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新理念教育心得体会_第1页
新课程新理念教育心得体会_第2页
新课程新理念教育心得体会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新课程新理念教育心得体会“新课程新理念” ,这些“新理念”就真的是“全新”的吗?“传统的”就真的是落后、陈旧的吗?在新课程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必要重新走进中国传统教育,去领悟中国传统教育的真谛。我想,只有我们走进中国传统教育,静静地去感悟,相信我们会用新的视角看待今天的课程改革。评课时经常可以听到这么一句话“某某上课还是太传统了!” 。显然这句话是带“贬义”的,换句话也就是说“某某的观念陈旧,跟不上时代,不能适应新课程” 。在这里我们无需去探究这位老师的教学是否真的陈旧、落后。我所关注的是大家对“传统教育”概念的理解。新课程改革实施了近四年,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也正发生着转变,在课堂中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精彩的瞬间,孩子们也正享受着新课程所带来的愉悦。前段时间和朋友逛书城,花了半天时间淘到了北师大王炳照先生主编的中国传统教育 ,于是爱不释手开始阅读起来,零星记下些读书笔记,相信对自己,对朋友们都有所帮助、启示。【儒家教育思想肇端】孔子“性近习远”教育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2 / 3创始人。他不仅对中国有深远影响,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人物。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和总结了丰富的经验, ,其言论由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一、 “性近习远”与“庶富教”孔子“有教无类”的理论基础是“性近习远” 。 “性”类似于今天所谓遗传素质;“习”是指因习染而成为习惯的意思。孔子指出因为环境不同,就有“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的差别。 “性近习远”指出了人先天禀赋的平等、遗传素质的可塑和教育的重要意义。因为人性仅是相近,孔子提醒人们在教育中要充分注意个体的差异性。从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看,孔子提出“庶富教”的主张。孔子指出“富”是“教 12 下一页”的基础;同时, “教”又是提高人口素质和进一步促进社会发展的条件。孔子把庶、富视为立国之本。 “庶、富、教”的思想,不仅说明三者的关系,而且充分体现出儒家重教的重要思想。二、君子与“智、仁、勇”孔子把培养具有“仁”德的君子作为教育的目标,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个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 孔子是一3 / 3个读书人。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为某方面的专门家,好在社会上混一个稳定的职业。说一个人不成器,就等于是说他没出息,这是很忌讳的。孔子却坦然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也确实有人讥他博学而无所专长,他听了自嘲说,那么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罢。孔子就像是一位朝圣者,用双脚走遍了天下,将儒家的光辉映射了世界的角落,浩浩儒家之群,带头的是孔子,后面紧跟曾子,颜回,孟子越走越远,越走越近,孔子将他的远与现实的近相结合,他一以希望从政,帮助国君实现他的理想,心中有另一片广阔的天地,在他面临进退之中时,毅然决定离开他的“大司寇” ,奔波于国家之间,佳道于百姓之中。匡人把他拘了, “其如予何?”一个幼稚而坚定的回答,要杀他, “其如予何”又是一个幼稚而坚定地回答。天空是这样的灰暗,冷了,前进,黑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