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7.010F 01DB31上海市地方标准DB 31/T 255-XXXX代替DB31/T 255-2003集中式空调(中央空调)系统节能运行和管理技术要求Technical requirement for energy-efficient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entral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XXXX - XX - XX发布XXXX - XX - XX实施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1/T 255-XXXX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定义13.113.213.314节能管理要求24.1基本要求24.2管理技术要求25节能运行措施35.1系统配置35.2冷热源设备的经济运行45.3空气调节水系统经济运行55.4空气调节风系统节能运行55.5空气调节系统节能运行评价5附录A(资料性附录)运行记录7参考文献18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DB31/T 255-2003 集中式空调(中央空调)系统节能运行和管理技术要求。本标准与DB31/T 255-2003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空气源热泵(冷水)系统能效比和空气调节系统能效比等评价指标;删除了空调能耗系数等评价指标;修改了室内环境的主要控制参数和附录相关记录表格。本部分由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出,由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实施。本标准由上海市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 上海市能效中心、上海冷冻空调行业协会、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浦江物业有限公司、上海地铁第四运营有限公司、嘉里建设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开利空调销售服务(上海)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标准管理部、上海克来沃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顿汉布什(中国)工业有限公司、克莱门特捷联制冷设备(上海)有限公司、远大空调有限公司、上海麟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阿尔西空调系统服务有限公司、上海聚霖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本家空调系统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秦宏波 、邵乃宇、邹志军、陈怀琴、张文宇、徐晓光、张蔚、伍敏、陈骏杰、强彪、魏志军、杨大成、杨冰、徐金平、徐敏、杨利明、于婷、韩超、徐公正、张小力、于启文、韩晓迪。本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31/T255-2003。17集中式空调(中央空调)系统节能运行和管理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空气调节系统(以下简称系统)节能运行和管理技术要求的术语定义、节能管理要求和节能运行措施。本标准适用于上海市一般工业和民用建筑的集中式和半集中式空气调节系统(不包括直膨式空气调节系统),特殊的空气调节系统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7981 空气调节系统经济运行GB/T 1888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50155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GB 50736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JB/T 7249 制冷设备术语3 术语定义GB/T 17981、GB/T 50155和JB/T 7249 所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空气源热泵(冷水)系统能效比 energy efficiency ratio of air source heat pump (chiller)system; EERrh电驱动空气源热泵(冷水)系统制备的热量与冷量之和与该系统用电量之比。