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中钢筋锈蚀过程非氧扩散控制的试验研究(修改稿)_第1页
混凝土中钢筋锈蚀过程非氧扩散控制的试验研究(修改稿)_第2页
混凝土中钢筋锈蚀过程非氧扩散控制的试验研究(修改稿)_第3页
混凝土中钢筋锈蚀过程非氧扩散控制的试验研究(修改稿)_第4页
混凝土中钢筋锈蚀过程非氧扩散控制的试验研究(修改稿)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00000000 作者简介 姓名 出生年 性别 籍贯 职称 学位 通讯联系人 姓名 E mail 年 湖 南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偶页 文章编号 1000 2472 200 0 000 0 混凝土中钢筋锈蚀过程非氧扩散控制的试验研究 姬永生 1 2 申建立2 王磊2 张超2 耿欧2 1 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08 摘 要 确定混凝土中钢筋锈蚀过程的控制因素是建立合理 准确的钢筋锈蚀速率模型的先 决条件 本文通过恒温干燥试验研究了钢筋锈蚀电流随混凝土孔隙饱和度 PS 的变化规律 通过未 锈浸泡 锈蚀后浸泡 锈蚀后继续自然锈蚀的对比试验研究了 3 种不同条件下钢筋锈蚀速率变化 过程 并进行了浸泡前后钢筋锈蚀产物物相变化的 XRD 分析 恒温干燥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 混 凝土内钢筋的锈蚀速率随混凝土孔隙饱和度 PS 的增大而增大 和氧扩散速率的变化规律截然相 反 对比试验研究表明 氯盐溶液长期浸泡下未锈试件即使活化也无法锈蚀 而锈蚀试件却可以 继续高速锈蚀 3 个月以上 从而说明氧仅是混凝土内钢筋开始的锈蚀的必备条件 而不是混凝土 中钢筋锈蚀过程的控制因素 XRD 分析表明 钢筋一旦已经开始锈蚀 即有锈蚀产物存在 锈 蚀产物中 FeOOH 可以取代氧成为钢筋锈蚀过程阴极反应的新的去极化 即使在饱水条件下 钢筋 的锈蚀仍然可以继续进行 关键词 锈蚀过程 控制因素 孔隙水饱和度 氧扩散 锈蚀产物 中图分类号 TU 375 文献标识码 A Experimental Study of Process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 Corrosion in Concrete JI Yong sheng1 2 SHEN Jian li2 WANG Lei2 ZHANG Chao2 GENG Ou2 1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Geomechanics and Deep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2 School of Architecture Control factor Degree of pore saturation Diffusion rate of oxygen Corrosion products 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电化学过 程 影响混凝土内钢筋锈蚀速率的因素很多 而且混 凝土内钢筋锈蚀又是一个缓慢过程 所以建立混凝土 内钢筋锈蚀速率模型是非常艰巨的工作 国内外学者 对混凝土内钢筋的锈蚀过程作了大量相关研究 并建 立了一些钢筋腐蚀速率模型 然而这些模型大都是建 立在假定混凝土中钢筋的整个腐蚀行为受氧扩散控制 的基础上的 这种假定的正确和合理性直接决定了由 此建立的理论模型的适用程度 然而本文作者十余年 第 期 作者等 题名奇页 的研究表明 混凝土内钢筋的锈蚀速率始终都是随环 境湿度的增大而增大 