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蚕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_第1页
农村蚕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_第2页
农村蚕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_第3页
农村蚕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_第4页
农村蚕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5农村蚕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摘要阐述了农村蚕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防治蚕病发生的对策,以期为农村养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养蚕;蚕病;发生原因;防治对策 养蚕业是一项生产环节较多、技术性较强、劳力密集型的产业。尤其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基础设施、消毒防病等水平不一,多种蚕病时有发生,有的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根据笔者多年在基层的工作经验,现将当前农村蚕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对策总结如下。 1 农村养蚕易发病的原因 养蚕基础设施条件差,预防意识不强 部分养蚕户没有专用(小)蚕室。因蚕室不规范,不具2 / 5备养蚕的基本条件,小蚕饲养无法保温保湿,大蚕饲养无法通风换气,这些规范化技术都无法操作。还存在人蚕共处一室的现象,消毒工作难以彻底。相当一部分蚕农对蚕的生理特性不了解,因而主观上没有“防病在先”的意识,不会主动切断病原物;忽视蚕室蚕具和蚕座、蚕体的消毒,蚕期中的蚕体保护措施不力,导致病源污染,引起蚕病暴发,严重影响蚕茧的产量和质量2。 蚕期前后消毒不彻底 蚕农普遍存在“重养轻消”的思想,有的不消毒,或消毒不全面,甚至消毒方法掌握不当,不能对症选用消毒药剂;更多的是不进行回山消毒,这样养蚕环境中就会留存大量的病源物,导致蚕病的发生。蚕室具消毒不彻底,主要表现:一是消毒方法不当,用药量不足,不能按蚕室大小面积计划用药。二是消毒不按程序进行,对蚕室蚕具周围环境等不进行清理、浸泡、刷洗、曝晒;还有些农户对蚕具边洗边消,边用边消。三是消毒不彻底,只注重蚕室地面、墙壁的消毒,忽视屋顶、门窗和周围环境的消毒;蚕室蚕具消毒后,不能保证密闭及保持湿润 30 min,熏烟消毒时密闭不严等。四是用药不对症,盲目用药,甚至购买和使用劣假蚕药。五是蚕期消毒主次不分。蚕农在饲养过程中,抓不住关键环节,只3 / 5注重给桑,往往轻视蚕体和蚕座消毒,没抓住蚕体对病原体抵抗力最弱时期的保护,如蚁蚕、小蚕期、起蚕、将眠蚕和老熟蚕等。也没有加强对病弱蚕的淘汰与隔离,增加了病蚕与健康蚕的重复交叉感染机会,导致蚕病暴发3。 2 防治对策 严格消毒防病,杜绝传染 一是养蚕前对蚕室、蚕具进行全面打扫清洗,使附着在蚕室地面、墙壁和蚕具上的病原数量减少,并充分暴露出来,然后根据不同情况(病原、蚕室条件、消毒范围等),用不同药物对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消毒,消毒药液配制浓度准、数量足,按药物所要求的条件,才能达到好的消毒效果4。二是蚕期中坚持消毒,蚕前消毒不是一劳永逸,随蚕期延长,病原不断增加,蚕期应坚持每天对蚕体、蚕座撒药消毒,杀灭蚕座内群体病源感染机会,并随时拣出病弱小蚕,丢入消毒缸内,统一处理,使用的药物有漂白粉、防僵粉、大小蚕防病一号等。坚持给桑前和除沙后洗手,合理处置蚕沙,以免病原扩散。三是养结束后立即回山消毒,从养蚕前后病原增长情况看,采茧后病原最多、最新鲜又集中,是杀灭的好机会,蚕室蚕具清扫后使用含有效氯 1%的漂白粉液4 / 5消毒,然后再清洗蚕室、蚕具,曝晒后再次消毒。 加强饲养管理,增强蚕体质 一是做好饲育期气象环境调节,按蚕各龄期生长发育时期对温度、湿度的要求,调节好适宜的气象环境。二是小蚕饲育中实行小蚕规范化饲养技术,做好保温、保湿、饱食和精选良桑工作,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大蚕要注重高温多湿环境的调节,严格分批提青,隔离或淘汰迟眠蚕和病弱小蚕,确保大蚕健康,稀放、良桑饱食,使蚕儿发育齐一,增强蚕的体质,从而提高抗病能力。三是预防微量农药中毒。大田作物施用农药,常污染桑叶,引起蚕中毒,中毒重者造成死亡,轻者不显症状,但抗病能力降低,易发病死亡。四是提高蚕农的科技素质,逐步使蚕农达到操作规范化,自觉养成在采桑、给桑、扩座、除沙等操作过程中良好的消毒卫生习惯5。 消灭桑园害虫,完善共育体系,防治蚕病 为了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在桑园管理上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做好桑园肥培管理,坚持氮、磷、钾肥配5 / 5合施用,以提高桑叶的产量和质量;二是加强病虫害测报工作,及时做好桑园治虫防病工作;三是消除病虫寄生和越冬环境;四是对污染的桑叶进行叶面消毒,杀灭病原体。在迅速确定蚕病的情况下,及时选配恰当的优质高效蚕药进行防治。蚕药使用应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