按式(1)计算: (1)式中:EERrh空气源热泵(冷水)系统的能效比,当该系统只制备冷水时,采用冷量计算能效比;Qc 空气源热泵(冷水)系统制备的冷量, 单位为千瓦时(kWh);Qh 空气源热泵机(冷水)系统制备的热量, 单位为千瓦时(kWh);Nj 空气源热泵(冷水)系统的耗电量, 单位为千瓦时(kWh)(含热泵机组和水泵耗电)。3.2冷(热)水输送系数 water transfer factor of chilled or hot water, WTFw冷水(热泵)机组制备的冷量(热量)与该系统全部冷(热)水循环泵能耗之比。3.3空气调节系统能效比 energy efficiency ratio of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EERs空气调节系统制备的总冷量(热量)与空气调节系统总能耗比。4 节能管理要求4.1 基本要求4.1.1 室内环境参数要求室内环境的主要控制参数是温度、湿度及二氧化碳浓度,民用建筑室内环境的主要控制参数应符合表1规定的范围,工业建筑室内环境主要控制参数参考其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表1 室内环境的主要控制参数热舒适度等级1夏季冬季二氧化碳浓度2/(%)温度/相对湿度/%温度/相对湿度/%242640602224300.12628701822-0.1注1: 热舒适度等级分类参考GB 50736;部分有特殊需求的房间室内温湿度控制,可参考相关行业标准。注2: 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要求参考标准GB/T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4.1.2 空气调节系统用能分项计量4.1.2.1 用电分项计量 系统用电一般应能或改造成单独计量,系统内各类设备的用电量应分项计量,包括:a) 冷水(热泵)机组总用电量;b) 冷(热)水系统循环泵总用电量(如有高低分区则应包括高区板式换热器二次侧冷水循环泵);c) 冷却水系统循环泵总用电量;d) 冷却塔风机总用电量;e) 空调箱、新风机组及变风量末端的风机总用电量;f) 风机盘管总用电量;g) 送、排风机总用电量;h) 蓄冷溶液循环泵总用电量。4.1.2.2 供冷量、供热量计量系统对供冷量、供热量的计量要求如下:a) 应对冷热站的总供冷量、热量分别进行计量。b) 采用外部冷热源的单体建筑,应对建筑消耗的冷热量分别进行计量。c) 宜对空气调节系统中冷却塔补水量进行计量。4.1.2.3 空气调节系统用能数据记录和分析a)空气调节系统宜采用自动控制,并建立能效在线监测和数据实时记录系统。通过节能控制策略,实现空气调节系统的经济运行。 b)应对用能数据定期进行统计分析,按照本标准5.5节所规定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指导系统节能运行。4.2 管理技术要求4.2.1 人员管理要求4.2.1.1 运行管理单位应配备必要的节能运行管理人员和具有制冷、自控专业背景的运行操作人员,并成立相应的运行管理班组。4.2.1.2 运行管理和操作人员应当熟悉其所管理的空气调节制冷系统,持证上岗。4.2.1.3 运行管理单位应制定系统操作人员的节能培训计划,系统操作人员应具有系统节能知识。4.2.1.4 空气调节自控系统操作人员应熟悉自控系统的操作运行,并须经培训合格后上岗。4.2.2 技术资料与记录4.2.2.1 空气调节系统的设计、施工、调试、检测、维修、改造以及评定等技术资料应齐全并妥善保管,应能对照系统实际情况进行核对,并保证其真实性与准确性。4.2.2.2 具有系统的主要设备明细表,及其能效标识、样本、说明书、合格证、进场检验报告等资料。4.2.2.3 具有仪器、仪表的出厂合格证明、使用说明书和校准记录。4.2.2.4 具有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书、系统的全部施工设计图纸或更新改造图及施工单位提供的竣工图(含更新改造和维修改造)和竣工验收资料。4.2.2.5 具有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4.2.2.6 具有工程设备、风管、水管系统安装及检验记录。4.2.2.7 具有管道试验记录。 4.2.2.8 具有设备单机试运行记录。4.2.2.9 具有系统无负荷联合试运行与调试记录。 4.2.2.10 具有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的检查记录。 4.2.2.11 具有系统在有负荷条件下的综合能效测定报告。 4.2.2.12 具有维护保养记录和检修记录。 4.2.2.13 具有水质化验报告。4.2.2.14 应妥善保管至少三年以上的设备和系统运行记录、事故分析及其处理记录、设备和系统部件的大修和更换情况记录、年度运行总结和分析等资料。各种运行记录、管理记录应齐全、准确、清楚,保存完好。4.2.3 管理要求4.2.3.1 建立完善值班管理制度,健全运行管理制度,制定空气调节系统经济运行操作手册。 4.2.3.2 建立健全的能源统计分析制度,并记录影响空气调节系统运行能耗的因素,如气象资料、出租率等情况。