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各调音阶指法_第1页
笛子各调音阶指法_第2页
笛子各调音阶指法_第3页
笛子各调音阶指法_第4页
笛子各调音阶指法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笛子 作为中国拥有最古老历史的民族乐器之一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 并延续至今 已经有 2000 多年的历史 8000 年前曾出现的骨哨是笛子的前身 笛 子大约在秦汉以前就有记载 但古时的人们对笛子的了解远不及现代笛子研究 者 包括近代的很多笛子研究者 对笛子的指法 调以及运用的表达仍然是不 完善的 所以 我仅希望以本文 能弥补一些笛子学习者对笛子的指法 调的 了解不足 同时也希望能和各位朋友一起共同进步 不管是什么乐器 指法与 调子是相互相承的 所以其实也没有调子和指法的分别 由指法不同决定了曲 子调子的变化 又由曲子调子的变化派生出不同的指法 两者密不可分 是辩 证和统一的关系 不管是笛子作曲家还是笛子演奏家 都不能忽视笛子的指法 与调的运用 下面简单地来说一说笛子常用的指法和调子关系 以及笛子的指 法 调子在曲子中的运用 从笛子可以实现的指法来讲 以全按作 5 为例 笛 子的指法从低音 5 一直到极高音 1 其实上面还有音 极高音 2 4 等 只是 确实不常用了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首先来说一说笛子常用的指法和调子的 笛子常用的调子 如果以 C 调笛子为基准 全按作 1 就是 G 调 全按作 2 就 是 F 调 全按作 6 就是降 B 调 全按作 3 就是降 E 调 那么为什么是这么分呢 因为当 C 调笛全按作 1 时 1 变成了 C 调的 5 所以从 C 1 调往上数一个 纯 5 度 是 G 5 那么我们就说 C 调笛全按作 1 后是 G 调 以此类推 当全 按作 2 时 1 变成了 C 调的 4 往上数一个纯 4 度是 F 4 所以是 F 调 那么 如果我们换成 D 调的笛子呢 同样原理 全按作 1 时 1 变成了 D 调的 5 所以 从 D 2 调往上数一个纯 5 度 就是 A 6 所以就是 A 调 以此类推 D 调全按作 2 时 1 变成了 D 调的 4 往上数一个纯 4 度是 D 5 所以我们 就说它是 G 调 也就是说是什么调子的笛子 要全按作什么 只要将这个调子笛 子的全按作 5 的 1 向上数到作的什么音 是多少度音 然后把几度音加到原来的 调子上去 算出是什么音 就是什么调子了 当然 首先得明白一些音程关系才行 以 后会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表达上的研究 那么笛子的调子和指法在曲子中又是如 何运用的呢 先来说一下笛子本身的调子对曲子的影响 我们把笛子的风格简 单地分成了两个大块 南方和北方 我们知道不同风格和不同地方的曲子要用 到不同的调子 比如北方笛子曲子的调子以 G 调笛子 梆笛 居多 原因是因 为北方的曲子大多高亢激昂 很具冲力 所以 G 调梆笛善于表现北方音乐的豪 爽感 而且又比较适合北方笛子演奏技法中的剁 吐 滑的效果 当然 同样 作为梆笛的小 F A 调也很适合北方笛子曲子的演奏 南方笛子的调子以 D 调 以下 比如 C B bB 大 A 大 G 大 F 等 居多 大多善于表现委婉和悠 闲 所以讲究声音浑厚 具有共鸣感 D 调以下曲笛也比较适合南方的笛子演 奏技法中的颤 打 叠的效果 尤其是低音区的感觉较梆笛更为厚实 