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约及其财产的处理_第1页
婚约及其财产的处理_第2页
婚约及其财产的处理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婚约及其财产的处理婚约及其财产的处理 婚约制度源远流长 及至近 现代 不少国家的民法典或 婚姻家庭法典即均有关于婚约制度的规范 在对我国 婚姻法 进行全面修订的过程中 婚约制度再次引起人们的热烈讨论与 广泛关注 不少专家学者都曾主张在新 婚姻法 中给予婚约 制度以一席之地 以对其作出简要规定 然而现行的 婚姻法 却仍如 1950 年与 1980 年所先后颁布的两部 婚姻法 对此 付之阙如 与此同时 返观我国现实社会生活 尤其是在广大 偏远的农村地区 不仅婚约存在的数量还相当可观 而且因此 而引起的财产纠纷也不在少数 在此背景下 作为社会生活 调 节器 的法律如果对此竟熟视无睹 缺乏应有的相应规定 不仅 不利于人民法院对此类纠纷依法作出公正 合理的判决 从而 影响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而且从根本上讲 也不利于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婚姻家庭关系的建立 巩固和发展 有鉴于此 笔者拟运用比较法的方法 在广泛参考借鉴各有关 国家与地区成功立法例的基础上 对婚约制度 尤其是对因之 而引起的财产纠纷法律问题的处理进行一番粗浅的探讨 以期 能为我国法律实务界对此问题的进一步探讨起到一点抛砖引玉 的作用 一 婚约内涵的界定与婚约的订立 婚约 简而言之 是指男女双方当事人以将来结婚为目的而作的事先约定 婚约 的成立一般又称订婚或定婚 婚约不是婚姻契约 而是婚姻预 约 预约是与本约相对而言的 在民法中 根据订立契约 契 约也即我们通常所习称的合同 是否有事先约定的关系而有预 约与本约之分 所谓预约 是指当事人约定将来订立一定契约 的契约 而于将来所订立的契约即是本约 在西文传统法律文 化当中 婚姻一直被视为一种契约关系 而 婚约即是男女双方 约定于将来缔结婚姻 因而是一种婚姻预约 在我国 由于受 传统文化要深蒂固的影响 人们不习惯于接受婚姻即契约的观 念 但尽管如此 从其本质上讲 我们并不能否认婚姻为一种 契约 不过为一种特殊契约 的性质 而且事实上 我国的相 关立法也已认可了这一点 例如我国于 1999 年 3 月 15 日颁行 的新的统一 合同法 便于总则部分将婚姻界定为 有关身份关 系的协议 而所谓 协议 按照我国的立法规定并参考我国有 关权威学者的学理解释 即是指 契约 因此 作为 有关身份 关系的协议 之一种的婚约的契约 预约 性质不容否认 当然 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 作为身份关系契约的婚约 其与一 般财产法上的契约之间还是存在着一些显著差别的 关于这一 点 下文还将详加论及 一般来说 婚约为不要式行为 婚约 既可采书面形式 也可采口头形式 明示固然可以 特定情况 下默示也无妨 在现实生活中 交换订婚戒指 举办订婚仪式 或宴会 甚至在报纸上刊登订婚启事等 均可视为婚约的订立 即使在亲属或朋友面前自称为未婚夫妻 也可视为当事人之间 已成立婚约关系 但婚约必须由男女当事人双方订立 因为婚 约是 男女双方接受的婚姻诺言 依其性质 是不适用代理制 度的 父母代订的婚约为无效 即使事后业经本人同意 也只 能理解为系由男女双方当事人新订的婚约 另外 婚约当事人 双方自然还必须达到法定的订婚年龄 至于具体的法定订婚年 龄应为多少 各国与各地区的法律差异很大 在罗马法 只要 男女双方当事人已满七岁即可 而依墨西哥民法的规定 男满 16 岁 女满 14 岁方可订婚 在我国台湾地区 