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的演进.ppt_第1页
城市规划的演进.ppt_第2页
城市规划的演进.ppt_第3页
城市规划的演进.ppt_第4页
城市规划的演进.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演进 3 1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3 1 1空想社会主义城市3 1 2从田园城市到卫星城市3 1 3邻里单位理论与居住区规划3 1 4工业城市与带形城市3 1 5勒 柯不西埃的 明日城市 3 1 6城市美化运动3 1 7大伦敦规划与因果新城建设3 1 8近现代规划史上的三个宪章3 2我国近现代城市与城市规划实践3 2 1近代的城市发展3 2 2近代城市规划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3 1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3 1 1空想社会主义城市柏拉图 理想国 托马斯 莫尔 乌托邦 陶渊明 桃花源记 3 1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3 1 1空想社会主义城市托马斯 莫尔 乌托邦 有50个城市 城市与城市之间最远一天到达 城市不大 以免与乡村脱离 每户有一半人在乡村工作 住满两年轮换 街道宽200英尺 通风良好 住户门不上锁 以废弃财产私有的观念 生产的东西放在公共仓库里 每户按需要领取 设公共食堂 公共医院 3 1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3 1 1空想社会主义城市 1 欧文与新协和村方案内容 1000 2000英亩的土地上建造可容纳1200人的公社 建设实践 1825年带900人 用15万美元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购买了120km2土地进行建设 后宣告失败 3 1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3 1 1空想社会主义城市 2 傅立叶与 法郎吉 方案内容 采用具有合理组织的功能性集团 法郎吉 作为聚居的基本单位 以取代暧昧的公社 以巨型建筑 法兰斯泰尔 取代边界模糊的城市 建设实践 在1830 1850年间 在法国 俄国 阿尔及利亚和美国等国家共进行了50个实验 但大多没有成功 除 家庭斯泰尔 之外 3 1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3 1 1空想社会主义城市 3 空想社会主义城市的意义提出了人类社会的理想目标将对大众阶层的普遍关注置于社会改造目标的首位对集体生活与协作的强调城市规划的目标是为大多数人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不再是独裁者表现个人淫威与欲望的工具 3 1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3 1 2从田园城市到卫星城市 1 霍华德与田园城市理论田园城市的基本思想 现代的城市和乡村相互交织着吸引人的长处和相对应的缺点 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将这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 形成新型的 城市 乡村 关系 城乡三磁力图 乡村 缺乏社会性 自然美 工作不足 土地闲置 提防非法侵入 树木 草地 森林 工作时间长 工资低 空气清新 地租低 缺乏排水设施 水源充足 缺乏娱乐 阳光明媚 没有集体精神 需要改革 住房拥挤 村庄荒芜 城市 远离自然 社会机遇 群众相互隔离 娱乐场所 远距离上班 高工资 高地租 高物价 就业机会 超时劳动 失业大军 烟雾和缺水 排水昂贵 空气污浊 天空朦胧 街道照明好 贫民窟与豪华酒店 宏伟大厦 城市 乡村 自然美 社会机遇 接近田野和公园 地租低 工资高 地方税低 有充裕的工作可做 低物价 无繁重劳动 企业有发展余地 资金周转快 水和空气清新 排水良好 敞亮的住宅和花园 无烟尘 无贫民窟 自由 合作 田园城市的思想的主要内容 城市周围永久性的农业用地防止城市无限扩大限制单一城市的人口规模实行土地公有制设置生产用地 以保障城市中大部分人的就近就业 霍华德构思的田园城市组群 2 田园城市的实践1903 莱契沃尔斯 Letchworth 15年后人口达到了1万人 并拥有了50家工厂 1920 韦林 Welwyn 田园城郊 卧城的开端1905 汉普斯特德田园城郊1930 维森肖 3 卫星城市的理论与建设 翁温 1922 卫星城镇的建设 卫星城市系在大城市附近 并在生产 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受中心城市的吸引而发展起来的城市或工人镇 同时期 美国规划建筑师惠依顿也提出在大城市周围用绿地围起来 限制其发展 在绿地之外建立卫星城镇 设有工业企业 和大城市保持联系 卫星城市的建设实践 卧城 巴黎半独立的卫星城 赫尔新基卫星城镇 大伦敦规划 卫星城市的建设实践 卧城 巴黎1912 1920 巴黎郊区的居住建筑规划 打算在离巴黎16公里的范围内建立28座城市特点 除居住设施外 没有生活服务设施 工作及生活需求尚需去巴黎解决 卫星城市的建设实践 半独立的卫星城 赫尔新基沙里宁与荣格在赫尔新基新区提出了一个17万人口的扩展方案特征 除居住建筑外 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厂 企业和服务设施 使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 另一部分居民仍去母城工作 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 他认为 城市作为一个机体 是和生命有机体的内部秩序一致的 不能听其自然地凝成一大块 