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儿童性格障碍的分析与辅导_第1页
第六章-儿童性格障碍的分析与辅导_第2页
第六章-儿童性格障碍的分析与辅导_第3页
第六章-儿童性格障碍的分析与辅导_第4页
第六章-儿童性格障碍的分析与辅导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第六章 儿童性格障碍的分析与辅导儿童性格障碍的分析与辅导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 儿童任性 自我中心 怯懦 嫉妒 孤独症的原因分析及辅导方 法 学习难点学习难点 辅导方法及计划制定 实施 学习时数学习时数 6 课时 学习内容学习内容 1 儿童任性 自我中心 的行为表现 原因分析及教育帮助方法 2 儿童怯懦的行为表现 原因分析及教育帮助方法 3 儿童嫉妒的行为表现 原因分析及教育帮助方法 4 儿童孤独症的行为表现 原因分析及教育帮助方法 考核内容考核内容 儿童性格障碍的表现特征 选取本班有任性行为的儿童进行观察 分析 提出辅导方案并实施 学习建议学习建议 1 认真学习基础 理论和拓展文章 结合幼儿园实际思考分析 2 对所提供案例进行分析 注意借鉴有关分析辅导经验 3 对照相关特征 对本班幼儿行为进行分析判断 在此基础上查找原因并 制定辅导方案 尝试进行辅导实践 4 注意反思自己的辅导方法和效果 5 积极参与在线讨论 在分享经验中积累自己的经验 本章主要学习内容 本章主要学习内容 基础理论基础理论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游戏辅导游戏辅导 拓展阅读拓展阅读 在线在线 讨论讨论 在线作业 在线自 在线作业 在线自 基础理论基础理论 性格是指人们在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是一个人诸多个性心理特征的集中体现 它表达了一个人对社会 他人和自己 的 种心理倾向 包括对事物的评价 好恶和趋避等方面 而且这些态度必然 要表现在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之中 如遇到危险 有人勇敢 无畏 有人怯懦 退缩 当然 偶尔的行为不反映一个人本质的态度 因为性格本身是十分稳定 的 表现的是一个人的品德和对世界的看法 所以一个人的性格是否健康 也 是他心理是否健康的最主要标志 在我国 儿童常见的性格障碍主要有任性 自我中心 自闭症 嫉妒 怯懦等 教师了解儿童性格障碍的原因及表现 并在日常生活和教育中加以防治 对于儿童的成长十分重要 一 儿童任性行为的分析与辅导一 儿童任性行为的分析与辅导 一 什么是任性 一 什么是任性 常听到家长这样抱怨 我女儿还不到 3 岁 就爱扔东西 打人 你越是 不让她动的东西她偏要动 真是气死人 我儿子刚满 4 岁 特别任性 到商店要这要那的 不给买就躺在地上撒泼 打滚 真拿他没办法 任性 就是由着自己主观的性情和喜好去做事 或对个人的需求和愿望毫 不克制 全然不理会他人的感受 儿童任性行为 在儿童心理病理学中被称为 儿童行为失调综合症 常发生在 l 一 4 岁儿童身上 是一种儿童心理偏异 的行为 如任其发展 任性的幼儿难以与别人合作 难以与别人友好相处 难 以适应集体和社会生活 任性可以说是独生子女的通病 将会严重影响其个人 健康成长 二 儿童 二 儿童 任性任性 的表现的表现 任性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 以为自己是一切的主宰 周围所有的人和事都 是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存在 都要听任自己的支配 想获得什么东西 不管客 观条件是否允许 非得到不可 想做什么事情 不管是否合理 正确 有益 可行 而非做不行 越是劝阻 他们就越坚持 三 儿童 三 儿童 任性任性 形成的原因形成的原因 任性作为一种不良的性格 除孩子自身的问题外 多半是由于父母抚育心 态上的偏颇而造成 1 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当 孩子任性时家长的态度如何 