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炼钢车间电动过跨车设计_第1页
转炉炼钢车间电动过跨车设计_第2页
转炉炼钢车间电动过跨车设计_第3页
转炉炼钢车间电动过跨车设计_第4页
转炉炼钢车间电动过跨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毕 业设计论文 转炉炼钢车间电动过跨车设计 学 院部专 业 学 生 姓 名 班 级 指导教师姓名 最终评定成绩 学号职称职称年 月 摘 要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是转炉炼钢车间电动过跨车的设计这种过跨车也叫铁水过跨车是炼钢车间里普遍使用的一类冶金车辆它的作用是通过铁水罐将炼钢炉内熔炼的铁水运送出用于下一道工序生产。 本文主要分为过跨车动力系统设计和运动系统设计其中运动系统的设计为重点。在运动系统中又主要是车体和运行机构的设计包括端梁、横梁、铁水罐支撑架等主要车体部件以及运行机构中传动轴的尺寸设计。车体主要使用钢板焊接浮动轴采用普通机械切削方法加工。此外本文内容还包括车体和零件的强度校核以及稳定性验算以确保所设计出的产品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较强的适用性。动力系统中使用三级圆柱-圆锥齿轮减速器并采用减速器外置的设计方案。 以上设计主要依靠经验法和根据力学公式计算的方法确定尺寸并进行校核验算的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引入产品优化设计的理念以提高产品性能降低成本。 在转炉炼钢车间电动过跨车的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在现有理论基础上突破创新的理念并且设计出的产品具有承载量大、实用性强、操作简便、工作安全可靠、便于维护等特点。 关键词过跨车铁水罐机构设计 1 ABSTRACT What this thesis investigates is designing converter steel-making plant electromotion, with anther name molten iron cross-tr ain. The cross-train is a kind of metallurgy vehicle, which is commonly used in steel-train. It can carry the melten iron from steel-making furnace to the next place, which is ready for the further working.This thesis is mainly divided into two parts: power system design and locomotion system design. And the locomotion system design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In this system, bodywork and moving mechanism design is the keystone which include the dimensions design of the transmission shaft and the main spare parts as the end-girder, the crossbeam, the nog of molten iron jar and so on. Bodywork is jointed by armor plate, and transmission shaft is adopted common mechanical cutting to process. Moreover, the content of this thesis also includes intensity checking and stability checking to make sur e that the production has better stability and applicability. Two grade bevel- cylindrical gear reductor outside is used in the power system . The dimensions are determined and the strength is checking out by the method of experience and the mechanics formula. At the same time, introducing the philosophy of optimum design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s capability and to reduce costs. In the research, the design concept of innovating pr esent theory foundation is fully reflected, and the designed production has some good characteristics: more loading capacity, more practical, simple