而要把城市的人口和工作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发展的离开中心地的地域上去 他认为重工业不应安排在中心城市的位置上 轻工业也应疏散出去 这些腾出来的大面积用地应用以开辟绿地 个人日常的生活和工作 即 日常的活动 可作集中的布置 不经常的 偶然的活动 则作分散的布置 卫星城市的建设实践 卫星城镇 大伦敦规划由阿博克隆比主持的大伦敦规划 采取在外围建立卫星城镇的方式 计划将伦敦中心区人口减少60 特征 独立性较强 城内有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 而且还有一定的工业 居民的工作及日常生活基本上可以就地解决 3 1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3 1 3邻里单位与居住区规划1929年美国建筑师佩里提出提出背景 汽车 穿越道路危险 居住环境质量下降 邻里关系的六条基本原则 周围为城市道路所包围 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 一般5000人左右中心建筑是小学校占地约160英亩 合64 75hm2 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亩 0 8公里 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 教堂 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邻里单位 的建设实践 英国的华盛顿城 居住用地的基本构成单元为 村 village 人口规模为4500人日本大阪的泉北新城 基本构成单元为 近邻住区 约12000人我国上海的曹杨新村 英国的华盛顿城 居住用地的基本构成单元为 村 village 人口规模为4500人 日本大阪的泉北新城 基本构成单元为 近邻住区 约12000人 我国上海的曹杨新村 3 1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3 1 4工业城市与带形城市 1 工业城市 近现代产业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法国青年建筑师嘎涅于1901年间设计 1917年发表提出背景 工厂为代表的大机器生产模式居住与工作场所的分离 工业城市方案内容 人口 35000人功能分区 中心区居住区工业区火车站绿化隔离城市交通 1900年左右世界上最先进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中央为市中心 有集会厅 博物馆 展览馆 图书馆 剧院等 城市生活居住区是长条形的 疗养及医疗中心位于北边上坡向阳面 工业区位于居住区的东南 各区间有绿带隔离 火车站位于工业区附近 铁路干线通过一段地下铁道深入城市内部 城市交通是先进的 设快速干道和供飞机发动的实验场地 住宅街坊宽30米 长150米 各配备相应的绿化 组成各种设有小学和服务设施的邻里单位 3 1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3 1 4工业城市与带形城市 2 带形城市 近现代交通工具对城市形态的影响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 伊 马塔在1882年提出 城市沿一条高速 高运量的轴线无限延伸 以取代传统的由核心向外围一圈圈扩展的城市形态带形城市的用地布置在带有有轨电车的主路的两侧 宽500米 与主路垂直方向每隔300米设置一条20米的道路 形成梯子状的道路系统 其中除安排独立式住宅外 还设有公园 消防站 卫生站等公共设施 城市用地与农田之间设有林地 他认为带形城市可以横跨欧洲 从西班牙的加的斯延伸到俄国的彼得堡 总长度2880公里 带形城市建设实践 带形城市方案 3 1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3 1 5勒 柯布西埃的 明日城市 1 新建筑运动倡导者的城市观体现为注重城市的功能 考虑到工业化时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 充分利用新材料 新结构 新技术所带来的城市建设中的可能性 3 1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与实践 3 1 5勒 柯布西埃与 明日的城市 2 勒 柯布西埃的 明日城市 1922年 出版 明日的城市 阐述对未来城市的设想 一个假想的300万人的城市建设实践 1925年巴黎中心区改建规划1933年 光明城 规划方案对二战后的城市建设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一个假想的300万人的城市 中央为商业区 有40万居民住在24座60层高的摩天大楼中 高楼周围有大片的绿地 周围的环形居住带 有60万居民住在多层连续的板式住宅内 最外围是容纳200万居民的花园住宅 平面是现代化的几何构图 矩形和对角线的道路交织在一起 规划的中心思想是疏散城市中心 提高密度 改善交通 提供绿地 阳光和空间 勒 柯不西埃的居住单位 他认为理想的现代化城市就是由 居住单位 即带有服务设施的居住大楼所构成 1946年开始为马赛市郊区设计一座大型公寓综合体 于1952年建成 是一栋从城市规划角度出发设计的房屋 在第17层和屋顶上设有幼儿园和托儿所 屋顶上有儿童游戏场和小游泳池 屋顶上还有成人健身房 有供放电影的设备 共可容337户 住1600人 地面层是开敞的柱墩 上面有17层 每三层设一走廊 住宅为跃廊式 共有23种不同类型 其中1 6层和9 17层为居住层 7 8层为商店和公共设施 有面包房 副食品店 餐馆 酒店 药房 洗衣房 理发室 邮电所和旅馆 马赛公寓 3 1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与实践 3 1 5勒 柯布西埃与 明日的城市 3 勒 柯布西埃的城市规划观第一 传统城市中心需要通过技术改造以完善它的集聚功能 第二 关于拥挤的问题可以用提高密度来解决 第三 主张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 