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新的doc_第1页
检验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新的doc_第2页
检验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新的doc_第3页
检验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新的doc_第4页
检验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新的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各种各种标标本的采集本的采集 一 血液标本的采集 一 毛细血管采血 常用采血部位为耳垂和手指末梢 凡用血量较少的检查 一般从 手指取血 手指采血操作方便 可获得较多血量 成人以左手无名指 为宜 婴幼儿可从拇指或足跟部采血 严重烧伤患者 可选择皮肤完 整处采血 二 静脉血标本采集 目的 1 全血标本 将人体内血液采集到采血袋内所形成的混合物称 为全血 即包括血细胞和血浆的所有成分 测定血沉 血常规及血液 中某些物质如血糖 尿素氮 肌酐 尿酸 肌酸 血氨的量 2 血清标本 全血自然凝固后析出的液体 用于生物化学 免疫学 检测等 如血清酶 脂类 电解质 肝功能 3 血培养标本 培养检测血液中的病原菌 注意事项 1 采血时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2 应尽量在使用止血带 1 min 内采血 肘部采血不要拍打手臂 3 当需要重复使用止血带时 推荐再次使用前应保证至少间隔 2 分钟 或者使用另一上臂 2 4 采血时只能向外抽不能向静脉内推 以免注入空气 5 采集标本的方法 时间 采血量要正确 抽取血生化时应空腹 采集 常见溶血原因 1 注射器 针头或容器不干燥 2 压脉带捆扎时间太久 淤血 过久 3 穿刺不畅 损伤组织过多 4 抽血速度太慢或太快 5 采血 时反复穿刺 针尖在静脉中反复进出 6 抗凝血混合时 振荡力量过 大 7 血液存放时间过长 8 静脉采血时 为增加血流而挤压采血部 位 9 血液标本在送检或运输过程中 挤压或振动过大等 分类 1 血常规 使用浅紫色瓶塞真空采血管 EDTA 抗凝 采集 2ml 静脉血后 立即颠倒混匀 至少 5 次 但不能剧烈震荡 如果血液有凝块 一定要 重新抽血 2 生化分析 使用绿色瓶塞真空采血管 采集 3 5ml 空腹血 避免溶血 避免 强光照射 3 红细胞沉降率 血沉 使用黑色瓶塞真空采血管 抗凝 采集 1 6ml 空腹血 至 2ml 瓶 签刻度处 立即颠倒混匀 至少 8 次 4 免疫血清分析 如 肝炎系列 甲功 激素等 使用红色瓶塞真空采血管 不抗凝 采集 3 5ml 空腹血 避免 3 溶血 避免强光照射 5 凝血四项 使用浅蓝色瓶塞真空采血管 枸橼酸钠抗凝 采集 1 8ml 空腹血 至 2ml 瓶签刻度处 立即颠倒混匀 至少 5 次 避免溶血 避免凝 固 6 血培养 1 血培养的指征 当怀疑血流感染或脓毒症时 应常规行血培养 怀疑患者有血流感染的症状有 不明原因的发烧 38 或体温过 低 36 细胞增多 10 000 ul 粒细胞减少 1 000ul 休 克 寒颤 僵直 严重的局部感染 脑膜炎 心内膜炎 肺炎 肾盂肾 炎 腹部术后感染等 心率异常加快 低血压或高血压 呼吸频率 加快 2 血培养样本的最佳时间 尽可能在患者寒战或开始发热时采 血 在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疗前采血 如患者已经应用抗菌药物进行 治疗 应在下一次用药之前采血培养 3 血培养样本的采血套数及部位 成人一般应采 