operation, safe and reliable, easy maintenance, and so on. Keywords: cross-train, molten iron jar, mechanism design 2 目 录 第 1 章 绪论 5 1.1 引言 5 1.2 电动过跨车的组成和特点 5 1.3 电动过跨车的引用及现状 5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6 第 2 章 电动过 跨车的整体设计 7 2.1 电动过跨车整体方案确定 7 2.2 电动过跨车基本参数选择 9 2.2.1 过跨车轨距及额定工作速度 9 2.2.2 确定额定起重量 10 2.2.3 确定过跨车工作级别 10 2.3 电动过跨车的计算载荷 11 2.3.1 过跨车载荷计算概述 11 2.3.2 确定计算载荷的种类 13 第 3 章 运行机 构设计选型 14 3.1 传动方式的方案选型 14 3.1.1 传动方式的可选方案 14 3.1.2 确定传动方案 16 3.2 车轮组的初步选型 16 3.2.1 过跨车支撑方式 16 3.2.2 估算自重及车轮组选型 16 第 4 章 车架的 设计计算 19 4.1 车架的方案论证 19 4.2 车架的结构设计 20 4.2.1 车架主梁的形式 20 4.2.2 车架结构的形式 23 4.3 横梁的设计计算 23 4.4 端梁的设计计算 25 4.5 梁的稳定性验算 27 4.6 筋板的设计 27 3 4.7 确定过跨车的整体重量 28 第 5 章 动力系 统设计 29 5.1 起重及冶金用电动机概述 29 5.1.1 起重及冶金用电动机的特点 29 5.1.2 YZP 系列电动机主要参数的说明 29 5.2 电动机计算选型 315.3 计算传动比及减速器选型 32 第 6 章 过跨车零部件设计与选型 36 6.1 传动轴的设计计算及车轮轴验算 36 6.2 联轴器的选择 38 6.3 键的选择与校核 40 6.4 制动器的选择 42 结论 44 参考文献 45 致谢 47 附录 48 4 第 1 章 绪论 1.1 引言 过跨车是电动平车的变型是将电动平车沿车身长宽尺寸的长向行驶变成沿车身的宽向行驶与车间内天车配合用于某些大型零部件的过跨运辅。作为运输机械过跨车是轨道车辆机车车辆的一种轨道车辆按照用途主要分为两种货车轨道车辆和客车轨道车辆。 1.2 电动过跨车的组成和特点 过跨车一般都由发动机传动系统制动系统车体车架走行部电器设备组成。发动机由曲轴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和启动装置组成。在汽油发动机中增加了点火系统机械传动式轨道车传动系统主要由离合器变速器换向箱传动轴车轴齿轮箱等组成。液力传动式轨道车传动系统主要由液力传动箱车轴齿轮箱传动轴等组成。电力传动式轨道车传动系统主要由同步牵引发电机同步牵引发电机主整流柜高低压电器柜和一二级车轴齿轮箱和传动轴等组成。轨道车制动系统采用的是空气制动和手制动方式制动系统还包括基础制动。空气制动是轨道车的主要制动系统空气制动的主要部件是空气压缩机前后分配器单向阀油水分离器总风包安全阀远心集尘器减压阀自动制动阀三通阀副压缸制动缸缓解阀双针压力表折角塞门截断塞门制动软管。基础制动装置是由一系列杠杆机构组成的制动缸推力经基础制动装置传到闸瓦上产生制动作用。基础制动由制动缸活塞缸传动装置和闸瓦等部分组成。手制动为机械传动以人力通过基础制动装置将闸瓦紧贴车轮踏面产生制动作用。重型轨道车车体是用薄钢板压制成各种断面和杆件拼焊成的车棚架。骨架外面包有薄钢板作护板骨架内面铺有胶合板作内护板。轨道车辆按照轨道车的不同性能作用可分为重型轨道车和轻型轨道车按轨道车传动方式可分为机械传动式轨道车液力传动式轨道车和电力传动式轨道车。 1.3 电动过跨车的引用及现状 铁水电动过跨车是用于冶金企业炼钢厂运送铁水的专用车辆。随着钢铁工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冶炼方法及冶炼设备也在逐步得以改进特别是转炉炼钢在我5 国的发展速度很快转炉的钢产量和品种不断增加转炉的容量也在不断扩大。为了提高生产率减低能耗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保证在几是分钟内炼出合格的钢水转炉设备及其辅助设备都必须具有较高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铁水过跨车就是其中的主要辅助设备它负责向转炉提供铁水。近年来随着钢铁行业的快速发展“ 安全、快速、重载 ”成为了对铁水过跨车的基本要求 各钢铁企业都对铁水车进行更新改造。160T 铁水过跨车因容量适中、性价比高、市场容量比较大、技术难度比较大、制造的厂家少而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电动过跨车系统相关配套设备选型设计与计算 2电动过跨车机械结构设计与计算 3电动过跨车运行机构设计 4绘制过跨车总装配图和零件图 5编写说明书 6 第 2 章 电动过跨车的整体设计 2.1 电动过跨车整体方案确定 电动过跨车属于冶金车辆矿渣车、铁水车、钢包车等大部分冶金车辆都有相似的结构。尤其是运行机构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各种冶金车辆的运行机构在设计时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根据以往的电动过跨车的设计经验结合此类冶金车辆的工作性质此次的铁水过跨车的整体方案的设计草图如图 2.1 所示 1-车轴 2-车体 3-铁水罐支架 图 2.1 整体方案草图 电跨车主要由车体、减速装置、铁水罐等几部分组成。