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1 温室效应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 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 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 升高 这就是有名的 温室效应 其中温室气体包括水蒸气 二氧化碳 氮的各种氧 化物 还包括近几十年来人类活动排放的氯氟甲烷 HFCs 氢氟化物 全氟化物 PFCs 硫氟化物 SF6 等 温室效应的后果包括 1 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2 海平面上 升 3 气候反常 海洋风暴增多 4 土地干旱 沙漠化面积增大 2 病态建筑综合症 许多人抱怨在室内环境中生活感觉不适 主要表现在 眼睛不适 鼻腔和咽喉不 适 流鼻水或鼻塞 胸闷 空气有刺激性 头痛 精神无法集中和过敏等 世界卫生 组织 WHO 将此现象称为 病态建筑物综合症 更有甚者 由于室内环境污染而导致 中毒 直至出现癌症这种严重的疾病 相对于没有空调的建筑物来说 这些症状似乎 在设有空调的建筑中发生的几率更大 当受影响的对象离开相关建筑时 这些症状有 所减轻或消失 第二章第二章 建筑外环境建筑外环境 1 赤纬 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 为 23 5 23 5 度之间 向北为正 向南为负 根据赤纬的变化 确定夏至 秋分 春分以及冬至 2 太阳时角 当太阳入射的日地中心连线 OP 线在地球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时间 12 点时 日地中心连线在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 简称时角 一般说来 当地时间 12 时 的时角为 0 前后每隔 1 小时 增加 15 度 3 太阳常数 指太阳与地球之间为年平均距离时 地球大气层上边界处 垂直于阳光射线的表 面上 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 I0 1353 W 4 大气环流 由于照射在地球上的太阳辐射不均匀 从而造成赤道和南北两极之间的温差 由 此引发的大气从赤道到两极 和从两极到赤道的经常性活动 叫大气环流 5 风向频率图 风玫瑰图 按照逐时所测得的各个方位的风向出现次数 分别计算出各个方位出现次数占总 次数的百分比 并按一定的比例在各个方位的方位线上标出 再将各点连接起来 分 为年风向频率图和月风向频率图 它的优点是特别直观 6 气温的日较差 一天当中 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 通常用它来表示气温的日变化 日较差 取决于地表温度的变化 由于海陆分布和地形起伏 我国各地的日较差一般从东南向 西北递增 7 热岛现象 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 且市内各区的温度也不一样 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 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 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称为 热岛现象 热岛强度 会随气象条件和人为因素不同出现明显的非周期变化 第三章第三章 建筑热湿环境建筑热湿环境 1 得热量 某时刻在内外扰作用下进入房间的总热量 得热量包括 显热 对流换热和辐射 换热 和潜热 它有正负之分 主要来源是 室内外温差传热 太阳辐射进入热量 室内照明 人员 设备散热等 2 冷负荷 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为恒定值时 在单位时间内需要的从室内除去的热量 分 为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 3 热负荷 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为恒定值时 在单位时间内需要的从室内加入的热量 分 为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 4 空气渗透 由于室内外存在压力差 从而导致室外空气通过门窗缝隙和外围护结构上的其他 小孔或洞口进入室内的现象 也就是所谓的非人为组织 无组织 的通风 原因是由 于建筑存在各种门 窗和其他类型的开口 室外空气有可能进入房间 从而给房间空 气直接带入热量和湿量 并即刻影响到室内空气的温湿度 计算负荷时仅考虑渗入空 气 目前常用方法是基于实验和经验基础上的估算方法 即 缝隙法和换气次数法 第四章第四章 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 