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检测题及答案_第1页
高二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检测题及答案_第2页
高二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检测题及答案_第3页
高二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检测题及答案_第4页
高二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检测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0高二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检测题及答案文章来源m 第 3 课促进民族大融合优化训练基础巩固1.下图反映的信息是敦煌壁画中的北魏商队A北魏农业发展 B北魏手工业发展 c北魏商业发展D北魏资本主义萌芽2.北魏时期, “天下难得货咸悉在焉” ,这反映了下列哪一城市的商业繁荣A.杭州 B.苏州 c.无锡 D.洛阳3.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经济得到了发展。其中正确的是A.整地碎土工具进一步发展 B.政府加强了对手工业的管制c.棉纺织业进一步发展 D.实物交易越来越频繁4.魏碑体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儒学教育兴起 B.孝文帝改革2 / 10c.孝文帝大力提倡佛教,广建寺院,刻石立碑 D.恢复汉族礼乐制度5.下图反映的历史信息是鲜卑人乐俑A尊儒崇经 B 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c模仿汉族制度D学说汉话6.北魏孝文帝改革后,鲜卑族生产和生活方式变化主要体现在迁居洛阳的鲜卑族改变了其落后的游牧生活,成为定居农民鲜卑贵族逐渐演化为中原的封建地主和商人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大批鲜卑贵族深谙汉族文化并逐渐成为汉族政权中的官员A.B.c.D.强化提高7.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现象是A北方民族融合 B北方的分裂与统一c少数民族封建化的完成 D汉族地主势力的消长8.时人描写孝文帝改革后, “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 。对此理解正确的有财政收入大大增加社会生产获得发展商业也有较大发展丝织业比较发达3 / 10ABcD9.读下图,能获知北魏孝文帝时期手工铸造业发达商品交易活跃城市经济繁荣统治者重视和支持商业发展北魏孝文帝是铸造的铜钱ABcD10.促进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反映出A鲜汉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新的高度B鲜汉地主阶级之间的合作形成了新的统治集团c鲜汉之间的矛盾逐渐消失D强大的民族必然代替落后的民族,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主要是学习先进的汉文化课外延伸11.阅读下图:汉人胡食画像砖请回答:(1)图中所示的景象出现于北魏时期,它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图中哪一现象最能体现民族融合?(2)历史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鲜卑民族消失了,鲜卑文明是不是也彻底消失在历史的烟雾中?从中得到什么4 / 10启示?(3)你认为孝文帝是盖世英雄还是千古?你认为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同商鞅变法相比,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通过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结果,思考改革成要什么条件。12.阅读下列材料:北魏初期的官制,是鲜卑官制和汉制相互混杂的。官吏的名称多仿照自然物之名而起,如奔走的使者,叫做凫(伯)鸭,取其快速之意;把纠察官叫做白鹭,取其延颈远望之意。北魏初期在每州设置三刺史,每郡设三太守,每县设三令长,分别由一个鲜卑贵族、两个汉族官员充任。这是因为鲜卑贵族缺乏统治汉地的经验,不得不起用汉族官员。但是北魏政府又对汉族官员不够信任,于是派一个鲜卑贵族来监视。同时设置两个汉族官员,目的是相互牵制。孝文帝改制以后,一职三官制废除,一律改为中原传统的一职一官制。张文喜、刘焕曾中国古代史请回答:(1)据材料概括北魏初期官制的特点。(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针对这一特点孝文帝是如何改革的?高考链接13.(XX江苏)阅读下列材料:5 / 10材料一(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 ”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材料二(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 。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材料三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请回答:(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6 分)(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2分)(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 (4 分)14.(XX广东单科)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6 / 10【材料一】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413) , “徒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授田。 ”据魏书卷三和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材料二】太和九年(485) , “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魏书卷一百一十问题:(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相同之处(2 分)(2)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制度经北魏孝文帝推行后,一直沿用到唐代中期。除此之外,北魏孝文帝还推行了那些改革措施(3 分)(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溯源,以及这一改革对后世的影响(4 分)参考答案基础巩固解析:抓住图片名称的关键词“商队” 。即可排除 A、B两项,而 D 项与史实不符。解析:四个城市只有洛阳处在北魏统治之下。解析:政府对手工业的管制放松,丝织业进一步发展,7 / 10实物交易逐渐被货币交易取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魏碑”体源于刻石立碑,因此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c 项,A、B、D 三项是条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抓住图片的中心内容“乐佣” ,联系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思考。解析:在南北对峙的局面下,鲜卑贵族不可能成为汉族政权的官员。强化提高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北方的民族融合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同时改革又促使民族融合加剧。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分析能力。 “国家殷富,库藏盈溢”说明, “钱” 、 “绢”说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魏孝文帝铸造铜钱,这本身直接反映出北魏孝文帝是手工铸造业发达,铜钱的出现是商业贸易发展的产物,是城市经济繁荣的表现,这也说明孝文帝重视商业。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一方面使鲜卑族学习了汉族的先进文化,另一方面汉人在与鲜卑族的接触中也学习到了鲜卑族的某些先进的东西,是汉族和鲜卑族等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8 / 10课外延伸11.【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鞅变法的比较。(1)问主要结合材料回答。(2)问主要结合图片进一步思考。(3)问主要通过比较孝文帝与商鞅变法的异同进行回答。【答案】 (1)北魏孝文帝实行的移风易俗的改革。汉人使用叉子吃肉。(2)没有。各民族在相互交流和融合中发展,并融为一体。(3)盖世英雄。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相同点:都顺应史发展的潮流,都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不同点:北魏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都和易俗,而商鞅变法侧重于富国强兵。改革应当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者应当具有坚忍不毅力,改革应当勇于与落后的旧势力斗争到底等。12.【解析】第(1)问要注意从材料中概括;第(2)问要结合教材知识回答。【答案】鲜卑官制和汉制相互混杂。每个官职同时任命三人。鲜卑、汉族官员相互牵制。(2)孝文帝定官制为九品, “定考课,明黜陟” ,改变官职名称。还修订律令,废除落后残酷的刑律。高考链接13.【解析】本题主要是对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和影响的考查。其中第(1)题从民族矛盾这一个角度考查学生对背景的理解,针对该问题孝文帝采取了一些措施加以解决,答9 / 10题时要有针对性,不能面面俱到。第(2)题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理解太子恂在当时代表的是反对改革的那部分人的利益,并且要特别注意孝文帝与太子恂是父子关系。第(3)题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答,重在考查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和对后世唐朝的影响。【答案】 (1)汉族和鲜卑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推行了改汉姓、改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制度等方面的汉化措施。 (2)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3)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1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其中第(1)题首先要读懂材料,其次要准确理解均田制的含义,即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最后结合材料断定土地分配是按照人口。第(2)题考查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