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6 页 学年 学期 液压传动试题三 满分 80 分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 分数 一 一 填空 填空 15 分 分 1 液压传动利用液体的 来传递能量 而液力传动利用液体的 来 传递能量 2 对液压油来说 压力增大 粘度 温度升高 粘度 3 32 号液压油是指这种油在 40 时的 粘度平均值为 32mm2 s 4 液压油的粘度有 和 三种 5 齿轮泵按照啮合形式可分为 式和 式两种 6 液压泵按结构的不同可分为 式 式和 式三种 按单位时 间内输出油液体积能否调节可分为 式和 两种 7 流量控制阀中的调速阀是由 阀和 阀 联而成 8 理想液体是没有 和不可 的假想液体 9 液压阀按用途分为 控制阀 控制阀和 控制阀 10 液压缸按结构特点可分为 式 式和 式三大类 11 柱塞泵按柱塞排列方向不同分为 和 两类 12 绝对压力是以 为基准进行度量 相对压力是以 为基准进行度 量的 二 二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5 分 分 1 液压传动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2 分 班 号 姓 名 学 号 注注 意意 行行 为为 规规 范范 遵遵 守守 考考 试试 纪纪 律律 2 2 写出实际液体的伯努利方程 并说明公式中各项的物理意义 4 分 3 解释层流 紊流 并说明用什么来判别 4 分 4 简述溢流阀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 5 分 三 三 绘制下列各曲线图 绘制下列各曲线图 15 分 分 1 液压泵的压力 理论流量 实际流量 容积效率和总效率特性曲线 5 分 2 直动式和先导式溢流阀压力 流量特性曲线 3 分 3 节流阀和调速阀的流量 压差特性曲线 3 分 3 4 变量泵 定量马达式容积调速回路的转速 排量 nM Vp 转矩 排量 TM Vp 特性曲线 4 分 四 系统分析 四 系统分析 15 分 分 如下图所示的组合机床动力滑台上使用的一种液压系统 填写电磁铁动作表 并自定义 8 个液压元件的序号 介绍其名称和用途 1YA2YA3YA 快 进 工 进 停 留 快 退 4 1 2 3 4 5 6 7 8 五 计算下列各题 五 计算下列各题 20 分 分 1 20 时 200 mL 蒸馏水从恩氏粘度计中流尽的时间为 51 s 如果 200 mL 的某液压油 在 40 时从恩氏粘度计中流尽的时间为 255 s 已知该液压油的密度为 890 kg m3 求该液压油在 40 时的恩氏粘度 运动粘度和动力粘度各是多少 最后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6 分 2 如下图所示的串联油缸 和为有效工作面积 和是两活塞杆的外负载 A1A2F1F2 在不计损失的情况下 试求两液压缸的压力 和速度和各是多少 计算结p1p2 1 2 果应使用图中给出的参数 6 分 5 3 某齿轮液压马达的排量 V 10mL r 供油压力 p 10MPa 供油流量 q 机械效率 容积效率 试求 马达的理论转速 理sm 104 34 8 0 m 9 0 V 论转矩 实际转矩和实际输出功率各是多少 保留两位小数 8 分 液压与气压传动液压与气压传动 模拟试题模拟试题 二二 一 简答题 每题一 简答题 每题4 4分 共分 共4040分 分 1 液压传动有哪几部分组成的 其作用 是什么 答 1 动力元件 把机械能转化成液体压力能的装置 2 执行元件 把液体压力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装置 3 控制元件 对液体的压力 流量和流动方向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装置 4 辅助元件 除以上三种组成部分以外的其它装置 如各种管接件 油 管 油箱 过滤器 蓄能器 压力表等 起连接 输油 贮油 过滤 贮存 压力能和测量等作用 5 传动介质 起传递动力和润滑作用 2 什么液体的粘度的可压缩性 答 液体受压力作用而发生体积减小的性质称为液体的可压缩性 3 解决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方法可以提高 外啮合齿轮泵的工作压力 答 通过解决端面泄漏问题 采取压力自动补偿的方法可以提高齿轮泵的工 作压力 4 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参数有哪些 答 压力 流量 功率 效率 5 什么是液压换向阀的中位机能 答 阀芯在中间位置时各油口的连通情况 称为换向阀的中位机 能 6 先导式减压阀的阻尼孔起什么作用 答 当液体流过阻尼孔时产生压力差 