其中减速装置与车轴使用连轴器连接由电机带动减速器再带动车轴运动而使电跨车运行。其减速装置设有外罩以防高温钢水和炉渣的损坏。 为了实现转炉炼钢电动过跨车主要用于承载和运送转炉铁水罐和渣罐。所以为了实现这些运动安放那些组成机构电跨车必须有足够强度和刚度的金属结构有驱动机构运动并实现运动控制的动力控制系统为保证电跨车安全并可靠运转还需安装安全和信号指示的配套装置。 7 具体的设计方案如下 1两个电动机悬挂在同一根横梁的两侧造成电动过跨车前轻后重或则前重后轻使得电动过跨车易发生前后翻转。 图 2.2 方案 1 2两个电动机悬挂在电动过跨车端梁的同一侧造成电动过跨车左轻右重或则左重右轻使得电动过跨车易发生左右翻转。 8 图 2.3 方案 2 3两个电动机分别悬挂在两根横梁的异侧电动过跨车易保持平衡不易发生前后翻转或则左右翻转。 图 2.4 方案 3 综上所述第 3 种电动过跨车整体方案最合理最安全。 2.2 电动过跨车基本参数选择 电动过跨车设计的第一阶段除了决定电跨车型式和总体方案外基本参数的合理选择是很重要的。由于本次设计的过跨车属于起重运输机械而且其主要机构、作用等很多方面都与桥式起重机的小车非常相似又因为电跨车的设计目前还没有制订详尽的标准所以此设计我参照起重机的国家设计标准来选取基本参数主要参考桥式起重机小车的设计标准。 所要选取的基本参数时表征电跨车作业能力和生产率的承载量和机构运行速度这些参数的选择必须满足用户的要求同时在最后决定这些参数的额定值时必须遵循有关标准。 2.2.1 过跨车轨距及额定工作速度 由转炉炼钢车间电动过跨车的设计任务书得轨距设计要求为 4400mm电跨车的行走速度为 30m/min行程为 145m结构合理 满足强度要求和刚度要求。 9 2.2.2 确定额定起重量 由设计任务书知轨距设计要求为 4400mm取铁水罐直径为 4040mm铁水罐高度为 1160mm则铁水罐体积为 V= r h=3.142020 1160=20.25m表 2.1 常用材料的密度 知铁水 密度 为6 7.9 g/cm 3 铁 水罐 载满 铁水 的质 量 即运 载能 力m= V =160 10g=160t. 2.2.3 确定过跨车工作级别 表 2.2 起重机利用等级 利用等级 T0 T1 总设计寿命/ h 200 400 说明 不经常使用 利用等级 T5 T6 总设计寿命/ h 6300 12500 说明 经常中等使用 不经常繁忙10 材料名称 密度g/cm 3 材料名称 密度g/cm 3 碳钢 7.85 轧锌 7.1铸钢 7.8 铅 11.37高速钢 8.3 铁水 7.9合金钢 7.9 锡 7.29灰铸铁 7.0 金 19.32百口铸铁 7.55 银 10.5紫铜 8.9 汞 13.55黄铜 8.5 镁合金 1.74锡青铜 8.8 硅钢片 7.62 2 3T2 800 T7 25000 使用 T3 T4 1600 3200 经常轻闲使用 T8 T9 50000 100000 繁忙使用 表 2.3 起重机的工作级别 首先由起重机利用等级知电动过跨车经常中等使用其利用等级为 T5由于额定载重量为 160t属于 L4-特重因此由起重机的工作级别知电动过跨车的 工作级别为 M7. 2.3 电动过跨车的计算载荷 2.3.1 过跨车载荷计算概述 一般载荷有两种即动载荷和不均衡载荷用动载系数 k 1和不均衡系数 k 2分别乘以静载荷用以代替重物与索具在冲击振动时的动载荷和不均衡对称时的载荷。 表 2.4 动载系数 k 1 吊装 11 载荷状态T0 T1 T2 T3 T4 T5 T6 T7 T8 T9L1-轻 M1 M2 M3 M4 M5 M6 M7 M8L2-中 M1 M2 M3 M4 M5 M6 M7 M8L3-重 M1 M2 M3 M4 M5 M6 M7 M8L4-特重M2 M3 M4 M5 M6 M7 M8起吊牵引系统的工作方式 k1通过滑轮组用人力绞车牵引起吊设备时 直接用人力绞车牵引起吊设备时 1.1 1.2 通过滑轮组用机动绞车或汽车牵引设备时 直接用绞车或汽车牵引起吊时 1.2 1.3 通过滑轮组用制动控制器控制时的制动系统 1.2 直接用制动控制器控制的制动系统 1.2 表 2.5 动载系数 k 1运输 图 2.5 其中 G12 t =0.4Q, 设备运输方式 k 1用小胶皮轮平车人力拽运时 1.2用胶皮轮大车马拉拽运时 1.25用载重汽车载运时 1.3用火车载运时 1.2Q 为额定起重量 tL 为起重机跨度 m,G2.3.2 确定计算载荷的种类 t 起重小车的重量t. 电动过跨车主要的计算载荷包括横梁端梁车轮组铁水罐电动机减速器等的自重运载的重量以及轴的扭矩等。(1) 横梁的体积 V=3750 360 500 0.675 m 查常用材料的密度表知 45 钢的密度 =7.85g/cm =7.85 10 g/m 横梁的质量 m= V=7.85 10 0.675=5.3 10 kg, 横梁的重力 G=mg=5.3 10 9.8=52 10 N=52KN 2端梁的体积 V=3955 850 550=3.24 10 mm =0.71m , 查常用材料的密度表知 45 钢的密度 =7.85g/cm =7.85 10 g/m 端梁的质量 m= V=7.85 10 0.71=5.51 10 kg, 端梁的重力 G=mg=5.51 10 9.8=54 10 N=54KN 3铁水罐体积为 V= r h=3.142020 1160=20.25m查常用材料的密度表知铁水密度为 7.9 g/cm 铁水罐载满铁水的质量即运载能力 m= V =16010 g=160t. 