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己整理的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梁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的规定 1 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钢筋不少于两根 2 梁高不小于 300mm 时 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10mm 梁高小于 300 时 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8mm 3 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 30mm 和 1 5d 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 应小于 25mm 和 d 当下部钢筋多余 2 层时 2 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 2 层 的中距增大一倍 各层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 25mm 和 d d 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4 在梁的配筋密集区域宜采用并筋的形式 梁的上部纵向构造钢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梁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 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 其截面 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 1 4 且不少于 2 根 该纵向构 造钢筋自支座边缘向跨内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 5 为梁的计算跨度 0 l 0 l 2 对架力钢筋 当梁的跨度小于 4m 时 直径不小于 8mm 当梁的跨度为 4 6m 时 直径 不小于 10mm 当梁的跨度大于 6m 时 直径不宜小于 12mm 梁中箍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按承载力计算不需要箍筋的梁 当截面高度大于 3mm 时 应沿梁全长设置构造箍筋 当截面高度 h 150mm 300mm 时 可尽在构件端部 4 范围内设置构造箍筋 为跨度 0 l 0 l 但当在构件中部 2 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 则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 当截面高度小于 0 l 150mm 时 可以不设置箍筋 2 截面高度大于 800mm 的梁 箍筋直径不宜小于 8mm 对截面高度不大于 800mm 的梁 不宜小于 6mm 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 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 d 4 d 为受 压钢筋最大直径 3 梁中箍筋最大间距宜符合表 9 2 9 的规定 4 当梁中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是 箍筋应符合以下规定 1 箍筋应做成封闭式 且弯钩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 5d d 为箍筋直径 2 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 15d 并不应大于 400mm 当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 5 根且 直径大于 18mm 时 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10d d 为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小直径 3 当梁的宽度大于 400mm 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 3 根时 或当梁的跨度不大于 400mm 但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 4 根时 应设置复合箍筋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框剪梁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抗震设计时 计入受压钢筋作用的梁端截面混凝土受压高度与有效高度之比值 一级不 应大于 0 25 二三级不应大于 0 35 2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非抗震设计时 不应小于 0 2 和 45 二 min t f y f 者的较大值 抗震设计是 不应小于表 6 3 2 1 规定的数值 3 抗震设计时 梁端纵向手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 2 5 4 抗震设计时 梁端界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除按计算确定外 一级 不应小于 0 5 二三级不应小于 0 3 5 抗震设计时 梁端箍筋的加密区长度 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符合表 6 3 2 2 的要求 当梁端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 2 时 表中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 2mm 梁的纵向钢筋配置 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个配置两根纵向配筋 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14mm 且分别不应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 1 4 三 四级抗震 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12mm 2 一二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的直径 对矩形界面柱 不宜大于 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 1 20 对圆形截面柱 不宜大于纵向钢筋所在位置柱截面弦长得 1 20 6 3 4 抗震设计时 框架梁的箍筋尚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1 