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孔口、管嘴出流和有压管流_第1页
第七章 孔口、管嘴出流和有压管流_第2页
第七章 孔口、管嘴出流和有压管流_第3页
第七章 孔口、管嘴出流和有压管流_第4页
第七章 孔口、管嘴出流和有压管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3 第七章第七章 有压流有压流 学习要点 学习要点 熟练掌握短管自由出流和淹没出流的水力计算 虹吸管的过流能力和安装高度 水 泵的安装高度及倒虹吸的过流能力等 长管的水力计算 掌握管嘴出流的工作条件及流量系数 大的原因 水利和市政专业应掌握 其它专业要求了解串联 并联管路 均匀泄流管路的水力 计算 市政专业应掌握 其它专业要求了解管网的水力计算 第一节第一节 孔口出流孔口出流 本章应用流体力学基本原理 结合具体流动条件 研究孔口 管嘴及管路的流动 研究流 体经容器壁上孔口或管嘴出流 以及流体沿管路的流动 对供热通风及燃气工程具有很大的实 际意义 如自然通风中空气通过门窗的流量计算 供热管道中节流孔板的计算 工程上各种管 道系统的计算 都需要掌握这方面的规律及计算方法 一 一 薄壁小孔口恒定出流薄壁小孔口恒定出流 当孔口具有锐缘 出流的水股与孔口只有周线上的接触 且孔口直径 d 0 1H 称为薄壁小 孔口 当孔口泄流后 容器内的液体得到不断的补充 保持水头 H 不变 称为恒定出流 1 小孔口自由出流 小孔口自由出流 如图 7 1 所示 孔口中心的水头计保持不变 由于孔径较小 认为孔口各处的水头都为 H 水流 由各个方向向孔口集中射出 在惯性的作用下 约 在离孔口处的 d 2 处的 c c 断面收缩完毕后流入大 气 c c 称为收缩断面 这类泄流主要是求泄流量 以过孔口中心的水平面 为基准面 写出 上游符合缓变流的 0 0 断面及收缩断面 c c 的能 量方程 7 1 r P H a g aVa 2 2 r Pa 0 w C h g aV 2 2 c c 断面的水流与大气接触 故 若只计流经孔口的局部 即 c P a P hw hj 7 2 g VC 2 2 0 其中 Vc为收缩断面的平均流速 令 H0称为有效水头或全水头 称为行近流速水头 并取 1 0 g v HH 2 2 0 0 2g v2 0 c a 于是式 7 2 可改写为 H0 1 7 3 0 g vc 2 2 图 7 1 孔口自由出流 104 图 7 2 孔口淹没出流 7 4 0 1 1 C v 0 2gH 式中 流经孔口的局部阻力系数 0 令 0 1 1 流速系数 7 5 0 2gHvC 设孔口的面积为 A 收缩断面的面积为 则 1 c A A Ac 式中 收缩系数 于是孔口的出流量为 7 6 0 2gHAAvQ cc 0 2gHA 式中 为孔口出流的流量系数 式 7 6 即为小孔口自由出流的流量公式 2 孔口淹没出流 孔口淹没出流 如图 7 2 所示 孔口位于下游水位以下 从孔口流出的水流流入下游水体中 这种出流 称为孔口淹没出流 孔口断面各点的水头均相 同 所以淹没出流无大小孔口之分 以过孔口中心的水平面作为基准面 写出 符合渐变流条件的 1 1 断面和 2 2 断面的能 量方程 H1 H2 hw 7 7 r P1 g va 2 2 11 r P2 g va 2 2 22 式中 H1 H2 H P1 P2 H 为上游 下游的水位差 所以 H hw H0 hw g va 2 2 11 g va 2 2 22 若上 下游水池较大 则0 有 H 水头损失只计水流流经孔口和从孔口流出 1 v 2 v 0 H 后突然扩大的局部损失 则 hw 7 8 j h 0 g vc 2 2 式中突然扩大的局部损失 l 于是 H0 1 0 g vc 2 2 vc 7 9 0 1 1 0 2gH 0 2gH 流量的计算公式为 105 7 10 0 2gHAAvQ cc 0 2gHA 式中 淹没出流的流量系数 与自由出流的流量系数相等 3 