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的一二三四.doc_第1页
文言文教学的一二三四.doc_第2页
文言文教学的一二三四.doc_第3页
文言文教学的一二三四.doc_第4页
文言文教学的一二三四.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王先涛时至今日,高中语文全国统编本的前几册已一一同我们见面了,其择文标准、编排体例、选文篇目,已再无什么秘密可言,关于其文言文选文之多、所占比例之重一类的话题,人们也鲜有提及了。但这套教材毕竟是新教材,文言文毕竟选了那么多篇目,占了那么大比例,究竟取怎样的教学法才能不违编辑的心衷,才能实现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选文作用之类问题,却到了该提出来并予以探索开去的时候了。纵观14册教材中的文言文部分,我们不难发现它有如下两大特点:选文既重思想性,又重艺术性,篇篇课文都堪称纯粹意义的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阅读之,咀嚼之,品味之,欣赏之,不仅可以加深对古人的思想、情操乃至古代社会风俗民情的认识,更可以获得种种美的享受与艺术的熏陶。提示简明,注解翔实,强调记诵、积累,注重对学生的感悟与鉴赏能力的熏陶和培养。总而言之,它有适宜于让学生在老师诱导与督促下进行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我打心眼里喜欢这些课文,渐渐地有关教学的一二三四便成形心中,呼之欲出:一、抱定一个宗旨依据大纲精神,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应抱这样一个宗旨:“遵循大纲要求”,以传授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为出发点,借以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重在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狠下功夫。二、确立两个目标把文言文教学目标确定在这样两点上:1帮助学生过好诵读关,切实使学生了解每一篇课文的思想内容。2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落实课文的背诵要求。若对这两个目标再加以浓缩,便是:一是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诵读”与“感悟”能力;一是督促学生完成相应的“积累”任务。三、坚持三种做法1放。为体现前文所述的教学宗旨,借鉴研究性学习的经验,“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进行三方面的学习活动,即“抄”“查”“读”。首先是“抄”。“抄”是要求学生在课前动手将课文下面的注释,摘要抄录到原文中相应的字、词、句头上去。教材的注释本是很详尽的,假以时刻,学生完全可借这些注释而大致读懂原文,但学生往往不太重视它。“抄”这一做法,无疑是有利于自主学习的。其二是“查”。注释再详,也不可能释尽原文中的每一字词句,况且学生不同,对课文字词句的理解也会有所差异。“查”,即要求学生对注释未涉及而自己又感到理解有困难的字词,自己动手查一查相关工具书,并将查得的东西用蓝色笔记录在课文的字里行间。此法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是“读”,即要求学生在“抄”与“查”的基础上读课文,并实现大致读通、读熟课文的目标。2点。即老师直接介入学生的学习。以导师的身份对其学习适时予以点拨。点拨之举主要有三类:(1)“诵读”的点拨,或以读示范,或先听后点。总之,要让学生读清句读,读出语气和语调,准确地传达出作者的思想与感情来。(2)词与句理解的点拨。既为点拨,老师便没必要对原文章句作通篇的训诂,而应侧重于对文中关键词句及重难点的诠释、讲解。(3)段与篇在思想内涵的理解方面与全文在结构与语言等特色的归纳方面的点拨。学生学习文言文,字词句的理解是基础,也是重点。但仅止于此,而不要求学生对于段落及全文在内容、思想与结构、语言方面的特点予以理解与归纳,这种学习是低层次的、不完整的,后者无疑是指导学生学习文言的难点,老师不能回避,更不能让它成为盲点。3促。即督促学生完成学习过程中的各项任务。具体工作应包括对学生在“抄”“查”“读”各个学习环节上的督促,对学生背诵课文的督促,以及适当布置点作业,检查读本阅读情况等等。“促”的工作,说说容易,做起来就比较麻烦了,但这又是文言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我们又不能不做。在促的方式上,我们应多动点脑筋,以争取主动。一般情况下,如督促其“抄”“查”“读”,可采取在“点拨”开始前,让学生翻开书,老师大面积走马观花地看一看,或点名让学生起来读一读课文;督促背诵,则可变背诵为默写,或不定时地抽背某片断课文,城里的学生还可考虑让其家长参与对学生的督促。四、落实四个步骤前文述及的三种做法,是就整个文言文教学活动而言的,这里的四个步骤,则是就每一篇课文的具体教学过程而言的。