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材料力学复习范文材料力学复习范文 材料力学 一 填空题1 为保证构件能正常的工作 要求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 力 与承载能力有关的是 A 构件的强度 刚度和稳定性B 构件的 强度 应力和稳定性C 构件的变形 刚度和稳定性D 构件的强度 刚度和变形2 在常温静载下衡量塑性材料是否失效的重要指标是 A 比例极限B 弹性极限C 屈服极限D 强度极限3 切应力互等定理是指 两垂直于截面交线的切应力必定成对出现 且 A 大小相等 方向 均指向或背离此交线B 大小相等 方向平行此交线c 大小不等 方 向均指向或背离此交线D 大小不等 方向平行此交线4 梁上有分布 载荷作用受弯曲变形时 其内力图的特征是 A 剪力图无变化 弯 矩图有突变B 剪力图有突变 弯矩图无变化C 剪力图是斜直线 弯 矩图是抛物线D 剪力图是抛物线 弯矩图是斜直线5 细长压杆的柔 度对临界应力有很大的影响 与它有关的是 A 杆端约束 截面的 形状和尺寸 压杆的长度B 杆端约束 截面的形状和尺寸 许用应 力C 压杆的长度 截面的形状和尺寸 许用应力D 杆端约束 截面 的形状和尺寸 许用应力6 脉动循环的交变应力 如果 0 其循环 特征 A r l B r 0C r 1 2D r 15 塑性材料的极限应力是 A 比例极限p B 弹 性极限e C 屈服极限s D 强度极限b 7 轴向拉伸时 杆的伸长量 A 与轴力和抗拉刚度均成正比B 与轴力和抗拉刚度均成反比C 与 轴力成反比 与抗拉刚度成正比D 与轴力成正比 与抗拉刚度成反 比8 两个材料不同的受扭转作用的轴 其载荷 约束 截面形状 尺寸及其长度均相同 则其 A 变形相同 应力不同B 变形和应力 均相同C 变形不同 应力相同D 变形和应力均不相同9 圆形截面梁 剪切弯曲时 横截面上最大切应力发生在 A 中性轴上 方向平行 于剪力B 中性轴上 方向垂直于剪力C 距中性轴最远处 方向平行 于剪力D 距中性轴最远处 方向垂直于剪力10 图示弯曲梁的BC段A 有变形 无位移B 有位移 无变形C 既有变形 又有位移D 既无变 形 又无位移11 材料的持久极限是指材料能经受无限次应力循环而 不发生疲劳破坏的 A 最低应力B 平均应力C 最高应力D 应力幅度 12 截面外径为D 内径为d 其抗弯截面系数为 5 材料的塑性指 标有 A 和 B s 和 C s 和 D s 和 13 二受拉杆材 料 横截面及受力均相同 但长度不同 则二杆不同的是 A 轴向 正应力 B 轴向伸长l C 轴向线应变 D 横向线应变 A d D 6433 B d D 3233 C Dd 1 D6443 D Dd 1 D3243 14 在压杆稳定计 算中 如果用细长杆的公式计算中长杆的临界压力 或是用中长杆 的公式计算细长杆的临界压力 则 A 二者的结果都偏于安全B 二 者的结果都偏于危险C 前者的结果偏于安全 后者的结果偏于危险D 前者的结果偏于危险 后者的结果偏于安全15 构件受冲击载荷 若要降低其动应力 可以采取措施 A 增加构件的强度B 减小构件 的强度C 增加构件的刚度D 减小构件的刚度16 对称循环交变应力的 循环特征r A 1B 0C 0 5D 117 常用的应力单位是兆帕 MPa 1Mpa A 1 03N m2B 106N m2C 109N m2D 1012N m218 题7图示螺钉在 拉力P作用下 挤压面积A jy A 2d4 B dh4 C 2D4 D d D422 19 长度为l的简 支梁上作用了均布载荷q 根据剪力 弯矩和分布载荷间的微分关系 可以确定 A 剪力图为水平直线 弯矩图是抛物线B 剪力图 是抛物线 弯矩图是水平直线C 剪力图是斜直线 弯矩图是抛物线 D 剪力图是抛物线 弯矩图是斜直线20 如题9图示 平面应力状 态 A x 0 x 0 y 0B x 0 x0C x 0 y0 x021 当具有一定速度的物体作用到静 止构件上时 物体的速度发生急剧改变 由于惯性 使构件受到很 大的作用力 这种现象称为冲击 例如 A 电梯上升B 压杆受 压C 齿轮啮合D 落锤打桩22 脆性材料的许用应力 小于 A