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膳食调查-评定PPT课件.ppt_第1页
运动员膳食调查-评定PPT课件.ppt_第2页
运动员膳食调查-评定PPT课件.ppt_第3页
运动员膳食调查-评定PPT课件.ppt_第4页
运动员膳食调查-评定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动员膳食调查与评定 1 膳食调查与评价一 营养调查二 膳食调查方法三 膳食调查评价 2 第一节运动员膳食调查 一 运动员膳食调查的目的 1 根据运动员日常食物的种类和数量 由食物成分表计算出每人每日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并结合运动员每日的能量消耗 制定每日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并以此确定运动员伙食标准 3 2 了解运动员饮食习惯 膳食结构的优缺点 发现影响膳食摄入情况的行为学因素和心理学因素 为进一步加强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3 以膳食调查结果为基础 结合体格测量 临床体征检查和营养状况的实验室检验 综合评定运动员的营养状况 分析膳食对运动员的生长发育的影响 从而科学调配饮食 4 4 对有减控体重要求的运动员 根据训练和比赛需要 为其制定减控体重的营养方案和运动处方 5 营养调查可为医疗预防机构提供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度等营养异常发生的概况 作为与营养有关疾病的诊断 治疗和预防的依据 并且为医学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5 二 营养调查的内容 营养调查内容 包括膳食调查 体格检验和生化检查三部分 一 膳食调查通过不同方法了解每人每日各种主副食摄入量 在此基础上利用食物成分表计算每人每日从膳食中所摄入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是否达到供给量标准的要求 二 体格检查了解被调查者生长发育及健康状况 以及有无营养缺乏病 三 生化检验对被调查者血液及尿中所含营养素及有关成分进行化验 了解体内营养素的贮存及代谢情况 6 三 运动员膳食调查方法 1 调查对象 根据研究目的和机体生理状况 饮食和运动量等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运动员 同时适当考虑情况特殊 如运动强度大或饮食有问题的运动员为调查对象 2 调查时间 一般为3 7天 应当包括春 夏 秋 冬四季 至少应在夏 秋或冬 春各进行一次 3 运动员的膳食调查应与不同的训练时期配合进行 如日常训练 集训期 比赛期等 7 根据运动员膳食习惯 食物品种以及每日从食物中所能摄取各种营养素的量 必须选择适当的膳食调查方法 膳食调查的方法主要有回顾询问法 记账法 称重法和化学分析法等 8 一 回顾询问法 1 回顾询问法是通过询问膳食的主要组成 每日进餐的次数 时间 食物种类和数量 来计算每人每日食物消耗量的调查方法 2 询问调查的日期 一般为3 5天或一周 询问观察期间可以间隔1 2天 不一定要连续进行 3 调查记录表内所列各项内容必须认真详细填写 将调查期间所吃的同类食物相加 除以调查天数 即得出平均每日各类食物的进食量 9 回顾询问法 1 24小时膳食回顾法 2 食物频率问卷调查 3 膳食史法 回顾询问法适用于对日常进食有较准确记忆的对象 因此年龄过小或缺乏生活常识的人不适用 10 1 24小时膳食回顾法该方法目前是获得个人食物摄入量资料最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要求每个被调查对象回顾和描述在调查时刻以前24小时内摄入的所有食物 包括饮料 的种类和数量 有时也指调查的前一整天的食物摄入量 11 优点 1 时间短 一般在15 40分钟内可以完成 2 被调查者不需要太高文化 应答率高 3 可得到所有摄入食物的信息包括摄入频率较低的食物 4 能得到个体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 局限性 1 回顾不全面对结果影响较大2 不适合7岁以下或75岁以上对象3 应答者的回顾性依赖短期记忆 12 1 方法步骤 设计熟悉表 动员 填表 计算24h各类食物摄入量 计算每人每日营养素摄入量 与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RNI 比较评价 能量 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来源评价 完成24h回顾法膳食调查总结 13 24小时询问膳食调查记录表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职业劳动强度饮食习惯食欲 好中差饮食时间 早中晚经常吃 每日或周次数量 粗粮绿叶菜水果薯类豆及制品肉蛋奶鱼菌藻类其它 