影响流量系数的因素影响流量系数的因素 流量系数决定于局部阻力系数 垂直收缩系数和流速系数 即 f 0 与雷诺数和边界条件有关 当雷诺数较大 如水流在阻力平方区时与无关 工程中常 0 0 e 遇到的出流雷诺数都较大 故可认为 和不随变 0 而只与边界条件有关 在边界条件中 影响的因素为孔口形状 孔口在 壁面的位置和孔口的边缘情况三方面 孔口形状是影响 的因素之一 但实际表明 对小孔口 孔口形状不同 差别并不大 孔口的位置对收缩系数有直接的影响 如图 7 3 中的 a 孔 孔口的全部边界不与侧边和底边重 合 其四周的流线都发生收缩 称为全部收缩孔口 孔 口边与侧边的距离大于 3 倍的孔宽 称为完善收缩 孔 b 虽为全部收缩 但孔口边界与侧边的距离较小 故产生 不完善收缩 孔 d 和孔 c 部分边界与侧边重合 故产生 部分收缩 孔口的边缘对收缩系数有影响 薄壁小孔口的收缩系数最小 圆边孔口的收缩系数最大 直至等于 l 根据试验资料 薄壁小孔口在全部 完善收缩情况下 各项系数列于表 7 1 中 二 孔口的变水头出流二 孔口的变水头出流 当液体通过孔口注入容器或从容器中泄出时 其有效水头随 时间改变 称为孔口变水头出流 如图 7 4 所示 这种出流的 流速 流量都随时间改变 属非恒定流 给水工程中水池的注水 和放空 水床的放空 船闸闸室的充水及放水等均属变水头出流 之例 一般地 当容器的面积较大或孔口的面积较小时 容器内 液面高程变化缓慢 则把整个非恒定流过程分成很多微小时段 在每一个微小的时间段内 认为液面的高程不变 孔口的恒定流 公式仍然适用 这样就把非恒定流的问题转化为恒定流的问题来 处理 变水头出流的计算主要是计算泄空和充满所需的时间 或 根据出流时间反求泄流量和液面高程变化情况 下面分析等截面积的柱形容器 水流经孔口出流放空所需的时间设时刻 t 时孔口的水 A 头为 h 在微小的时段 dt 内流经孔口的体积 dv Qdt Adt 在相同的时段内 容器内 gh2 表 7 1 薄壁小孔口各项数表 收缩系数 阻力系数 o 流速系数 流量系数 0 63 0 640 05 0 060 97 0 980 60 0 62 图 7 4 孔口变水头出流 图 7 3 全部收缩和部分收缩收缩 106 液面降落 由此减少的体积为 dv 容器内减少的体积等于通过孔口流出的体积 即 dh Adh dh Adt A gh2dh ghA A dt 2 对上式积分得水头由 Hl降至 H2所需的时间 7 11 h dh gA A t H H 2 1 2 21 2 2 HH gA A 若 H2 0 即容器放空 所用的时间为 7 12 gA HA t 2 2 1 max 2 Q V 式中 V 容器放空体积 Qmax 开始出流的最大流量 式 7 12 表明 变水头出流时 容器的放空时间等于在起始水头 H1的作用下 流出同样体 积水所需时间的二倍 第二节第二节 管嘴出流管嘴出流 一 管嘴恒定出流一 管嘴恒定出流 1 管嘴出流的过流能力管嘴出流的过流能力 如图 7 5 所示 在孔口处接一长 L 3 4 d 的短管 水 流通过短管的出流称为管嘴出流 管嘴出流的特点是在距管 道入口约为 0 8d 处有一收缩断面 c c 经 c c 后逐渐扩 C L 张并充满全管泄出 分析时可只考虑管道进口的局部损失 现以 为基准面 列 和 1 1 的能量方程 0 0 0 0 7 13 g va H 2 2 00 g av 2 2 g v n 2 2 令 7 14 g va HH 2 2 00 0 则 7 15 g v aH n 2 2 0 0 7 16 V 0 2 1 gH a n 0 2gH n 管嘴的流量为 7 17 QvA 0 2gHA n 0 2gHA n 式中 管嘴阻力系数 相当于管道锐缘进口的情况 0 5 n n 图 7 5 圆柱形外管嘴 107 管嘴阻力系数 n n n a 1 82 0 5 01 1 管嘴出口处的流速 v 管嘴阻力系数 因出口无收缩 n 82 0 1 nnn 式 7 17 与式 7 10 形式完全相同 但式 