2 个培养瓶 需氧 厌氧 每瓶 5 10ml 共 20ml 儿童一般只需采集需氧瓶 在保证采集血量 1 总血量下 一 般为 1 3ml 采血量不足时应优先保证需氧瓶 因临床 90 以上的 感染为需氧菌或兼性需氧菌感染 4 血培养样本培养瓶的消毒程序 去掉培养瓶口的塑料瓶盖 75 酒精消毒血培养瓶橡皮塞子 60 秒 自然待干 将标本注 4 入培养瓶内 颠倒混匀标本与肉汤 以避免血液凝集 5 采集血培养样本的注意事项 严格无菌操作 检查培养 瓶的有效期 有无渗漏 一般血培养的采血量为 5ml 10ml 8 10ml 为最佳量 亚急性心内膜炎患者 为提高培养阳性率 采血量增 至 10 15ml 血培养对无菌操作的要求比注射 采集生化 凝血等其 它标本要高 所以要最先采集血培养标本 标本采集后最好在 2h 内送检 不能送检应放于室温环境 不可放于冰箱内 6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采血方法 1 保留深静脉导管者 至少 两套 一套来自外周静脉 另一套来自导管 两个来源的采血时间应 接近 5 分钟 2 拔除深静脉置管者 从独立的 2 个外周静脉部位 无菌采集 2 套血培养 同时无菌下取出导管并剪下 5cm 导管末梢送 实验室 三 动脉血标本采集 目的 采集动脉血标本 做血液气体分析 血气分析是医学上常用于判 断机体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以及缺氧和缺氧程度等 操作步骤 1 部位选择 桡动脉 穿刺点在前臂掌侧腕关节上 2cm 动脉搏 动明显处 股动脉 腹股沟扪及搏动最明显处 腹股沟韧带下 1 5 2 0cm 2 局部消毒 直径大于 10cm 3 抽吸肝素 抽吸 2ml 入注射器内 湿润注射 器内壁后 余液去 5 掉 4 穿刺抽血 消毒左手的食指和中指 用左手的食指 中指固定好 穿刺的动脉 右手持注射器 在两指之间垂直或与动脉走向呈 40 刺 入动脉 见有鲜红色回血 右手固定穿刺针的方向及深度 左手以最 快速度抽取血液 5 拔针按压 抽血毕 迅速拔针 同时用无菌纱布加压穿刺点止 血 10 15min 6 处理标本 立即将针头斜面刺入无菌软木塞内 以隔绝空气 并 轻轻搓动注射器使血液与肝素混匀 连同化验单立即送检 7 整理记录 注意事项 抽吸肝素抗凝动脉血 2ml 抽血后要求严加密封 不能接触空气 立即送检 天热可放冰箱中 并记录当时患者体温 给氧浓度 hb 值 二 尿液标本的采集 操作步骤 1 尿常规 自理患者 清晨首次尿 1 3 到 1 2 杯 约 10ml 留置尿管 用安尔碘消毒尿管与尿液引流袋的连接上方 2cm 处 用 5ml 一次性注射器刺入尿管 回抽活塞收集尿液 如果取量不足先 夹一会尿管 但不能超过半小时 2 尿培养标本 1 中段尿留取法 6 女性病人 收集标本前用清洗液冲洗干净 从前向后仔细消毒尿 道区域 分开阴唇 开始排尿 排出几毫升后 不停止尿流 采集中 段尿 5 10ml 男性病人 回缩包皮并消毒龟头 排出几毫升后 不停止尿流 采集中段尿 2 导尿术留取法 方法一 先夹闭尿管 用安尔碘消毒尿管与尿液引流袋的连接上 方 2cm 处 用 5ml 一次性注射器刺入尿管 回抽活塞收集尿液 方法二 采用无菌操作将导尿管直接经尿道插入膀胱 获取膀胱 尿液 可减少尿液样本污染 准确反映膀胱受感染情况 但这样做有 可能将下尿道细菌引入膀胱 导致继发感染 3 经耻骨上膀胱穿刺使用无菌注射器直接从耻骨联合与脐连线 上高于耻骨联合两厘米处刺入膀胱吸取尿液 用于厌氧菌培养或留置 尿管困难的病人 3 12 或 24 小时尿标本留取 12 小时尿标本 嘱患者于晚 7 00 排 空膀胱后开始留尿至次晨 7 00 留取最后一次尿液 若留取 24 小时尿 标本 于晨 7 00 排空膀胱后留取 留第一次尿后加入防腐剂 至次晨 7 00 留取最后一次尿液 常用防腐剂的用法 