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走在美光影中.doc_第1页
她走在美光影中.doc_第2页
她走在美光影中.doc_第3页
她走在美光影中.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她走在美的光影中的文体分析田绮,凌青(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安徽合肥)摘要:她走在美的光影中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代表诗人乔治戈登拜伦的名篇佳作,是一首歌颂女性娇美的咏美人诗。该文基于文学文体学理论,从语音、词汇和修辞层面分析此诗的文体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如何体现和深化了诗歌的主题一通过演绎一个美丽动人、秀外慧中的女子形象,表达出真和善与美不可分割的关系,只有为善,才能使外在的美得以升华。关键词:文体分析;语音层面;词汇层面;修辞层面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2)06-0198-02 木诗创作于1814年,传说拜伦在一次舞会上恰遇身着丧服的威尔莫霍顿夫人,她那乌黑的秀发,娇美的容颜,以及黑色礼服上闪闪发亮的金片所折射出的各种光和影触发了诗人的灵感,遂写出这首脍炙人口的抒情诗作。这首短诗格律严谨,节奏徐缓,旋律优美,语言富有表现力,生动细腻地传达了威尔莫夫人安静娴淑的仪态及其清新素雅的自然美。诗人首先着手于人物身上的光线,由远及近,由表及里,从步态、仪容、乌发、脸庞、微笑等现实中的美,升华到理想中的心灵美,由具体到抽象,全方位地展现出这位美人不仅外表俏丽,而且心胸宽阔、心灵纯洁、爱浓意远,使得美的涵义得到无限延伸。木文从文学文体学角度来阐释这首诗,即运用语言学的方法分析语言形式的文体作用,以及这些具有文体效果的语言特征如何体现和深化了诗歌的主题。1文学文体学 文体学是用语言学方法研究文体或语言风格的学问al。文学文体学作为文体学的一支细化学科,主要研究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技巧,对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文学文木进行描述和解释,探讨哪些语言特征最具文体效果,解读语言形式与其美学价值及主题意义之间的关系,为更好地鉴赏文学作品提供客观依据。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因其具有更显而易见的前景化语言,一直是文体分析家的宠儿,其文体分析模式也更加成熟和完善。作为最古老、最高级的文学形式,诗歌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语言精练、优美,运用大量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象征,来突显诗歌主题。文学文体学的研究方法侧重研究诗歌的语言特点,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体现在诗歌语言的各个层面。英国语言学家利奇提出诗歌语言的八种变异形式:词汇变异、语言变异、语法变异、书写变异、语义变异、方言变异、语域变异和历史时代变异。而后利奇和肖特进一步提出文体分析的“清单”:词汇范畴、语法范畴、修辞手段以及语境与衔接2。基于此,木文将从语音、词汇和修辞层面对拜伦的这首诗进行文体分析。2文体分析 文体分析是分析那些具有文体价值和主题意义的语言现象。通过对“前景化”(foregrounded)语言的分析,即分析语篇中的某些更能引起读者注意,能够在读者心中产生显著效果(sy_chological saliency)的语言现象,从而揭T作者的语用意图和语用效果,欣赏前景化所带给文木的美感,达到最优鉴赏的目的。诗歌的文体分析步骤可以遵循利奇和肖特提出的三步走:描述(description)一解释(interpretation)一评价(evaluation),即首先对具有文体价值的语言现象进行描述,继而对其进行解释和评价。因此语言描述是前提,文体分析的目的在于说明为什么和怎样产生其特定的意义si2.1语音层面 英国学者佩特(W. Paten)曾说:“一切艺术都以逼近音乐为指归。”3一首好诗即恰当的意义融入恰当的声音而产生诗歌的旋律。ni她走在美的光影中采用了抑扬格的格律形式,即音步是由非重读音节和重读音节按一定规则排列而成,如:Oneshade the more, one ray the less; the smiles that win, the tints thatg1、一轻一重,抑扬顿挫,读起来朗朗上口,音乐感极强。全诗一共三个诗段,每段为六行押韵诗节(hexastich ),隔行交互押韵,尾韵为ahahah,cdcdcd,efefef,格律严谨,韵脚整齐。第一段的韵脚中,与night(夜晚)同韵的恰恰是其对立物bright(光亮)和light(光线),它们与诗歌中“明”与“暗”,“动”与“静”二元对立关系相呼应,揭不了诗人的别有用心,照应了第三诗节中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对立融合。 诗中使用了大量的头韵,不仅增强了全诗的音效,而且加深了读者印象,宣泄了诗人感情。如:第一节使用了两对头韵来描写夜晚的美妙:cloudless climes , starry skies ,辅音组Ikll与摩擦音s的使用,既起到了对仗工整的作用,又渲染了女子美貌的可爱动人,climes”与“skies”中的谐音ail,增加了整首诗的节奏感和柔和度。诗中大量的长元音如lia laa lua loa,双元音如leil tail laul lout,饱满响亮,音节滑动自如,畅通无阻,与诗中夫人色泽柔和的美:“这种柔和的光彩连耀目的白日也难以得到”相呼应,诗歌的旋律与主题和意境相吻合。