7 10 中为 0 62 而 0 82 n 即在同一个管路系统中 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管嘴出流能力是孔口出32 1 62 0 82 0 n 流的 1 32 倍 可见同样的水头同样的过流面积管嘴的过流能力远大于孔口出流 2 收缩断面的真空收缩断面的真空 孔口外加了管嘴 增加了阻力 但流量并未减少 反而比原来提高了 32 这是因为收缩 断面处真空起的作用 如对图 7 5 的 c c 和 l 1 断面列能量方程有 g v g av g va r p u ccc 22 0 2 22 2 g v g av g va r p u ccc 222 22 2 vv A A v c c 1 式中 u 由 c c 扩大到满管的水头损失系数 22 1 1 1 c u A A 所以 g v g av v g a r P cc 2 1 1 2 1 2 2 2 2 2 2 2 2 2 1 1 2 a a g v c 取 又 0 1 aac64 0 0 2gHv n 0 2 2 2 H g v n 82 0 n 所以 7 18 00 2 2 2 75 0 1 64 0 1 1 64 0 1 82 0 HH r Pc 与孔口自由出流比较 后者出流收缩断面在大气中 而管嘴出流收缩断面为真空区 真空 度达作用水头的 0 75 倍 真空对液体起抽吸的作用 相当于把孔口的作用水头增大 75 这就 是管嘴出流比孔口出流增大的原因 3 管嘴的正常工作条件管嘴的正常工作条件 由式 7 18 知 作用水头越大 收缩断面的真空值越大 真空度达 7m 以上时即 液体内部会放出大量的汽泡 这种现象称为空化 或成为汽化 v p m0 7 0 Hm0 9 低压区放出的汽泡随流带走 当到达高压区时 由于压差的作用使汽泡突然溃灭 汽泡溃灭的 过程时间极短 只有几百分之一秒 四周的水流质点以极快的速度去填充汽泡空间 以致这些 质点的动量在极短的时间变为零 从而产生巨大的冲击力 不停地冲击固体边界 致使固体边 界产生剥蚀 这就是汽蚀 或称为空蚀 另外 当汽泡被液流带出管嘴时 管嘴外的空气将在大 气压的作用下冲进管嘴内 使管嘴内液流脱离内壁管 成为非满管出流 此时的管嘴已不起作 用 108 其次 管嘴的长度也有一定的限制 长度过短 流束收缩后来不及扩到整个断面 其空不 能形成 管嘴不能发挥作用 长度过长 沿程损失不能忽赂 出流将变为短管流 因此圆柱形 外管嘴的工作条件是 1 作用水头 3 管嘴长度 L 3 4 d 0 Hm0 9 第三节第三节 简单管路水力计算简单管路水力计算 所谓 短管 是指局部水头损失与流速水头之和所占的比重较大 计算中不能忽略的管路 如抽水机的吸水管 虹吸管和穿过路基的倒虹吸管等均属短管 如果局部水头损失与流速水头 之和所占的比重较小 在计算中可以忽略的管称为长管 给水工程中的给水管常按长管处理 短 长管水力计算的基本依据是连续性方程和能量方程 一 一 短管水力计算基本公式短管水力计算基本公式 1 自由出流自由出流 如图 7 6 所示水流自水池经管道流入 大气 直径 d 不变 以过出口处管轴的平 面 0 0 为基准面 写出 1 1 2 2 断 面的能量方程 w aa h g avp g vap H 2 0 2 2 2 00 令 则 H0 十 g va HH 2 2 00 0 g aV 2 2 w h 该式表明 在自由出流的条件下 作用水头一部分消耗在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中 其余的 将转化为出口的动能 g v d l hhh jfw 2 2 7 19 g v d l aH 2 2 0 取 则0 1 7 20 00 22 1 1 gHgH d l v 式中 称为管道的流量系数 d l 1 1 7 21 0 2gHAvAQ 7 22 gHAQ2 式 7 21 和 7 22 为管道自由出流的流量公式 图 7 6 短管自由出流 109 2 淹没出流 淹没出流 