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近两年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doc_第1页
我院近两年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doc_第2页
我院近两年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doc_第3页
我院近两年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doc_第4页
我院近两年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近两年铜绿假单胞菌(PA)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对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进行分析,以便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临床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结果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相关文件判断,药敏分析采用WHONET5.4系统进行,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分离出的355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痰标本,临床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与呼吸科,对铜绿假单胞菌保持抗菌活性较强同时耐药率20%的抗生素有阿米卡星(AMK)、头孢他啶(CAZ)、头孢吡肟(FEP)等,但头孢噻肟(CTX)耐药率分别高达66.2%,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达12%。原来被认为抗铜绿假单胞菌较为有效的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也有了很大提升,左旋氧氟沙星(LEV)耐药率升至21%。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越来越高,建议根据药敏结果,采用有效药物单一或联合疗法,临床上应加强对它的耐药性连续监测,对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有重要意义。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药物敏感试验;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可引起人体各部位的感染。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各种广谱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该菌的检出率不断增高,且呈现多重耐药,已成为临床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和临床治疗的难点。特别是肺部感染,病原菌很难被清除,常常导致感染的反复发作。这与铜绿假单胞菌具有的多重耐药性以及其复杂的耐药机制有很大的关系。因此,监测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流行病学及耐药性,对有效预防及治疗该菌引起的临床感染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分离出的200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门诊及住院临床各科室送检的痰液、脓液、血液、尿液、胸水、腹水、创面分泌物等标本。经培养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355株,同一患者多次分离相同菌株不重复计入。质控标准参考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购自杭州天和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1.2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临床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阿米卡星等17种抗生素纸片均购自北京天坛药品生物技术开发公司,部分药敏纸片来自英国OXOID。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2009最新标准判断。1.3细菌鉴定:用梅里埃ATBExpression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和美国德灵公司生产的WalkAway40SI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鉴定到种。1.4分析方法:355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采用WHO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推荐的WHONET5.4软件进行分析。2结果2.1两年来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的分布情况:2009年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比2008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来自ICU与呼吸科的铜绿假单胞菌两年都高居前两位。我院两年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科室分布情况见表1。2.2两年来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标本的分布情况:355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来自痰标本的有258株,占73.0%,来自脓液及伤口分泌物的有67株,占19.0%。这表明我院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主要是以呼吸道和伤口分泌物为主1。2.3两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见表2。对铜绿假单胞菌保持抗菌活性较强同时耐药率20%的抗生素有阿米卡星(AMK)、头孢他啶(CAZ)、头孢吡肟(FEP)等,但头孢噻肟(CTX)耐药率分别高达66.2%,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达12%。原来被认为抗铜绿假单胞菌较为有效的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也有了很大提升,左旋氧氟沙星(LEV)耐药率升至21%。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率2009年比2008年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只有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有所下降。3讨论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人体皮肤、肠道、呼吸道均有存在,为条件致病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繁殖能力强,生长条件要求低,致病力强,可通过环境污染、交叉感染、内源性感染、医院性感染等途径导致感染。在各种原因所致的人体抵抗力低下时更易引起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烧伤感染等,亦可导致菌血症、心内膜炎、囊性纤维变性等。铜绿假单胞菌的胞膜能产生具有黏附的藻酸盐生物膜,使细菌易附于呼吸道黏膜,不易吞噬,形成物理屏障。因此,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上治疗比较困难。从文章资料可以看出,分离出的355株铜绿假单胞菌有156株来自ICU和呼吸科,占了43.9%,有258株来自痰标本(73.0%),有79株来自脓液及伤口分泌物(19.0%),这表明我院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主要是以呼吸道和伤口分泌物为主2。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复杂,有多重耐药的特性,能天然抵抗多种耐菌药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铜绿假单胞菌的细胞膜能产生富有黏附性的由糖蛋白构成的生物被膜,它可阻止和抑制白细胞、巨噬细胞、抗体及抗生素泵入生物被膜中杀灭病原菌,是造成抗生素耐药的重要原因3。同时病原菌还能从生物被膜中游离出来并繁殖,这可能是临床上常见的病原菌检测阳性经久不愈的原因之一。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主要有外膜蛋白D2丢失和产生内酰胺酶,其中产生金属酶可导致几乎对所有的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且酶抑制剂的抑制作用很弱。近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对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已有上升趋势,尤其是产金属酶的菌株4。文章分离到的355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铜绿假单胞菌保持抗菌活性较强同时耐药率20%的抗生素有阿米卡星(AMK)、头孢他啶(CAZ)、头孢吡肟(FEP)等,但头孢噻肟(CTX)耐药率分别高达66.2%,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达12%。原来被认为抗铜绿假单胞菌较为有效的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也有了很大提升,左旋氧氟沙星(LEV)耐药率升至21%,这可能跟我院临床大量使用左旋氧氟沙星有关,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率2009年比2008年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只有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有所下降。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越来越高,虽然我院铜绿假单胞菌整体的耐药性低于2008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福建省铜绿假单胞的耐药性),建议临床工作中应根据药敏结果并加强对它的耐药性连续监测,采用有效药物单一或联合疗法,对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提高疾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5。4参考文献1徐延模,杨薇,赵和平.6543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2728.2宁立芬,汪玉珍,谢彬,等.286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4):458.3李学如,孟涛,王艳.铜绿假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