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3章杆系结构的有限元法 2 杆 梁单元概述 讨论杆梁单元和由它们组成的平面和空间杆梁结构系统 从构造上来说其长度远大于其截面尺寸的一维构件承受轴力或扭矩的杆件成为杆杆梁问题都有精确解 且是唯一的 承受横向力和弯矩的杆件称为梁平面桁架平面刚架连续梁空间刚架空间桁架等承受轴力或扭矩的杆件称为杆将承受横向力和弯矩的杆件称为梁变截面杆和弯曲杆件 3 本章主要内容 4 3 1有限元分析的完整过程 E1 E2 2E7Pa A1 A2 2cm2 l1 l2 10cm P3为10N作用下二杆结构的变形 E1 A1 E2 A2 说明 u1 u2 u2分别表示节点1 2 3的水平位移 5 1 用标准化的分段小单元来逼近原结构2 寻找能够满足位移边界条件的许可位移场3 基于位移场的最小势能原理来求解基本变量为 问题的解题思路 6 完整的求解过程 1 结构离散化该构件由两根杆件做成 因此可以自然离散成2个杆单元 假定以这类单元位移的特征为两个端点位移 就这两个离散单元给出节点编号和单元编号 单元1 i 1 j 2单元2 i 2 j 3 7 单元位移模式 u x a0 a1x单元节点条件 u 0 u1 u l u2将式 b 代入式 a 从而得 2 单元分析 a b 8 回代得写成矩阵形式为 其中Ni Nj是形函数 形函数矩阵 说明 u表示位移列阵ue表示单元位移 9 根据几何方程可得单元应变的表达单元应变写成矩阵形式为简记为 几何函数矩阵或者是应变转换矩阵 10 根据物理方程可得单元应力的表达单元应力写成矩阵形式为简记为 单元应力矩阵或者是应力转换矩阵 节点位移列阵 11 单元e势能的表达 说明积分域 P1 P2 分别表示作用单元e上的节点在u1 u2的力 12 写成矩阵形式为 单元e刚度矩阵 单元e节点力列阵 13 在得到各个单元的势能表达式后 需要进行离散单元的装配 以求出整个系统的总势能 对于该系统 总势能包括两个单元部分 3 离散单元的装配 14 处理边界条件是获取可能位移场 将左端的约束条件 即u1 0代入上式可以得到简化的势能表达式 4 边界条件的处理 15 由于上式是基于许可位移场的表达的系统势能 这是由全部节点位移分段所插值出的位移场为全场许位移场 且基本未知量为节点位移 根据最小势能原理 即针对未知位移求一阶变分 有 5 建立刚度方程 16 将结构参数和外载荷代入上式有求解得 单位m 6 求解节点位移 17 7 计算单元应变 18 8 计算单元应力 19 对于单元势能的表达 对其取极值有具体地对于单元1 有其中R1是节点1的支反力 P2是单元1的节点2所受的力 即单元2对该节点的作用力 将前面求得的节点位移代入上式可得支反力大小 9 计算支反力 20 以上是一个简单结构有限元方法求解得完整过程 对于复杂结构 其求解过程完全相同 由于每一个步骤都具备标准化和规范性的特征 所以可以在计算机上编程而自动实现 讨论1 对于一个单元的势能取极值 所得到的方程为节点的位移和节点力之间的关系 也称为单元的平衡关系 由此可以求出每一个单元所受的节点力 21 讨论2 由前面的步骤 我们也可以直接将各个单元的刚度矩阵按照节点编号的对应位置来进行装配 即在未处理边界条件之前 先形成整体刚度矩阵 其物理意义是 表示在未处理边界条件前的基于节点描述的总体平衡关系 在对该方程进行位移边界条件的处理后就可以求解 这样与先处理边界条件再求系统势能的最小值所获得的方程完全相同 22 小结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步骤及表达式 1 物体几何区域的离散化2 单元的研究 所有力学信息都用节点位移 来表达3 装配集成4 边界条件的处理并求解节点位移5 支反力的求取以及其它力学量 应力 应变及位移三大物理量 的计算 