直至完全饱水甚至饱水很长一 段时间 也不会出现下降 和氧扩散速率的变化规律 截然相反 这是传统的混凝土中钢筋腐蚀行为受氧扩 散控制的观点所无法解释的 本课题首先通过恒温干燥试验测定混凝土内钢筋 锈蚀速率变化 研究钢筋锈蚀电流随混凝土孔隙饱和 度 PS 的变化规律 然后通过未锈浸泡 锈蚀后浸 泡 锈蚀后继续自然锈蚀等 3 种不同条件下钢筋锈蚀 速率变化过程的对比试验研究 和浸泡前后钢筋锈蚀 产物物相变化的 XRD 分析 探索混凝土内钢筋锈蚀 速率和氧扩散速率变化规律不同的内在机理 1 钢筋锈蚀控制因素的研究现状 目前的研究大都认为 在影响钢筋锈蚀过程的众 多因素中 必定存在某个对钢筋锈蚀反应有着决定性 影响的因素 这一决定性影响的因素即为控制性因素 1 2 只要明确钢筋锈蚀过程的控制性因素 即可根据 这一因素的变化规律建立钢筋锈蚀速率的预测模型 国内外学者对混凝土中钢筋锈蚀过程的控制因素 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1 4 由于钢筋的锈蚀需要氧和水的 参与 这两种物质的供应均和混凝土湿度有关 如图 1 所示 氧在混凝土中的传输随混凝土湿度的增大而降 低 这已为许多学者的研究所证实 文献 5 的研究发 现氧在水中的扩散系数大约比在空气中的低四十倍 而混凝土中的湿含量则随环境相对湿度的增大而增 大 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 混凝土中钢筋锈蚀过 程基本是一个氧去极化的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4 7 如 果环境过于干燥 钢筋锈蚀将由于缺少水分而无法进 行 同样 如果环境湿度过大 钢筋锈蚀也会因为缺 少氧的参与而中止 而在混凝土的湿含量适中的条件 下 钢筋锈蚀速率较大 基于以上的认识 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 混 凝土中钢筋的阴阳极反应在钢筋锈蚀过程的控制程度 取决于环境的相对湿度 在某个临界湿度下 控制因 素将发生转变 这一环境相对湿度称为临界相对湿度 RHcr 与之相对应的混凝土孔隙饱和度称为临界孔隙 饱和度 PScr 当环境大气相对湿度大于 RHcr时 混凝 土中钢筋的锈蚀速率随环境相对湿度的增大而降低 此时钢筋的锈蚀过程主要受氧扩散控制 当环境大气 相对湿度小于 RHcr时 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速率随相 对湿度的增大而增大 此时钢筋的锈蚀过程主要由阳 极反应控制或混凝土电阻控制 虽然对锈蚀过程的控制因素还存在很大的争议 但在建立钢筋锈蚀速率模型时 国内外学者均普遍吸 收了金属锈蚀学吸氧锈蚀的研究成果 假定混凝土中 钢筋的整个锈蚀行为受氧扩散控制 阴极控制 6 10 因为在金属锈蚀学吸氧锈蚀的研究中 大都是金属处 于溶液 水或土壤中 其整个锈蚀行为确实受氧扩散 所控制 阴极控制 已为无数的研究所证明 而大气环 境混凝土中钢筋锈蚀和前几种不同 因此 确定混凝 土中钢筋锈蚀过程的控制因素是建立合理 准确的钢 筋锈蚀速率模型的先决条件 图 1 大气相对湿度 或孔隙水饱和度 对钢筋锈蚀速率的影响 Fig 1 Effect of Icorr on RH or PS in Concrete 2 混凝土中钢筋锈蚀过程的控制因素试 验研究 2 1 试件制作 将钢筋除锈后在两端焊接导线 并将其两端约 20mm 长的部分用环氧树脂密封 然后将上述钢筋段 分别浇注在图 2 所示的 a 类和 b 类试件中 混凝土强 度等级为 C25 a 类试件 导线 导线 导线 导线 导线 0 5mm厚不锈钢板 钢筋 0 5mm厚不锈钢板 钢筋 钢筋 100 1010 不锈钢板 不锈钢板 20 100 钢筋 b 类试件 图 2 钢筋混凝土试件 Fig 2 Schematic of Specimens 试件共分 