再来说 说不同的曲子应用的笛子的调子吧 很多朋友不知道什么样的曲子配什么调子 的笛子 所以我想还是有必要分析一下的 除了以上说过的南北两派风格的差 异 我要说的是 北方的曲子如果是表现恬静的 舒适的风格 同样可以用 D 调来衬托 比如北派笛子代表刘管乐老先生的作品 和平鸽 就是以 D 调笛子 全按作 2 1 G 演奏的 他的作品 夸家乡 就是以 C 调笛子全按作 2 1 F 演奏的 也别有风味 另外 南派代表陆春龄老先生的作品 今昔 是以 F 调笛子全按作 5 和 2 再加上 C 调笛子全按作 2 演奏的 奔驰在草原 上 则是以 F 调笛子全按作 5 演奏的 也就说 选用不同调子的笛子与曲子本 身没有最直接的联系 那么什么才真正影响着笛子在曲子中的调子呢 大约有 三点 第一 是曲子本身的音域 比如曲子的最高音或最低音超过了全按作 5 时的常用音域 那么我们就用转调使曲子的音域满足笛子的需要 比如 鹧鸪 飞 中最低音为低音 2 用全按作 5 就无法演奏低音区了 第二 是曲子的情 绪 如果曲子的风格很活泼 又富跳跃感 那么我们不妨选用梆笛类的笛子 如果曲子的风格很平静很抒情 又富诗意 那我们不妨选用曲笛类的笛子 比 如用曲笛演奏 扬鞭催马运粮忙 就会发现情绪总是上不去 第三 是适合 笛子的技法表现 比如 山村迎亲人 中有飞指的技法 换作其它的指法 调 子 就是不能达到效果 相信只要灵活运用指法和调子 不管是演奏什么曲子 都会变得应曲而宜 得心应手 效果更加 从狭义的角度来分析 笛子的指法 和调子就如以上所说 现在从广义的角度去试着分析一下 大家知道的指法有 全按作 5 1 2 6 3 等 但还有些不常用的调子 就很少有人会去研究 实 际上 可以说只要是 12 平均律里的 理论上都能作为笛子的调子 这和中国 古代所说的 5 声音阶和近代的 7 声大相径庭 12 平均率 是我国的首先研究发 明的 古时的编钟就是 12 平均律的 还有历史上有传说明朝的一位朱姓人士 发明了 12 平均律的计算方法 一个八度内有 6 个全音 而 12 平均率则把这 6 个全音细分成了 12 个等分 也就是说 除了我们常用的 12345671 又在其中 加了中间的变化音 每个音之间的关系是原来全音之间关系的一半 12 平均率 是这样分配的 1 1 b2 2 2 b3 3 4 4 b5 5 5 b6 6 6 b7 7 1 刚好 12 个等分 其中 3 和 4 之间本来就是半音程关系即小 2 度 所以中间没 有变化音 我们学习笛子 刚开始都是新学会全按作 5 筒音作 5 随后 又分别根据过程的不同 地方的不同 学习全按作 1 2 6 3 这些是笛子最 常用的调子 但却还不是最完善的 曹文工首先突破了笛子的调子极限 运用 全按作 7 写了他的中期作品 买西莱普 由李增光演奏 这首及附西域风情 的曲子 不管是从作曲角度还是演奏角度来说 都已经踏入了笛子高难度转调曲 子的新境界 同时 我国著名笛子研究者曲祥 曲广义也编辑了一本 笛子高 级练习曲选 其中有许多指法都是不拘泥于本身的运用 而是以 12 平均率 的感觉为基础 比如通过移植后的单簧管奏鸣曲 德 兴德米特 曲 用筒音 作 1 的指法 但其有的地方产生的效果却根本没有全按作 1 的感觉 倒象全按 作 7 或者说它没有固定的调子 只是围绕着它的基本调性在不停地转调 在 笛子高级练习曲选 中 象这样的例子 不仅仅只是表现在外国的曲子里 比如我国现在作曲家潭小麟写的 离别 他力图将现代作曲理论和技法 同 中国民族音乐相结合 离别 是他留美时为 郭沫若谱写的歌曲的主旋律 全 曲使用了十二音 却具有五声调式色彩 第一句为 D 2 商 第二句为 F 4 zhi 第三句为降 E 降 3 宫 第四句为降 E 降 3 商 第五句为 