23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步骤及表达式 24 一拉压杆单元 图2 1拉压杆单元示意图 设杆单元长度为 横截面面积为 单元材料的弹性模量为 在局部坐标系中杆端荷载分别为和 杆端位移分别为和 单元上的轴向分布荷载为 3 2局部坐标下的杆单元分析 25 用结点位移表示单元上任意截面的位移 对拉压杆单元 可以取其位移为一次多项式 即由位移的边界条件 可得系数 为 这样 截面任意一点的位移为 用矩阵表示为 其中 3 1 3 2 单元位移模式 26 根据材料力学中应变的定义 有这里为应变矩阵 由虎克定律 其应力为 3 4 3 3 进行应力 应变分析 其中 27 利用虚位移原理求单元刚度矩阵 设杆端i j分别产生虚位移 则由此引起的杆轴截面任意位置的虚位移为 对应的虚应变为 根据虚位移原理虚功方程 力乘以虚位移得虚功 外力虚功等于变形虚功 有 将上式整理得 3 5 3 6 求单元刚度矩阵 28 式中 为局部坐标系下单元结点荷载矩阵 记则可以得到拉压杆单元的单元刚度方程为 这里为局部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 为局部坐标系下等效结点荷载矩阵 但值得指出的是 分布荷载中可以包含集中荷载 根据定义 可以进一步求得单元刚度矩阵为 3 10 3 7 3 8 3 9 等效结点荷载 29 二扭转杆单元 图2扭转杆单元示意图 设扭转杆单元的长度为 截面惯性矩为 剪切模量为 杆端扭矩分别为 杆端扭转角分别为 单元上的分布荷载集度为 则任意截面的扭转角为 位移函数求得如 一 式中为局部坐标系下扭转杆单元的结点位移矩阵 3 11 30 由材料力学可知 截面扭矩为 式中 我们利用极小势能原理来进行单元分析 杆单元的势能用泛函表示为 内力势能 外力势能 其中为局部坐标系下扭转杆单元的结点集中荷载矩阵 3 12 31 由极小势能原理 取上述泛函的变分 可得 或者写为 设 可得扭转杆单元的单元刚度方程为 可以看到 其形式与拉压杆单元的单元刚度方程完全一致 同样 由上式可以进一步求得其局部坐标系下得单元刚度矩阵为 3 13a 3 13b 3 14 3 15 3 16 3 17 等效结点荷载 32 三只计弯曲的杆单元 设杆单元的长度为 截面惯性矩为 弹性模量为 杆端集中剪力为 杆端集中弯矩分别为 杆端横向位移为 杆端扭转角分别为 在单元上分布有荷载集度为的竖向分布荷载和集度为的分布力偶 33 根据梁的平截面假定可知平面纯弯梁单元的轴向应变为 这里利用平截面假设 变形后横截面仍保持平面 与纵线正交 如图 材料力学基础知识 34 取挠曲线方程为的三次多项式 即单元上任意一点的挠度为 根据单元的位移边界条件 时 时 可以得到式中的待定系数 结点位移矩阵和结点荷载矩阵分别为 3 18 35 将系数a b c d代入式 并将挠曲线方程用矩阵形式表示为 式中为形函数矩阵 其中 上式为平面弯曲单元的形函数 3 19 3 20 36 根据式 2 19 确定的单元位移场 可得单元上某一点得曲率为 截面的弯矩为 这里 为平面弯曲杆单元的应变矩阵 根据虚位移原理 有 3 21 37 则平面弯曲杆单元的单元刚度方程为 其中的单元刚度矩阵可由式 2 23 求得为 记 3 23 3 22 等效结点荷载 3 24 3 25 38 四平面一般杆单元 考虑拉伸 弯曲 不考虑扭转 杆单元的长度为 截面面积为 截面惯性矩为 弹性模量为 单元的 端各有三个力为 和 其对应的位移为 和 建立如图所示的局部坐标系 各物理量的正向如图中所标 39 设单元上没有荷载作用 首先考虑轴向力的作用 由于杆端轴力 只引起杆端轴向位移 根据拉压杆单元的单元刚度方程 有 则结点位移矩阵和结点荷载矩阵分别为 3 26 3 27 40 其次 杆端弯矩 和杆端剪力 只与杆端的转角位移 和杆端的横向位移 有关系 