4.2.3.3 应建立健全巡回检查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定时、定点、定人的巡回检查,对系统包括主机、附属设备及空气调节末端设备等运行状况进行检查,尤其是不具备自动记录空气调节系统能耗情况的单位,对其能耗情况做好原始记录(表格参考样张见附录A)。4.2.3.4 应建立健全对系统定期维护保养和计划维修制度,涉及需要大中修和节能技术改造的空气调节设备、设施,应制订专项方案。5 节能运行措施5.1 系统配置5.1.1 制冷设备的选型、台数和容量配置应充分考虑系统匹配及适应部分负荷运行调节的需要。5.1.2 间歇运行或虽然连续运行但昼夜空调负荷相差30%以上且电价相差40%以上的新建或改建大型建筑物的系统,宜采用蓄能措施或其他措施,以平衡峰谷用电量。5.1.3 系统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应符合GB 17167的规定,系统中各类能耗能分别独立计量。5.1.4 风量大于或等于10000m3/h的系统,其各级空气过滤器的运行状态应有就地显示或集中显示的功能。5.1.5 空气调节系统用水系统中的水过滤器宜设前后压差显示装置。5.2 冷热源设备的经济运行5.2.1 冷热源设备运行调度5.2.1.1 间歇运行的冷热源设备,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理的运行时间,在有条件时,宜采用错峰运行措施,充分利用低谷电价。5.2.1.2 应关闭处于停止状态的冷水机组的冷水与冷却水管路上的阀门,防止短路旁通。5.2.2 冷热源设备的节能运行5.2.2.1 在满足空气调节负荷需求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能效等级高的冷热源设备运行。5.2.2.2 应根据负荷变化实行合理的群控措施,使每台冷热源设备均在合理的负荷率下运行,避免冷热源设备低负荷低效率运行。5.2.2.3 应调整各冷热源设备间的输配介质流量,使其流量与负载相匹配。5.2.2.4 有条件的情况下,在过渡季或冬季,宜采用冷却塔直接供冷措施。5.2.2.5 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出风口和进风口之间要有足够散热距离,防止进出风之间短路。5.2.3 防止冷水机组换热器结垢冷水机组蒸发器的蒸发温度与冷水出口温度之差,冷凝器冷凝温度与冷却水出口温度之差应在正常范围内,当超出时应及时检查蒸发器和冷凝器的结垢情况,并采取措施消除。5.2.4 冷却塔的节能运行5.2.4.1 应综合考虑冷却塔的性能对冷水机组能耗的影响,使冷却塔出水温度接近室外空气湿球温度。5.2.4.2 多台冷却塔并联运行时,应充分利用冷却塔换热面积,开启全部冷却塔,同时冷却塔风机宜采用变风量调节。应保持各冷却塔之间水量均匀分配。5.2.4.3 多台冷却塔并联运行并采用风机台数启停控制时,应关闭不工作冷却塔的冷却水管路的水阀,防止冷却水通过不开风机的冷却塔旁通。5.2.4.4 在过渡季或冬季,宜采用自然冷源设备直接供冷措施,如冷却塔、自然冷却空气源机组。5.2.4.5 应保持冷却塔周围通风良好。5.2.4.6 冷却塔循环水的水质应满足系统的水质要求,合理选择处理方法和设备,提高冷却塔循环水量使用循环率。5.2.5 冷热源设备节能配置措施5.2.5.1 机组停机,应切断电源,防止机组待机时持续加热润滑油消耗电能,宜按照机组技术要求在使用前若干小时 接通电源预热润滑油。5.2.5.2 应确保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的室外机通风良好。5.2.5.3 有条件对系统中用蒸汽设备的凝结水进行回收利用。5.2.5.4 如有需要,宜采用机组冷凝热回收措施。5.3 空气调节水系统经济运行5.3.1 系统在部分末端不能满足环境要求时,应通过对末端水系统的平衡调节来改善,不能盲目地增加循环泵开启台数。5.3.2 有变频控制的水系统,冷却水的总供回水温差不应小于5,冷水的总供回水温差不应小于4。5.3.3 当采用二次泵系统时,应采取措施使二次侧冷水供回水温差不小于4。5.3.4 冬季热泵机组制热工况下,热水供回水温差不应小于设计工况的80%。5.3.5 根据空气调节系统水过滤器运行阻力状态、定期清洗或更换水过滤器。5.3.6 在冷冻冷却循环水系统中,宜设防结垢的装置。 5.4 空气调节风系统节能运行5.4.1 间歇运行的空气调节系统宜在使用前提前启动空气处理机组进行预冷或预热,并关闭新风风阀,预冷或预热结束后开启新风风阀。5.4.2 全空气系统的空气处理机组风机宜采用变频调速控制。5.4.3 人员密度相对较大且负荷变化大的房间,宜采用新风需求控制。5.4.4 为保持空气调节运行期间建筑物内部新风和排风的平衡,应隔离控制新风机组和排风机的运行,关闭外窗,减少无组织新风;应防止室外新风或非空调区域的空气渗透到空调区域,增加系统能耗。5.4.5 在室外气温适宜的条件下,如春秋季、夏季夜间,应充分利用室外空气降温、蓄冷,减少冷源设备运行时间。5.4.6 新、排风热回收装置应正常运转。在具备节能条件下,空气调节系统运行时应开启热回收装置,保证新、排风道风阀开关位置正确;过渡季节利用新风降温,应采取旁通运行。