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业大学精品课程_第1页
湖北工业大学精品课程_第2页
湖北工业大学精品课程_第3页
湖北工业大学精品课程_第4页
湖北工业大学精品课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编号编号 湖北工业大学精品课程湖北工业大学精品课程 申申 报报 表表 推 荐 学 院 生物工程学院 课 程 名 称 食品工程设备 课程类型 理论课 不含实践 理论课 含实践 实践 验 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食品科学与工程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食品科学与工程 课 程 负 责 人 李冬生 申 报 日 期 2009 3 18 湖北工业大学教务处制 二 八年三月 2 填填 写写 要要 求求 一 以 word 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 要写清全称和缩写 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 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 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 除课程负责人外 根据课程实际情况 填写 1 4 名主 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 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3 1 1 课程负责人情况课程负责人情况 姓 名李冬生性 别男出生年月 1961 12 最终学历研究生职 称教 授电 话 88032320 学 位硕士职 务院 长传 真 88032320 所在院系生物工程学院 E mailE mailDongshengli86 通信地址 邮编 武昌南湖湖北工业大学李家墩特一号 1 11 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食品加工 生物化工 1 21 2 教学 情况 1 2004 9 2005 1 食品机械设备 4 学时 周 学生人数 70 人 2 2004 2 2004 7 生物工业下游技术 4 学时 周 学生人数 19 人 3 2005 9 2006 1 食品机械设备 4 学时 周 学生人数 70 人 4 2005 9 2006 1 制药设备 3 学时 周 学生人数 97 人 5 2006 2 2006 7 制药设备 2 学时 周 学生人数 38 人 6 2006 9 2007 1 食品机械设备 4 学时 周 学生人数 70 人 7 2006 9 2007 1 制药设备 2 学时 周 学生人数 38 人 8 2004 2 2004 7 毕业实习设计 学生人数 8 人 9 2005 2 2006 7 毕业论文 学生人数 10 人 10 2006 2 2007 7 毕业论文 学生人数 6 人 11 2007 2 2008 7 毕业论文 学生人数 4 人 12 1999 3 湖北工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先进个人 13 2007 9 全国优秀教师 1 31 3 学术 研究 1 绿化混凝土关键技术研究 市科技局 03 05 1 6 2 植物 魔芋 硬空心胶囊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前期开发研究 市科技局 03 05 3 12 3 转谷氨酰胺酶高产菌株的构建 省科技厅 04 06 3 11 4 芦荟粘液素的分离与鉴定 省教育厅 01 03 1 8 5 亲和层析法从啤酒废酵母中分离 GSH 省教育厅 03 05 4 9 6 生物材料 魔芋 卫生用品研制 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省政府 2003 12 7 高等工科院校生产实习实践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探讨 省教研基金 04 06 年 8 多菌种耦合发酵规模生产技术在传统酱制品中的应用研究月开发 省科技厅 2008 5 1 5 9 漆酶固定化及其性质研究 广州食品工业科技 2004 02 1 3 10 啤酒糟中水溶性戊聚糖的提取及纯化 食 品 工 业 2003 04 2 3 11 两种蛋白酶对米渣蛋白的酶促降解作用 食品工业科技 2002 12 3 5 12 仙人掌提取液对食品污染菌的抗菌作用 湖 北 农 业 科 学 2003 06 1 1 课程类别 公共课 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课程负责人 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4 2 2 主讲教师情况主讲教师情况 姓 名康旭性别男出生年月 1972 8 最终学历研究生职称讲师电话 88032319 学 位硕士职务传真 所在院系生物工程学院 E mailE mailKangxu2000 通信地址 邮编 武昌南湖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430068 2 12 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食品加工 发酵工程 2 22 2 教学 情况 1 2005 9 2005 11 食品工艺学 4 学时 周 学生人数 36 人 2 2006 9 2007 1 制药工厂设计 2 学时 周 学生人数 38 人 3 2006 9 2007 1 制药设备 2 学时 周 学生人数 38 人 4 2007 2 2007 6 生物工程设备 4 学时 周 学生人数 35 人 5 2007 2 2007 6 现代生化技术实验 16 学时 周 学生人数 135 人 6 2007 9 2008 1 生物工程设备 4 学时 周 学生人数 135 人 7 2007 9 2008 1 食品机械设备 4 学时 周 学生人数 70 人 8 2008 9 2009 1 食品机械设备 4 学时 周 学生人数 37 人 9 2007 9 2008 1 生物工程设备 4 学时 周 学生人数 72 人 10 2007 9 2008 1 制药设备及工艺设计 4 学时 周 学生人数 70 人 11 2009 2 2009 6 生物工程设备 4 学时 周 学生人数 71 人 12 2005 2 2006 7 毕业论文 学生人数 5 人 13 2006 2 2007 7 毕业论文 学生人数 3 人 