根据只计弯曲杆单元的单元刚度方程 注意 由于不考虑单元上的荷载作用 故方程式中的等效结点荷载等于零 可得 结构力学相关知识 41 这样 上述表达式合并在一起 写成矩阵形式如下 可以将上式简写为 3 28 3 29 42 其中单元刚度矩阵 3 30 43 五空间受力杆件单元 考虑扭转 拉伸 弯曲 对空间杆件单元 除了杆端力和结点位移数目较平面单元多外 其分析方法与平面杆单元类似 包含拉伸 扭转 两个方向弯曲 设局部坐标系的轴为单元的形心主轴 横截面的两个主轴分别为轴和轴 如图所示 设杆横截面面积为 杆单元长度为 在平面内抗弯刚度为 在平面内的抗弯刚度为 杆件的抗扭刚度为 44 空间刚架有6个位移分量和6个结点力分量 设局部坐标系下它们分别为 纯轴向拉压 纯扭转 45 xoy面内弯曲 xoz面内弯曲 46 3 31 47 其中的单元刚度矩阵可写为 将式 2 31 写成矩阵的形式有 3 32 3 33 48 六单元刚度矩阵的性质 单元刚度矩阵为对称矩阵 其元素 单元刚度矩阵中的每个元素代表单位杆端位移引起的杆端力 其中的任意元素的物理意义是第个杆端位移分量等于1 其余位移分量等于0 时 所引起的第个杆端力的分量值 49 一般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是奇异矩阵 它的元素组成的行列式等于零 即 根据奇异矩阵的性质 没有逆矩阵 也就是说 如果给定杆端位移 根据 2 29 或 2 31 式可以求出杆端力的惟一解 但反过来 如果已知杆端力 则不能根据来确定杆端位移的惟一解 因为即使在杆端力已知的情况下 由于单元两端无任何约束 因此除出杆端自身变形外 还可以发生任意的刚体位移 举例来说 如果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我们可以说其处于平衡状态 但反过来 如果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则我们不能说其一定处于静止 50 单元刚度矩阵具有分块的性质 即可以用子矩阵表示 用虚线把分为四个子矩阵 把和各分为两个子矩阵 因此 又可以写为 这里 或或或或用子矩阵形式表示单元刚度矩阵和单元刚度方程 可以使其表达的物理意义更加明显 在单元刚度矩阵中 其任意子矩阵表示杆端力和杆端位移之间的关系 3 34 51 3 3杆系结构的整体分析 整体坐标系 一平面问题坐标转换矩阵 图平面问题杆端力转换示意图 一般情况下 在进行单元分析时是在局部坐标下完成的 对于某一单元而 如果局部坐标系与整体坐标系不一致 则有单元分析的物理量必须通过坐标转换到整体坐标系中 然后再进行整体坐标系下的分析 52 这里表示由轴到轴的角 角度转动的正负由右手定则确定 本书中以顺时针方向转动为正 在两个坐标系中 力偶分量保持不变 即有 同理 对于端的杆端力 有 根据力的投影定理 将整体坐标下的杆端力分别投影到局部坐标下 有如下关系 3 35 3 36 3 36 53 将这些式子用矩阵形式可表示为 上式可以简写成 这即为两种坐标系下单元杆端力的坐标变换式 其坐标转换矩阵为 3 38 3 39 3 40 54 从坐标转换矩阵的表达式可以看出 为正交矩阵 其逆矩阵等于其转置矩阵 即有 并且有 式中为单位矩阵 同样的推导 可以得到两种坐标系下的杆端位移之间的转换关系为 这里和分别为局部坐标系和整体坐标系下的杆端位移矩阵 为前面介绍的转换矩阵 整体坐标下的杆端力为 局部坐标下的杆端力为 3 42 3 41 3 43 3 44 3 45 55 因此可得 上式两边同乘以 可以得到 设可得 上式即为整体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方程 3 47 3 46 刚度矩阵转换 56 二空间问题的坐标变换 空间问题 考虑结点i在局部坐标下的杆端力与在整体坐标系的杆端力的关系 