e B p C s D b7 圆轴受扭时 内力偶矩称为扭矩 表示为 A F NB F QC T D M23 一等截面铸铁梁的弯矩图如图所示 设计梁的截面时 最 合理的截面应该是图 24 图示超静定梁的超静定次数是 A 1次B 2次C 3次D 4次25 对于一个单元体 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正应力最大的面上切应力必为零B 切应力最大的面上正应 力必为零C 正应力最大的面与切应力最大的面相交成45 角D 正 应力最大的面与正应力最小的面相互垂直26 使材料丧失正常工作能 力的应力称为极限应力 低碳钢的极限应力是 A 比例极限 P B 弹性极限 e C 屈服极限 s D 强度极限 b27 题7图示空心圆轴扭转时 受扭矩T作用 其横截 面切应力分布的正确表达应为 28 题8图示两外伸梁的尺寸和支 座均相同 受力的方向有所不同 根据叠加法 挠度最大处可能是 A a 图的D截面或C截面B a 图的C截面或 b 图的C截面 C b 图的D截面D b 图的C截面29 用单元体表示点的应力状态 在主平面上 A 正应力一定最大B 正应力一定为零C 切应力一 定最大D 切应力一定为零10 汽车在平坦大道或崎岖山路上行驶时 其车轮轴上作用的是 A 弯曲正应力B 扭转切应力C 交变应力D 拉压正应力30 当轴传递的功率不变时 该轴所承受的外力偶矩M0 与其转速成 A 正比B 反比C 二次函数关系D 三次函数关系31 当水平梁上某横截面的弯矩为负值时 则该横截面上正应力的正 确分布图是 32 图示悬臂梁自由端的 A 挠度和转角均为正B 挠度为正 转角为负C 挠度为负 转角为正D 挠度和转角均为负3 3 判断压杆属于细长杆 中长杆 还是短粗杆的依据是 A 柔度B 长度C 横截面尺寸D 临界应力5 工程上区分塑性材料和脆性材 料的标准是看其延伸率 大于等于还是小于 A 1 B 3 C 5 D 10 34 直径和长度相同而材料不同的圆轴 在相同扭矩作用 下 它们的 A 最大切应力相同 而扭转角不同B 最大切应力 相同 扭转角也相同C 最大切应力不同 而扭转角相同D 最大切 应力不同 扭转角也不同35 梁在弯曲变形时 其中性层的曲率 A 与弯矩成反比 与抗弯刚度成正比B 与弯矩成正比 与抗弯 刚度成反比C 与弯矩及抗弯刚度均成正比D 与弯矩及抗弯刚度均 成反比36 图示矩形截面对z y两形心轴的惯性矩分别为 A 22 121 121hb Ibh Iyz B 22121 121bh Ihb Iyz C 33121 121bh Ihb Iyz D 33121 121hb Ibh Iyz 37 用积分法求一悬臂梁受力后的变形时 边界条件为在梁的 固定端处 A 挠度为零 转角也为零B 挠度为零 转角不为零C 挠度不为零 转角为零D 挠度不为零 转角也不为零38 影响构 件疲劳强度的三个主要因素是构件的 A 外形 尺寸大小 残余 应力B 残余应力 尺寸大小 表面加工质量C 外形 残余应力 表面加工质量D 外形 尺寸大小 表面加工质量39 一般情况下题5 图所示结构中二杆的合理选材方案是 A 1杆用钢材 2杆用铸铁B 1杆用铸铁 2杆用钢材C 二杆均用钢材D 二杆均用铸铁40 连接件 切应力计算的基础是假设 A 剪切面不超过1个B 切应力不超过材 料的比例极限C 剪切面为圆形或矩形D 切应力在剪切面上均匀分布4 1 在下列4种情况中 截面上弯矩M为正 剪力F S为负的是 42 题8图所示悬臂梁 若已知截面B的挠度和转角分 别为 B和 B 则C端挠度与转角分别为 A C 2 B C B B C B a C B C C B Ba C B D C B Ba C 043 用动能定理解冲击问题的方法 是 A 精确方法 所得结果偏于安全B 精确方法 所得结果偏于危险C 近 似方法 所得结果偏于安全D 近似方法 所得结果偏于危险44 脉动 循环交变应力的循环特征r A 1B 0C 0 5D 145 设 和 分别表示杆件轴向拉压时的轴向线应变 和横向线应变 为材料的泊松比 则下列公式中正确的是 A B C D 46 连接件切 应力计算的基础是假设 A 构件沿剪切面被剪断B 剪切面与作用 力平行C 切应力在剪切面上均匀分布D 