1 人体热平衡方程式 M W C R E S 0 式中 M 人体能量代谢率 W W 人体所做的机械功 W C 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通过对流形式散发的热 量 W R 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通过辐射形式散发的热 量 W E 汗液蒸发和呼出水蒸气所带走的热量 W S 人体蓄热率 W 式中各项均以人体单位表面积的产热和散热表示 2 平均辐射温度 一个假设的等温围合面的表面温度 它与人体间的辐射热交换量等于人体周围实 际的非等温围合面与人体间的辐射热交换量 3 基础代谢率 未进早餐前 保持清醒静卧半小时 室温条件维持在 18 25 C 之间测定的代谢 率 4 热感觉 人体对周围环境是 冷 还是 热 的主观描述 影响人类热感觉的因素有 1 冷热刺激的存在 2 刺激的延续时间 3 原有的热状态 4 皮肤温度 5 核心温度 6 环境温度 5 热舒适 TCV 对环境表示满意的状态 有两种观点 1 不冷不热 的中性热感觉 2 使人高兴 愉快 满意的感觉 6 预测平均评价 PMV 引入反映人体热平衡偏离程度的热负荷 得出的一个代表同一环境下绝大多数人 热感觉的概念 采用 7 级分度 其理论依据是 人体处于稳态的热环境下 人体的热 负荷越大 人体偏离热舒适的状态就越远 即人体热负荷正值越大 人就会觉得越热 值越大 人就会觉得越冷 ISO7730 对 PMV 的推荐值在 0 5 0 5 7 有效温度 ET 将干球温度 湿度 空气流速对人体温暖感或冷感的影响综合成一个单一数值的 综合指标 数值上等于产生相同感觉的静止饱和空气的温度 它的缺陷在于 过高地 估计了湿度在低温下对凉爽和舒适状态的影响 8 新有效温度 ET 同样着装和活动的人 在某环境中的冷热感于在相对湿度为 50 空气环境中冷热 感相等 则后者所处环境中的空气干球温度就是前者的 ET 数值上等于 对 0 6clo 服装 静坐在流速为 0 15m s 空气中的人 进行热舒适实验 并采用相对湿度为 50 的空气温度作为与其冷热感相同环境中的等效温度而得出的 改变了有效温度过高的 估计了湿度在低温下 对凉爽和舒适状态的影响 把皮肤湿润度的概念引进来 该指标 适用于着装轻薄 活动量小 风速低的环境 9 身着标准热阻服装的人 在相对湿度为 50 空气静止不动 空气温度等于平 均辐射温度的等温环境下 若与他在实际环境中和实际服装热阻条件下的平均皮肤温 度和皮肤湿润度相同时 则必将具有相同的热损失 这个温度就是上述实际环境的 SET 该指标是目前最通用的指标 该指标在有效温度 ET 的基础上进行扩展 综 合考虑了不同的活动水平和衣服热阻 以人体生理反应模型为基础 由人体传热的物 理过程分析得出 不同于以往的仅从主观评价由经验推导得出的有效温度指标 故被 成为是合理的导出指标 第五章第五章 室内空气品质室内空气品质 1 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 该概念是为美国供热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修订版中提出的 含义是空调空间中绝 大多数人没有对室内空气表示不满意 并且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了可能对人 体产生严重健康威胁的浓度 2 可感受到的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 该概念是为美国供热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修订版中提出的 含义是空调房间中绝 大多数人没有因为气味或刺激性而表示不满 3 VOC 美国环境署 除了 CO 碳酸 金属碳化物 碳 酸盐以及碳酸氨等一些参与 大气中光化学反应之外的含碳化合物 包括苯类 TDI 醚酯类 甲基乙酸和甲基硅酸 等等 4 暴露水平评价 暴露水平评价指对暴露人群中发生或预期将发生的人体危害进行分析和评估 包 括 1 主观不良反应发生率 2 临床症状和体症 3 效应生物标志 4 相关疾病发生率 5 可感阈值 一定比例人群 一般为 50 能将这种气味与无味空气以不定义区别开来的气 味浓度 6 可识别阈值 一定比例人群 一般为 50 能将这种气味与无味空气以某种已知区别区分开 的气味浓度 它比可感阈值高 2 5 倍 7 感知负荷 表征室内污染源的强弱 单位 olf 被一个标准人引起的感知污染负荷成为 1olf 8 感知空气品质 表示在一定的通风量情况下 人对室内污染源的感觉 单位为 pol 1pol 表示在一 个空间内 1olf 分感观负荷的源 在通风量 1L s 下的感知空气品质 第六章第六章 通风及气流组织通风及气流组织 1 自然通风 利用自然的手段 热压 风压等 来促使空气流动而进行的把建筑物内污浊的空 气直接排出室内通风换气方式 2 机械通风 机械通风是指利用机械手段 风机 风扇等 产生压力差来实现空气流动的方式 可分为混合通风 置换通风和个性送风三种形式 3 混合通风 