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_第1页
路桥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_第2页
路桥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_第3页
路桥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_第4页
路桥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新 精品 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路桥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路桥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 路桥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 摘要 随着基础建设的不断扩大 混凝土在房建 公路 铁路 等领域内发展迅速 然而也出现了不少的质量事故 本文针对桥梁 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混凝土 施工 质量控制 Abstract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the concrete within the housing roads railways etc is developing rapidly However there is a lot of quality accident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ique problems in bridge construction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reinforced concrete Construction The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 2104 2013 混凝土是多种原材料组成的一种不匀质性的结构材料 要保证 其质量 就要从多方面分析控制 在这里针对混凝土保证质量的措 施谈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1 混凝土的拌制 1 1 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混凝土应根据实际采用的原材料进行 配合比设计 并按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等标准进行试验 试配 以满足混凝土强度 耐久性和工作性能 坍落度等 的要求 不得采用经验配合比 同时 应考虑符合经济 合理的原则 我们 一般是根据实验室给出的配合比进行指导生产 混凝土生产时 砂 石的实际含水率可能与配合比设计存在差异 因此在混凝土拌制前 应测定砂 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 提出施工的配 合比 1 2 混凝土的搅拌 为了拌制出均匀优质的混凝土 除合理地选择搅拌机外 还必 最新 精品 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须正确地确定搅拌制度 即一次投料量 搅拌时间和投料顺序等 一次投料量 不同类型的搅拌机都有一定的进料容量 搅拌机不宜 超载 以免影响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 容量以下 施工配料就是 根据施工配合比以及施工现场搅拌机的型号 确定现场搅拌时原材 料的一次投料量 搅拌混凝土时 根据计算出的各组成材料的一次 投料量进行投料 同时一定要注意用水量添加 控制好水灰比 2 混凝土的运输 2 1 混凝土的运输方式 吊斗 混凝土伴合车混凝土泵适用低 流动性混凝土等 2 2 基本要求 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运转次数 最短距离的迅速 从减半地点运送到灌筑位置 混凝土从拌合机内卸出 经运输 灌 注至捣固完毕的时间不能超过规定的允许时间 如超出规定时间应 在灌注点检查其稠度 并应制作试验块检查其强度 混凝土从高出 倾落也会发生离析一般不宜超过 2 米 如倾落高度大于 10 米 应在 串筒内服加减速叶片 3 混凝土的灌筑 混凝土灌注之前必须仔细检查模板和钢筋尺寸 预埋构件的位 置等 还要检查模板表面是否清洁润滑 以及模板的紧密程度 灌 筑方法可分为 一次浇筑和分层浇筑两种 混凝土的建筑方法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这对 混凝土的质量关系极大 因此 必须根据混凝土伴制能力 密实度 和稳定性 这对混凝土的质量关系极大 因此 必须根据混凝土伴 制能力 运距以及灌注速度 气温 振捣能力等因素 认真制定混 凝土的灌注工艺 3 1 当构建厚度 高度 较大时 为保证混凝土能够振捣密实 就应采用风曾浇注法 分层浇筑厚度与混凝土的稠度及振捣方式有 关 一般情况下 如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时分层浇筑厚度以振 