截距在此变成了斜率 而原始模型中的斜率在此则变成了截距 一旦估计出上述方程 将方程的两边同时剩以X 则又回到原始模型 误差方差与X2成比例 u X 重新设定模型即选择一个不同的函数形式 例如 如果选择对数形式估计模型 而不是变量线性模型 LIV 也能达到消除异方差的目的 即如果估计 可以明显地降低异方差的严重性 实践中 需要根据理论和具体情况选择线性变量模型或是对数线性模型 但如果没有明显的证据支持选择哪类模型 并且在LIV模型中异方差问题比较严重的情况下 则可试试双对数模型 例13 7 R D双对数模型se 2 389 0 220 t 2 898 5 899 r2 0 685得到该模型后 根据上述的方法来验证模型是否为异方差 怀特异方差校正后的标准误和t统计量怀特建立的估计方法 利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回归系数的标准误差考虑了异方差的存在 因而 可以继续使用t检验和F检验 只不过这时的OLS估计量是渐近有效的 即对大样本是有效的 建议回归结果在报告通常的标准误的同时 也给出怀特异方差修正后的标准误 以便比较 例13 8规模经济或异方差 例13 9公路容量与经济增长 本章小结 异方差的问题检验修正 案例 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函数 例 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主要由人均纯收入来决定 农村人均纯收入包括 1 从事农业经营的收入 2 包括从事其他产业的经营性收入 3 工资性收入 4 财产收入 4 转移支付收入 考察从事农业经营的收入 X1 和其他收入 X2 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 Y 增长的影响 lnY B0 B1lnX1 B2lnX2 u 中国2001年各地区家庭人均纯收入与消费支出的数据 单位 元 普通最小二乘法的估计结果 VariableCoefficientStd Errort StatisticProb C1 6025280 8609781 8612880 0732LX10 3254160 1037693 1359550 0040LX20 5070780 04859910 433850 0000R squared0 796506AdjustedR squared0 781971S E ofregression0 170267Sumsquaredresid0 811747F statistic54 79806Durbin Watsonstat1 964720 异方差检验 OLS回归的残差平方项ei2与lnX2的散点图 进一步的统计检验 1 G Q检验 将原始数据按X2排成升序 去掉中间的7个数据 得两个容量为12的子样本 对两个子样本分别作OLS回归 求各自的残差平方和RSS1和RSS2 子样本1 3 18 4 13 0 94 R2 0 7068 RSS1 0 0648 子样本2 0 43 0 73 6 53 R2 0 8339 RSS2 0 2729 计算F统计量 F RSS2 RSS1 0 2792 0 0648 4 31 查表给定 5 查得临界值F0 05 9 9 2 97判断F F0 05 9 9 否定两组子样方差相同的假设 从而该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