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澜教授《留在生命深处的历史印痕》读书笔记.doc_第1页
叶澜教授《留在生命深处的历史印痕》读书笔记.doc_第2页
叶澜教授《留在生命深处的历史印痕》读书笔记.doc_第3页
叶澜教授《留在生命深处的历史印痕》读书笔记.doc_第4页
叶澜教授《留在生命深处的历史印痕》读书笔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从人民教育(2009年第18期)上读到了叶澜教授留在生命深处的历史印痕这篇对共和国教育60年的琐忆杂谈。叶教授是国内研究基础教育相当有成就的一位让我无限景仰的大师(虽然眼下“大师”有些俗,有些滥,但用在她老人家身上,窃以为是名符其实的),她的回忆文章通过一幅幅历史横断面,把我们带入岁月深处,鸟瞰共和国60年教育的发展图景;另一方面,在回忆的同时,她还中肯评析了各个历史阶段教育之成败得失,理性反思,为当下基础教育开出了良方。还是来看叶教授的文章吧。她首先充满深情地回忆起自己当年以一名少先队员的身份,以这个年龄段儿童特有的方式,参加的一系列政治活动所受到的教育。如读抗日小说、参加“重大”的队活动,请叔叔阿姨在呼吁书上签名,捐废铜烂铁制造飞机大炮抗美援朝这些亲历的活动,同上过的一堂堂课比较起来,记忆格外清晰生动,还包括当时的心情。这些活动“让我们在自主参与和积极投入的新鲜活动中,懂得了爱祖国、爱英雄,恨侵略者、恨敌人。直至今天,我还认为,解放初期对儿童的思想教育是成功的,因为它不是简单的说教,并不停留在学校、也不限于少数学生参与。正是这一种孩子喜欢参与的活动,不仅使我们根本没有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而且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幼小心灵中,播下了对国家、民族、事业负责任的种子。”忆及初、高中阶段,学校特别强调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小测验几乎天天有,但很少超大纲,基本属于复习、巩固。尽管没有太多的创造性要求,但这种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学科知识、技能训练,确实使我们形成了有关一门学科确定性的基础性素养,这些素养成为我们入大学进行专业学习时,向其他领域拓展的基础性支撑,至少不会害怕,因为我们学过。它是我们曾经进去过的邻家大院。”“现在看来,在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初期,基础性的学科素养是不可缺少的,否则,人会没有认识世界的根基。今后个人的成长,以及不管他在什么领域的批判或创新,都是针对有而不是无。一个人的批判、创新能力也是建立在自身的有(包括知识、经验、见识、勇气、智慧等)的基础上,而不是无。文化要传承发展、个体要成长发展,都不能没有基础。”同时,叶教授也反思了当时教育的不足:“如果当时的教育思想有什么大不足的话,那就是缺乏开发知识内涵的(而非贴标签式的)培育人精神世界发展的丰富、多样的价值,仅仅满足于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我们如果在学习某一门课程时产生兴趣的话,常常得益于好老师。他能在教学中把我们引向更广阔的世界;吸引我们去参加课外活动小组;指导我们不用死记硬背,而是掌握学习这门学科的方法;让我们在学习中产生兴奋、愉快与成功感。”她还満是留恋地回忆起在初高中读过的大量苏联小说(对今天的中学生来说,绝对是奢侈了),说“这是形成我精神世界的另一重要源泉”“小说主人公那种对祖国、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以及那种绝对超乎常人意志的高大形象,像刀一样深深地刻在我们敏感的心灵中,成了鞭策我们努力和克服自己缺点的力量。我想,这是那个时代留给我们最宝贵的人格力量和精神财富:不甘平庸;愿意克服自己的不足,积极向上;看重精神世界的享受与满足;愿意为国家和人民(尽管还是较抽象、笼统的概念)奉献自己的力量;从未想过个人要置于国家、人民之上。”1958到1978的20年,各种政治运动接二连三。“大量的运动要求我们经常下农村劳动,参加四清时还吃住在农民家中,这些深入陌生农村的生活,令我终身受益的是结下了草根情结。在我的精神世界中,有了对普通劳动者的尊重,艰苦的劳动磨炼了我吃苦耐劳的意志和体力。如此激烈动荡的政治大风大浪,让我从大学生时期开始,逐渐清醒和懂得:政治不光是光辉理想,并非只有伟大英明,还有复杂尖锐的斗争,阴谋毒辣、直至残酷到你死我活的血腥。但其代价,无论是国家、社会、乃至家庭、个人都太大太大。这一时期,业务上几乎没有多大的进展。只是中小学养成的好读书的习惯和大学的环境,是运动前前后后相对正常提供的一些时间,使我还有可能阅读到各种可以借到的书,从而精神生活还未完全沙漠化。”“最近的30年是改革开放的30年。巨大的历史代价,终于换来了政治路线的调整和一代知识分子的清醒。尽管教育领域面临着中国社会和时代剧变带来的复杂挑战;尽管教育发展还一直有改革伴随;尽管在前行的路上还常常让我们感受到来自专业领域外的、非学术的干扰和折腾;尽管还有不少已成习惯的、令人头痛的管理制度、作风和各式弊端的侵蚀;尽管我们也还有迷茫、困惑和苦恼、犯错误的时候,但我们一起走出了百废待兴的时期,逐渐有了相对独立的学术空间;有了自主选择开展学术研究的可能;有了更多可以沉浸于专业的时间;有了不断拓展学术视野、进行学术交流的可能。逐渐地,我觉得自己有了专业思想,有了理性反思和批判的能力,有了学术的自我,有了一种被新时代唤起的、在自己专业领域中做一个发展专业领域的奋斗者的勇气。我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经历了60年风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在走向成熟,几千年的文明古国正在焕发出新的活力,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未来中国,需要我们一起来创造。尽管我已走向教师生涯的终点,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大我意识、英雄崇敬和草根情结,又在心田中萌发,只是多了一份清醒和从容。它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我抓紧最后一段的工作岁月,尽自己的力多做一些,做好该做和能做的事。“我从自己的60年人生中,体验着教育对于个人生命的独特价值。知识、技能的习得、运用和发展是人生一辈子不能没有,且是易见、易识和可变的。但教育,尤其是青少年时代所经受的教育,对个人心灵、精神、气质的孕育,却留在生命的深处,在需要的时候,它会唤醒内在的力量,以一生的积累和独特的姿态,去回应所面临的时代,圆心中的梦。“每个人的生命深处,都有不同的历史印痕,但只要是生命深处的历史印痕,就会永远活在今日的生命和行动之中。”叶澜先生“只争朝夕”研究教育的热情与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