框架梁沿梁全长箍筋的面积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级 yvtsv f f30 0 二级 yvtsv f f28 0 三四级 yvtsv f f26 0 2 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支座边缘 50mm 处 3 在箍筋加密区范围内的箍筋肢距 一级不宜大于 200mm 和 20 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 二 三级不宜大于 250mm 和 20 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 四级不宜大于 300mm 4 箍筋应有 135 弯钩 弯钩端头直段长度不应小于 10 倍箍筋直径和 75mm 的较大值 5 在纵向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间距 钢筋受拉时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 5 倍 且不应大于 100mm 钢筋受压时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 10 倍 且不应大于 200mm 6 框架梁非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不宜大于加密区箍筋间距的 2 倍 6 3 5 非抗震设计时 框架梁箍筋配筋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 2 截面高度大于 800mm 的梁 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 8mm 其余截面高度的梁不应小于 6mm 在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最大直径的 0 25 3 箍筋间距不应大于表 6 3 5 的规定 在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范围内 箍筋间距尚不应 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 5 倍 且不应大于 100mm 在纵向受压钢筋的搭接长度范围内 箍筋间距尚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 10 倍 且不应大于 200mm 4 当梁的剪力设计值大于 0 7b时 其箍筋面积配筋率应符合下式要求 t f 0 h yvtsv f f24 0 5 当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 其箍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纵向受压钢筋最大直径的 0 25 倍 2 箍筋应做成封闭式 3 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15d 且不应大于 400mm 当一层内的受压钢筋多于 5 根且直径大于 18mm 时 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10d d 为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 4 当梁截面高度大于 400mm 时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力钢筋多于 3 根时 或当梁截面宽度不 大于 400mm 但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 4 根时 应设置复合箍筋 连梁配筋应满足下列要求 1 连梁顶面 底面纵向受力钢筋伸入墙内的锚固长度 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 非抗震设 Ea l 计时不应小于 且不应小于 600mm a l 抗震设计时 沿连梁全场箍筋的构造应按本规程第 6 3 2 条框架梁梁端加密区箍筋的构造要 求采用 非抗震设计时 沿连梁全长的箍筋直径不应小于 6mm 间距不应大于 150mm 3 顶层连梁纵向钢筋伸入墙体的长度范围内 应配置间距不大于 150mm 的构造箍筋 箍 筋直径应与该连梁直径相同 4 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 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 700mm 时 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纵向构造钢筋 腰筋 的直径不应小于 10mm 间距 不应大于 200mm 对跨高比不大于 2 5 的连梁 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 腰筋 的面积配 筋率不应小于 0 3 10 2 8 框支梁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梁上 下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 非抗震设计时分别不应小于 0 3 抗震设计时 特一 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 0 6 0 5 和 0 4 2 偏心受拉的框支梁 其支座上部纵向钢筋至少应有 50 沿梁全长贯通 下部纵向钢筋应 全部直通到柱内 沿梁高应配置间距不大于 200mm 直径不小于 16mm 的腰筋 3 框支梁支座处 离柱边 1 5 梁截面高度范围内 箍筋应加密 加密区箍筋直径不应小于 10mm 间距不应大于 100mm 加密区箍筋最小面积含箍率 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 0 9 抗震设计时 特一 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 1 3 1 2和 1 1 yvt f f yvt f f yvt f f yvt f f 11 7 11 剪力墙及筒体洞口连梁的纵向钢筋 斜筋及箍筋的构造要求符合下列要求 1 连梁沿上 下边缘单侧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 0 15 且配筋不宜小于 212 单组折线筋的截面面积可取单向对角斜筋截面面积的一半 且直径不宜小于 12mm 集中 对角斜筋配筋连梁和对角暗撑连梁中每组对角斜筋应至少由 4 根直径不小于 14mm 的钢筋 组成 2 交叉斜筋配筋连梁的对角斜筋在梁端部位应设置不少于 3 根拉筋 拉筋的间距不应大于 连梁宽度和 200mm 的较小值 直径不应小于 6mm 集中对角斜筋配筋连梁应在外侧纵向 钢筋 间距不应大于 200mm 直径不应小于 8mm 对角暗撑配筋连梁中暗撑箍筋的外缘 沿梁截面宽度方向不宜小于梁宽的一半 另一方向不小于梁宽的 1 5 对角暗撑约束箍筋的 间距不宜大于暗撑钢筋直径的 6 倍 当计算间距小于 100mm 时可取 100mm 箍筋肢距不 应大于 350mm 除集中对角斜筋连梁以外 其余连梁的水平钢筋及箍筋形成的钢筋网之间应采用拉筋拉 结 拉筋直径不宜小于 6mm 间距不宜大于 400mm 