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师大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四单元不能忘记的历史教案_第1页
首师大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四单元不能忘记的历史教案_第2页
首师大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四单元不能忘记的历史教案_第3页
首师大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四单元不能忘记的历史教案_第4页
首师大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四单元不能忘记的历史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8首师大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四单元不能忘记的历史教案首师大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四单元不能忘记的历史教案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案(首师大版)主题一鸦片敲开国门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充分感受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2、技能:通过收集资料、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表等资料,表述观点的能力。3、知识:使学生知道英国向中国贩运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和发动侵略战争的罪恶目的,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简单情况,知道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主题内容线索:辉煌走向衰落(先进落后) 。原因:中西方对比:农业、工业、军事、政治制度。课标内容标准: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来的屈辱和危害。2 / 38教学重点:1、使学生知道鸦片的危害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罪恶目的;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简单情况及伟大意义;知道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通过收集资料、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表等资料,表述观点的能力。教学难点:1、英国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是不是因为林则徐虎门销烟而引起的。2、 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教学准备:1、了解学生对本课有关内容的认知程度,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2、师生搜集与本课有关的图片、故事、电影、文字等资料。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2 分)图片导入:3 / 38你们瞻仰过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吗?(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图片)注意到碑座上的浮雕了吗?(出示“虎门销烟”图片)这是镶嵌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八面浮雕中的第一幅,你知道它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回顾那一段不能忘记的历史。板书课题:鸦片敲开国门二、探究问题,交流研讨(30 分)1、师过渡语:你们了解有关鸦片的知识吗?2、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或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对鸦片的理解。3、教师随机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图文结合了解相关知识。4、教师小结学生的发言。5、师过渡语:既然鸦片是一种毒品,英国为什么还要大肆地向中国贩运鸦片?鸦片走私对中国有哪些危害?请同学们自学 P8283 页“列强的罪恶之手”部分,并思考这两个问题。6、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7、讨论交流。 (教师预设:走私鸦片的目的:经济掠夺。危害:身体受到摧残;家庭破败;国家财富被掠夺;清政府更加腐败,军队纪律涣散。 )8、想一想,如果吸食鸦片成风,中国会出现什么情景?4 / 389、面对鸦片走私的情况和对中国的危害,你有什么感受?你认为中国应该怎么办?10、清朝统治者禁烟的立场和态度是怎样的?(威胁其统治地位)11、探究“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自学 P8485 页“林则徐虎门销烟”资料。学生汇报交流:根据以上资料,你获得了哪些相关的历史信息?教师预设几个知识点:你所了解的林则徐是怎样的一个人;虎门销烟:原因时间经过(禁烟、销烟)意义。12、教师随机出示相关的课件内容。三、总结谈话,深化主题(6 分)1、从“英国向中国贩运鸦片”到“林则徐虎门销烟” ,你怎么看待这段历史?2、结合实际,请你谈一谈我们青少年儿童应该怎样远离毒品?(教师预设:不吸第一口。多了解毒品的危害。远离吸毒人员。5 / 38不去娱乐场所。不与社会青年接触。对毒品不要有好奇心。 )四、布置作业,课后延伸(2 分)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和兴趣爱好从以下的几个题目之中任选一题来做,或自拟一个题目:1、继续搜集相关资料,特别是自己感兴趣的问题。2、回家之后与自己的父母谈一谈鸦片战争的历史。3、搜集中英南京条约的全文。板书设计:鸦片敲开国门鸦片走私经济侵略危害(身体、家庭、国家)虎门销烟林则徐禁烟销烟意义坚决禁烟、反抗侵略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4 分钟)1、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有关知识,你们认为虎门销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虎门销烟这一壮举“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 ”这里所说的“反抗外国侵略”是反抗什么样的侵略?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30 分钟)6 / 381、师过渡语:林则徐虎门销烟严重地挫败了英国继续掠夺中国财富的美梦,眼见经济侵略的企图不能得逞,于是就以虎门销烟为借口,悍然对我国发动了武装侵略,史称“鸦片战争” 。2、学生探究思考:英国对我国发动武装侵略的目的是什么?(还是为了经济侵略,继续大肆掠夺中国的财富。 )3、采用对比的方式(类比) ,学生通过阅读资料,感悟英国为什么敢于悍然发动对我国的侵略战争。