14 2007 2 2008 7 毕业论文 学生人数 6 人 15 2009 2 2009 6 毕业论文 学生人数 4 人 2 32 3 学术 研究 1 商品化净藕综合保鲜技术研究 省教育厅 B 类 3 5 2 鸡蛋黄高附加值产品联产分离技术研究 省教育厅 3 5 3 微生物转化中药材特性及其免疫活性的研究 湖北省工业微生物省级重点实验室 4 多菌种耦合发酵规模生产技术在传统酱制品中的应用研究月开发 省科技厅 2008 5 2 5 5 3 7 羊肚菌多酚氧化酶性质的研究 食品科学 2005 Vol 26 No 6 65 68 3 3 6 谷氨酰转肽酶活性电泳染色新方法 生物技术 17 2007 40 42 3 3 7 漆酶固定化及其性质研究 广州食品工业科技 2004 02 2 3 8 藜蒿的保鲜贮藏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4 25 4 1 3 9 辣椒油树脂的提取及其微胶囊的研制 食品工业 2004 3 3 3 10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结构域与其抑制剂染料木素的模拟对接 生物工 程学报 2008 10 1813 1817 5 课程类别 公共课 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主讲教师情况 主讲教师情况 2 2 姓 名姚晓玲性别女出生年月 1962 11 最终学历大学本科职 称副教授电 话 88032319 学 位学士职 务系主任传 真 88032320 所在院系生物工程学院 E mailE mailyxlbox 通信地址 邮编 武昌南湖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430068 2 12 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食品加工 食品工程 2 22 2 教学 情况 1 06 9 07 1 方便食品工艺学 4 学时 周 学生人数 32 人 2 07 3 07 6 谷物科学原理 4 学时 周 学生人数 73 人 3 08 3 08 6 营养与健康 4 学时 周 学生人数 120 人 4 08 3 08 6 谷物科学原理 4 学时 周 学生人数 37 人 8 08 11 08 11 食品工艺综合实验 4 周 学生人数 37 人 5 07 9 08 1 食品工厂设计概论 2 周 学生人数 73 人 9 08 9 09 1 食品工厂设计概论 4 学时 周 学生人数 37 人 7 08 12 09 1 生产实习 4 周 学生人数 37 人 6 08 3 08 6 毕业实习 论文 学生人数 7 人 10 主干课程 食品安全性 教学现状调研与规划 教育部和省教育厅 07 09 3 5 11 湖北省 2007 年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2 等奖 2 名 3 等奖 1 名 12 湖北省 2008 年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3 等奖 1 名 13 2008 年获 湖北工业大学第九届 优秀教学质量奖 提名奖 14 1999 2001 湖北工业大学优秀教师 6 2 32 3 学术 研究 1 固定化酶生产活性肽乳研究 教育厅 07 8 1 6 2 宜昌三峡壮酒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 三峡壮酒业有限公司 08 1 1 3 胡柚系列产品开发与产业化 鄂州梁子湖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 07 09 1 5 4 复合酶制剂对小麦粉品质的改良研究 湖北工业大学基金 04 06 1 3 5 耐高温高活力饲用木聚糖酶 科技厅 06 08 2 3 6 L 组氨酸产生菌的诱变选育 中国酿造 07 7 1 3 7 不同载体固定化胰蛋白酶的酶学特性研究 生物技术 07 3 1 3 8 植物甾醇乙酸酯酸奶生产工艺的研究 中国乳品工业 06 10 1 3 9 酶制剂在豆渣面包中的应用研究 粮食与饲料工业 06 11 1 3 10 豆渣纤维方便面的生产工艺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06 7 1 2 11 脂酰葡甘聚糖醛酸钠的合成和工业表面活性技术应用研究 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湖北省政府 2004 12 8 10 12 魔芋吸液性功能系列材料 武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武汉市政府 2006 12 5 7 2 2 主讲教师情况主讲教师情况 姓 名袁江兰性别女出生年月1970 12 最终学历博士职 称副教授电 话88032319 学 位博士职 务传 真 所在院系 生物工程学院食品系 E mailE mail Jlyuan 通信地址 邮编 武昌南湖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430068 2 12 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 食品加工新技术 食品生物技术 7 2 22 2 教学 情况 2007 9 2008 9食品加工新技术 72 2007 9 2008 10食品加工新技术 35 2008 2 2008 6 食品生物技术 35 2005 2 2008 6 毕业论文 21 2 32 3 学术 研究 1 鸡蛋黄高附加值产品的联产分离技术研究 省教育厅 A 类 2006 2 促进 Synuclein 正确折叠肽的筛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8 3 构件乙醇高温发酵基因工程菌 省科技厅 2007 4 纳豆激酶催化机理及分子进化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6 5 Study on interaction between apigenin and human serumalbumin by spectroscopy and molecular modeling Journal of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A Chemistry 191 2007 104 113 ISSN 1010 6030 SCI 收录 IF 2 286 6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someric flavonoids apigenin