降低市中心的密度 减弱中心商业区的压力 使人流合理地分布于整个城市 第四 他论证了新的城市布局形式可以容纳一个新型的 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 这种系统由铁路和人车完全分离的高架道路结合起来 布置在地面以上 3 1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3 1 6城市美化运动 1 美国的规划传统棋盘状道路系统公园绿地系统规划兴建环境良好的郊外居住区 3 1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3 1 6城市美化运动 2 城市美化运动起源 1893年 芝加哥举办的哥伦布世界博览会 美化 运动 以市民中心 林荫大道 广场 公共建筑为核心的宏伟壮丽的城市整体设计 3 1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3 1 6城市美化运动 3 芝加哥规划伯纳姆 1906年林荫大道 放射状大道 广场 大型公园等城市设计手法 城市总体规划 的雏形最早具有公众参与意识的规划 3 1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3 1 7大伦敦规划与英国新城建设 1 巴罗报告 皇家委员会关于工业人口分布的报告 将区域经济问题与城市空间分布问题综合考虑高度集中型的大城市弊大于利 3 1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3 1 7大伦敦规划与英国新城建设 2 大伦敦规划阿伯克隆比1942 1944年编制 规划面积6731km2 人口1250万人 人口 疏散100余万绿带 宽约5公里 阻止城市扩张新城 建设8个新城四个圈层 内圈 近郊圈 绿带 外圈 内圈 控制工业 改造旧街坊 将人口密度降低到190 250人 ha的水平 近郊圈 建设环境良好的居住区 人口密度控制在125人 ha以下 尽量利用空地进行绿化 绿带 宽约5公里 有森林 大型绿地公园 各种游憩 运动场地 蔬菜种植地构成 外圈 用于疏散工业和人口 其中设置八座卫星城 扩建20多座已有的城镇 大伦敦规划的优点 吸取了当时西方国家城市规划思想的精髓 霍华德盖迪斯将生产力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与城市空间规划紧密结合 大伦敦规划的不足 对大城市在新兴产业条件下的优势估计不足带有主观决策性质的规划目标与土地私有制下的城市开发机制之间也存在根本性矛盾 实施中的矛盾 新城疏散人口的失败第三产业远距离通勤导致新城的 卧城 中心城交通压力增大 3 1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3 1 7大伦敦规划与英国新城建设 3 新城建设第一代新城建设 1946 新城法 14个新城 其中8个在伦敦特点 人口密度较低 规模不大 大都在6万人以下 3 1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3 1 7大伦敦规划与英国新城建设 3 新城建设第二代新城建设 1952 城镇开发法 7座新城特点 人口密度和规模有所提高 人口在10万人左右 3 1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3 1 7大伦敦规划与英国新城建设 3 新城建设第三代新城建设 20世纪60年代末人口规模增至20万 25万人左右 同时包含已有城镇在内 以疏散大城市人口为目的的新城建设和既有城镇改造扩建最终走到了一起 3 1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3 1 7大伦敦规划与英国新城建设 4 哈罗新城占地2560公顷 规划人口最初定为6万 后改为8万 重视选址工作 选择了有特色的乡间用地 北有河谷 南有丘陵和林地 按照田园城市和邻里单位的思想 采用了明确的功能分区 将各项城市用地及设施布置在围绕火车站所形成的半圆形地区内 新城中心在火车站南侧 工业用地沿铁路分设新城东西两侧 居住用地被分成了四个片区 13个4000 7500人组成的邻里单位 各居住片区之间设有公园绿地及农田 城市干道在各片区之间穿过 城市次干道将各个片区联系在一起 各个邻里单位设有小学及由商店 会堂 酒吧等组成的次中心每个邻里单位中又被分成数个150 400户组成的居住组团 其中设有集会所和儿童游乐园 3 1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3 1 7大伦敦规划与英国新城建设 5 密尔顿 凯恩斯新城 新城发展的终结之作城市规模 25万城市形态 方格道路网下的均衡布局规划目标 以建立接纳不同阶层共同生活的均衡社会为主要目标交通 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使其具有便捷的通向中心城市的可达性 方格状道路网人行交通功能分区公共设施绿化与开敞空间 密尔顿 凯恩斯的布局特点 方格状道路网将城市划为1km2见方的大街区人行交通与上述方格网立体交叉 形成另一个间距约1km的方格路网 两个系统相互嵌套但不交叉 功能分区不再以片区或组团来划分 学校 商店等组成社区中心的设施结合公共汽车站 人行 车行系统 立交等布置在城市干道两侧绿化与开敞空间系统结合道路网与现状地形和村落 形成穿越并联系各个大街坊的带状系统 3 1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3 1 8近现代规划史上的三个宪章 1 雅典宪章 1933城市的存在 发展及其规划有赖于所存在的区域 城市规划的区域观 居住 工作 游憩 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功能居住是首要的功能工业区与城市的其他功能区之间避免干扰确保各种城市绿地 开敞空间及风景地带依照城市交通的要求 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 确定道路宽度保护文物建筑与地区改革土地制度 兼顾私人与公共利益以人为本 