鸦片战争前的中英社会发展对比表类别内容农业工业军事政治制度中国耕作方式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手工作坊大炮,但射程短,弓箭长矛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封建王朝日趋衰落英国农场(蒸汽机)大机器工业逐渐代替了手工业“火器时代” ,来复枪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结论4、结合书中 P86 页的内容和自己搜集来的资料,谈一谈中国军民奋勇抗英的故事。 (教师预设: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讲故事关天培、三元里抗英;结局)5、师小结: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国军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7 / 386、学生谈感想:你怎么评价中国军民的抗英斗争?7、思考与讨论:为什么清朝军队和人民英勇抵抗,还是以妥协求和告终并签订了卖国条约?清朝统治者禁烟的立场、态度和战争爆发后的态度相比对,你认为清朝政府是什么样的一个政府?辩论:“因为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才爆发。 ”你们是否赞同这一观点?8、了解南京条约的危害。学生自学教材 P87 页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或自己搜集来的南京条约全文。分析南京条约的内容。 (预设:教师可以结合中国政区图解释口岸开放的意思,大门洞开,随意出入,商品大量进入;税率自己说了算;其国人犯法不得审理,移交本国。 )讨论:你们觉得这是一份什么性质的条约?(教师延伸预设:为什么说中英南京条约是不平等条约,是丧权辱国的条约?请你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预设:政治上强迫清政府接受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丧失;经济上强行扩大通商口岸,由一口通商变为五口通商,国家经济被破坏;领土上强占香港岛,领土不完整。 )8 / 389、教师小结: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给中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恶劣影响,这是清政府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开创了一个恶劣的先例。从此,中国开始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也就从此开始纷至沓来,争先恐后地侵略中国达 105 年,清政府也就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 1000 多个不平等条约。三、总结谈话,情感体验(4 分钟)1、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2、对于“落后就要挨打”这一句话你怎么理解?四、布置作业,课后延伸(2 分钟)自选作业(三选一):1、有时间、有机会看动画电影鱼盆的故事 、 林则徐,也可网上下载观看。2、看地图知历史:由此开始让学生把近代历史不平等条约内容在地图上表示出来。3、继续搜集有关鸦片战争的历史资料。板书设计:鸦片敲开国门鸦片战争1840 年目的军民抗战妥协投降南京条约1842 年丧权辱国不平等第一9 / 38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案(首师大版)主题二丧权辱国之痛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邓世昌等爱国官兵为国捐躯的大无畏精神,树立强国之志。痛恨侵略者对中国的疯狂掠夺和破坏文明的可耻罪行;体会国土被侵占、财产被掠夺的屈辱。了解中日马关条约的危害。2、技能:培养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历史资料,并通过分析、思考史实,获得感悟,形成自己的认识。3、使学生知道列强侵华所犯下的罪恶行径;了解以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在黄海海战中的英雄事迹。主题内容线索:以历史事件为依托,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步步紧逼,扩大侵略成果,清王朝步步妥协,主权丧失,国土沦丧,国力衰落。 (军民的英勇的抗争)课标内容标准: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教学重点:10 / 381、英法联军的暴行。2、中日黄海大战(马关条约) 。3、列强瓜分中国(中国面临亡国之灾) 。教学难点:1、圆明园被烧对我们的启示。2、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影响。教学准备:1、搜集圆明园的烧毁前图片和烧毁后图片,制作多媒体。2、搜集与圆明园有关的文字资料、网址。3、搜集甲午战争的资料及马关条约的全文。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言导入,揭示课题(2 分钟)1840 年,英帝国主义用鸦片和大炮轰开了千百年闭关自守的中国大门,并于 1842 年强迫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定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以后,大小帝国主义国家强占我国大片领土,攫取大量赔款和特权,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11 / 38之中。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千万不能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设计意图:老师通过语言,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为下面激发学生对帝国主义侵略者和旧中国腐败统治者的憎恨,激发民族自尊心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埋下伏笔。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的圆明园所遭受的劫难。板书课题:“万园之园”遭劫难二、课件展示历史上圆明园局部景观,直观感知圆明园的辉煌(5 分钟)课件一:分别展示历史上的圆明园。师过渡语:刚才看了历史上的圆明园图片,你能用语言描述辉煌的圆明园吗?(预设:学生可从“金碧辉煌的宫殿” “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等去描述。 )师过渡语:圆明园不仅规模宏大,而且还有许许多多的文物呢。课件二:景泰蓝麒麟、青铜鎏金塔、漆器、鎏金编钟等图片(配以文字说明) 。师小结:难怪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这样说过:即使是把法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设计意图:让学生观看圆明园局部图片,然后通过师12 / 38生间的交流,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辉煌,正是这样一座辉煌的建筑,本应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可是却成了中华民族的屈辱起到了先抑后仰的效果。 