and genistein binding to hemoglobin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 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 891 2008 333 339 ISSN 0022 2860 SCI 收录 IF 1 495 CN11 4816 Q 2 2 主讲教师情况 主讲教师情况 4 4 姓 名吴正奇性别男出生年月 1966 5 最终学历硕士职 称副教授电 话88032319 学 位硕士职 务传 真 所在院系 生物工程学院食品系 E mailE mail 通信地址 邮编 武昌南湖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430068 2 12 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食品加工技术 8 2 22 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含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含实验 实习 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 论文 学生总人数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含课题名称 来源 年限 不超过五项 在 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含题目 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及时间 不超过十项 获得的教学表彰 奖励 不超过五项 2004 2 2008 12 食品生物化学 325 人 2006 2 2008 12 食品工程原理 120 人 2004 2 2008 12 毕业设计 39 人 2 32 3 学术 研究 1 淡水鱼酶解多肽功能制品技术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2001 01 2002 11 2 淡水鱼加工下脚料综合利用的研究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2005 2008 3 几种高安全性生物抗菌成分对淡水鱼腌制保鲜特性的研究 食品科学 2008 2 4 白鲢鱼复合腌制保鲜剂的研究 食品科学 2007 4 5 膜技术分离纯化绿原酸提取液的研究 食品科学 核心 2007 1 6 高安全性生物型淡水鱼腌制保鲜剂的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核心 2007 1 7 酶法黑米饮料的工艺研究 独著 食品工业 核心 2007 4 8 功能性白酒的研究 第一作者 食品工业 核心 2005 4 9 葡萄酒浑浊沉淀机理与鉴别 第一作者 食品工业 核心 2003 4 3 3 教学队伍情况教学队伍情况 姓名性别 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李冬生男 1963 12 教授生物化工 课程负责人 康旭男 1972 8 讲师发酵工程 主讲教师 姚晓玲女 1962 11 副教授食品工程 主讲教师 袁江兰女 1970 12 副教授 生物化学与 分子生物学 主讲教师 吴正奇男 1966 5 副教授食品工程 主讲教师 3 13 1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教师 9 3 23 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1 学历结构学历结构 授课教师队伍由中 青年 5 名教师组成 他们均长期从事食品工程 设备及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 其中教授 1 名 副教授 3 名 讲师 1 名 博士和在 读博士两名 占 70 硕士两名 知识结构合理 层次高 2 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 本教学队伍具有扎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 知识 所有教师具有 10 年以上大学本科教学经历 年龄结构合理 其中 46 岁 1 人 47 岁 1 人 30 到 40 岁 2 人 4 人的最后学位均从不同的重点院校获得 3 3 师资配置 师资配置 近十年来食品科学与工程 专业每年招生 2 个班约 75 名本科生 故 本课程教学团队师生比约为 1 15 3 33 3 教学改 革与教 学研究 教学改革 1 重视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的建设 在教学手段方面 此门课程原来采用的多是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 由于本课 程授课过程涉及大量的结构 原理 过程等方面的图示内容 原来效率较低的传 统黑板授课方式早已不能适应学时发生变化 从 2000 年起 这门课就已经开始采 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 目前 此课程授课完全采用一套完整的由我课程团队教 师自己备课编辑的 PPT 课件进行 课件在内容上兼收并蓄 博采众长 形式上丰 富多彩 如插入影片 动画 应用于教学实践 学生反映教学效果良好 2 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 由于目前教材基本都是按设备功能性质分类 在与所 学食品工艺等课程的衔接上学生理解应用有一定的困难 为此 我们在讲课内容 上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 大多通用设备按类别讲述 有些专业设备按工艺路线 讲 如发酵设备 乳品设备 制冷设备等 使学生在专业上能融会贯通 2 加强加强 食品工程设备食品工程设备 教学实践环节教学实践环节 1 参观讲解 近年来我院实验室引进多种先进设备以供科研和教学之用 如发酵罐由原来 的 1 台增加到 8 台 规格从 5L 到 100L 此外购置了诸如冷冻干燥机 流化床干 燥设备 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设备 电脑控制红外焙烤炉等先进仪器 在课 程结束后实地参观讲解 2 从 2007 年开始 我们加强了实验教学方面教学 实验教学方面教学 主要 包括三方面 一是虚拟实验 如轴封装配 发酵罐装配灭菌等 