铁水罐载满铁水的重力 G=mg=16010 9.8=1568 KN 13 3 36333 6 36 39 3 33 6 36 33 32 2 33第 3 章 运行机构设计选型 3.1 传动方式的方案选型 3.1.1 传动方式的可选方案 1单级圆柱齿轮传动传动比 i 最大值为 10齿轮可为直齿 斜齿或人字齿箱体常用铸铁铸造支撑多采用滚动轴承只有重型减速器才采用滑动轴承。 图 3.1 方案 1 2两级展开式圆柱齿轮传动传动比 i 最大值为 60齿轮相对于轴承不对称 要求轴具有较大的刚度。高速级齿轮常布置在远离扭矩输入端的一边以减少因 弯曲变形所引起的载荷沿齿宽分布不均匀现象高速级常用斜齿建议用于载荷 较平稳的场合。 14 图 3.2 方案 2 3两级圆锥-圆柱齿轮传动圆锥直齿传动比 i 最大值为 40用于输入轴与 出轴相交而传动比较大的传动。圆锥齿轮应在高速级以减小锥齿轮尺寸并有利 于加工齿轮皆可分别做成直齿和斜齿。 图 3.3 方案 3 4三级圆锥-圆柱齿轮传动圆锥直齿传动比 i 最大值为 115用于输入轴与 输出轴相交而传动比较大的传动。圆锥齿轮应在高速级以减小锥齿轮尺寸并有 利于加工齿轮皆可分别做成直齿和斜齿。 15 3.1.2 确定传动方案 图 3.4 方案 4 初步确定电动机为三相异步电动机型号为 YZP160L-6额定功率 P=15KW额定转速为 n1 =1500r/min, 工作环境温度-40 50时当环境温度低于 0时启动前润滑油应加热至 10。 根据车轮组选型表及运行速度 v=30m/min初步确定车轮组直径为 d=700mm,确定角速度 w=1.43rad/s,由公式 w=2 n ,得到传动轴的转速 n 4 =13.65 r/min,则总传动比 i= n1 / n 4 =109.89,最接近第 4 种传动方案的传动比 应选第 4 种传动方案即三级圆锥-圆柱齿轮传动。 3.2 车轮组的初步选型 3.2.1 过跨车支撑方式 根据车轮组选型表及运行速度 v=30m/min 初步确定过跨车是由直径为d=700mm 的四个大的车轮组支撑的。由前面的分析可知横梁自重 G2 3 4G3 /4=445KN。 3.2.2 估算自重及车轮组选型 1 =52KN,端梁1 2表 3.1 车轮组选型表及起重机钢轨允许最大轮压/KN 16 车轮直径/mm 250 350 400 500 500 500 700 轨道型 号 P11 P18 P38 P43 P38P43 QU70 工作类 型 轻 中 重 特重 轻 中 重 特重 轻 中 重 特重 轻 中 重 特重 轻 中 重 特重 轻 中 重 特重 轻 中 重 特重 810 1012 1217 1722b h 2 2 3 3 4 4 5 5 6 6d 2230 3038 3844 4450 5058b h 8 7 10 8 12 8 14 9 16 1032T10p p 键的材料为钢轻微冲击 为 100120取3kld3p =110 选择代号为的键材料为。 6.4 制动器的选择 制动器通常安装在机构的高速轴电动机轴或减速器的输入轴上有些制动器则装设在低速轴或卷筒上以防传动系统断轴时物品坠落。前者由于制动力矩小因而制动器的尺寸可以减小后者可以增加安全性防止传动系统承载力零件损坏而造成物品坠落。在起重机安全检查过程中对下列要灰必须给予确认 第一动力驱动的起重机其起升、变幅、运行、旋转机构都必须装设制动器 第二起升机构、变幅机构的制动器必须是常闭式制动器 第三吊运炽热金属或其他危险品的起升机构以及发生事故可能造成重大危险 或损失的起升机构每套独立的驱动装置都应装设两套支持制动器。 第四人力驱动的起重机其起升机构和变幅机构必须装设制动器或停止器 第五制动器的制动力矩应满足下式要求 MzkM 式中M2制动器的制动力矩 M制动器所在轴的传动力矩k安全 系数。 制动器的类型及特点按用途 停止式-起停止和支持运动物体的作用 调速式-除上述作用外还可调节物体运动速度。按结构特征块式、带式和盘式。按操纵方式手动、自动和混合式。按工作状态常开式-经常处于松闸状态必须施加外力才能实现制动 常闭式-经常处于合闸即制动状态只有施加外力才能解除制动状态。起重机械 中的提升机构常采用常闭式制动器而各种车辆的主制动器则采用常开式。常用制动器简介短行程电磁铁双瓦块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在图示状态中电磁铁线圈 5 断电主弹簧 8 将左、右两制动臂 4 收扰两个瓦块 3 同时闸紧制动轮 10此 时为制动状态。当电磁铁线圈通电时电磁铁 6 绕 O 点逆时针转动迫使推杆 7 向右移动于是主弹簧 8 被压缩左、右两制动臂 4 的上端距离增大两瓦块 3 离开制动轮 10制动器处于开启状态。将两个制动臂对称布置在制动轮两侧 并将两个瓦块铰接在其上这样可使两瓦块下的正压力相等及两制动臂上的合闸 力相等从而消除制动轮上的横向力。将电磁铁装在制动臂上可使制动行程较 短小于 5mm。主弹簧的压力可由位于其端部、装在推杆 7 上的螺母来调节 两制动臂的张开程度由限位螺钉 2 调节限定。 42 表 6.3 制动器的型号 根据制动轮的直径选择代号为的制动器。 43 制动器型号 制动轮直径 额定制动转矩 结论 本文针对电动过跨车的使用和研究现状根据转炉炼钢车间提出的技术要求最终设计出了转炉炼钢车间 160T 电动过跨车。 全文以设计机械结构为核心结合已有零部件、标准件的选型与组合圆满的完成了设计任务。所设计出的产品具有实用性强、操作简便、工作安全可靠、便于维护等特点。 