D 2 商 第六句为 A 6 羽 第七句为 F 4 羽 最后为 G 5 商 也就是说 虽然整首曲子是全按作 5 的 看来很简单 却又不能按照五声或 7 升音阶的感觉去理解 所以笛子的调子是不能定死在常用指法和调子里的 应 该随音乐的需要而变化 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指法和调子里发挥笛子自身和演奏 者的无限可能性 关于笛子转调知识的一些补充 也就是关于基本的音程关系的一些知识 我 们想要了解的是转调后要确认是全按作什么 就试着看看本文吧 以前 有过 有识之士用图示法来推敲转调确定 这样的方法对于初学者确实是方便可行的 但是 随着我们对于不断涌现的新知识的求欲 以及笛子水准的各方面的成长 我们必须知道其中的原理 即 不同笛子的转调为什么是这样转 根据是什么 这就必须结合音程关系一起来分析了 首先说音程关系 是一门乐理知识 各位可以看下图中的钢琴键盘 不管朋友们是否熟悉 我都说一下 键盘中的 CDEFGAB 都是音名 那么通常也就是对应我们所知道的 1234567 那么 从 左边开始的一个 C 到右边的一个 C 称为一个八度 为什么呢 笼统地说 因 为其中包含有八度音 从学术上来说 通常一个八度也就是指一个 纯八度 那么 几度音几度音又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 解释起来有点麻烦 但我还是可 以试试的 如图 每两个相邻接的键 不管白键还是黑键 之间都是半音关系 为一个 小二度 相邻接的两个不含有黑键的白键之间也是半音关系 也称为 一个小二度 相邻接的两个含有黑键的白键之间是全音关系 称为一个 大二度 每相邻接的三个音 不能把黑键漏算 也是一个大二度 在键盘上 黑键 表示间于两个全音之间的音 也就是说 C 往右看相邻接的一个黑键是念作 升 C 写作 C 在写的时候 是左上标 那么 又因为从 D 往左看相邻接的一 个黑键 和 C 往右看相邻接的那个黑键属于同一黑键 所以 我们又可以称这 个音念作 降 2 写作 b2 在写的时候 b 是左上标 也就是说 是升号 b 是降号 以此类推 D 和 E 之间的音是 D 或者 bE 如果要问在曲子中这个 黑键具体读作升还是降 那就牵涉到作曲家赋予该曲子的 调性 了 调性 超出 了我们研究的这个课题的范围 所以我在这里不再多作解释了 大家可以参考 一些关于乐理知识的其它资料 以上是必要的提示 现在长话短说 一个八度 中所有的音程关系是怎么样分配的呢 基本的 音程关系从小到大依次排列为 小二度 例 3 和 4 之间 大二度 例 1 和 2 之间 小三度 例 3 和 5 之间 大三度 1 和 3 之间 纯四度 例 1 和 4 之间 增四度 例 4 和 7 之间 减五度 例 低音 7 和中音 4 之间 纯五度 例 1 和 5 之间 小 六度 例 中音 3 和高音 1 之间 大六度 1 和 6 之间 小七度 2 和高音 1 之间 大七度 例 1 和 7 之间 纯八度 例 中音 1 和高音 1 之间 当然 八度音程关系并非最大跨度的音程关系 但由于九度音以上构成的和弦 九和弦以上 不常用 所以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那么任意两个音之间要确定 是几度音关系有什么好方法吗 有方法 首先 我们可以先数两个音中包含几 个音 包含几个音就是有几度音 然后的关键就是看两个音之间有没有黑键 由此来确定是大音程还是小音程关系 比如 3 和 4 之间 包含 3 4 两个音 因此我们首先可以确定是一个二度音程关系 从键盘上来看 因为当中没有黑 键 所以确定是小二度关系 1 到 2 之间包含 