家长是否注意孩子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等等 这是关系到孩子是否任性的重要原因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独生子女比例的 增加 不少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 孩子想怎么着就怎么着 缺乏行为规范和自 我约束意识 还有的家长对孩子在知识方面要求严格 而在个性品质 行为习 惯 社会适应性等方面没有要求 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这样的教养方式必 然会造成幼儿的消极创造性行为 具体表现在 1 家长平时对孩子迁就 放任 姑息 纵容 百依百顺 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 么 想做什么事就做什么 事事都由着他们的性子来 久而久之 于是便形成 遇事就放任自己的心理定势 2 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和欲望 不管是否合理 就凭借自己的权威 断然拒绝 家长的无理 顽固 粗暴 会无形中给孩子一种心理暗示 凡事只要坚持 就 是胜利 3 父母在抚育态度上不一致 常有矛盾 父母在教育上缺乏耐心和一致性 使 孩子感到无所适从 也会使他感到父母是可利用的 进而放纵自己 4 由于幼儿自制力差 情绪不稳定 易冲动 思维带有片面性与刻板性 有 的父母用训斥 打骂等粗暴方法压制孩子的正当需要和意见或对待孩子的缺点 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以执拗来抗粗暴 发泄不满 更助长了孩子任性行为 5 孩子不听话 父母的要求和愿望难以实现 有的父母感到无奈 于是对孩 子放任自流 久而久之导致任性的形成 2 同伴交往机会缺乏 随着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 出现了不少 高楼儿童 这些孩子很少有机 会与其他孩子一起玩 同伴的缺乏 导致幼儿的玩伴由成人来替代 由于亲子 交往常常炒是一种平等的交往 因此往往是成人造就孩子 在这种不平等的交 往情景里 如不是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培养 孩子就会缺少互助 合作的 意识 缺乏谦让 自制的行为 四 儿童 四 儿童 任性任性 的预防和矫正的预防和矫正 1 及早进行正面行为教育 当儿童能够理解 不 的含义时 家长就要对孩子的行为举止反复用言语 或表情明确地表示 对 或 不对 使孩子逐渐对客观事物有一个正确的判 断标准 随着年龄增长 成人平时对幼儿的行为要有明确的要求 如制定一些 简单 明确的规则 规则一旦制定 就要坚决执行 以此来规范孩子的行为 如待人接物的礼貌要求 作息时间的安排等 这些规则可以使孩子明白自己的 行为并不是随心所欲的 而应该受到一定的约束 对孩子正确的言语 行为应 及时鼓励和表扬 对不正确的言语和行为不姑息 不迁就 以此抑制孩子任性 的 苗头 2 成人教育孩子的要求 观点应保持一致 尤其在孩子任性时 成人应统一要 求 如果一个严 一个宠 那么孩子的任性会越演越烈 很难得到改正 3 在阻止孩子破坏性行为的同时 也要满足其好奇心 有的孩子的好奇心很强 撕报纸 扔东西表面上看起来是破坏性行为 实 际是孩子的好奇心所驱使 属儿童探索行为 就拿孩子爱撕东西来说 不该撕 坏的书给孩子阅读前一定要反复叮嘱孩子 书是看的 不能撕坏 书里面有好 多动听的故事 撕坏就不能讲故事了等等 一旦孩子撕坏了有用的书或报纸 可以与孩子一起把撕坏的书或报纸粘好 并告诉孩子 妈妈不喜欢撕书的孩子 妈妈很生气等 让孩子懂得他的这种行为是令人讨厌的 随后 可拿起没用的 废纸交给孩子随意撕 这样 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 也让孩子懂得了要爱护 书籍的道理 4 合理运用正性和负性的行为强化技术 行为治疗是对个体行为进行反复训练 以达到矫正不良行为的一种心理治 疗方法 其中 正性强化 奖励积极行为 和负性强化 惩罚不良行为 是两种最 常用的行为治疗手段 对矫治儿童任性行为非常有效 