3 沿连梁全长箍筋的构造宜按本规范第 11 3 6 条和第 11 3 8 条框架梁两端加密区箍筋的构 造要求采用 对角暗撑配筋梁沿梁全长箍筋的间距可按本规范表 11 3 6 2 中规定值的两倍 取用 4 连梁纵向受力钢筋 交叉斜筋伸入墙内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 且不应小于 600mm Ea l 顶层连梁纵向钢筋深入墙体长度范围内 应配置间距不大于 150mm 的构造箍筋 箍筋直 径应与该连梁的箍筋直径相同 5 剪力墙的水平分布钢筋可作为连梁的纵向构造钢筋在连梁范围内贯通 当梁的腹板高度 不小于 450mm 时 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内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 w h 10mm 间距不应大于 200mm 对跨高比不大于 2 5 的连梁 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的面 积配筋率尚不应小于 0 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6 3 3 梁的钢筋配置 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 一级不应大于 0 25 二三级不 应大于 0 35 2 梁端界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 除按计算确定外 一级不应小于 0 5 二 三级不应小于 0 3 3 梁端箍筋的加密区长度 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符合表 6 3 3 采用 当梁端纵向钢筋 配筋率大于 2 时 表中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 2mm 6 3 4 梁的钢筋配置 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梁端纵向受拉刚进的配筋率不宜大于 2 5 沿梁全长顶面 底面的配筋 一二级不应少 于 214 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 底面梁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 1 4 三四级不应 少于 212 2 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 对框架结构不应大于矩形截面柱在刚 方向截面尺寸的 1 20 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得 1 20 对其他结构类型的框 架不宜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 1 20 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得 1 20 3 梁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 一级不宜大于 200mm 和 20 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 二三级不宜 大于 250mm 和 20 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 四级不宜大于 300mm 暗梁 有端柱时 墙体在楼盖处宜设置暗梁 暗梁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墙厚和 400mm 的较大值 端柱截面宜与同层框架柱相同 连梁 一二级核心筒和内筒中跨高比不大于 2 的连梁 当梁截面宽度不小于 400mm 时 可采用 交叉暗柱配筋 并应设置普通箍筋 截面高度小于 400mm 但不小于 200mm 时 处设置普 通箍筋外 可另增设斜向交叉构造钢筋 圈梁 多层砖砌体房屋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 房屋或木屋盖的砖房 应按表 7 3 3 的要求设置圈梁 纵墙承重时 抗震横墙上的圈梁间距应比表内要求适当加密 2 现浇或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 屋盖与墙体有可靠连接的房屋 应允许不另设圈梁 但楼 板沿抗震墙体周边均应加强配筋并与之相应的构造柱钢筋可靠连接 多层砖砌体房屋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圈梁应闭合 遇有洞口圈梁应上下搭接 圈梁与预制板设在同一标高处或紧靠板底 2 圈梁在本规范第 7 3 3 条要求的间距内屋横墙时 应利用梁或板逢中配筋替代圈梁 3 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 120mm 配筋应符合表 7 3 4 的要求 按本规范 3 3 4 条 3 款 要求增设的基础圈梁 截面高度不应小于 180mm 配筋不应少于 412 7 3 10 门窗洞处不应采用砖过梁 过梁支承长度 6 8 度时不应小于 240mm 9 度时不应 小于 360mm 7 3 14 4 所有纵横墙均应在楼 屋盖标高处设置加强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 圈梁的截面高度不 宜小于 150mm 上下纵筋各不应少于 310 箍筋不小于6 间距不大于 300mm 7 4 4 多层小砌块房屋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的设置位置应按本规范第 7 3 3 条多层砖砌体 房屋圈梁的要求执行 圈梁宽度不应小于 190mm 配筋不应少于 412 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200mm 7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集安辅警考试题库2024
- 基因工程在非细胞治疗中的应用
- 检察专项活动方案
- 朗诵过年活动方案
- 木门年会活动方案
- 景区影楼活动方案
- 春节采摘活动方案
- 林业工人趣味活动方案
- 服装公司招商活动方案
- 暑假期间读书活动方案
- 2025至2030中国矿用卡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氟骨症课件教学课件
- 脚手架知识试题集及答案
- 宣城宣州区“政聘企培”人才引进笔试真题2024
- 诊后疾病管理行业体系构建
- 成都东方广益投资有限公司下属企业招聘笔试真题2024
- 中国乡村建设运动课件
- 2025至2030年中国高纯氮化硅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 2024年四川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真题
- 2025年农作物种植与管理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JG/T 302-2011卷帘门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