1 甲苯 或二甲苯 保持尿液的化学成分不变 常用作尿蛋白 尿糖的定量测定 用法 每 100ml 尿液中加入 0 5 1 甲苯 2ml 使 之形成一薄膜 覆盖于尿液的表面 防止细菌感染 如果测定尿中的 7 肌酸 肌酐 钾 钠 氯等需加 10ml 2 浓盐酸 保持尿液在酸性环境中 防止尿中激素被氧化 常 用于内分泌系统的检查 如 17 羟类固醇 17 酮类固醇等 用法 24 小 时尿中加 5 10ml 3 甲醛 防腐和固定尿中有机成分 适用于艾迪计数 12 小时 尿白细胞计数 等 用法 每 30ml 尿液中加 40 甲醛液 1 滴 注意事项 1 留取尿标本时 不可混入粪便 以防粪便中的微生物使尿液 变质 2 女病人月经期间不宜留取尿标本 必要时先清洁外阴 再用 干燥棉球塞住阴道口后留取 3 昏迷或尿潴留患者可通过留置导尿术 留取 4 留取尿培养标本时要严格无菌操作 尽量在用药前采集标本 5 留取 12 小时或 24 小时尿标本时 应将盛尿器放于阴凉处 并根 据检验要求在尿液内加入防腐剂 若尿标本不能立即送检者 可暂存 4 冰箱 但保存不超过 8h 6 集尿袋内的尿液不能用作培养 导尿管 末端的尿液也不能用于培养 因为很难避免没有尿道菌群污染 收集 或 24 小时尿不能用作培养 三 粪便标本的采集 粪便标本的采集 1 常规标本 排空膀胱 异常粪便挑取有脓血 粘液的部分 外观 无异常的粪便应从中央取材 5g 蚕豆大小 2 细菌培养标本 用无菌棉签取中央部分或脓血 粘液部分 2 5g 致培养瓶内 塞紧瓶盖 8 3 隐血试验 0B 检查前三天禁食肉类 肝 血 含大量绿叶素的 食物或含铁剂药物 三天后留取标本送检 4 寄生虫或虫卵标本虫卵 不同部位的异常粪便 5 10g 蛲虫 嘱患者睡前或清晨起床前 将透明胶带贴于肛门周围处 阿米巴 将便器加温至接近人体的体温 排便后标本连同便盆立即送 检 采集粪标本的注意事项 1 采集培养标本时 如患者无便意 用长棉签蘸 0 9 氯化钠溶液 由肛门插入 6 7cm 顺一个方向轻轻旋转后退出 将干棉签至于培养 瓶内 盖紧瓶盖 2 如患者服用驱虫药或做血吸虫孵化检查 应该留取全部粪便 3 患者腹泻时的水样便应盛于容器中送检 四 痰标本的采集 操作步骤 1 用物携至病人床旁 对床号 姓名 住院号 对昏迷和新生儿要 核对腕带 2 常规标本采集 嘱病人晨起漱口后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液 盛于清洁容器内送检 如找癌细胞 应立即送检 3 24 小时痰标本采集 标签贴于容器上 注明留痰起止时间 嘱病 人将 24 小时 晨 7 时至次晨 7 时 痰吐于容器内 不可将唾液 漱口 水 鼻涕等混入痰内 及时送检 4 痰培养标本采集 嘱病人清晨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 再用清水 9 漱口深吸气后用力咳嗽 将痰吐入无菌培养瓶 皿 内 立即送检 5 无法咳痰或不合作者 如昏迷 气管切开 气管插管等 用一次 性集痰器收集 采集痰标本的注意事项 1 在抗生素应用前采集痰标本 2 痰标本容器应加盖 避免痰中微生物传播 3 标本采集后 1 2h 内必须立即进行实验室处理如不能及时送 达 应将标本暂存于 4 但放置时间不可超过 24h 4 无痰可用 3 5 NaCl 5ml 雾吸约 5min 导痰 也可用物理疗 法 体位引流 鼻导管抽吸等法取痰 5 如查癌细胞 应用 10 甲醛溶液或 95 乙醇溶液固定痰液后 立即送检 6 收集痰液应在清晨 此时痰量多 痰内细菌多 提高阳性率 7 不可将唾液 漱口水 鼻涕等混入痰内 8 作 24 小时痰量和分层检查时 应嘱患者将痰吐在无色广口瓶 内 需要时可加少许石炭酸以防腐 五 咽拭子培养采集法 目的 取咽部及扁桃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