通过对起重运输机械和冶金车辆的应用、发展状况的研究分析了目前冶金用过跨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阐述了发展中、重型冶金车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精确的计算和设计结合以往的设计经验确定了过跨车行走机构的具体布局和结构采用减速器外置的方案使整体结构变的简洁装配和维修都很方便车轮选用直径 700mm 的车轮组两个车轮组之间使用 100mm 的传动轴连接设计车体的各部件均采用箱形结构使整体方案更加合理工作更加可靠使同样截面积的的梁可以承受更重的载荷。 完成车体的设计过程中对横梁和断梁受力分析并截取危险断面进行了抗弯强度的校核。根据已确定的设计方案计算出机构的尺寸、载荷、机构阻力等各参数同时考虑整体机构的协调性选用了 11kw 的 YZP 型电动机、传动比为112 的 DCY 型三级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各轴之间则选用 GIICLZ10 型鼓形齿式联轴器连接。 在此次设计中由于水平有限未能对车体进行有限元分析是一个很大遗憾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够努力学习相关的软件和知识在以后的设计中有更出色的表现。 此次设计充分利用了已学过的机械设计知识使我对所学知识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复习、巩固和深入。通过这次设计我对机械设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机械零件、部件、装配技术、计算机软件使用技术等作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再学习加深了理解并扩展了知识面。充分利用计算机 CAD/CAM 技术进行了绘图提高了计算机的使用能力。 44 参考文献 1 王国利 起重运输机械发展趋势起重运输机械200512(3)23-26. 2 刘祖法 程明永新型 65T 铁水车铁道车辆 200442(12)23-26. 3 蔡国书冶金厂矿车辆构造与维修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8766-71 4 顾迪民 工程起重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68-273 5 GB381183起重机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6 胡宗武 顾迪民起重机设计计算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225-228 7 M.舍费尔起重运输机械设计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15-18 8 尹位中 王若梅实用起重机手册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301-305 9 黄靖远 高志机械设计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15-18 10 杨长揆 起重机械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2199-207 11 邹慧君 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手册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468-75 12 赵成华 30T 翻卷过跨车研发 昆明 昆明理工大学200713 蔡兰机械零件工艺性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131-138 14 曾正明 机械工程材料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155-158 15 陆大明 起重运输机械产品样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470-482 16 孙靖民 机械优化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22-25 17 卢耀祖 郑惠强机械结构设计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415-18 18 夏志斌 姚谏钢结构原理与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78-80 19 卢秉恒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65-68 20 刘鸿文 材料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83-85 21 薛松柏栗卓新焊接材料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439-442 22 黄小叶 张卫华210T 铁水车上车架和下车架强度分析 铁道车辆45 200725(1) 7-10. 