】三、了解辉煌时期的圆明园,感知圆明园规模的宏大(10 分钟)1、师过渡语:圆明园曾被誉为“万园之园” ,现在请同学们自学教材、资料,了解为什么圆明园被称为“万园之园” 。2、学生交流讨论。3、教师参与讨论。【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使充分利用网络优势,让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资料,获取知识。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使学生的想象力更丰富。 】四、播放电影片段,认识侵略者的贪婪与疯狂(15 分钟)1、师过渡语:这样一座收藏着无数奇珍异宝、堪称当时世界之最的博物馆、艺术馆现在已经是灰飞湮灭了,只剩几根柱子。她是怎样毁于一旦的呢?请看电影火烧圆明园(第二部分结尾段) 。2、播放电影片段,师生静静观看。3、师引导学生交流:同学们,看了电影,你有什么话说?在小组内尽情诉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13 / 384、小组交流讨论。【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看影片,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旧中国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一些史实,懂得社会制度的腐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憎恨帝国主义侵略者和旧中国的腐败统治者,激发民族自尊心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课文的难点得到突破。 】五、总结全文,激发学生对旧中国腐朽统治者的憎恨(6分钟)1、课件三:展示圆明园的毁灭。2、启发谈话:面对眼前的残垣断壁,你有什么感触?3、结合现实延伸:2 月 26 日,佳士得拍卖公司在法国举行的拍卖会上拍卖圆明园文物兔首、鼠首。有人主张中国人花钱买回来,有人主张通过不同途径让持有人(国)主动归还。你持怎样的观点?4、师总结:圆明园曾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但今天,它成了懦弱的标志,耻辱的象征。做为历史的见证,它教育我们要爱国,要自强。六、布置作业,课后延伸(2 分钟)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和兴趣爱好从以下几个作业之中任选一题来做或自主命题。14 / 381、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 。2、继续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图片、视频。3、关注圆明园兽首的下落进展情况。4、有时间、有机会去圆明园遗址公园参观游览,亲身感受那段屈辱的历史。板书设计:“万园之园”遭劫难万园之园(1707 年1860 年)圆明园遗址公园英法联军洗劫(1860 年 10 月 6 日19 日)第二课时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5 分钟)1、师导入语:同学们,下面我们先来看一段电影片段。2、电影片段:放甲午风云中黄海大战一段。3、师揭示本课内容:同学们,这部影片的名字叫甲午风云 。它反映的是 18941895 年间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一场海上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妥协退让,中国方面节节失利。最后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为结束。这个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日本却借助中国的战争赔款迅速发展起来。那么,这场战争是如何打起来的?中日双方在这场战争中各自处于什么样的景况?马关条约的内容又有15 / 38哪些?这些是我们这一节课主要解决的问题。4、板书课题:黄海战败国力衰二、探索研究,主观感受(30 分钟)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出示“甲午战争背景”资料课件。学生阅读。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看了这段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资料,你们认为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师小结:日本凭借国力的不断强盛,妄图称霸亚洲。这是一场明目张胆的赤裸裸的侵略战争。2、了解黄海海战。学生自学教材、资料,了解黄海海战的经过、结果并交流讨论。通过影片甲午风云来领略一下当时的战争场面,从中体会邓世昌等人的爱国之情,学习他们不畏强敌,勇于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放甲午风云影片中“黄海大战”一段)教师预设:主要交流讨论以下内容时间、地点、经过、英雄人物及事迹、结果(前线战事连连失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日军不断扩大侵略范围,占领我国大片领土;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割地赔款。 )16 / 38你怎么评价我海军官兵的表现?师小结:以邓世昌为代表的广大爱国官兵面对列强英勇抗击,给了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表现出了强烈的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3、了解马关条约的危害。学生自学教材、资料,了解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人物、主要内容。思考讨论:为什么说这又是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对比思考: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马关条约比南京条约更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教师预设:A、 南京条约中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B、 南京条约赔款 2100 万银元;马关条约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进一步增加了人民负担和加剧了清政府财政危机。c、 南京条约允许五口通商;马关条约增辟通商口岸,进一步加剧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D、 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你怎么理解这句话”17 / 38师小结:马关条约的签订是继南京条约之后又一个更加不平等的丧权辱国的重要条约。主权更大范围、更大程度地丧失,国家更大范围、更大程度地蒙受羞辱。4、探讨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师过渡语:中国人一直信奉这样的一句话: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那么,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是不是因为国家的落后呢?