克服主阀弹簧力使主阀阀口打开 此 外还起到缓冲作用 7 溢流阀有哪些主要作用 答 稳压作用 安全作用 背压作用 卸荷作用 8 调速阀的结构是怎么组成的 6 答 是由节流阀和定差减压阀串联而成的 9 气压传动中干燥器的作用是什么 答 将压缩空气进行干燥供气压系统使用 10 写出三种实现快速运动的方式 答 差动连接 采用蓄能器 采用双泵供油 二 计算题 每题二 计算题 每题1010分 共分 共2020分 分 1 如图1所示 容器 A 中水面上的空气表 压力为0 025MPa 压力计中水银面的高度差 h1 20cm h2 25cm 水的高度 h 50cm 在压 力计的两水银面间充满酒精 其密度为 800kg m3 求容器 B 中的绝对压力 10分 答 pA 水g h h1 汞gh1 pB 汞gh2 酒精gh1 4分 pB pA 水g h h1 汞gh1 汞gh2 酒精gh1 pA 水 h h1 汞 h1 h2 酒精h1 g 4分 0 1 0 025 105 0 5 0 2 0 2 0 25 13 6 0 2 0 8 104 0 724 105 Pa 2分 2 齿轮马达的输出转矩为170Nm 转速为 2700r min 当马达排量为84cm3 r 时 试求所需的油液 工作压力和流量 马达的机械效率0 85 容积效率 0 9 答 7 三 三 1010分 分 如图2所示 已知活塞运动时的负载 F 1 5kN 活塞面积 A 15 10 4m2 溢流阀调定压力为5MPa 两个减压阀3 4调定压力分别为 3MPa 2MPa 不计各种损失 试确定活塞在运动时和停在终端位置时 A B C 三点的压力分别是多少 答 活塞在运动时 液压缸的工作压力为 4分 C 点的压力为1MPa A 和 B 点压力为1MPa 3分 停在终端位置时 C 点的压力为2MPa B 点压力为3MPa A 点压力为 5MPa 3分 四 四 2020分 分 如图3所示液压系统能够实现 快进 第 一次工进 第二次工进 停留 快退 原位 停止 的工作循环 完成下列问题 1 元件2 7 10的名称及在此系统中各 8 起什么作用 3分 2 试写出该系统所用的两个基本回路名 称 并说明其作用 4分 3 就液压系统的一个工作循环 填写表 中各元件的动作顺序表 5分 4 写出快进 一工进 二工进时主油路 中油液流通情况 6分 5 该液压系统原位停止时系统处于什么 状态 2分 液压系统电磁铁动作顺序表 1Y A 2Y A 3Y A 4Y A YJ 9 快进 一工进 二工进 止挡块停留 快退 原位停止 注 表示电磁铁得电 表示电磁 铁失电 答 1 元件2 单向阀 防止油液倒流 元件7 液控单向阀 切换快进和工进状态 9 元件10 调速阀 调节液压缸的运动速度 3分 2 4分 采用调速阀的出口节流调速回路 调节液压缸的运动速度 卸荷回路 使液压泵在液压缸停止工作时处于卸荷状态 3 5分 液压系统电磁铁动作顺序表 1YA2Y A 3Y A 4Y A YJ 9 快进 一工进 二工进 止挡块停留 快退 原位停止 注 表示电磁铁得电 表示电磁铁失电 4 6分 快进 泵1 单向阀2 换向阀3左位 液压缸左腔 液压缸右腔 液控单向阀7 换向阀3左位 液压缸左 腔 一工进 泵1 单向阀2 换向阀3左侧 液压缸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蜂产品加工工综合考核试卷及答案
- 人工合成晶体工成本控制考核试卷及答案
- 按摩咨询接待服务方案
- 韩束网店营销策划方案
- 建筑方案设计师考核
- 2025版司法局《刑事自诉案件反诉状》(空白模板)
- 玉米须茶营销方案策划
- 屋顶建筑垃圾转运方案设计
- 宿舍建筑方案设计图纸
- 城乡规划建筑方案设计
- 软件系统维护合同范本
- 桥架购销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江西省高考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
- GB/T 20716.2-2025道路车辆牵引车和挂车之间的电连接器(7芯)第2部分:12 V标称电压车辆的制动系统和行走系的连接
- (新教材)2025年秋期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核心素养教案(教学反思无内容+二次备课版)
- 2025广西公需科目真题续集(附答案)
- 学校“1530”安全教育记录表(2024年秋季全学期)
- 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18年版)
- DL∕T 5776-2018 水平定向钻敷设电力管线技术规定
- 人造草坪设计说明
- 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利部水总[2003]67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