如图 7 7 管道出口在下游液面以 下 则液流为淹没出流 以下游液面 0 0 为基准面 写 1 1 和 2 2 断面的能量 方程 w h g v g v H 2 00 2 0 2 22 2 00 下游水池面积较大 则0 2 v 此表明在淹没出流情况下 管路的作用水头完全用于克服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 则 w hH 0 7 23 g v d l hH w 2 2 0 7 24 00 22 1 1 gHgH d l v 式中 淹没出流的流量系数 7 25 d l 1 7 26 0 2gHAQ 7 27 gHAQ2 式 7 26 和式 7 27 为淹没出流的流量计算式 淹没出流的流量系数与自由出流的流量系数虽计算公式不同 但同一个管路系统的计 算结果相等 因自由出流时 出口有流速水头 其流速分布不均匀系数 无局部损失 0 1 而淹没出流时出口无流速水头 但有局部损失 其 式 7 26 和式 7 27 与式0 1 7 21 和式 7 22 相同 虽然流量系数相等 但 Q 值却不等 因为它们的作用水头不同 自由出流近似的等于出 口断面中心与上游水位之间的高差 不受下游水位变化的影响 而淹没出流的作用水头则是上 下游的水位差 受下游水位的升高而减小 故淹没出流的流量小于自由出流的流量 3 水力计算问题水力计算问题 虹吸管的计算虹吸管的计算 虹吸管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如为减少挖方而跨越高地铺设的管道 给水建筑中的虹吸泄 水管 泄出油车中石油产品的管道及在农田水利工程中都有普遍的应用 凡部分管道轴线高于上游供水自由水面的管道都叫做虹吸管 如图 7 8 最简单的虹吸管 为一倒 v 形弯管连接上下游液体 由于其部分管道高于上游液面 或供水自由液面 必存在真空 管段 为使虹吸作用开动 必须由管中预排出空气 在管中初步造成负压 在负压的作用下 液体自高液位处进入管道自低液位处排出 由此可见 虹吸管乃是一种在负压 真空 下工作的 管道 负压的存在使溶解于液体中的空气分离出来 随着负压的加大 分离出的空气会急剧增 加 在管顶会集结大量的气体挤压有效的过水断面 阻碍水流的运动 严重的会造成断流 图 7 7 短管淹没出流 110 为保证虹吸管能通过设计流量 工程上一般限制管中最大允许的真空度为 hv 7 8cm 虹吸管的水力计算可直接按短管公式 7 27 计算 如图 7 8 其流量系数 7 28 exben C d ll d l 3 11 21 式中 进口的局部阻力系数 en 转弯的局部阻力系数 b 出口的局部阻力系数 1 0 ex ex 虹吸管内的最大真空度确定如下 以 0 0 为基准面 写出 1 1 和 2 2 断面的能量方程 21 2 2 11 22 00 w cc s h g vap h g va 式中 0 1 v 212121 fjw hhh0 1 c a 所以 7 29 sben c h g v d lp 2 21 2 1 令 为管中 C 点的真空高度 应小于或等于管中的最大允许真空高 r p r pV c r pV r pV 度 hv 例例 7 1 如图 7 8 所示的虹吸管 上 下游水位差 H 2m 管 长 15m 18m 管径 d 200mm 进口的阻力系数 1 l 2 l 1 0 转弯的阻力系数 0 2 沿程阻力系数 en b 025 0 管顶 c 总的允许真空度 hv 7m 求通过的流量 Q 和最大允许安 装高度 hs 解解 流量系数 385 0 2 030 1 2 0 1815 025 0 1 1 31 11 21 ben c d ll d l u 流量smgHAQ c 0756 0 2 6 19 4 2 014 3 385 0 2 3 2 最大允许安装高度由式 7 29 得 g v d l r PP h ben ca s 2 21 2 1 m73 5 2 014 3 0756 0 4 6 19 1 2 0 15 