我们来看一下中日战前的国力、军力对比。出示中日战前国力、军力对比图。国别国力财政收入(年)军力亚洲世界建海军军费投入军舰陆军中万亿两第 1 位第 9 位 1888 年 4%10%8045 万日万亿两第 2 位第 11 位 1868 年 60%5522 万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辩论:既然中国国力、军力都比日本强大,中国战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教师归纳总结:轻敌、军队纪律涣散、清政府的妥协、退让、求和投降、腐败5、列强瓜分我国土。学生自己学习制作统计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割地(面积,地区等) 、赔款(数量) 、开放的通商口岸(位置18 / 38和数量)等。讨论: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命运?(结合教材 P92 页上的诗)出示“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简表”:国家割占和强行租借的地区势力范围德国强租胶州湾山东俄国强租旅顺、大连长城以北、旅顺法国强租广州湾广东、广西、云南英国强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区和附近岛屿(今统称新界)威海卫长江流域、云南、广东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福建结合上表分析、填写教材 P92 页的时局图,了解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民族危机。学生谈感想、体会。三、总结深化,感悟国运(3 分钟)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更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四、布置作业,课后延伸(2 分钟)自选作业:19 / 381、观看甲午风云等反映甲午中日战争的电影、纪录片或书籍。2、继续搜集与课文有关的图文、视频资料。3、将书上的内容再复习一遍。4、从现在起,养成关注日本的发展和未来走向的习惯。5、与家长谈一谈日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板书设计:甲午中日战争背景:日本妄图称霸亚洲黄海大战:英勇抗击马关条约:丧权辱国列强瓜分:国中之国主题三救亡图存的探索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了解,为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人民的幸福,革命先辈探索救国道路的不屈不挠精神,体会爱国志士不畏强暴,敢于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拯救国家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付出的代价。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奋发有为、立志为国的民族责任感。2、技能:使学生通过收集、阅读资料,学会从中获得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初步分析的能力。3、知识:使学生知道一些影响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20 / 38和英雄人物;知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的伟大胜利。主题内容线索:以抗争为线,串起重要历史事件。变法-推翻-反帝反封-中国共产党诞生-人民军队的建立和发展。课标内容标准:知道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教学重点:1、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革命根据地建立(工农红军队的建立发展) 。2、通过收集资料、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表等资料,表述观点的能力。教学难点:1、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在封建主义的根基上实行资本主义的民主改革是行不通的。2、中华民国的成立没有把中国人民从苦难中解放出来。教学准备:1、了解学生对本课有关内容的认知程度,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21 / 382、师生搜集与本课有关的图片、故事、电影、文字等资料。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问题导入(2 分钟)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变法吗?一般来说,变法的目的是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国近代史上的两次最著名的变法: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二、探讨“变法维新求强国” (15 分钟)1、分析背景,蕴积情感。引导:从 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了哪几个条约?打了哪几次败仗?说明了什么?出示康梁画像,讲述其为国家利益,置个人功名、生死于不顾的爱国行为,激励情感。了解导火索之一:学生自学课外资料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1895 年) 、地点(北京) 、代表人物(康、梁) 、起因(马关条约的22 / 38签订) 、目的(变法救国) 、内容(拒和、迁都、练兵、变法) 、结果(影响全国,要求变法救国成为潮流) 。了解导火索之二:1897 年,德国强占我国山东胶州湾。师小结:清政府投降卖国,割地赔款;侵略者残暴贪婪,为所欲为;爱国者忧国忧民,力主变法。2、探究经过,激发情感。学生自学教材、课外资料了解戊戌变法的时间、代表人物、目的、内容、结果、失败原因。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教师预设:时间:(103 天)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目的:救国救民。主要内容:政治上裁减多余的官吏,起用维新派人士;经济上鼓励农、工、商及工矿业发展;文化上普遍设立中小学堂、在京师设立大学堂,创办报刊,禁止妇女缠足;军事上训练新式的海军、陆军。结果:变法失败。失败原因: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讨论:你怎么看待这些变法的内容?既然这些法令有利于经济发展和传播西方科学技术,有利于强国强军,为23 / 38什么最后还是以失败而告结束?师小结:轰轰烈烈的变法就这样被专横的慈禧太后给绞杀了,这是历史的悲剧,国家的不幸,民族的不幸!从热血男儿的公车上书到变法的实施,时间虽短,仅 103 天,却凝聚着爱国志士的热忱。我们永远忘不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的爱国壮举,激励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奋斗拼博, “为中华之崛起而发愤读书” 。三、探讨“辛亥革命的理想” (17 分钟)1、导入新课:戊戌变法的失败教育了中国人民,此时,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集中地反映在反对清朝的腐朽统治斗争上。