从物质空间形态入手 处理好城市功能之间的关系 3 1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3 1 8近现代规划史上的三个宪章 2 马丘比丘宪章 1977不应机械地分区而牺牲了城市的有机构成 城市规划应努力创造综合的多功能环境 在安排城市居住功能时应注重各社会阶层的融合 而不是分离 改变以私人汽车交通为前提的城市交通系统规划 优先考虑公共交通 保护资源与环境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技术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应认识到其双刃剑的特点区域与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同时包含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建筑设计的任务是创造连续的生活空间 建筑 城市与园林绿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此外 还对世界范围的城市化问题 西方文化以及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城市规划问题纳入到考虑问题的视野中 3 1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3 1 8近现代规划史上的三个宪章 3 北京宪章 1999吴良镛 站在人居环境创造的高度 倡导建筑 地景 城市三位一体的规划思想 主张在新世纪中 建筑师要重新审视自身的角色 摆脱传统建筑学的桎梏 而走向更加全面的广义建筑学 北京宪章的思想 概括地回顾了20世纪的 大发展 大破坏 对新世纪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给予了客观的估计和中肯的警告 通篇贯穿着综合辩证的思想 针对变与不变 整体的融合与个体的特色 全球化与地方化等问题做出了独到 精辟的论述 将景象纷呈的客观世界与建筑学的未来归结为富有东方哲学精神的 一致百虑 殊途同归 3 1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3 1 9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家 1 霍华德经历理论实践评价 3 1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3 1 9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家 2 盖迪斯经历从社会实践开始涉足城市规划理论 1912年开始写 进化中的城市 还通过举办城市展览会的形式进行宣传工作 进化中的城市 主要思想 编制城市规划应采用调查 分析 规划的手法将城市置身于区域背景中进行考虑的区域规划思想提倡物质空间与社会经济的综合与多专业的融会贯通理论与实践相互反馈的城市学城市规划应起到对民众的教育作用并改善平民生活环境 3 1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3 1 9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家 3 芒福德经历理论 城市的文化 城市的发展 历史中的城市 高速公路与城市 城市展望 实践 1923年成立美国区域规划协会 开展城市规划与社区规划的实践活动 芒福德的主要思想 城市观 从城市发展的过程认识城市 研究文化和城市的相互作用区域观 城市赖以生存的环境是区域规划观 正确的规划方法是 调查 评估 编制规划方案和实施 3 2我国近现代城市与城市规划实践 3 2 1近代的城市发展 1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的城市地域分布的不平衡沿海城市 东北 台湾城市内部的民族对立租界 殖民城市 3 2我国近现代城市与城市规划实践 3 2 1近代的城市发展 2 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分期1840 1894殖民地 香港 半殖民地 上海 天津 汉口1895 1913租界扩大 青岛 旅大 哈尔滨1914 1918江浙地区 无锡 苏州 杭州 常州 南通 3 2 1近代的城市发展 2 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分期1919 1937 大量地主 军阀 政客涌入各地租界 南京和上海有所发展 日本统治下的东北城市有所发展1937 1949 西南和西北的城市有所发展 如重庆 衡阳 泸州 宝鸡 抗战胜利后 如南京 上海 重庆着手编制城市规划 但未获通过 3 2 1近代的城市发展 3 近代的新兴城市依托租界为核心发展的城市 上海 天津 武汉某一国家独占 经营的城市 青岛 德国和日本 旅大 帝俄和日本 哈尔滨 帝俄 广州 法国 长春 日本 官僚 民族资本城市 唐山 焦作 玉门交通城市 郑州 徐州 石家庄 蚌埠 3 2 1近代的城市发展 4 原有封建城市由于商埠或租界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影响 城市在维持原有格局前提下有一定的发展 如北京 西安 成都 济南 南通 无锡等 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 内地大量的中小城市 近代工业与交通设施的发展 导致传统商贸城市和手工业城市区域衰败 入大运河沿线的城市 3 2我国的近现代城市与城市规划实践 3 2 2近代城市规划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1 租界中的城市规划 上海1842年 南京条约 开放成通商口岸1845年 上海地租章程 英 居留地 830亩 55 3ha 1915年达3653ha1848 1914 法租界达1010ha 上海租界的规划 特点 1 城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