切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剪切比 例极限47 图示悬臂梁 若已知截面B的挠度和转角分别为v B和B 则C端挠度为 A B Cvv2 B a vBC C a vvB BC D B Cvv 48 圆截面细长压杆的材料和杆端约束保持不变 若将其直径缩 小一半 则压杆的临界压力为原压杆的 A 1 2B 1 4C 1 8D 1 16 49 构件受冲击载荷 若要降低其动应力 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 增加构件的刚度B 增加构件的强度C 减少构件的刚度D 减少构件的 强度50 交变应力的变化特点可用循环特征r来表示 其公式为 A maxmin r B mr min C amr D mar 51 各向同性假设认为 材料 沿各个方向具有相同的 A 应力B 变形C 位移D 力学性质52 关于截面法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截面法是分析杆件变形的 基本方法B 截面法是分析杆件应力的基本方法C 截面法是分析杆 件内力的基本方法D 截面法是分析杆件内力与应力关系的基本方法 53 在下列关于梁转角的说法中 错误的是 A 转角是横截面绕 中性轴转过的角度B 转角是横截面绕梁轴线转过的角度C 转角变 形前后同一横截面间的夹角D 转角是挠曲线之切线与轴向坐标轴间 的夹角54 某机轴为Q235钢制 工作时发生弯扭组合变形 对其进行强度计算时 宜采用 A 第一或第二强度理论B 第二 或第三强度理论C 第三或第四强度理论D 第一或第四强度理论55 下列关于压杆临界应力 lj与柔度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lj值一般随 值增大而减小B lj随 值增大而增大C 对于中长 杆 lj与 无关D 对于短杆 采用公式 lj 22 E计算 lj偏 于安 二 填空题1 运用合力矩定理计算力F对点O之矩 M0 F 2 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以平行移动到刚体内的任意一点 但必须附 加一个力偶 该附加力偶的力偶矩等于 3 平面平行力系独立的平衡方程式的数目是 4 力与轴 时 力对轴之矩等于零 5 转矩的功率等于转矩M与物体的转动角速度的乘积 即P M 若电动机的转速n的单位用转 分 r mm 转矩M的单位用牛顿 米 N m 则电动机功率 kw 可由上式推算出P 6 当载荷施加到构件上使其产生的冲击应力和变形是静载荷下的两 倍时 此时所加的载荷为 7 轴向拉压杆的最大轴力为F N 面积为A 若使面积增加一倍 则杆件的变形为原来的 8 空心圆轴的直径分别为D和d 其比值 d D 扭转时的抗扭截面系 数WP 9 粱承受平面弯曲时 其上所有的外力都作用在 10 剪力和弯矩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弯矩对x求导表示 得到 11 工字型截面粱危险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发生在 12 构件受到拉伸与弯曲的组合变形时 其截面上由轴力引起的正应 力和由弯矩引起的正应力 13 一端固定 一端铰支的细长压杆的长度系数 14 求杆件内力的基本方法是 15 联接件剪切变形时 发生相对错动的截面称为 16 当梁上载荷作用于梁的纵向对称面内时 梁将发生 弯曲 17 已知梁的挠曲线方程为v x x l3 xEI6F2 则该梁的弯矩方程为M x 18 计算细长杆临界压力的欧拉公式仅在应力不超过材料的 时成立 19 压杆柔度 的计算公式为 20 圆轴发生弯曲 扭转组合变形时 其使用第三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以应力表示为3r 21 自由落体冲击动荷因数K d 22 构件的承载能力主要包括强度 刚度和 23 脆性材料的极限应力为材料的 24 剪切实用计算中 假定切应力在剪切面上是 分布的 25 梁剪切弯曲时 在集中力偶作用处 图发生突变 26 如图所示 