二是实体综合实验 约 6 学时 实验内容包括对照设备讲解原理如超临界萃 取设备 发酵设备 制冷设备 结构和操作 某些设备如胶体磨 均质机等让学 生自己动手装配 三是综合实验 如软饮料工艺 焙烤试验 此试验在食品工艺实验里开设 3 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 分别在大四的上下学期 时间各为一个月 由专业老 师带队 教学研究教学研究 1 主干课程 食品安全性 教学现状调研与规划 教育部和省教育厅 07 09 10 2 5 李冬生 3 43 4 师资 培养 1 1 让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让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1 对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 制定完整的培养计划 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申 报各级教学和科研项目 2 实行课前听讲制度 新到青年教师第一次讲课之前每一节课都要求先听老 教师讲课 在请 探讨教疑难问题 3 实行课前试讲制度 青年教师每次讲课之前都要求试讲 对青年教师的讲 课内容 板书 仪态 语言表达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4 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安排老教师听讲 给予评价 指点和帮助 2 2 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 积极支持任课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 明后 2 年将有 1 名青年教师在职攻读 博士学位 学缘结构 即学缘构成 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 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 或相近 学历 或学位 的人的比例 11 4 4 课程描述 课程描述 4 14 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本课程一直是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 是必修课 在学时数方面 我校 一直是 48 学时 从教材使用上 原来一直使用无锡轻院与天津轻院合编的 但 由于历史及技术发展的局限性 当时所编教材的不少内容已经不适作为教学内容 后采用 华南理工大学编写的 食品通用机械与设备 但由于这一教材内容偏少 覆盖面不广 且出版多年内容没有更新 因此 从 2007 年起 我校更换教材为崔建云主编的 食品加 工机械与设备 该书内容全 实用型强 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我国有中国农业大 学 浙江大学等十多家大学使用该教材 但该教材偏重于农产品的加工 理论深度也有所 欠缺 比如说食品机械的理论分析和设计偏少 采用此教材的高校主要集中在农业大学 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 在备课时 我们博采众长 在内容上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已形成本 校特色 在内容上更接近江南大学张裕中教授主编的 食品加工技术装备 内容 该教材 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内容全面 讲述设备时有原理 结构 设计方法和应用实例 经过对比 我们认为它是业已出版的编写的最好的一本教材 非常适合于像我校这样工学 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使用 在教学内容方面 以选用教材为根本 兼容了其他版本的优点 努力做到紧跟学科和 时代发展 并在每次在上课过程中都要对教学内容不断更新 在每一章节重点讲解目前国 内食品行业有代表性的设备类型内容 在发酵设备 乳品设备 速冻设备 分离设备章节 授课时在深度和难度上超出教材 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 培养一专多能 动手能力强的复 合型人才 从 2007 年起 特穿插了 食品机械自动控制 方面内容 约 2 学时 如在在 讲均质机 制冷压缩机等设备中时穿插讲述了该设备的电气自动控制部分 弥补了学生的 知识缺陷 在国内食品机械教材上此内容目前尚属空白 也未见于其他高校课件之上 属 我校一大特色 12 4 24 2 理论课和理论 含实践 课教学内容理论课和理论 含实践 课教学内容 4 2 14 2 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 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 定位与课程目标 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专业中工程方向来说 此课程是保证实现学生培养总目 标一个不可或缺的课程 本课的培养目前是 使学生掌握食品加工所涉及的主要技术与设 备的基本理论和设计理念 了解掌握主要机械设备的结构特性 工作原理以及计算选型 使学生毕业后在食品行业进行加工 生产线设计 工厂设备的技术开发与改造以及设备的 生产 使用 销售过程中能发挥技术骨干作用 4 2 24 2 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知识模块顺序对应学时 物料输送机械与设备4 固体物料分选机械4 粉碎机械4 其中实验 2 学时 物料分离机械6 其中实验 2 学时 物料混合机械2 发酵设备6 其中实验 2 学时 食品熟制设备4 杀菌设备4 浓缩设备4 物料干燥设备4 食品冷冻技术装备6 4 2 34 2 3 课程的重点 难点及解决办法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 食品工程设备 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主要有四 1 粉碎机械 特别是超微粉碎机械 解决办法 实验教学 2 分离机械 特别真空过滤 膜过滤 超临界 CO2萃取设备 解决办法 实验教学 3 发酵设备结构与功能 解决办法 首先组织学生到本校的发酵工程实验室现场参观讲解 可对发酵罐轴封拆卸讲解 其次用虚拟实验让学生在电脑上操作 熟悉其结构和操作方法 4 