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穴位贴敷1_第1页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1_第2页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1_第3页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1_第4页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穴位贴敷治疗 冬病夏治,中医特色护理小组,甘肃省中医院肺病科 刘晓霞,概念简介,“冬病”一般是指易于在冬季发病或者在冬季病情容易加重的疾病。 “夏治”是针对冬季容易发作 的疾病在夏 天疾病缓解期 的时候治疗,来减 少在冬天或者春天发作次数、缓 解发作的程度,顾名思义“冬病 夏治”。,概念简介,夏季“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候,也是人们最容易贪凉饮冷耗伤阳气的时候,“三伏天”在人体相关穴位敷贴辛热温阳之药物,扶助人体阳气,加强卫外功能,提高机体防病抗病能力,减少在阴寒较盛之冬秋季节,由于阳气不足而导致一些疾病的复发。,概念简介,穴位贴敷疗法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姜汁、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甚至唾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无痛穴位疗法。,功效,禁忌证,1)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2)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穴位贴敷的常用穴位,常用腧穴由高至低排在前10位的有肺俞、定喘、心俞、膈俞、膻中、肾俞、膏肓、大椎、脾俞、天突。腧穴归经多属足太阳膀胱经、任脉、督脉和经外奇穴;以背俞穴居多。强壮腧穴:神阙、气海、关元、大椎、命门、足三里等。还有一点,不管医生宣传方面还是病人理解方面,切忌把贴敷的方法和作用过度夸大,主要起到防病和治未病的作用,操 作 步 骤,操 作 规 范,1.药物组成以白芥子、生艾叶、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2.药材炮制白芥子、生艾叶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操 作 规 范,3.药物制备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姜汁的浓度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操 作 规 范,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天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目前,有些单位尚在探索“三九”天或平时时间进行贴敷,以提高临床疗效。,操 作 规 范,贴敷时间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儿科患者贴药时间为0.52小时。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操 作 规 范,*疗程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 贴敷部位贴敷的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肓、大椎、膈腧、膻中等。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取穴,临床常用穴位有风门、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操作规范,贴敷方法先将贴敷部位用75%乙醇常规消毒,然后取直径1厘米,高度0.5厘米左右的药膏,将药物贴于穴位上,用5厘米5厘米(小儿患者可适当减小)的脱敏胶布固定。联合治疗:配合口服使用补肺益寿合剂和补肺固本合剂,效果更佳。,施术后处理,1)换药:贴敷部位无水泡、破溃者,可用消毒干棉球或棉签蘸温水、植物油或石蜡油清洁皮肤上的药物,擦干并消毒后再贴敷。贴敷部位起水泡或破溃者,应待皮肤愈后再贴敷。2)水泡处理:小的水泡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大的水泡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部,排尽液体,消毒以防感染。破溃的水泡应做消毒处理后,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注意事项,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孕妇、幼儿慎用 。颜面部慎用 。糖尿病患者慎用 。对于所贴敷之药,应将其固定牢稳,以免移位或脱落 。凡用溶剂调敷药物时,需随调配随敷用,以防挥发 若用膏剂贴敷,膏剂温度不应超过45度,以免烫伤 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布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膏,不宜用刺激性物质擦洗 贴敷药物后注意局部防水 。 贴敷后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疹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其他应注意事项,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扶助人体正气、增加免疫力、调动人体自身防病抗病能力的“治未病”方法,需要至少3年以上的长期使用。对贴敷期间病人的管理非常重要。患者如果疾病发作或者病情加重应积极就医,控制病情;并应认真记录每次发作的时间、程度、治疗情况等;临床医生应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给予治疗和康复的咨询指导。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