矩形截面高为h 宽为b 则其对竖直对称轴y的惯性 矩I y 27 梁的弯曲变形中 挠度 与转角 间的微分关系式是 28 冲击载荷作用下 动荷因数表示动载荷与相应的 的比 值 29 构件中随 作周期性变化的应力 称为交变应力 30 材料力学的任务就是在满足 的前提下 经济 合理 安全的设计构件 31 求杆件受力后的内力所用的方法是 32 当杆件受到一对垂直于轴线的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线相 距很近的力作用时 将产生 33 实心圆截面的抗扭截面系数W n为 34 外力作用在梁的纵向对称面内时 梁发生 弯曲 35 横力弯曲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是横截面上平均应 力值的 倍 36 梁弯曲后 其截面形心在垂直方向的位移称为 37 应力圆上的一个点的坐标值就是单元体上某一 的应力值 所以应力圆和单元体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38 欧拉公式中F lj 22EI l 的分母l 为压杆的 系数 反映 支承方式对临界力的影响 39 在交变应力中 如 max min 应力循环特性为 1 这种应力称为 40 轴传递的功率一定时 转速越 外力偶矩越小 41 对于各向同性材料来说 在比例极限内 已知材料弹性常数E 则G 42 梁发生平面弯曲时 梁上的载荷与支反力位于 平面内 43 梁平面弯曲时 横截面中性轴上各点的正应力数值为 44 如果图示悬臂梁的长度l增大为2l 则梁的最大挠度增大为原来 的 倍 45 第 三 四强度理论主要适用于 材料 46 图示应力圆表示单向 应力状态 47 圆轴处于弯曲与扭转组合变形时 其横截面上各点 除轴心外 均处于 应力状态 48 受轴向压力F作用的细长直杆 当F 49 跳水运动员跳起后下落到跳板上时 跳板受到 载荷的作 用 50 构件上随外力解除而消失的变形 称为 51 轴向承受拉伸或压缩的杆件 其轴向变形EAl FlN 中的分母EA越大 轴向变形越小 因而EA称为 52 在剪切的实用计算中 假定切应力在剪切面上是均匀分布的 按 此假设算出的切应力称为 53 二向应力状态的平面单元体的四个侧面上只有切应力而无正应力 称为 54 一般情况下 梁受弯曲后横截面上的内力是剪力和 55 梁发生平面弯曲时 其纵向纤维既不伸长也不缩短的一层称为 56 从弯曲变形的计算公式中可以看出 梁的变形大小与抗弯刚度成 比 57 最大拉应力理论认为当最大拉应力 1达到材料在单向拉伸断裂 时的抗拉强度 b时 材料就发生 58 压杆的临界应力与工作应力之比 即为压杆的工作安全系数n 它应该 规定的稳定安全系数n w 59 静变形 j愈大 动荷系数就愈小 所以 是减小冲击 的主要措施 60 材料有哪两种基本破坏形式 铸铁试件的扭转破坏 属于哪一 种破坏形式 61 为什么汽车减速箱传动轴的直径从输入到输出由 细变粗 62 图示钢板的厚度t 5mm 其极限切应力b 400Mpa 试 问要加多大的冲剪力F 才能在钢板上冲出一个直径d 18mm的圆孔 63 杆件基本的变形有拉伸与压缩 扭转 弯曲 64 求解超静定问题 除静力平衡方程外 还须建立与超静定次数 相同数目的补充方程 这些补充方程可根据杆件变形之间的 以及物理关系得到 65 已知连接件剪力F s和剪切面面积A 则该连接件的剪切强度条件为 66 实验表明 在小变形条件下 圆轴扭转时各横截面的形状 大小及 间距不变 半径保持为 67 单元体在纯剪切受力状态下 各侧面上只有 而无正 应力 68 梁纯弯曲时 横截面上最大正应力发生在距离 最远 的各点处 69 度量梁弯曲变形的两个基本量是挠度和 70 工程上常采用增大构件 的方法来减少冲击载荷 提 高构件抗冲击能力 71 材料力学中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有连续性假设 均匀性假设 假设和小变形假设 72 钢材经冷作硬化后 其 极限可得到提高 73 截面积相同的实心轴与空心轴 当最大切应力相等时承受扭矩较 大者是 74 平行移轴公式表明 截面对某轴的惯性矩 等于它对 的 惯性矩 