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业10强区市暨工业50强企业命名表彰大会上的发言_第1页
重庆工业10强区市暨工业50强企业命名表彰大会上的发言_第2页
重庆工业10强区市暨工业50强企业命名表彰大会上的发言_第3页
重庆工业10强区市暨工业50强企业命名表彰大会上的发言_第4页
重庆工业10强区市暨工业50强企业命名表彰大会上的发言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5重庆工业 10 强区市暨工业 50 强企业命名表彰大会上的发言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涪陵工业经济的发展情况作如下发言:一、2002 年涪陵工业经济基本情况2002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涪陵工业成功应对各种机遇与挑战,以发展为主题,以实施重点发展战略为轴心,工业经济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增长%,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 70 亿元,增长%,实现利税总额亿元,其中利润亿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工业占 GDP 的比重达到%,有力地支撑了全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回顾 2002 年的工作,我们主要有以下五点体会:2 / 5坚持实施重点发展战略不动摇。重点发展战略是十多年来涪陵工业经济得以长足发展的基石,是涪陵历届党委政府抓工业长期坚持并不断赋予新内涵的有力举措。正是由于我们在工作中不平均用力,不撒胡椒面,而是抓重点,求实效,对纳入重点扶持的企业,在领导精力、项目摆布、资金调剂、能源供给、土地征用、政策扶持等方面尽可能向其倾斜,才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工业经济的稳步发展。 “八五” 、 “九五”期间,我们先后实施“过亿超千”及“5135”等重点发展战略,使一批企业发展壮大。进入“十五” ,我们把重点发展战略推向第三步启动实施“三个一”工程。即在我区现有重点企业中选择 12 户重中之重的工业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力争到 XX 年,其销售收入总额突破 100 亿元,利税总额突破 10 亿元,培育 10 个国家级名牌产品。2002 年初,为使“三个一”工程有更为明确的载体,我们适时提出了“建大园区、办大工业、求大发展”的思路,把“三个一”工程的重点放在建设太极、朝华、建峰、化工、纺织和有色金属等六大工业园区上来。目前,六大园区建设进展顺利,至 2002 年底,共实施项目15 个,总投资亿元。坚持借助外力求发展不懈怠。涪陵工业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抓住三峡移民迁建、对口支援、西部3 / 5大开发、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等重要机遇,走开放之路,使我们能够在更大的空间,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寻求更优的技术、更知名的品牌、更有实力的合作企业,借资金求发展,借技术促发展,借人才谋发展。过去,我们通过对口支援使杭州娃哈哈、江阴兰陵集团成功落户涪陵,使涪陵卷烟厂与玉溪烟厂成功联姻;通过充分利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获得国债项目和“双高一优”项目 7 个,获贴息贷款总额亿元,贴息到位资金 9750 万元;通过三峡移民迁建抓技改,使太极集团、涪陵化工、金帝集团、东升铝业等企业发展壮大。2002 年,我区招商引资工作依然没有停步,跑部跑市及市外其他省区寻求合作的范围更广、频率更快、声势更盛、态度更诚。尤其是去年 4 月,涪陵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率团赴江苏、浙江招商引资,极大地促进了我区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榨菜集团 1万吨绿色高品质出口榨菜技改生产线等 7 个项目又进入了国债技改贴息和“双高一优”的计划盘子,新加坡泛联集团、南京红太阳、深圳三九药业、香港和隆公司、香港腾辉水泥集团等知名企业相继落户涪陵,其中新加坡泛联集团拟在涪投资 4800 万美元,建设亚洲最大的豆油加工基地,其第一期工程将于今年 10 月份建成投产。12 下一页坚持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路子不停步。涪陵工业在高扬4 / 5对外开放主旋律的同时,始终坚持以科技进步和技术改造为切入点,不断进行嫁接与改造,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道路。对我区的重点企业,区委、区政府要求其每年必须启动实施一个新的技改项目,并要求其核心技术装备必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过去,通过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关联度大、能够形成规模经济的骨干技改项目的实施,使我区工业企业产品逐年更新换代,装备水平不断提高。2002 年,我区又有太极集团“双加”工程等 8 个项目建成投产,有新涪公司豆油生产线、娃哈哈公司年产万吨瓜子生产线等 7 个项目开工建设,其中大多数项目今年已竣工或即将竣工。这些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坚持以改革促结构调整的力度不减弱。客观上讲,我区国企改革进程滞后,落后于兄弟区县。但我们没有因此怨天尤人、丧失信心,而是承认差距,正视不足,奋起直追。通过去年的大马力推动和合力攻坚,我区国企改革成效明显。一是国有工业企业总量明显下降,截止 2002 年底,全区已有 63 户国有工业企业先后实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革,国企改革面达到%;二是大中型企业基本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到 2002 年末,全区 23 户大中型企业中,除 2 户中央企业和2 户公益性企业外,其余 19 户大中型企业均改制为公司制5 / 5企业,基本上建立和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和财产组织结构;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