4 组 A 组 B 组和 C 组为 a 类试件 D 组为 b 类试件 其中 A 组试样用于未受氯盐侵蚀 未锈 恒温饱水混凝土内钢筋锈蚀速率经时变化研 究 B 组试样用于自然锈蚀 1 年后室内恒温环境混凝 土内钢筋锈蚀速率经时变化研究 C 组试样用于自然 锈蚀 1 年后恒温饱水混凝土内钢筋锈蚀速率经时变化 研究 D 组试样用于恒温干燥混凝土内钢筋锈蚀速率 变化过程研究 第 期 作者等 题名奇页 2 2 试验过程 1 将标准养护 28d 后的 A 组试件直接于室外 环境自然放置 B 组 C 组和 D 组试件放于 10 的 NaCl 溶液中浸泡 定期用半电池电位仪测量各试件中 钢筋电位 直至各试件中的钢筋均处于活化状态 然 后将 B 组和 C 组放于室外环境自然锈蚀 1 年 以消除 时变效应对钢筋锈蚀速率的影响 将 D 组试件直接进 行恒温干燥过程钢筋锈蚀速率变化试验 见步骤 4 6 2 12 个月后将 A 组 B 组和 C 组试件取回 将 C0 试件破型 用锉刀刮取钢筋表面的锈蚀产物进 行 X 射线衍射分析 测定锈蚀产物的物质组成 同时 将 B 组试件放于人工气候环境室 温度 20 2 湿 度 70 5 内静置 C 组的其他试件和 A 组试件一 起放于 10 的 NaCl 溶液中浸泡 整个试验过程保持 恒温 20 2 一周后用线性极化法按一定的时间间 隔测定 A 组 B 组和 C 组 3 组试件中钢筋的腐蚀电流 Icorr的经时变化 直到钢筋的腐蚀电流不再变化为 止 图 3 A B C 组试件试验过程 Fig 3 Experimental Program of of Specimens 3 为了准确判断钢筋的锈蚀状态 试验结束 后 将 A 组和 B 组试件破型沿横断面切开 保留完整 的钢筋与混凝土的界面 通过视频显微镜观测钢筋 混 凝土界面过渡区和钢筋锈蚀层的细观结构 试件制作 和观测方法同文献 11 同时 为了分析 C 组试件腐蚀 速率变化的内在机理 将 C 组剩余试件破型 刮取钢 筋表面的锈蚀产物进行 X 射线衍射分析 4 将处于活化状态的 D 组试件连同浸泡容器 一起放入人工气候环境室 温度 20 2 湿度 40 5 2d 后试件内部的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基本 达到一致 用精度为 0 01g 量程 5kg 的电子天平称 取饱水试件的质量 WS 5 然后让 D 组试件在人工气候室的恒温恒湿 条件下自然风干 并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测定混凝土中 钢筋的腐蚀电流 Icorr和试件的质量 W 6 最后将 D 组试件放于 60 的烘箱中烘干 称取试件干燥时质量 W0 按公式 1 计算风干不同 时间的试件孔隙水饱和度 k 1 100 0 0 WWWW WWWW k S 式中 W 为某一时刻混凝土试件的质量 kg W 为试件两端不锈钢板的质量 kg 3 测试结果分析 3 1钢筋腐蚀电流随混凝土孔隙水饱和度的变化 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电流随混凝土孔隙水饱和度的 变化如图 4 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 在开始的饱水阶 段 钢筋的腐蚀电流最大 随着干燥过程的进行 混 凝土孔隙水饱和度不断下降 然而混凝土中钢筋的锈 蚀速率依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没有发生显著降低 直至试件 D1 D2 D3 中混凝土孔隙水饱和度分别下 降到 87 94 91 时 钢筋的腐蚀电流强度才发 生明显转变 随着混凝土孔隙水饱和度的进一步降 低 钢筋的锈蚀速率急剧下降 所以在恒温条件下 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速率随混凝土孔隙水饱和度的降 