嗜好 酒茶甜饮料甜点其它 年月日 14 2 食物频率问卷法食物频率问卷法可分为定性 定量或半定量几种类型 定性的食物频率问卷法 通常只是得到每种食物在特定时期内所吃的次数 而不收集食物份额大小的资料 定量的食物频率问卷法 要求受试者提供所吃食物的数量 通常要借助于测量用辅助物 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法 SQFFQ 通常要提供标准 或平均 的食物份额大小的种类 供受试者在回答时选用 调查对象根据问卷列出的食物项目及食物名称回答他们食用某类或某种食品的频度 有时还加上食用量 15 调查期的长短可从几天 1周 1个月到3个月或1年以上 例如 在半定量调查表中列出100多种食物 应答者指明在过去1年中平均所吃的通常份额大小 有9种回答频率 从不吃到每月不到1次再到每天6次或更多 食物频率表可以由调查员填写 受试者自己填写 或用混合方法填写 现在已有用计算机的调查表 16 3 膳食史法膳食史法通常有三个组成部分 对平常膳食模式的询问 1份食物摄入数量和频率的名单 三天的食物记录 膳食史方法可以得到一般食物的摄取频率和数量 与定量的食物频率调查方法相类似 膳食史方法通常注重于总的膳食中的食物 可以获得有关食物制备方法的资料 如去皮的家禽 和受试者的饮食习惯 如盐的利用 17 二 记账法 该法适用于有详细帐目的集体单位的膳食调查 具体方法是在一定的时期内 如1周 10天或半个月 根据被调查单位的每日购买食物的发票和账目 就餐人数的记录 获得各种食物总消耗量和用餐的人日数 据此和食物成分表计算出每人每日平均的食物消耗量及各种营养素的摄取量 因此 用记账法进行膳食调查的结果的可靠性取决于被调查单位的账目和每餐就餐人数统计的准确性 18 1 食物消耗量 见表 2 就餐人日数统计 计算营养素摄入量时需要计算平均每人每日所吃的食物量 即计算以 人日 为单位 1 各餐人数相同 一餐的总和为人日数 2 各餐人数不等 均数 3 三餐中一餐或两餐人数较少 且三餐食物量不相同 由主食消耗量估计 折算人日数 19 项目运动员膳食调查表 就餐总人数 运动员 教练员 其他人 调查日期 年月日至年月日 20 例 就餐总人数早餐300人 中餐为265人 晚餐240人 早餐用粮25kg 中餐用粮30kg 晚餐用粮20kg 计算其总人日数 300 x 25 25 30 20 265x 30 25 30 20 240 x 20 25 30 20 270 21 人日数用三餐能量比计算人日数 早30 中40 晚30 例如 1 某人某日只吃了早餐晚餐人日数 1 0 3 1 0 3 0 6人日2 某日家中3人 2人只吃早餐和午餐 晚餐没吃 全家总人日数 所有在家就餐个人的人日数之和总人日数 1 2X30 2X40 2 4人日3 某日集体食堂幼儿园早餐20 20人吃 午餐40 30人吃 晚餐40 25人吃 人日数 20 20 30 40 25 40 26人日 22 3 平均每人每日的食物消耗量食物的总消耗量 总人日数例 大米总消耗量为90kg 总人日数为300 则平均每人每日的大米消耗量 90 300 0 3kg 300g 23 三 称重法 称重法是将被调查单位或个人每日每餐所消耗的各种食物的量 烹调前的生重 烹调后的熟重和吃剩的熟重都进行称重记录 并统计每餐就餐人数 然后根据生熟比计算这一餐平均每人所吃生食的重量 将一天各餐的结果加起来便可得出每人一天的进食量 24 称重食物生熟比值换算法生重熟重生 熟100g生粉150g馒头1 1 5 600g500g 生重 熟重 生重 熟重600g 1 1 5 400g 熟重 生重 生重 熟重500g 1 1 5 750g 25 将调查期间所吃同类食物相加 分别除以调查天数和就餐人数即得平均每人每天各种食物的进食量 将平均每人每天各种食物的进食量填入 每人每日营养素摄取量计算表 按食物成分表计算出每人每日营养素的摄取量 26 运动员膳食调查表 称重法 运动员用 姓名 性别 年龄 运动级别 调查日期 年月日 27 原料重量 食物的熟重重量 生熟重量比值 28 以大米为例 生熟比 35 726 0 0482A 0 0482 564 27 2同理计算 B 23 3C 7 8D 30 29 四 化学分析法 该方法不仅收集调查对象的食物摄入量 而且在实验室中测定调查对象一日内全部食物的营养成分 可准确地获得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准确收集样品的方法是双份饭菜法 即制作两份完全相同的饭菜 一份供食用 另一份作为分析样品 要求收集的样品在数量和质量上一定与实际食用的食物一致 由于代价高 仅适于较小规模的调查 如营养代谢实验 了解某种或几种营养素的体内吸收及代谢状况等 很少单独使用 常与称重法结合使用 30 四 膳食调查评价 1 摄入食物种类和质量与膳食宝塔比较 各类食物构成比 2 能量 营养素实际摄入量与同年龄同性别同生理状况同劳动强度DRIs参考摄入量比较 DRIs是在RDA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 包括4项内容 平均需要量 EAR 推荐摄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