此外,诗中多使用柔和的辅音,如Ifl Irl Iwl Ill Iml Inl,发音轻、慢,诗人将柔辅音与元音的巧妙搭配,营造出世人对夫人娴静自若的美流连忘返的氛围,深化了诗歌主题。2.2词汇层面 “诗歌的语言,粗略的说,有三种风格:古雅的,普通的和奇特的。nib可以看出,整首诗用语风格平淡自然,虽然语言浅显易懂,如meet, deny, lighten , eloquent, innocent等,但经诗人的精雕细琢,即成为一篇语言优美,脍炙人口的诗篇。诗的题目She walks in beauty”中,walks”是现在的动作,体现出动态的美,明丽,轻快,暗不了女子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和谐美。第一诗节中首先描写夫人的步态,从容缓慢,与皎洁无云、星光灿烂的夜晚相映衬,将夫人的美与大自然的美融为一体。继而描写夫人的仪容,既不耀眼,也不暗淡:Thus mellowd to that ten-der light/ Which heaven to gaudy day denies”这种光彩恬静温和,上天是不会给予炫目白日的,突出夫人超凡脱俗的美。 第二诗节,“多一道阴影,少一抹光晕,都会令她失却难言的风韵”(One shade the more, one ray the less/ Has half impairdthe nameless grace)总结了夫人的美。继而诗人由远及近,描写夫人近处的容颜美,乌黑的秀发和红润的脸庞,诗人此处使用了两个动词waves(波动)和lightens(照亮),将静态的容貌动态化,抽象的美具体化,美涌动于每一缕秀发,在夫人的脸上放射出光彩,诗人赋予了美以生命,将读者带到曼妙的意境中去。最后两行起到了过渡作用,引领读者欣赏夫人的内在美一善,诗人直抒胸臆,How pure, how dear their dwelling-place,思想的寓所纯洁而高雅。外在美源于心灵的美,主人公脸颊上娴静、娇好的姿态正是体现了夫人内心世界的善良和纯洁。 第三诗节,诗人从外在美深入到她的内心之美。主人公面颊、眉宇间温和、平静,却又脉脉含情(So soft, so calm, yet elo-quent),生动地表现出美人性情温和、内心美好的感情世界。作者用yet一词引出“eloquent,形象地刻111出无声胜有声的111面,美人一切的情感皆在无言的神情中表达殆尽。最后两行点了诗歌的主题(A mind at peace with all below,/ A heart whoselove is innocent! ),宁静的心境才能包容世间万象,圣洁的心灵里才会珍藏着爱的琼浆,阐明了真和善与美不可分割的关系。只有拥有恬静的心境,无私纯洁的爱心才会与人为善;只有为善,才能使外在的容颜美得以升华,外在美与内在美完美结合在一起,成为理想美的化身。诗句“增之一分太长,减之一分太短,施米则太赤,着粉则太白”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处诗人保留第一节中明与暗的对比,用反衬的手法进一步描绘出美人身上那种难以名状的优雅(name-less grace)o 第三诗节集中了重复、对偶的修辞手法。如:And on thatcheek, and oer that brow(那面容,那眉宇);So soft, so calm, yeteloquent(温柔,安详,而又脉脉含情);The smiles that win, thetints that glow(那醉人的微笑,那生辉的容颜);A mind atpeace with all below,/ A heart whose love is innocent!。诗人通过多次重复和对偶烘托出一种舒缓恬静的氛围,创造了一种百转千肠,绵延悠远的音乐效果,同时也表达出诗歌的主题,凸显了女主公的木质美,一位美丽动人,秀外慧中的女子形象翩翩而至,令人回味无穷。2.3修辞层面 拜伦在诗中使用了比喻、重复、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在第一节第一行中,诗人别出心裁地把女主人公比喻成夜空(Shewalks in beauty, like the night),展现女子的整体形象:身着黑色礼服的她宛若深邃的夜空,皎洁无云,繁星点点。通过这一比喻,诗人将明与暗、动与静和谐地融合起来,演绎出夫人绰约多姿的神态和娴雅飘逸的风度,也为全诗平添了一抹神秘和朦胧的色彩。第二诗节第一行:One shade the more, one ray the less可谓是名句,与我国战国时期辞赋家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的3结束语 作为英国浪漫主义派代表诗人,拜伦提倡平淡自然的诗歌风格,他个人生活放荡,自己便是诗中人物的原型,以神秘、孤傲、轻慢的“拜伦式英雄”著称。在当时人们津津乐道于上流社会的风流韵事之时,拜伦却对上流名媛们的矫揉造作感到仄烦,遂写下这篇不朽佳作。i0频率的元音、头韵、尾韵,简单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对偶、重复的巧妙运用,表现出女主人公素雅自然的美,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亲见其美之感。参考文献:1 Leech,Geoffrey N.A Linguistic Guide to English PoetryM.Bei- 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42-532 Leech G N,Short M H.Style in Fiction: A Linguistic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Fictional ProseM.Beijing:Foreign Lan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