23 赵少汴 抗疲劳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4115-121 24 张展机械设计通用手册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 1994344-350 25 吴宗泽 机械零件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366-369 26 沈心敏 摩擦学基础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142-47 27 濮良贵 纪名刚机械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69-370 28 桂立丰 曹用涛机械工程材料测试手册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210-218 29 陈南平 机械零件失效分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8142-144 30 吴宗泽 罗圣国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53-55 46 致谢 历经两个多月毕业设计终于圆满结束了。这次毕业设计能顺利进行得益于老师的启发、指导和帮助同时还要感谢 老师在设计中给我很大的帮助。从中我不仅更加系统得学习、巩固了机械设计知识和绘图基本功以及有关软件的使用方法最重要的是培养了我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我的想象力教会了我如何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知识去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作为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设计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 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 老师。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多但在我做毕业设计的每个阶段从查阅资料到设计草案的确定和修改中期检查后期详细设计装配草图等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我的设计较为复杂烦琐但是老师仍然细心地纠正图纸中的错误。除了敬佩老师的专业水平外他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其次要感谢我的同学对我无私的帮助特别是在软件的使用方面正因为如此我才能顺利的完成设计我要感谢我的母校是母校给我们提供了优良的学习环境另外我还要感谢那些曾给我授过课的每一位老师是你们教会我专业知识。在此我再说一次谢谢谢谢大家 学生签名 日 期 47 附录 车轮直径 D/mm 车轮组最大许用轮压(kN) 运行速度 V/ms-1 Q 起/G 1.5 2 大车轮 500 P38 500 P38 500 P38 500 P38 500 QU70 500 QU70 500 QU70 500 QU70 600 P38 600 P43 600 P38 600 P43 600 QU70 600 QU70 600 QU70 600 QU70 700 P43 700 P43 700 P43 700 P43 700 QU70 700 QU70 700 QU70 700 QU70 轻级 中级 重级 特重级 轻级 中级 重级 特重级 轻级 中级 重级 特重级 轻级 中级 重级 特重级 轻级 中级 重级 特重级 轻级 中级 重级 特重级 1.1 0.5 0.15 1.1 0.5 0.15 1.1 0.5 0.15 206 197 180 187 179 164 172 164 150 172 164 150 156 150 137 144 137 125 147 141 129 134 128 117 123 117 107 129 123 113 117 112 103 107 103 94 260 243 227 236 226 206 217 207 190 217 207 190 197 189 172 181 173 159 186 177 162 169 162 147 155 148 136 163 155 142 148 141 129 136 129 116 246 235 215 224 214 195 206 196 180 206 196 180 197 178 163 172 164 150 176 168 154 160 153 140 147 140 129 154 147 134 140 134 122 129 123 113 320 305 279 292 278 254 267 255 233 267 255 233 244 232 212 223 213 194 220 218 199 209 199 181 191 182 167 200 191 174 183 174 153 167 159 140 280 268 245 255 244 223 234 224 204 234 224 204 213 204 186 195 187 170 200 192 175 183 174 159 167 160 146 175 167 153 159 152 139 146 140 127 386 36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