工程化概念的建立 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是本课程教育的重要内容 如何将食品科学 与工程的新发明和新成果尽快得到产业化应用是食品科学与工程成果转化的 瓶颈 问题 解决办法 首先讲究讲课艺术 由浅入深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对食品过程工程所 需的设备及操作 配合一些典型的应用实例 解决实验室成果产业化中的 瓶颈 问题 其三 在教学内容上某些设备尝试按食品加工工艺分类 而不是按设备功能性质分类 这 样便于学生把设备与食品工艺学知识点衔接起来 如发酵设备 乳品设备 制冷设备等 13 4 2 44 2 4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1 实验教学 通过实验教学 使学生增加对设备的感性认识 并通过拆装设备 进一 步了解设备结构 原理 检修 设计等 2 重视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重视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 理论课讲授内容的基础上 加强对学生 食品工程设备 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建立 和完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中 食品工程设备 课程实践内容 有详细的实习计划 学生 在四年级安排的毕业实习 对于巩固和提高所学食品工程设备知识非常重要 也使学生感 受到食品工程设备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开拓了视野 增长了见识 2 重视课外实践教学重视课外实践教学 自 2 3 年级开始 学生自主联系老师 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 学习大 型设备的操作 4 24 2 实践 验 课教学内容实践 验 课教学内容 4 2 14 2 1 课程设计的思想 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实验内容包括对照设备讲解原理 或对某些设备让学生自己动手装配 操作 增强了 学生动手能力 4 2 24 2 2 课程内容 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1 胶体磨 均质机的结构 装配和操作 2 学时 2 超临界萃取设备结构和操作 2 学时 3 发酵设备结构和操作 2 学时 4 焙烤设备结构和操作 涵盖于食品工艺学的焙烤试验 4 学时 4 2 34 2 3 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1 参观讲解 在课程结束后实地参观讲解 全班同学到实验室由老师讲解设备结构 拆卸关键零件 简介设备原理 演示操作 2 学生自己动手装配 把学生分为三组 拆装两三台设备 了解其结构 操作 老师先 讲解了装配流程 并在学生拆装时予以指导 3 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 由专业老师带队指导 4 2 44 2 4考核内容与方法 1 平时实验交实验报告 由老师打分 2 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要有实习报告 由老师打分 实践部分计入平时成绩 14 4 34 3 教学条件 含教材使用与建设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配套 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 实践性教学环境 网络教学环境 1 1 教材的使用与建设教材的使用与建设 2007 年前 采用华南理工大学编写的 食品通用机械与设备 2007 年 9 月 2008 年 1 月 采用崔建云主编的 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 版 2009 9 采用江南大学张裕中教授主编的 食品加工技术装备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另外还参考了 梁世忠的 生物工程设备 2007 年 12 月 李冬生教授主编的 食品高新技术 由中国计量出版社出版 配套实验教材是我院自编 教学效果良好 2 2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积极发动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 引导他们课余学习机械专业理论知识 使他们对设备的认识 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此外 在这门课的授课中不忘对食品工艺专业知识的回顾与兼容 如啤酒酿 造工艺 食品工程原理等课程和食品工程设备结合起来讲 使学生对它的认识更深刻 3 3 网络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围绕现代教学手段的研究 我们完成了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网络讲学课件和计算机辅助教 学系统 在课程登陆上网后学生就可以通过校园网有关网页进入 食品工程设备网络教学系统 进行学习 答疑和测试了 15 4 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 实施过程 实施效果 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 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教学方法 作业 考试等教改举措 1 1 理论课采取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理论课采取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设备课实用性强而学生实践机会不足 为了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们每次课后留下作业 下次上课的时候鼓励同学上讲台讲解 这样一来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每次讲课上气愤 活跃 有疑问当场提出 或者在上台讲完后提出来 收效良好 采用启发式教学 