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 1 25 倍为宜 如用平板振捣器振捣时 分层浇 筑厚度不能超过 20cm 薄腹 T 型梁或箱梁或梁肋 当用侧向着式振 捣器时 分层浇筑厚度一般 30 40cm 为宜 3 2 中小跨径的 T 型梁一般均采用水平分层浇筑 对于又高又 最新 精品 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长的梁体如果混凝土供应跟不上水平分层浇筑的进度时可采用斜层 浇筑方法 可由梁一端浇向另一端 3 3 空心板梁 一般先浇筑底板 再立芯模 扎焊顶面钢筋 然后灌注肋板和面板的混凝土 等到混凝土初凝后 即可抽卸芯模 3 4 分层浇筑时 应在前层混凝土开始凝结之前 即将次层混 凝土灌注并振捣完毕 上下两层灌筑时间相隔不能超过 1 小时 气 温 30 度以上时 或 1 5 小时 气温 30 度以下 也可以通过试验确 定允许的相隔时间 3 5 如果灌筑次层混凝之前 前层混凝土已经凝结 混凝土强 度大于 1200KPa 的要求后 经过结合缝处理才能浇筑次到 2500KPa 后 再可灌筑次层的混凝土 3 6 新老混凝土结合缝处理应注意以下事项 应凿除老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和较弱层 使接缝面凿毛 用水 洗干净 如接缝为应刷一层净水泥浆 如果是水平接缝可在接缝面上铺 一层与混凝土相同而水灰比略小的 1 2cm 厚的水泥砂浆 斜面接缝应将斜面凿毛呈台阶状 重要部位接缝或地震区的构造物 灌筑前应加锚固钢筋 接缝处振捣时振捣器应离开先浇混凝土表面 5 10cm 4 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的拌合料具有振捣时暂时间流动的特性 振捣时混凝土 拌合料中的粗骨料靠自己的重量向下沉落并互相滑动挤紧 滑料之 间的空隙被流动的水泥砂浆所充满而空气则以气泡形式浮到混凝土 表面上被排出 4 1 振捣方式 混凝土的振捣有人互振捣和机械振捣两种 人 工振捣指用铁钎进行振捣 只适用于坍落度大 混凝土数量少或钢 筋过密机械振捣不太合适的一些部位的振捣体 大体积的混凝土必 须用机械振捣 混凝土振捣设备种类较多 有插入人式振捣器 附 着式振捣器 平板式振捣器 振动台等 4 2 基本要求 混凝土振捣应当注意振捣器选用 对于石料粒 最新 精品 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径较大混凝土应选用频率较低的 振幅较大的振捣器效率跟好 反 之应该选用频率较高而振幅较小的振捣器材为宜 混凝土振捣中 每次振捣时间要很好掌握 振捣时不宜超过长不能过短 两者均不 好 一般振捣至混凝土不在不深 无显著汽泡上升 混凝土表面出 现薄层水泥浆 表面达到平整为适度 如用附着式振捣器 因其效 率差 一般要约两分钟左右即可 当用插入式振捣器因它效果好一 般振捣时间 15 30 秒为宜 用平板式振捣式器 每个位置上停留振 捣时间约 25 40 秒钟为宜 5 混凝土的养护与拆模 5 1 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中水泥的水化作用 就是混凝土的 凝固 硬化和强度发育的过程 它与周转的环境 有密切的关系 当温度低与 5 度时 混凝土的硬化速度减慢 而当温度下降至 20 度一下时 混凝土硬化基本停止 在干燥的天气中混凝土中水分迅 速蒸发 一方面使混凝土表面剧类收缩而导致裂缝 另一方面当游离 水分完全蒸发后 水泥水化作用也就停止 混凝土的硬化即停止 因此 混凝土浇筑后即进行适当的养护 以保持混凝土硬化发育所 需要温度和湿度 一般混凝土在浇筑后 12h 内进行覆盖 待具有一 定强度时应注意浇水养护 对于用硅酸盐水泥 普通水泥和矿渣水 泥拌制的混凝土 浇水养护日期不得少于 7 昼夜 用火山灰水泥 粉煤灰水泥或掺用缓凝剂及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 浇水养护日期不 得少于 14 昼夜 在浇水养护期应确保混凝土表面有一定的潮湿度 最好要盖好草包 浇水湿透草包 当平均气温低于 5 时 不得浇 水 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时 应涂刷保护层 如刷薄膜养生液等 以防止混凝土内的水分蒸发 混凝土氧化方法有自然养护法和加热 养护法 1 自然养护方法 此法是特混凝土终凝后 在构件上覆盖草袋 麻袋 稻草或砂子等 经洒水 以保持构件经常处于湿润状态 自 然养护方法的养护时间与水泥品种和否掺用塑化剂有关 一般情况 下 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养护时 7 个昼夜以上为宜 如用矿碴 水泥 火山灰水泥或掺用过塑化剂的养护时间 14 昼夜以下为宜 每 天的浇水次数 以能使混凝土保持充分的潮湿为度 在一般气候条 最新 精品 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件下 当温度高于 15 度时 前三天内白天每隔 1 2 小时浇水一次 夜里至小浇水 2 4 次 在以后的养护期间可酌情适当减少即可 但 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或大风天气中应适当增加浇水次数 2 加热养护法 为了加速模板周转和加快施工进行 可采用加 热养护发 此法指采用蒸汽法养护混凝土 5 2 混凝土的拆模 混凝土经过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