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为拯救中国纷纷宣传革命思想、组织革命团体和进行武装起义,从而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2、板书课题:辛亥革命的理想3、了解孙中山的生平、思想。4、辛亥革命。自学教材 P94 页、资料,主要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时间、地点、主要领导人、武昌起义、结果、意义(辛亥革24 / 38命推翻了清朝腐朽的统治;结束我国几千年的封建帝王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 、影响。小组讨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师小结:由于武昌起义这一年为我国农历的辛亥年,所以人称这场推翻清王朝腐朽统治的革命为辛亥革命。但是,辛亥革命没有彻底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对中国大众的压迫。不久,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军阀袁世凯篡夺。但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则永远载入了中华民族社会发展的史册。知识的记忆与应用。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记忆孙中山和他组织的革命团体:兴中会、同盟会。武昌起义的具体情况。中华民国的成立的时间及首都。四、总结深化,理清脉络(4 分钟)学生探讨:辛亥革命和武昌起义是不是一个概念?师小结:从 1911 年 10 月 10 日的武昌起义到 1912 年1 月 1 日的中华民国成立,都属于辛亥革命的范畴,统称辛亥革命。从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每年国庆节天安门都要摆放孙中山的巨幅照片以及北京多处纪念孙中山的纪念地如中山公园、碧云寺等,引导学生思考:辛亥革命的重要性和25 / 38孙中山的历史地位。五、布置作业,课后延伸(2 分钟)自选作业:1、复习书上的内容。2、继续搜集与本课有关的文字资料、图片、视频。3、观看一部有关戊戌变法或辛亥革命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4、阅读一部(篇)有关戊戌变法或辛亥革命的书籍、文章。板书设计:救亡图存的探索“变法维新”求强国马关条约民情激愤公车上书,请求变法皇帝采纳(历史背景) (时间,人物) (过程、内容)实行变法触犯慈禧,阻挠变法皇帝被囚,六君子被杀(失败原因) (历史悲剧)“辛亥革命”的理想1906 年至 1911 组织革命团体进行武装起义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取得胜利1912 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26 / 38第二课时一、以五四青年节和党的生日为切入点,导入本课(2 分钟)为什么把每年的五月四日作为我国的青年节?还有,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多年了。八十多年来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那么,当时她是怎样诞生的?二、学习新知:“五四运动”的呼声(15 分钟)学生自学教材、资料,圈画、了解以下的主要内容:1、 “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直接原因) 。 (1919 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时间、地点、参加者、斗争口号) 。3、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斗争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斗争的主力) 。4、五四爱国运动中的爱国学生提出了哪些主张、结果怎么样?5、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说其“彻底”是指斗争的坚决性而言的,说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是因为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的政治舞台,对斗争胜利起了决定27 / 38性的作用;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重要的领导作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社会主义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三、学习新知:开天辟地的大事(15 分钟)1、学生自学教材 P96P98 页的内容,思考:开天辟地的大事是指哪几件大事?为什么说这几件大事是开天辟地的?2、小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3、全班交流,教师参与讨论。4、教师随机出示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内容。5、教师预设的教学重点内容: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共产主义小组成立的背景、时间、地点、领导人、意义。中共“一大”:时间、地点、主要代表、纲领、意义。秋收起义: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井冈山会师:时间、地点、领导人、意义。长征:背景、时间、线路、领导人、遵义会议、典型事例、经过、意义。四、总结深化,延伸思索(6 分钟)1、你对哪一个历史事件的印象深刻?为什么?2、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些什么?28 / 383、质疑问难: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五、布置作业,课后延伸(2 分钟)自选作业:1、复习书上的内容,与家长交流有关的内容、感想。2、继续搜集与本课有关的文字资料、图片、视频,准备办一个图片展。3、观看一部与本课有关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4、阅读一部(篇)与本课有关的书籍、文章。板书设计:救亡图存的探索“五四运动”的呼声开天辟地的大事北京全国共产主义小组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中共“一大”拒签合约秋收起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案(首师大版)主题四民族解放之路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强意识和爱国29 / 38之心,初步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了解和学习革命先辈们的光辉事迹,感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学习革命先辈们英勇不屈的英雄气概,对革命先辈怀有深深的敬意,树立奋发图强的志向;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2、技能:培养学生通过搜集、阅读文字资料、观察图片等资料,逐步掌握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初步分析、表达的能力。