男未满 17 岁 女未满 15 岁者不得订立婚约 我国现行法律即对婚约制度未 有涉及 自然也不可能涉及订婚年龄问题 但有学者认为 不 妨将法定订婚年龄规定为男 21 岁 女 19 岁 即比法定结婚年 龄各低 1 岁 笔者认为 若以男 21 岁 女 19 岁作为订婚年龄 仍然偏高 因为订婚在性质上毕竟不同于结婚 在年龄上不妨 从宽掌握 而且许多国家与地区也均是如此作法 依笔者之见 以成年年龄即 18 岁作为男女双方法定订婚年龄即可 最后 在 婚约订立的过程中还应注意 婚约当事人间不应存在法定的婚 姻障碍 因为婚约是对于将来婚姻的预约 那么作为婚约标的 的婚姻必须合法 例如 禁婚亲属间所订立的婚约 有配偶而 与他人订立的婚约等均为无效 二 婚约的效力 婚约既为契 约之一种 自应产生相应的法律效力 从婚约的历史沿革来看 盛行于古代社会的早期型婚约对当事人双方具有很强的法律约 束力 如古巴比伦王国的 汉穆拉比法典 便规定 在婚约订 立后 女方之父便不得将其女嫁与他人 在罗马市民法当中 当事人间一旦订立婚约 即排队了其中任何一方与第三人再订 婚约与结婚的可能性 在欧州中世纪的寺院法 在一方违反婚 约时 甚至还赋予另一方以结婚诉权 在我国古代 定婚以后 即发生婚姻的部分效力 婚约中男女双方及其主婚人均受其拘 束 不得反悔 否则依律科刑 并得责令履行原约 一直到 初年 北洋军阀政府的大理院还对婚约的效力问题作出过明确 解释 及至近 现代的晚期型婚约 这一局面才得以改观 婚 约的效力大大弱化 近 现代不少国家的法律均规定 婚约的 履行以当事人双方自愿为前提 任何一方不得以任何方式对他 方予以强迫 更不得基于婚约而提起结婚之诉 德国民法典第 1297 条即有此明文规定 不得基于婚约诉请结婚 由此可见 作为身份法的契约的婚约与作为一般财产法上的契约之间的最 大区别即在于 前者不具有强制执行性 婚约成立后一方不履 行时 对方不得诉请法院强制其履行 但尽管如此 作为一种 契约的婚约 它毕竟不可能完全等同于儿戏 当事人的合理预 期应予保护 有鉴于此 不少国家与地区的立法例却又同时规 定 一方无重大事由而解除婚约时 须对他方因此而造成的损 失负赔偿责任 这一立法经验 我们在将来对相关法律作进一 步修订时可予以借鉴 三 婚约的解除及其损害赔偿责任 婚 约的解除一般有当事人双方的协议解除 合意解除 与一方要 求解除 片意解除 两种形式 不论是合意解除还是片意解除 在片意解除也不论当事人有无正当事由或有无过失 均发生身 份法的效力 即双方当事人均自解约时起不受婚约拘 束 但是否因此而产生损害赔偿责任 则不能一概而定 得视具体情况而为 分别处理 婚约既然可以由当事人双方在 意思表示一致的基础上自行订立 自然也可以根据双方的共同 意志协议予以解除 在这种当事人双方合意解除的情况下 一 般不发生损害赔偿责任 但可请求返还聘礼和其他赠与物 我 国台湾地区民法第 979 条第一款即有此规定 但当事人另有约 定的除外 当然 当事人间的约定不得违反公序良俗原则 也 不得借订婚之名索取或诈骗财物 另外 在片意解除的场合 如有正当事由或自己之所以解约纯粹系由对方过错行为所造成 的 解约方一般也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只有在当事人一方没 有正当事由而解约或因自己的过错而解约的情况 当事人才往 往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根据有关国家的法律 这种损害赔偿 不仅包括财产上的损害赔偿 有时甚或还包括非财产上的损害 赔偿 即精神损害赔偿 而所谓非财产损害上的赔偿 一般是 指清白的女方在婚约期间与男婚约当事人发生同居或性关系 当男方无重大事由而解约 或女方因男方过错构成解约的事由 女方得请求赔偿相当之金额 此处所谓 相当之金额 其实即 指一定的慰抚金 德国 瑞士 墨西哥 秘鲁等国法律均有此 