025 0 2 0211 7 2 2 水泵吸水管的计算水泵吸水管的计算 如图 7 9 所示 水泵从蓄水池抽水并送至水塔 需经吸水管和压水管两段管路 水泵工作 时 由于转轮的转动 使水泵进口端形成真空 水流在水池水面大气压的作用下沿吸水管上升 经水泵获得新的能量后进入压水管送至水塔 水泵的吸水管属短管 吸水管的计算任务是确 图 7 8 虹吸管 111 定水泵的最大允许安装高度及管径 管径的确定管径的确定 1 1 吸水管的管径一般是根据允许流速确定 根据有关规定 通常吸水管的允许流速为 0 8 1 25m s 流速确定后则管径 d 为 7 30 v Q v Q d13 1 4 安装高度的确定安装高度的确定 2 2 离心泵的安装高度 是指水泵的叶轮轴线与水池水面的高差 以 Hs表示 如图 7 8 以水 池水面为基准面 写出 1 1 和 2 2 断面的能量方程 7 31 g v d l ahh g av r P H vwS 2 2 2 21 2 2 式中 hv为水泵进口的真空度 式 r P hv 2 7 31 表明 水泵的安装高度主要与泵进口的真 空度有关 还与管径 管长和流量有关 如果水 泵进口的真空度过大 如超过该产品的允许值时 管内液体将迅速汽化 并将导致气蚀 严重的会 影响水泵的正常工作 般水泵的允许真空度 hv 6 7m 例例 7 2 如图 7 9 所示的抽水装置 实际抽水量 Q 30L s 吸水管长 l 12m 直径 d 150mm 弯 90 头一个 0 8 进口有浊水网并附有底阀 b 6 0 沿程组力系数 0 024 水泵进口处 hv em 6m 求水泵的安装高度 s h 解 解 由式 7 30 有 sm d Q v 699 1 15 0 14 3 03 0 44 22 由式 7 31 得安装高度 hs 为 m g v d l ahH vS 568 4 6 19 699 1 8 06 15 0 12 024 0 1 6 2 22 二 长管的水力计算二 长管的水力计算 长管分为简单管和复杂管 凡是管径沿程 不变 流量也不变的管路成为简单管 简单管 路的计算是一切复杂管路计算的基础 本节只 介绍简单管路 1 简单管道简单管道 图 7 9 水泵装置系统 图 7 10 简单管道 112 设有一长管直径 d 长度为 L 上接大水池 下通大气 管中流量 Q 水池中液面与管出口 间高度差为 H 图 7 10 下面就来导出联系这些参数的长管计算公式 取过管出口断面中心的 水平线为基准线 0 0 并在水池中距管进口有一相当距离取作上游断面 1 1 把管出口断面取 作下游断面 2 2 并把 1 1 面与自由液面的交点和 2 2 面上管中心点取为计算点 列出伯努 利方程 w h g va g va H 2 00 2 0 2 22 2 11 由于水池大 故 按长管处理可忽略 则上式可简化为0 1 v j h g va 2 2 22 7 32 g v d L hH f 2 2 2 上式中的 H 作用水头 该式说明整个作用水头全部消耗在克服管路沿程阻力上了 引 用管中流量代替速度 即将代如上式得 2 4 d Q v 7 33 2 52 8 lQ dg H 令 则al dg l S 52 8 7 34 22 alQSQH 式中 比阻 是指单位流量通过单位长度管道所需水头 a 沿程阻力参数 S 显然比阻决定于管径 d 和沿程阻力系数 由于的计算公式繁多 故计算比阻的公式也 很多 这里只引用土建工程所常用的两种 上章所介绍的合维列夫公式适用于旧铸铁管和旧钢管 将两式分别代人比阻得到 7 35 3 5 001736 0 d a smv 2 1 7 36 3 5 3 0 52 001736 0 8 1852 0 ddg a smv 2 1 第二种公式是从谢才公式 得到 L h RCRJCv f 7 37 l RC v hf 2 2 代入式有 7 32 Hl RC v 2 2 2 22 2 SlQl RAC Q 得 7 38 22 1 RAC S 取曼宁公式 其中代入上式 代入整理得 6 1 1 R n