57 设轴与x y z轴的方向余弦分别为 则将杆端力 向轴投影 可以求得杆端力 即 同理可以求得 58 用矩阵形式可以表示为 上式即为结点i的杆端力在局部坐标系和整体坐标系下的转换关系 其中的矩阵称为关系矩阵 与上面的推导类似 同样可以推出以 表示 以及对于结点j的相对应的转换关系 其中转换关系矩阵都是 综上所述 整体坐标系下单元杆端力矩阵与局部坐标系下单元杆端力矩阵具有如下的关系表达式 3 48 59 其中的为 称为空间坐标系的单元转换矩阵 它是一个正交矩阵 即 对于杆端位移 同样可推导出在两种坐标系中的转换关系 这样 可得空间杆件单元在整体坐标系中单元刚度方程为 其中表示空间单元在整体坐标系中的单元刚度矩阵 3 49 3 50 3 51 3 52 3 53 60 三杆系结构的整体分析 对杆系结构进行单元分析 仅仅是有限元分析中的第一步 我们的目的是要对整个结构进行分析 研究结构的整体性能 因此 在对结构的各单元分析完成后 必须将单元分析的结果进行整合 对结构进行整体分析 整体分析的过程实际上是如何将单元分析的结果进行有效组合 建立整体刚度方程并求解结点位移的过程 根据对结点位移的编码方式 可以采用 先处理法 和 后处理法 来建立整体刚度方程 61 1后处理法 所谓后处理法 就是由单元刚度矩阵形成整体刚度矩阵 建立刚度方程后再引入支承条件 进而求解结点位移的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时 假设所有结点位移均为未知量 按照顺序统一进行编码 如图所示的平面杆件单元 62 结点位移矩阵为 结点荷载矩阵为 求出各单元刚度方程后 根据平衡条件和位移连续条件 可以建立整个结构的位移法方程 63 简写成 这里为结构的整体刚度矩阵 有 注意 在建立方程的过程中 我们假设所有结点都有位移 因此整个结构在外力作用下 除了发生弹性变形外 还可能发生刚体平动位移 这样各结点位移不能唯一确定 这说明整体刚度矩阵为一奇异矩阵 不能求逆矩阵 即根据整体刚度方程可得到无穷多个解 64 实际上 在图所示刚架中 结点1和结点4均为固定端 其三个位移分量均为0 即有 这样 将上述支承条件引入到方程中 对整体刚度方程进行修改 可得 65 对上述方程进行化简 可以得到两组方程 和 这样 利用第1式可以求得结点位移和 再根据第2式可以求得支座反力和 66 2先 前 处理法 所谓先处理法 就是先引入支承条件 根据支承条件仅对未知的自由结点位移分量编号 得到的位移矩阵中不包含已知的约束位移分量 即可以直接得到方程求解自由结点位移分量 67 如图所示的平面刚架结构ABCD 由于在A处和D处均为固定端 其位移为0 故位移编码均为0 在C处为铰接 故BC杆在C端的角位移与DC杆在C端的角位移不相同 因此在C处编两个结点3和4 但结点3和4的横向位移和竖向位移相同 故采用相同的编号 各结点位移编码如图所示 图先处理法位移编码示意图 68 3 4等效结点荷载与边界条件的处理 非结点等效荷载和边界条件的处理是有限元分析中必须考虑的的两个重要方面 由于只考虑结点荷载 因此必须将作用于单元上的非结点荷载转换到节点上 有限元的结点荷载来自两部分 1 作用于结点处的集中力 集中力偶 前面多次提到的直接叠加到结点上即可 整体坐标下 2 非结点荷载首先须在局部坐标下等效到结点荷载 然后再转到整体坐标系下的 69 1非结点荷载的处理 在前面的分析中 我们已经介绍了求等效结点荷载的方法 如3 7式 3 15式 3 22式分别可用来求不同情况下的等效结点荷载 此外 可以这样来考虑 第一步 在局部坐标系下求单元的固端力 对于某个单元 我们假定单元的两端均固定 然后根据静力平衡求得固定端的反力 第二步 根据单元固端力求单元的等效结点荷载 根据局部坐标系与整体坐标系单元杆端力的变换式 固端内力在两种坐标系下的变换形式可以写成 因此 