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1高中政治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说课稿高中政治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是在第一框题的基础上,对“如何看待和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这个问题的进一步解答;在强调尊重规律客观性的同时,又充分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为第五课的教学设下伏笔,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另外,本课内容具有十分广泛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意义,对于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着非常直接、现实的指导作用,这些都使得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突出。2、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和觉悟相统一)(1)知识目标:识记:运动的含义;相对静止的含义;规律的含义。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运用:列举实际事例,说明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2)能力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与综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和辩证思维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2 / 11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分析问题,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意识,以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勇气和信心。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确立依据(1)重点及其确立依据: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是有规律的。确立依据:唯物辨证的运动观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搞好这一问题的教学,可以为以后的教学奠定理论基础。(2)难点及其确立依据: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确立依据:由于生活中的感性体验,学生容易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割离,不能看到它们的辩证关系。二、学法教法1、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但有待进一步提高。这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多停留在感性阶段,缺乏理性的思考。因而我们要注意从现象入手,逐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全面分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2、教学方法新课程理念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决定了教学的主要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3 / 11自主学习为主导。为给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我采用以下教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启迪思维。(2)启发式教学法:循循引导,启发思维。(3)师生合作教学法:师生合作,探究知识。3、学法指导(1)感悟学习法:引导学生欣赏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真理。(2)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3)合作学习法:指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质疑和探究的能力。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步骤一:导入新课1、情境教学法4 / 112、启发式教学法1、 (1)多媒体导入图片:“自然界的运动” 、 “人类社会的运动” 、 “思维运动” ;(2)设疑并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周围的世界究竟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在观看中感觉、思考、后讨论、释疑1、从现象到本质,激发学生的探究和求知欲;2、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3、导入新课题:物质是运动的;4、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运动的含义;物质和运动关系的第一方面。步骤二:突破重点一: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1、情境教学法2、自主探究学习3、合作学习5 / 11(1)展示动画“刻舟求剑、惠能的仁者心动” ;(2)设疑并引导学生讨论:刻舟求剑者和惠能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上分别犯了什么错误?欣赏动画思考、讨论、释疑1、锻炼学生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2、知识目标:(1)帮助学生掌握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2)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只承认物质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观点;只承认运动否认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步骤三:化解难点: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1、情境教学法2、合作教学法3、自主探究学习法、1、 (1)展示图片“姑嫂塔、老君岩” ;6 / 11(2)设疑并引导学生讨论:那些看起来屹立不动的建筑物,它们真的是不运动的吗?2、 (1)展示图片“刘德华” ;(2)设疑并引导学生讨论:人的一生从幼年到老年,是怎么体现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3、请学生阅读书本“欧布里德”情景,然后思考其中的问题?并快速阅读相关链接辨认图片、阅读、思考、讨论、释疑1、让学生在本地文化中探究哲理,丰富其文化知识和文化修养,形成关注实际的习惯;2、锻炼学生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3、知识目标:(1)帮助学生掌握相对静止的两层含义。(2)帮助学生掌握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3)反对两种错误的倾向:只承认运动否认静止的相7 / 11对主义和诡辩论;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观点。步骤四:突破重点二:运动是有规律的1、情景教学法、2、合作探究学习法3、感悟学习法1、 (1)回到刚开始展示的“人类社会的运动、自然界的运动、人的认识运动”图片;(2)设疑并引导学生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植物的生长规律、人认识运动的规律。(3)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规律的普遍性情感体验、思考、讨论、释疑1、前后呼应,让学生明确知识的联系性;2、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系统理解的能力、综合的8 / 11能力;3、知识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规律的含义和特点。理解规律的普遍性2、 (1)展示图片:今非昔比的青海湖;(2)设疑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青海湖今非昔比的原因。1、感染学生的情绪,帮助学生树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意识;2、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3、知识目标:帮助学生明确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3、 (1)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来的人们人们认识和利用规律的事例如:三峡大坝的建成、胰岛素合成、卫星上天等。让学生举例分析我们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表现,如:沙尘暴、洪水泛滥等。(2)设疑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些事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1、用学生自己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树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信心和勇气;2、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正9 / 11确认识世界的能力和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3、知识目标:(1)帮助学生明确在规律的客观性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造福人类。(2)反对两种错误倾向:规律是不可认识的不可知论;人在规律的客观性面前无能为力的悲观主义。步骤五:课堂小结:知识小结、练习巩固1、合作教学法,引导阅读和使用现有资料2、感悟学习法,试题精讲知识小结:内容见新学案引导学生小结本框题知识概括、总结、思考分析、10 / 11释疑1、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感悟,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意识;2、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能力;3、知识目标:帮助学生对本框题内容有个系统化认识。练习巩固:展示高考题(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并引导学生分析、解答练习题1、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感悟,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意识;2、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3、知识目标: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四、板书设计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运动的含义2.物质与运动不可分3.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工作总结汇报七篇
- 2025年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A级船舶检验专业综合能力)经典试题及答案一
- 贵商银行笔试题目及答案
- 2026届陕西省周至县第五中学化学高二上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市场营销策略与实战案例分析笔试参考题
- 2025年裂化工艺优化考核题库
- 山东省枣庄市第十八中学2026届化学高二上期末调研试题含答案
- 2025年高级油气管道工程师岗位面试模拟题及解析
- 公务员内蒙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游戏开发工程师面试模拟题及答案全收录
- GB/T 43137-2023土方机械液压破碎锤术语和商业规格
- 红楼梦之林黛玉
- 化学(基础模块)中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京东集团员工手册-京东
- 成人癌性疼痛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2019
-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 2023年苏州市星海实验中学小升初分班考试数学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 GB/T 23483-2009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及采暖供热量检测方法
- GB/T 22237-2008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的测定
- 股指期权风险管理
-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