低分为两个阶段 短暂的平稳阶段和大幅的下降阶 段 图 4 钢筋腐蚀电流随孔隙水饱和度的变化规律 Fig 4 Effect of Icorr on Degree of Pore Saturation in Concrete 目前的研究普遍假定 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过程 主要受氧扩散的阴极反应所控制 也就是 Icorr主要取 决于氧在混凝土中扩散速率的大小 依照这种观点 在整个干燥过程中 随着混凝土孔隙水饱和度的不断 下降 氧在混凝土中的扩散速率也不断增大 混凝土 中钢筋锈蚀速率应该不断增大 这种假定显然和实际 情况不符 从图 4 中可以看出 钢筋锈蚀速率与氧在 混凝土中的扩散速率的变化趋势是截然相反的 这充 分说明氧虽然是钢筋持续锈蚀的重要条件之一 却绝 对不是钢筋锈蚀过程的控制因素 即使在高湿环境供 氧困难的条件下 钢筋锈蚀速率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变 得更大 所以用氧在混凝土中的扩散速率来计算混凝 土中钢筋锈蚀速率显然是错误的 3 2 A组试件中钢筋腐蚀电流Icorr的经时变化 A 组试件中钢筋腐蚀电流 Icorr的经时变化如图 5 a 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 A 组试件在浸泡初期测 得的钢筋腐蚀电流 Icorr极低 这是因为此时试件中的 钢筋尚处于钝化状态 然而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 试 件中钢筋终将由钝化状态变为活化状态 但是在整个 试验过程中 钢筋腐蚀电流 Icorr并未发生明显的变 化 一直保持在极低的水平 直至试验结束 这是因 第 期 作者等 题名奇页 为在浸泡状态下 即使试件中钢筋处于活化状态 混 凝土孔隙中的气体通道被水份堵塞 腐蚀反应不可缺 少的原料 氧气无法扩散到钢筋表面 钢筋的锈蚀过 程进展极其困难 钢筋的腐蚀电流 Icorr极低 这说明 氧是混凝土内钢筋开始锈蚀的必备条件 实际海工工 程水下浸泡区正因为缺氧的参与而没有锈蚀 从 A 组 试件钢筋 混凝土界面的视频显微观测结果可以看到 钢筋表面几乎没有锈蚀产物生成 如图 6 a 所示 这 与腐蚀电流的测试结果是一致的 a A 组试件 b B 组试件 c C 组试件 图 5 各组试件中钢筋腐蚀电流 Icorr的经时变化 Fig 5 Dynamic Changes of Corrosion Current of Steel Bars in Different Groups of Specimens 3 3 B组试件中钢筋腐蚀电流Icorr的经时变化 B 组试件在自然环境中已经锈蚀了 1 年 已经度 过了钢筋锈蚀时变过程的初期下降阶段 处于钢筋腐 蚀电流时变过程的稳定阶段 12 B 组试件中钢筋腐蚀 电流 Icorr的经时变化如图 5 b 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 出 在不变的人工气候环境条件下活化钢筋腐蚀电流 Icorr较为稳定 在整个试验过程没有发生明显的变 化 和 A 组试件相比 人工气候环境供氧相对较为充 足 钢筋的腐蚀电流比 A 组试件大得多 但和 C 组试件相比 B 组同样供氧 相对较为充足 但钢筋的腐蚀电流却只有 C 组试件的 一半 这说明氧虽然是混凝土内钢筋开始的锈蚀的必 备条件 但绝对不是混凝土中钢筋锈蚀过程的控制因 第 期 作者等 题名奇页 素 B 组试件钢筋 混凝土界面的视频显微观测结果如 图 6 b 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到 B 组试件钢筋表面锈 蚀较为严重 锈蚀层的最大深度达 103 7 m 这与 B 组试件腐蚀电流较大的测试结果也是一致的 