对于很多第一次接触的设备首先让学生根据它的结构图理解它的工作原 理和流程 开发学生对设备的敏感性和悟性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新的设备面前不至于无所适从 学生表示对这种做法表示欢迎 努力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设备在黑板上画结构图会比较困难 而 在多媒体上讲会更方便准确 此外尽可能多的使用影片 动画 教学效果良好 特别是可在电脑 上操作的在一些虚拟实验 学生非常欢迎 效果特别好 2 2 实验教学实验教学 通过对设备的通过对设备的参观讲解 或指导学生自己动手装配 操作设备 使得学生对设备结构 原理有了 深刻的理解 并且学了设备操作 维修保养 但设备试验学生多 可供实际操作的设备少 形成 瓶颈 4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 成绩呈正态分布 区分度良好 每班不及格人数在 1 3 名 16 4 5 教学效果 含校外专家评价 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 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 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食品工程设备 是一门理论性 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 包括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 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以及工程意识方面获得了全面的培养和训练 我们的教学效果得到 校外专家和本院学生的积极评价和广泛认可 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 教研室都是高标准 严要求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 老师们经常互相 学习 取长补短 交流教学体会 总结教学经验 为了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教研室创造条件 邀请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进行专题讲座 如何提高讲课的语言艺术 如何提高学生的上课质量 等 重视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讲解 重视前续课程相关知识的衔接和复习 与学生互动 重点 突出 层次清晰 多媒体教学使课程内容生动形象 教学内容信息量大 授课过程中讲解了许多 实际工作中的相关知识 使理论与实际结合更加紧密 学生一致认为食品工程设备课程的教学效 果优良 荣誉 李冬生教授 1999 年 3 月获 湖北工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先进个人 2007 年 9 全国优秀教师 康旭 2008 年主讲的生物工程设备教案获湖北工业大学优秀教案 姚晓玲副教授 湖北省 2007 年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2 等奖 2 名 3 等奖 1 名 湖北省 2008 年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3 等奖 1 名 2008 年获 湖北工业大学第九届 优秀教学质量奖 提名奖 1999 2001 湖北工业大学优秀教师 袁江兰副教授 2005 2008 年指导本科毕业论文连续四年获得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一等奖二次 二等奖二次 三等奖二次 吴正奇副教授 2009 年入围湖北工业大学最受学生欢迎教师 30 名 4 6 课堂录像 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1 李冬生教授 粉碎机械 2 康旭主讲 食品工程设备 录像 制冷原理与设备 3 姚晓玲副教授 焙烤设备 17 5 5 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 5 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 限 200 字以内 不超过三项 该课程是 一门食品类工程方向学生不可或缺的专业课程 主要特色是 1 系统性强 以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单元操为基准 包括食品从原料到成品加工制造过程中 涉 及的原辅料 半成品 成品的加工制造处理机械设备 2 工程性强 使学生从工程原理出发探讨设备结构发展特点从而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 3 实用性强 涵盖了几乎所有的食品加工生产线 5 25 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食品工厂机械设备课程 是中国特色的课程 西方食品类课程中没有这一课程 在国内 这是一 门受重视程度仅次于食品工艺的课程 国内多数设食品专业的院校都开设此课程 教育部最近列 的食品类 十一五 高校教材编写目录中就有 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 教材编写规划 足见本课 程仍在国内有较高的地位 本课程从所选教材的难度及课件的信息量 前沿性方面讲 与国内同类课程相比 应该处于较高 水平 5 35 3 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 课程教材 目前教学用的教材版本 其内容和结构有些已经适应食品机械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需不断更新 3 辅助教学手段 设备课程传统上虽然属于理论性专业课 但学生在实习环节中对设备的接触对 此课的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帮助 由于目前有效实习资源的相对不足 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设备 课的实际教学效率 尽管近两年尝试开设了几个学时的设备试验 但设备少 学生多 课时少 矛盾凸显 18 6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