1 2 两个音 是一个二度音程关 系 再从键盘上来看 因为 1 和 2 当中有个黑键 即包含了一个半音 所以 是一个大二度 3 和 5 之间有 3 4 5 三个音 我们可以确定是三度音程关系 那么它究竟是大三度还是小三度呢 我们还是从键盘上来看 因为 3 和 5 之间 只有一个黑键 所以是小三度关系 再比如 1 和 3 之间 我们可以数 其中包 含三个音 即 1 2 和 3 那么首先确定它是一个三度音程关系 从键盘上来看 它们之间有两个黑键 所以可以确定是大三度 1 和 4 之间是包含四个音 也 就是说是四度音程关系 那么 因为从键盘上来看 它们之间有两个黑键 所 以是纯四度 再来看 4 和 7 之间 虽然同样包含四个音 但由于它们之间有三 个黑键 所以是增四度 以此类推 1 和 5 之间包含五度音 它们之间有三个 黑键 所以是纯五度 低音 7 和中音 4 之间同样包含五个音 但是它们之间只 有两个黑键 所以我们说它们是减五度 中音 3 和高音 1 之间包六个音 所以 是六度音程关系 由于其中有三个黑键 所以是小六度 1 和 6 之间同样包含 六度音 但是却含有四个黑键 所以是大六度 中音 2 和高音 1 之间是七度音 程关系 但其中含有的黑键数是四个 所以是小七度 而 1 和 7 之间同样是七 度音程关系 但其中含有五个黑键数 所以是大七度 纯八度 没得说 就是 一个八度的关系 比如中音 1 和高音 1 之间 中音 2 和高音 2 之间等等 说 了这么多 相信大家对基本的音程关系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我们结合以上的 知识 再回过头来理解笛子的转调知识就会方便很多 笛子的转调确定 我以 前说过基本的方法 但是 并没有进一步解释 比如我以前说过 以 C 调笛子 为例 假如谱子上的要求是 C 调笛 1 C C 调 原调 那么很明显是全 按作 5 的 那么假如要求是 1 F 转 F 调 了呢 我们还是看键盘 F 这个音 比 C 上升了四度音 而且是纯四度关系 那么很明显地 我们原来的 1 也要向 上推一个纯四度 那么 1 往上数到 4 就是一个纯四度 那么此时全按作 5 时 的 4 变成了现在的 1 把笛孔全部按下后的音变成了 2 我们就说这样是 C 调笛全 1 F 按作 2 即 C 调笛转 F 调是全按作 2 当然 C 调笛的常用转调 确定方法都相对简单 进一步深化 假如用的是 E 调笛 1 E 时 按照之前我 们所掌握的知识 当然还是全按作 5 不变 但假如 1 F 了呢 那么我们来看 键盘 E 和 F 之间是一个全音关系 即一个大二度 那么原来全按作 5 时的 1 就要向上推一个大二度 也就是 原来的 2 变成了现在的 1 此时将笛孔全 部按下后 这个音是 4 那么我们就说 E 调笛 1 F 是全按作 4 即 E 调笛转 F 调是全按作 4 再举一个例子 假如我们用的是降 B 调的笛子 谱子的要 求是降 B 调笛子 1 降 A 那么我们看键盘 降 B 和降 A 是往下推了一个大二 度 原来全按作 5 时笛子上的 1 向下推一个大二度后 第二半孔充当了现在的 1 即原来全按作 5 时的降 7 变成了现在的 1 全部按下后是谱子中的 6 那么 我们就说 降 B 调笛 1 降 A 是全按作 6 即降 B 调笛转降 A 调是全按作 6 是 5 下面一点 是 6 下面一点 是 7 下面一点 是 1 无点 是 2 无点 是 3 无点 是 4 无点 是 5 无点 笛子各调音阶指法 筒音作 5 膜孔 指孔 低音 5 低音 6 低音 7 中音 1 中音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