a A 组试件 b B 组试件 图 6 钢筋锈蚀层的细观结构 Fig 6 SEM photographs of corrosion layer of rebar in concrete 3 4 C组试件中钢筋腐蚀电流Icorr的经时变化 C 组试件中钢筋腐蚀电流 Icorr的经时变化如图 5 c 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 C 组试件在刚刚放入浸 泡溶液时腐蚀电流 Icorr和 B 组试件较为接近 我们不 妨认为此时钢筋表面尚有残余的溶解氧存在 依照人 们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混凝土中活化钢筋的锈蚀受氧扩 散控制的观点 随着钢筋表面残余的溶解氧的耗尽 钢筋的腐蚀电流应该急剧下降 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停 止锈蚀 但实测的结果恰恰相反 钢筋腐蚀电流不但 没有降低反而急剧增大 1 周后逐渐趋于稳定 并长 期保持在这一很高的水平 约 3 个月后钢筋的腐蚀电 流才逐渐降低 直至钢筋的锈蚀近乎停止 这是传统 的氧扩散控制观点所无法解释的 那么在没有氧参与 的情况下钢筋锈蚀过程仍然可以继续进行的原因是什 么呢 文献 13 14 的研究发现大气中的钢在湿润条件下锈 层的某些成分可以成为新的强烈的阴极去极化剂 依 据上述观点可以对 C 组试件的试验过程进行解释 C 组试件浸泡于氯盐溶液后 虽然供氧困难 但钢筋锈 层的某些成分成为新的阴极去极化剂 在钢筋与 Fe3O4界面上发生阳极氧化反应 Fe 2e Fe2 2 而在 Fe3O4 与 FeOOH 界面上发生阴极还原反 应 6FeOOH 2e 2 Fe3O4 2H2O 2OH 3 式 3 的进行不仅弥补了缺氧所引起的阴极极化 而且随着钢筋表面 FeOOH 附着层的溶解 水化铁离 子的传质过程的阻力得到释放 在紧靠钢筋表面的溶 液层中较高浓度的 Fe2 溶出 阳极铁溶解速度增大 钢筋腐蚀的阳极极化率 pa降低 锈蚀过程得以继续进 行 另外 随着试件饱水率的增大 混凝土电阻率降 低 钢筋腐蚀电流不断增大 直至混凝土完全饱水 随后钢筋腐蚀电流保持稳定 随着腐蚀过程的进行 可以作为阴极去极化剂的锈层成分逐渐被耗尽 钢筋 的腐蚀电流随之降低 直至停止 4 钢筋锈蚀层的物相组成分析 C 组试件浸泡前后锈蚀产物的物相变化可以证明 上述解释的正确性 在 C 组试件浸泡前后分别将试件 破型 刮取钢筋表面的锈层进行 XRD 分析 测定锈 蚀层的物质组成如图 7 所示 由图 7 a 中可以看 出 C0 试件 浸泡前 中钢筋的锈蚀产物是由赤铁矿 Fe2O3 磁赤铁矿 Fe2O3 磁铁矿 Fe3O4 针铁矿 FeOOH 纤铁矿 FeOOH 四方纤铁矿 FeOOH 和方铁矿 FeO 等相组成的混合体 从各锈蚀产物的衍 射峰比较 磁赤铁矿 Fe2O3 磁铁矿 Fe3O4 针铁矿 FeOOH 纤铁矿 FeOOH 四方纤铁矿 FeOOH 等晶体的衍射峰值较高 表明这几种锈蚀产物含量较 高 由图 7 b 中可以看出 C1 C3 试件 浸泡后 中 的钢筋锈层的相组成和 C0 试件 浸泡前 不同 钢 筋的锈蚀产物主要由磁铁矿 Fe3O4 针铁矿 FeOOH 纤铁矿 FeOOH 等相组成 同时含有部分 石英和少量方解石等矿物 这是过渡区周围水泥浆体 的渗入造成的 从各锈蚀产物的衍射峰比较 磁铁矿 Fe3O4晶体的衍射峰值最高 表明锈蚀产物中 Fe3O4含 量较高 虽然检测到针铁矿 FeOOH 和纤铁矿 FeOOH 特征峰的存在 但和 C0 试件相比 这 2 种锈 蚀产物的特征峰很弱 这说明 C 组试件浸泡于氯盐溶 液后 虽然供氧困难 但钢筋锈层的 FeOOH 成分成 为新的阴极去极化剂 和基体铁反应生成 Fe3O4 随 着 FeOOH 的耗尽 钢筋的腐蚀逐渐停止 Fe3O4的含 量达到最高 5 结 论 