5.4.7 根据各级空气过滤器运行阻力状态、定期清洗或更换空气过滤器,保持表冷器清洁。5.5 空气调节系统节能运行评价5.5.1 电驱动水冷冷水机组及空气调节系统末端的运行效率限值见表2。表2 电驱动水冷制冷系统能效比限值及空气调节系统整体运行能效比限值单台冷水机组额定冷量CL/kW制冷系统能效比限值EERr1全空气系统整体运行效率限值EERsV新风+风机盘管系统整体运行效率限值EERs全年累计典型工况2全年累计典型工况全年累计典型工况CL5284.33.42.62.02.92.352811634.74.22.72.33.12.6注1:制冷系统包含冷水机组、冷却塔、冷却水泵。 5.5.2 不同额定容量下的空气源热泵(冷水)系统2能效比限值可参考表3。表3 空气源热泵(冷水)系统能效比限值单台空气源热泵机组额定冷(热)量CL/kW全年累计工况EERrh典型制冷工况EERrCL502.82.4CL 502.92.62:空气源热泵(冷水)系统包含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冷(热)水水泵。AA附录A (资料性附录)运行记录表A.1 空气调节系统制冷机组运行记录表内容时间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备注制冷剂冷水制冷剂冷水油电机排气过热度压力温度趋近温度压力MPa温度压力温度趋近温度压力MPa温度压差油温油位电流A电压V电流设定值%平均线电流%RLAkPa出回出回kPa出回出回kPaL1L2L3ABBCCA记录人: 审核人:表A.2 空气源热泵空气调节机组运行记录表内容时间水侧换热器空气侧换热器电机功率备注制冷剂冷(热)水制冷剂风机功率压缩机功率压力温度趋近温度压力MPa温度压力温度趋近温度电流A电压V电流A电压VkPa出回出回kPaL1/L2/L3AB/BC/CAL1/L2/L3AB/BC/CA表A.3 空气调节系统循环水泵运行记录表时间号冷媒泵号冷媒泵号冷却泵号冷却泵备注出水压力MPa回水压力MPa电压V电流A出水压力MPa回水压力MPa电压V电流A出水压力MPa回水压力MPa电压V电流A出水压力MPa回水压力MPa电压V电流A记录人: 审核人:表A.4 空气调节系统机组起停记录表日期起停时段 号机组号机组号机组号机组号机组号机组号机组号机组号机组冷却塔新风机组空气处理机组公共区域风盘开机时间停机时间开机时间停机时间开机时间停机时间开机时间停机时间开机时间停机时间开机时间停机时间开机时间停机时间开机时间停机时间开机时间停机时间开机时间停机时间开机时间停机时间开机时间停机时间记录人: 审核人:表A.5 空气调节系统空气处理机组巡视记录表机房位置: 设备编号:日期时间供水温度供水压力MPa回水温度回水压力MPa运行状态加湿器开关状态过滤网电动二通阀水开度%新风阀开关状态%传动皮带风机轴承电机轴承风机电机电流机房卫生其它巡视人备注A相B相C相注:正常划:“”,异常划:“”,并记录现场情况。 记录人: 审核人:表A.6 空气调节系统新风机组巡视记录表机房位置: 设备编号:日期时间供水温度供水压力MPa回水温度回水压力MPa运行状态加湿器开关状态过滤网电动二通阀水开度%新风阀开关状态%机房卫生其它巡视人备注注:正常划:“”,异常划:“”,并记录现场情况。记录人: 审核人:表A.7 温湿度二氧化碳测量记录表 年 月 日 检测人员:楼层测温时间测温部位温度相对湿度%二氧化碳浓度ppm记录人: 审核人:表A.8 交接班记录表 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锂电池储能循环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对口升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成都亿纬锂能一期项目110千伏专用变电站环境影响报告表
- 催乳师考试监考试题
- 机械电子工程复试面试题及答案
- 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管理流程优化
- 物流师中级考试题
- 2025北舞招生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北京学业考试真题及答案
- DB52T1891-2025居家与社区医疗相结合的养老服务规范
- 2025年全国高校港澳台大学生中华文化知识大赛备赛考试题库-上(单选题、多选题)
- 学堂在线 现代生活美学-花香茶之道 章节测试答案
- 七田真1000图记忆
- GB/T 42430-2023血液、尿液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丙酮、异丙醇和正丁醇检验
- 运营管理指导手册(运营)
- 语法填空-动词公开课一等奖市赛课获奖课件
-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
- 春之声圆舞曲-教学设计教案
- 农业政策学 孔祥智课件 第08章 农业土地政策
- WB/T 1119-2022数字化仓库评估规范
- 胎儿的发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