将空气以一股或多股的形式从工作区外以射流的形式送入房间 射入的过程中卷 吸一定数量的室内空气 让回流区在人的工作区附近 从而可以保证工作区的风速合 适 温度比较均匀 缺点是空气容易污染 4 置换通风 将处理过的空气直接送入到人的工作区 呼吸区 使人率先接触到新鲜空气 从而改善呼吸区的空气品质 优点是工作区的空气品质较高 且节约能源 5 个性送风 将处理好的新鲜空气直接送至人员主要活动区域 同时人员可以根据各自的舒适 性要求调节送风参数 实现有限区域内的个性化控制 优点 可以保证人吸入的空气 质量而又不必将周围所有空气控制在合适的温度和浓度范围内具有很高的通风效率 可以大大减少通风量和能量消耗 6 换气效率 新鲜空气置换原有空气的快慢与活塞通风下置换快慢的比值 7 余热排除效率 也称投入能量利用系数 指排放温度与送风温度之差 除以工作区平均温度与送 风温度之差的值 它用来考察气流组织形式的能量利用有效性 在不同气流组织形式 中 下送上回形式的余热利用效率最高 一般大于 1 8 空气扩散性能指标 满足规定风速和温度要求的测点数与总测点数之比 ADPI 值越大 说明感到热舒 适的人群比例越大 在一般情况下 应使 ADPI 80 第七章第七章 建筑声环境建筑声环境 1 声功率 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声能 单位为 W 2 声强 衡量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声音强弱的物理量 单位 W m2 人耳能听到的下限声强为 10 12W m2 上限声强为 1W m2 人耳的容许声强范围为 1 万亿倍 3 分贝 分贝 所谓分贝是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 例 A1 和 A0 之比取以 10 为底的对数并 乘以 10 或 20 声压级 LP 20lg P P0 4 A 声级 参考 40 方等响曲线 对 500Hz 以下的声音有较大的衰减 以模拟人耳对低频不敏 感的特性 5 等效连续 A 声级 某一时间间隔内 A 计权声压级的能量平均意义上的等效声级 简称等效声级 在 对不稳态噪声的大量调查中 已证明等效连续 A 声级与人的主观反映存在良好的相关 性 我国使用该量作为噪声评价指标 6 统计声级 累计分布声级就是用声级出现的累计概率来表示这类噪声的大小 累计分布声级 Lx 是表示测量时间的 X 噪声所超过的声级 通常 在评价交通噪声或其他噪声时 多用 L10 L50 L90 7 混响时间 在声源停止发声后衰减 60dB 的时间称为混响时间 8 混响半径 在直达的声能密度与反射声的声能密度相等处 距声源的距离 也称临界半径 9 降噪系数 工程上常把 250 500 1000 2000Hz 四个频率吸声系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降噪系 数 10 消声器 消声器是一种允许气流通过 又能有效阻止或减弱噪声向外传播的装置 甚至可 降低噪声 20 40dB 分为阻性消声器 抗式消声器和阻抗式消声器 其中高频噪声选 择阻性消声器 中低频噪声选用抗式消声器 宽频噪声选用阻抗式消声器 11 掩蔽噪声 利用电子设备产生的背景噪声掩蔽令人讨厌的噪声 以解决噪声控制问题 该背 景噪声称为掩蔽噪声 掩蔽噪声通常被比喻为 声学香料 或 声学除臭剂 第八章第八章 建筑光环境建筑光环境 1 光通量 被人眼感觉为光的那部分辐射通量称为光通量 光通量表明了光源的发光能力 光 通量用 表示 单位为流明 lm 2 发光强度 光通量的空间密度 称发光强度 发光强度表征光源发出的光通量在空间的分布 状况 发光强度用 I 表示 单位为坎德拉 cd 光源在某一方向上的发光强度为光源 在这方向上单位立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春季安全知识培训目的课件
- 春季健康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明火施工安全培训课件
- 明挖安全培训课件
- 安全培训案例分析的好处课件
- 内科护理学局部麻醉
- 卵巢肿瘤护理疾病查房
- 定语从句课件步骤
- 2025中煤地质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9人笔试备考试题含答案详解(基础题)
- 昆虫大合集课件
- 4D厨房管理培训课件
- 医学教程 第01章 妇产科护理学 绪论
- 铝合金门窗厂财务管理制度
- 钟南山南的事迹课件
-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共29张课件)
- DB11∕T 1700-2019 洗染企业等级划分与评定
- 生理健康课件教学课件
- 《商业模式创新》教学大纲
-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 DB34T∕ 2615-2016 公路沥青路面同步碎石封层施工技术规程
- 公司数字化与信息化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