C 2 4 4 dA d R 113 图 7 11 串联管道 7 39 33 5 2 3 10 d n S 例例 7 3 由水塔向工厂供水 图 7 11 采用铸铁管 已 知工厂用水量 Q 280 m h 管道总长 2500 m 管径 3 300 mm 水塔处地形标高为 61m 工厂地形标高 1 z 为 42m 管道末端需要的自由水头 25m 求水 2 z 2 H 塔水面距地面高度 1 H 解 解 以水塔水面作为 1 l 断面 管道末端为 2 2 断面 列出长管的伯努利方程 f hHH 000 2211 由上式得到水塔高度 而 f hHH 1221 2 SlQHhf smsm d Q v 2 1 10 1 30 0 3600 28044 22 说明管流处于紊流过渡区 故比阻 S 用 7 36 0 852 S 3 5 3 0 52 001736 0 8 1 ddg 0 8 62 3 5 3 0 0398 1 3 0 001736 0 10 1 867 0 1ms mSLQhf73 15 3600 280 25000398 1 2 2 则水塔高度为 42 25 61 15 73 21 73m f hHH 1221 第四节第四节 复杂管路水力计算复杂管路水力计算 一 串联管道一 串联管道 由直径不同的几段管段依次连接而成的管道 称为串联管道 串联管道各管段通过的流量 可能相同 也可能不同 如图 7 11 所示 串联管路计算原理仍然是依据伯努利方程和连续 性方程 对图 7 11 根据伯努利方程有 7 40 n j j f m i ij hh g v H 11 2 2 式中 管道局部损失 j h 图 7 11 水塔 114 管道沿程损失 f h 根据连续性方程 各管段流量为 121 qQQ 232 qQQ 或 7 41 i Q ii qQ 1 若每段管道较长 可近似用长管模型计算 则式 7 40 可写成 7 42 2 11 i i n i i n i if QLShH 串联管道的计算问题通常是求水头H 流量 Q 及管径d 例例 7 7 4 4 一条输水管道 管材采用铸铁管 流量Q 0 20 管道总水头H 30m管全长 1000m 现已装sm 3 l 设了 480m 管径 350mm的管道 为了充分利用水头 节约管材 试确定后段管道的直径 l 1 d 2 d 解 解 第一步 计算管段 1 的流速 sm d Q v 08 2 35 0 20 0 44 22 1 1 用式 7 35 计算比阻 62 3 53 5 1 4529 0 35 0 001736 0 001736 0 ms d S 第二步 由式 7 42 得 2 2211 QlSlSH 即 2 2 2 20 0 4801000 20 0 480452 0 30 S 得 62 2 024 1 msS 第三步 再由式 7 35 求出 mmm S d300300 0 024 1 001736 0 001736 0 3 5 1 3 5 1 2 2 因为 300 mm 所以 1 2m s 说明计算正确 2 d 1 d 2 v 二 二 并联管道并联管道 在两节点之间并设两根以上管段的管道称为并联管道 每根管道的管径 管长及流量均不 一定相等 如图 7 12 中A B两节间有三根管段组成并联管道 并联管道的计算原理仍然是伯 努利方程和连续性方程 其主要特点是 1 并联管道中各支管的能量损失均相等 即 7 43 4321wwww hhhh 若每段管道按长管考虑的话 上式又可写成 2 333 2 222 2 111 QlSQlSQlShfAB 图 7 12 并联管道 115 7 44 或者 11 1 lS h Q fAB 22 2 lS h Q fAB 33 3 lS h Q fAB 7 45 2 总管道的流量应等于各支管流量之和 即 321 QQQQ 7 46 fAB h lSlSlS 332211 111 例例 7 7 5 5 三根并联的铸铁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