再加上截面面积与两轴距离的平方的乘积 75 矩形截面梁剪切弯曲时 横截面上的切应力成 分布 76 梁发生平面弯曲变形时 挠度与弯矩的关系是 77 外力作用线平行于杆轴线但不通过杆件横截面形心时 杆发生 78 疲劳破坏的实质是 79 在材料力学中 显示和确定内力的基本方法称为 80 构件承载能力包括三个方面 即强度 稳定性 81 等直杆轴向拉压时的强度条件公式可解决三方面的问题强度校核 确定许可载荷 82 连接件挤压实用计算时 假定挤压应力在挤压面上 分布 83 在弹性范围内 等直圆轴的扭转角 与扭矩T和长度l成正比 而 与轴的 成反比 84 直梁的弯矩 剪力和线分布载荷之间的微分关系表明 弯矩图上 某处斜率等于该处的 值 85 矩形截面梁纯弯曲时 在横截面的 上各点处正应力等于 零 86 提高压杆的稳定性 可从合理选择材料和减小 两个方面 进行 87 图示钢丝绳吊一重量为P的重物 以匀加速度a提升 试求钢丝 绳的动内力F Nd及动荷系数K d 钢丝绳的重量不计 88 低碳钢构件内一点的应力状态如图所示 试计算其第三强度理 论的相当应力 89 构件应有足够的强度 其含义是指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构件不会 90 拉伸试件断裂后的相对伸长的百分率称为 91 铆钉在工作时 可能的破坏形式有两种 破坏和挤 压破坏 92 在梁的集中力偶作用处 梁的弯矩图发生 93 合理安排梁的受力情况 使梁的 降低 可以减小梁的 弯曲正应力 提高梁的弯曲强度 94 梁发生平面弯曲时 梁的轴线弯成一条连续光滑的平面曲线 此 曲线称为 95 为增大梁的抗弯刚度 可在不改变梁横截面面积的前提下 改变 横截面形状 使 增大 96 受力构件内单元体各主平面相交成 度角 97 第 一 二强度理论主要适用于 材料 98 偏心拉伸 压缩 是拉伸 压缩 与 的组合变形 全99 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直杆横截面上的内力称为 100 材料中应力变化不大 而应变显著增加的现象称为 101 空心圆截面外径 内径分别为D和d 则其抗扭截面系数W n 102 构件内单元体上二相互垂直棱边夹角在构件受力后的改变量 称为 103题25图所示矩形截面I z 104 单元体上切应力为零的面上的正应力 称为 105 外力作用线平行于杆轴线但不通过横截面形心 则杆产生 106 弯扭组合圆轴中除轴心外各点处于 向应力状态 107 冲击问题由于加速度难以确定 故不能采用动静法 而是采用 求解 108 减小冲击的主要措施是 109 静摩擦力有何特点 110 有人说 拉伸一扭转组合圆杆的应力 状态与弯曲一扭转时完全一样 因而在第三强度理论中 其相当应 力表示式也完全一样 即 xd3 224 WT M22 你认为对吗 111 试问疲劳破坏的特点有哪些 并画出疲劳断 裂面的简图 112 题32图示简支梁 将图 a 所示的作用在梁中点C的集中力P 改为图 b 所示的两个P 2的集中力 分别作用在距支座l 4的C D 处 试说明哪种方式有利于提高梁的弯曲强度 为什么 三 计算题1 图示平面构架 已知杆AB的长度l 2m 其横截面为边 长a 100mm的正方形 F 30kN 试求杆AB中最大正应力max 2 悬 臂梁受力如题36图 画出轴力图并求梁的总变形 EA为已知 3 已知简单载荷作用下梁自由端的挠度如题38图a b中所示 求图 c所示梁的自由端B的挠度 4 题40图示简支梁截面为正方形 梁长度为4m 在梁中点处作用集中力P 3kN 若材料的许用应力 10Mpa 试确定截面的尺寸a 并画梁的弯矩图 5 题36图示圆轴两端受力偶矩M0 10kN m作用 d 50mm 求该轴的 最大扭转切应力 6 题37图示悬臂梁上受均布载荷q作用 试画出其剪力图和弯矩图 7 题38图示两根直径d 20cm的圆截面压杆 杆长l 9m 已知材料为Q235钢 E 200Gpa p 100 0 62 A杆两端铰支 B杆两端固定 受力相同 试根据计算判断这两根杆中哪根是大柔度杆 8 在题40图示矩形截 面拉杆中间开一深度为h 2的缺口 已知沿轴线方向受力P 10kN 截 面尺寸b 50mm h 80mm 求拉杆开口截面处的应力 