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电化学过 程 目前建立的钢筋腐蚀速率模型大都是建立假定混 凝土中钢筋的整个腐蚀行为受氧扩散控制的基础上 的 这种假定的正确和合理性直接决定了由此建立的 理论模型的适用程度 本文深入研究了混凝土内钢筋 锈蚀过程控制因素 得出了混凝土内钢筋的锈蚀过程 非受氧扩散控制的结论 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 恒温干燥下混凝土内钢筋的锈蚀速率随混凝 土孔隙饱和度 PS 的增大而增大 从而证明在一般大 第 期 作者等 题名奇页 气环境下混凝土中钢筋锈蚀过程并非由氧扩散的阴极 反应所控制 而是由阴阳极反应共同控制 2 氧仅是混凝土内钢筋开始的锈蚀的必备条 件 钢筋一旦已经开始锈蚀 即有锈蚀产物存在 锈蚀产物中 FeOOH 可以取代氧成为钢筋锈蚀过程阴 极反应的新的去极化 即使完全饱水 钢筋的锈蚀仍 然可以继续进行 氧扩散虽然是混凝土内钢筋锈蚀速 率变化的一个影响因素 但却不是混凝土中钢筋锈蚀 过程的控制因素 3 浸泡前后钢筋锈蚀产物物相变化的 XRD 分 析表明 浸泡前钢筋的锈蚀产物主要由赤铁矿 Fe2O3 磁赤铁矿 Fe2O3 磁铁矿 Fe3O4 针铁矿 FeOOH 纤铁矿 FeOOH 四方纤铁矿 FeOOH 和方铁矿 FeO 等相组成的混合体 浸泡后钢筋的锈蚀 产物绝大部分为磁铁矿 Fe3O4 针铁矿 FeOOH 和 纤铁矿 FeOOH 因参与阴极反应而大幅降低 a 浸泡前 C0 试件 b 长期浸泡后 C1 C3 试件 图 7 浸泡前后钢筋锈蚀层物相组成的 XRD 结果比较 Fig 7 X ray Diffraction Patterns of Iron Rust in Concrete H Fe2O3 2 69x 2 515 1 846 R Fe2O3 2 52x 1 615 1 489 M Fe3O4 2 53x 1 487 1 625 G FeOOH 4 18x 2 527 2 695 L FeOOH 6 29x 2 479 3 309 A FeOOH 1 64x 2 545 1 945 W FeO 2 15x 1 529 2 507 Q SiO2 3 34x 4 262 1 821 F Ca Al2Si2O8 3 19x 3 216 3 189 C Fe O 其他 参考文献 阎培渝 游轶 崔路等 高含氯混凝土中钢筋宏电池腐蚀速率控制因素 J 工业建筑 2000 30 5 6 9 Yan Pei yu You Yi Cui Lu et al Controlling factor of macro cell corrosion rate of reinforcement in concrete with high proportion of chloride J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2000 30 5 6 9 In Chinese 2 宋晓冰 刘西拉 混凝土中钢筋腐蚀速度的过程控制 J 工业建筑 2000 30 60 53 56 Song Xiao bing Liu Xi la Process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 corrosion in concrete J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2000 30 60 53 56 In Chinese 3 Liu T WEYERS R W Modeling the dynamic corrosion process in chloride contaminated concrete structures J Cemen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