整体坐标系下的等效结点荷载矩阵可以由下式计算 3 7 3 15 3 22 拉压杆 纯弯杆 扭转杆 70 平面刚架单元固端力 遵行结构力学 71 72 2边界条件的处理 1 铰结点在杆系结构中 除了刚性结点外 通常会遇到一些杆件通过铰结点与其它杆件联结 如下图所示杆件系统 有4根杆件汇交于D点 其中BD杆在D端通过铰支座与其它杆件铰接 其余3根杆为刚性接触 对于这样的铰结点 具有如下的性质 铰结点上各杆具有相同的线位移 但截面的转角位移不相同 结点上具有铰接杆端不承受弯矩作用 如下图所示结构中 BD杆在D端的杆端弯矩为0 只有CD ED GD杆在结点D上与外弯矩保持平衡 73 对于这样的结点 我们在对其进行单元划分时 通常考虑在D处设置2个结点 按照先处理法 对图示结构进行位移编码 如图2b所示 图铰结点的处理示意图 ANSYS通过结点耦合实现 74 2弹性支承点在实际工程中 有时会遇到弹性支承的情况 如图 这时一般将弹性支座看作是在结构约束点沿约束方向的一个弹簧 弹簧的刚度系数为 在数值上等于使弹簧支座沿约束方向产生单位位移时所需施加的力 ANSYS引入弹簧单元即可 75 具体做法可以归结为 先解除弹性支承点约束 在i处给一个结点号 形成总刚度矩阵 然后在总刚度矩阵中将第i行的主元素加上弹性支承的刚度系数 此时第行变为 以上的分析也适用与角位移为弹性约束的情况 若有多个弹性支座 可同时引入 即只需将相应的主对角线元素加上相应的弹性刚度系数即可 76 例1 3 5杆系结构有限元计算实例 77 1结构的离散化与编号 78 2各个单元的矩阵描述 结构包括有斜杆 所以必须在总体坐标下对节点位移进行表达 所推导的单元刚度矩阵也要进行变换 79 3建立整体刚度方程 1 将所得到的各个单元刚度矩阵按节点编号进行组装 可以形成整体刚度矩阵 2 同时将所有节点载荷也进行组装 80 4边界条件的处理及刚度方程求解 81 82 5各单元应力的计算 83 6支反力的计算 将节点位移的结果代入整体刚度方程中 84 对于单元2 取i 1 j 2 则 故 对于单元1 取i 3 j 1 则c 1 s 0 故 对于单元3 取i 2 j 3 则c 0 s 1 故 例2 85 整体编号 对号入座得总刚 86 消除边界条件后有 求解左式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利用天然气燃烧技术报告
- 考研英语阅读长难句解析
- 工程造价预算审核工作指引
- 幼儿园分龄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 公司员工心理健康管理技巧
- 现代工厂自动化生产线技术分析
- 提升酒店餐饮服务创新能力规定
- 心理咨询规划
- 享受民俗风情的文化
-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验题解析
- 产品品质及售后无忧服务承诺书3篇
- 2025年第11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课件
- 二年级防溺水教案
- 2025年养老产业市场营销策略调整分析报告
-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4课《欢欢喜喜庆国庆》精美课件
- 潍坊市2026届高三开学调研监测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
- 三维波动方程双变网格有限差分并行模拟方法:理论、实践与优化
- 好风起二部合唱简谱致远音乐
- 异姓兄妹结拜协议书范本
- 膝关节炎科普知识课件
- 2025广西公需科目考试答案(3套涵盖95-试题)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