9 图示阶梯形杆AC 已知力F 10kN l1 l2 400mm AB段的横截面面 积A1 100mm2 BC段的横截面面积A2 50mm2 其弹性模量均为E 200G Pa 试计算杆AC的轴向变形 l10 试作图示悬臂梁的剪力图和弯矩 图 11 已知某点应力状态如图所示 试求其主应力及最大切应力 12 一根直径d 10mm的圆截面直杆 在轴向拉力F 14kN作用下 直径 减小了0 0025mm 试求材料的横向变形系数 已知材料的弹性模量E 200GPa 13 作如题37图所示梁的剪力 弯矩 图 14 长2m 正方形截面100 100mm2之两端铰支压杆 已知E 70GPa p 175MPa 试求此杆属何类杆 40 A B二点应力状态如题40图所 示 已知该二点处的最大主应力值相同 试求 x之值 15 变截面直杆如图所示 F1 12kN F2 60kN 横截面面积A1 400m m2 A2 250mm2 长度l1 2m l2 1m 材料的弹性模量E 200GPa 试 求杆AB和BC段的轴力及杆的总伸长 16 试画出图示外伸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并写出 F s max和 M max 17 图示钢质圆截面细长压杆 直径d 25mm 材料 的弹性模量E 200Gpa 试求杆的临界压力 18 图示传动轴AB 已知电动机通过联轴器作用在A截面上的力偶矩 M1 l kN m 皮带轮直径D 400mm 自重不计 紧边与松边的拉力分别为F 1 7 5kN F2 12 5kN 轴用钢制成 许用应力 160MPa l 200m m W z 9000mm3 试按第三强度理论校核轴的强度 19 一等直杆受力如题28图所示 已知杆的横截面积A0和材料的弹性 模量E 1 作轴力图 2 求C截面相对于A截面之位移CAl 20 如题29图所示 一简支梁长8m 横截面为外径d0 250mm 壁厚t 10mm的空心圆形 梁受均布载荷q 2kN m 试求梁中最大正应力 21 左端固定悬臂折杆如题30图所示 已知其水平段为圆截面 直径 d 100mm a 1m F 6kN 160Mpa 试以最大切应力理论 第三强 度理论 校核其强度 22 题32图所示桁架中 各杆材料相同 截面均为直径d 40mm的圆形 l 1 1m F 100kN 材料的比例极限 p 200MPa 弹性模量E 200GPa 规定的稳定安全系数 n st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声压电器件制造工岗前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护士资格证《专业实务》习题及答案
- 锅炉管阀检修工三级安全教育(公司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地质工程师职业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贵州二建考试真题(附答案)
- 2025年度国家大剧院招聘专业技术人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详解
- 农发行黄山市屯溪区2025秋招笔试热点题型专练及答案
- 保险保全员专业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电线电缆交联工安全规范考核试卷及答案
- 家畜繁殖员培训考核试卷及答案
- 学业规划师试题
- 一种模块化无线供电书桌的设计获奖科研报告
- (正式版)JBT 106-2024 阀门的标志和涂装
-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工作制度
- 制氮机日常点检记录表
- 《学术诚信讲座》课件
- 结肠癌肝转移护理查房课件
- 口腔预防保健课件
- 手机行业售后管理制度
- 肇庆端州正西社区评估报告
- 九年级数学上(前两章)试题 Microsoft Word 文档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