本来,教有法,教无定法,这是被认定的公理,我也并非有要大家一致恪守某种教学法的主张,但又总以为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必须落实这样四个步骤:1激趣。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只有人们自愿做的事才做得好。”激趣的要义,全在于激发出学生“自愿做”的热情。激趣是大纲的要求,大纲讲:“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趣应注意时机的选择,或行课初,或行课末,或行课中。本人以为最好是在行课的初始时刻。如第一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就可利用学生在接触课文前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学习“读本”94课(268页)秦汉魏晋南北朝散文一文入手以激趣,从而导入单元的学习。教过秦论,可以简介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激趣。教鸿门宴,除简介司马迁与史记外,可借楚汉相争的故事梗概激趣。上兰亭集序,可出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上归去来兮辞,不妨先讲讲五柳先生传等。总之,激趣的手段可各有不同。为促进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激趣的工作也可放在行课的结束阶段进行。如上鸿门宴,在结束前就可提出“从项羽不杀刘邦你看出了什么”“假如项羽杀了刘邦”等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等等。2导学。即指导学生学习。叶圣陶有句名言,叫做“教是为了不教”。“导学”的目的就是教学生学习,以最终达到不教。本人主张的“放”,是在“导”的前提下的放,决不是“放羊式”的一放便撒手不管式的放。“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自主学习,放的每一步,老师都应先给出具体的目标任务,以避免其瞎撞或偷懒。比如要求学生“抄”“读”,老师必先作出范围与程度的要求等等。“导学”的做法,还可在行课过程中进行。如教过秦论,可指导学生拟出其结构图,学鸿门宴,老师又可先就项羽或刘邦的形象作出分析以示范,再让学生分析其他几个人物形象等等。3发隐。这里的“隐”,是指课文中潜在的、不能从字面上直接看出来的东西,而“发隐”则是指将这些东西揭示出来,使其明朗化,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生毕竟是学生,其“自主学习、探究”的结果也只能是“有所知”,而不可能“尽知”。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老师的适时“发隐”,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必要的。课文中“隐”主要有三类:关键句。如过秦论中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鸿门宴中的“竖子,不足与谋”等。段或篇的思想内容。如兰亭集序的二、三两段,归去来兮辞的一段和四段。篇章结构、语言及其他。如过秦论的结构艺术、语言特色,鸿门宴与鲁迅先生“无韵之离骚”这一评价的联系等等。教学中,老师适时适度的“发隐”,无疑会收到使学生在有所悟但所悟不清的情况下,获得一种豁然开朗的感受,而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的效果。4厉行。即要求并督促学生学习与积累。如果说“帮助学生过好诵读关,切实使学生了解每一篇课文的内容”这一教学目标存在着阶段性,即具有一篇一起迄的性质的话,那么,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落实对课文的背诵要求,即督促学生完成“积累”任务这一目标,则明显具有连续性与层递性。另一方面,由于对文言文的相对陌生,以及语文学习本身的隐效性与迟效性的特点,加上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外语及数理化学习的强大压力下,要学生自觉地去完成相应的学习与“积累”任务,这恐怕只能是我们的“单相思”。所以,“厉行”,严格要求与督促学生学习与积累,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我们必须坚持。“厉行”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要求学生自主地去学习课本中相应的文章;一方面则是督促学生完成“积累”的工作。而积累,首先是词的积累,每课后的第“三”题列出的词,必须让学生熟记,还应要求学生掌握课文中相关的510个词;其次是短语与句的积累,如兰亭集序中丰富的四字短语,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