3、知识:使学生知道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件,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了解日本侵略者在侵华战争中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了解中国人民经过 8 年浴血奋战,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并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知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解放了全中国,建立新中国,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主题内容线索:任重道远的民族解放道路:日本侵华暴行全民抗战解放战争胜利怀念革命先烈。课标内容标准:知道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教学重点:1、日本侵华罪行、中国人民奋起抗日、人民解放战争胜30 / 38利、追忆革命烈士。2、通过收集资料、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表等资料,表述观点的能力。教学难点:1、今天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2、国民党政府在抗战中的态度。教学准备:1、了解学生对本课有关内容的认知程度,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2、师生搜集与本课有关的图片、故事、电影、文字等资料。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问题导入,揭示课题(3 分钟)1、师导语:每年的 9 月 18 日,沈阳市都要降半旗,拉响警报。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你对这一做法有什么感想?3、那么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要侵略中国呢?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什么时候爆发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回顾那段31 / 38难忘的历史。板书课题:勿忘国耻二、新知探求,感悟国耻(15 分钟)1、师过渡语: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同学们知道些什么?请把自己知道的情况简单说点给大家听一听。2、了解“九一八事变” 。循环播放歌曲松花江上 。学生自己阅读 P99 页的文字、图片、歌词和自己搜集来的资料,获取相关信息。学生讨论:从中了解到了什么?教师预设:目的(日本帝国主义先侵占东北,然后逐步吞并全中国。 ) 、时间、地点、日军的残忍、国土的丧失、人民的的灾难。教师小结: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好河山、富饶的土地被霸占,资源被掠夺,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3、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师启发谈话:近年来,日本的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极力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史实,甚至美化当年的侵略战争。请你自学教材 P100 页的内容和自己搜集来的资料,用事实来批驳。学法指导:利用充分的学习资源,引发学生探究的欲32 / 38望。利用历史的回忆、日本老兵东史郎的忏悔、幸存者的控诉等多角度引发学生去关注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暴行。不忘那段血腥的历史,感受日本侵略者曾经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的民族灾难。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利用资料、照片,有观点、有结论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参与讨论、交流。师小结:近些年来,日本的右翼势力日益张狂,明目张胆地篡改历史,修改教科书,或篡改、或否认、或掩盖、或美化南京大屠杀这样铁定的历史事实。这是我们中国人应该时刻警惕的一件事情,勿忘国耻。三、新知探求,感悟抗战(17 分钟)1、师过渡语:日本侵略者尽管在中国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杀戮政策,但坚强的人民并没有屈服。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你们了解词曲的作者和国歌的来历吗?板书课题:众志成城筑长城2、自学教材 P101102 页的文字、图片和自己搜集来的资料,获取相关信息,了解抗日战争的典型历史事件和人物。学生自学,了解主要事件:七七事变、台儿庄战役33 / 38(中国军队与日军发生的一次重要战役) 、平型关大捷(八路军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上海会战(国民党组织的会战双方投入兵力 10 万以上的会战 22 次的代表战) 、百团大战(粉碎了日军企图消灭抗日根据地企图) 、人民战争:地道战、地雷战、游击战。抗日英雄:王朴(无数中的无名英雄)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可以围绕某一个主要事件来谈自己的学习结果与感受。教师预设疑难问题:A、日军为什么要进攻卢沟桥?(卢沟桥是当时北平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北京城的其他三面在这之前都已经被日军包围了。 )B、为什么说卢沟桥事变是我国抗日战争的开始?(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我国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抗日战争从此开始。 )c、有些历史学家主张把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改为九一八战争、七七战争。你认为哪一种名称更符合历史事实,为什么?(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的称谓,是为了逃避战争的责任,是在玩儿文字游戏。而中国的历史书籍则是沿袭了日本的叫法,显然有悖历史,应予纠正。 )教师小结:自 1840 年的鸦片战争开始,至 1945 年的34 / 38抗日战争为止,中国被西方列强侵略了 105 年。这之中,唯一的一次胜利就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受帝国主义奴役和压迫的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弱到强的民族振兴的重要转折点。四、总结深化,感悟主题(3 分钟)1、中国的损失:伤亡3500 万;经济损失:6000 亿美元。2、日本是西方列强中对华发动侵略战争最多的国家(近代以来 7 次) ,是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