规定 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对此也有明文规定 即 虽非财产上 之损害 受害人亦得请求赔偿相当之金额 当然 该条之适用 是以受害人不存在过错为前提的 应当认为 上述有关国家与 地区有立法对于保护女婚约当事人尤其是对于保护无过错的女 婚约当事人的利益有着重要意义 而在我国 女婚约当事人一 方一般并不享有此项损害赔偿请求权 对此有学者也认为 这 种非道德行为系双方过错行为 女方不得依此享有经济上补偿 的权利 而只主张通过道德上的教育手段来解决 笔者认为 我国司法实践上的这种作法与有关学者的主张 不仅让无过错 的女方当事人所受的精神上的损害无法得以抚慰 而且更重要 的 是放纵了那些恶意当事人的不道德行为 尤其对那些借订 婚之名而玩弄女性的少数当事人在客观上起到了一种鼓励作用 有鉴于此 我们应大胆吸收与借鉴德国与瑞士等国成功的立法 经验 至于有学者甚至认为 当事人间即使因订婚而造成经济 上的损失亦应自负其责 不得要求赔偿 笔者不敢苟同 四 因婚约的解除而引起的赠与和返还责任 关于赠与物物的返还问 题 多数国家的立法例均认为 订婚时当事人双方交换的纪念 品或互赠的礼物 在婚约解除时得依不当得利原则 请求他方 予以返还 德国 瑞士 法国以及墨西哥等国即有此规定 实 际上 基于婚约所为的赠与是一种附解除条件的赠与 11 它不同于一般的单纯以无偿转移产权为目的的赠与行为 在这 种赠与中 其赠与行为是为了实现于将来一定时期成立婚姻关 系 而一旦婚姻关系确定地不成立 则赠与契约即失其效力 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自应恢复到婚约订立前的状态 即 所 受领的赠与物因为丧失合法根据而应返还于赠与人 即使是第 三人所为的赠与 一旦当事人间的婚姻关系未成立 也应允许 其请求返还赠与物 对于这一点 无论是瑞士 德国的法律解 释还是美国的判例 均无歧异 当然 在赠与物的请求返还过 程中 以下几个问题也值得我们进一步进行深入探讨 即 当 事人一方死亡时的赠与物的返还责任 赠与的时间 以及请求 权人是否须为无过错等等 以下笔者将依次加以论述 对于第 一个问题 各国法律的规定互为歧异根据德国民法典 对赠与 物有疑义时 不得请求返还 无疑义时 方可请求返还 而依 瑞士民法典的规定 在此情况下 赠与物一律不得请求返还 日本的作法与上述两国又有不同 即 除有特别规定的以外 推定有返还请求权 我国法律对此当然缺乏明文规定 不过 笔者倾向于以返还为原则 因为 前文已述 基于婚约而为 的赠与是一种附条件的赠与 赠与的目的在于将来成立婚姻关 系 而一旦当事人一方死亡 条件便无法成就 赠与也便丧失 了存在的基础与前提 在此情况下 赠与物自应允许另一方请 求返还 关于赠的时间 是仅仅借订婚时的赠与 还是也包括 婚约期间的一切赠与 甚或还包括订婚前的赠与 之所以得究 明赠与的时间 是因为它关系到赠与物请求返还的法律适用问 题 对于这个问题 各国的法律解释或判例也殊为不一 在瑞 士 订婚时以及订婚前与新婚后为期待订婚或结婚所为的赠与 均可请求返还 而依德国的法律解释 订婚时与婚约存续中的 赠与可以请求返还 而订婚前的赠与则不得请求返还 美国的 判例认为 订婚前和订婚时的赠与可请求返还 而订婚后的赠 与一般不能请求返还 对此 笔者认为 不管是订婚前还是订 婚时与订婚后 只要是基于订婚或结婚的目的而为的赠与 当 事人均可请求返还 但对于难以确认的赠与 则以不返还为原 则 最后 当事人享有赠与物返还请求权是否须以其无过错为 前提条件呢 根据瑞士民法的规定 不以过错作为衡量赠与物 应否返还的标准 即当事人无论有无过错 对于已为的赠与均 有权请求返还 除非当事人已抛弃请求权或出现因当事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