比如 当儿童在一起玩耍出现抢玩具的行为时 可让抢玩具的儿童暂停游 戏 坐在一边看其他小朋友玩耍 直到他向老师或家长表示不再抢玩具了 再 让他继续和大家一起玩耍 又如 当孩子任性时 采取冷处理 孩子吵着要买玩具 甚至在地上打滚 成人可采取不劝说 不解释 不争吵的方法 让孩子感到成人并不在意他的这 些行为 当孩子闹够了 从地上爬起来时 成人可以说 我们知道你不开心 但你现在不闹了 真是一个好孩子 并表示出高兴 满意和关心 跟他讲道 理 分析他刚才的行为对不对 这种 负强化 的方法往往比较有效 若孩子的任性行为较严重 可采取 关禁闭 的方式 必须让孩子明白 他是因任性 不听话而被隔离的 关禁闭 时间宜在 5 20 分钟内 注意 此 法不宜经常采用 更不要当着外人的面关孩子的禁闭 这样容易伤害孩子的自 尊心 年幼或偶有任性行为的儿童 也不宜用关禁闭的方法 5 在处罚任性行为的同时 家长应强化孩子的积极行为 例如 对孩子解除禁闭后 令孩子去洗脸 洗手 孩子若能遵嘱执行 应 对这一行为及时作出鼓励和表扬 消除孩子的负面心理 6 转移注意 孩子注意力易分散 易为新鲜的事物所吸引 要善于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 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 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孩子注意力被转移后 很快会忘记刚才的要求和不愉快 如在玩具商场里 孩子一定要买一个上百元 的变形金刚 而家里已有不少类似的玩具 这时家长不要直接回答买还是不买 可以引导孩子 前面还有更好玩的东西 我们赶紧去看看 孩子一般会相 信商店里还有更好的东西 这样家长可以带着孩子边走边看边讲解 孩子很容 易会将刚才的事情忘掉 总的来说 孩子的任性行为一旦出现 也不必太紧张 重要的是疏导 切 不可时而抓紧教育 时而放松教导 凭大人的情绪决定教育态度 对孩子的任 性行为切勿姑息 不允许的行为 不合理的要求一次也不能放松 家长给孩子 提出的要求应让孩子有信心可以达到 易于被孩子接受 这种明确的是非观念 会使孩子确切地感到大人的教育态度坚决 孩子那种 我独占 我为主 服从我 的不良心理和任性行为 将随着良好环境与教育的熏陶而消失 分析思考 分析思考 你班里的孩子任性行为普遍吗 主要有哪些表现 当班里的孩子你班里的孩子任性行为普遍吗 主要有哪些表现 当班里的孩子 有任性行为时 你会怎样做 有任性行为时 你会怎样做 二 儿童怯懦的分析与辅导二 儿童怯懦的分析与辅导 一 怯懦的表现与特征 一 怯懦的表现与特征 怯懦作为一种性格障碍 其基本特征就是胆怯与懦弱 主要表现为 1 胆小 怕事 遇事喜欢退缩 很少有主见 屈从他人 常逆来顺受 无 反抗精神 2 进取心差 意志薄弱 害怕困难 在困难面前惊慌失措 3 感情脆弱 经不起挫折与失败 4 怯懦性格一旦形成 往往会从怀疑自己的能力发展到不能表现出自己的 能力 从害怕与人交往发展到孤僻 自我封闭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5 有些儿童长期为成绩所困扰 不及格的分数像梦魇一样折磨他们幼小的 心灵 他们一看到评分就恐惧 还有些儿童害怕老师 一看到老师责备的目光 就吓得不知所措 6 严重者对本人能力和品质作出偏低的评价 表现出害羞 不安 内疚 失望 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 二 怯懦的原因分析 二 怯懦的原因分析 怯懦产生的原因常见的有 1 不正确的家教方式 家庭的过分溺爱 袒护 娇惯 使这些儿童失去了独立性 意志也变得异 常薄弱 稍遇困难 即不知所措 2 遭受挫折过多 心理学研究证明 一个人成功的经验越多 他的期望也就越高 自信心也 就越强 反之亦然 挫折过多常导致一个人对自己能力的怀疑 心理负担的增 加 反复发生 可引起恶性循环 3 自我评价偏颇 有些儿童受到错误观点的影响 如 女孩不如男孩 常会无故臆造出自 己的许多弱点 或过分夸大自己的某些缺陷 以己之短 比人之长 导致对自 我的认识与评价均有失偏颇 4 客观评价缺乏 有些家长只看孩子的成绩 不看孩子的努力程度 动辄训斥 打骂 而有 些老师只将注意力放在各方面表现好或学习成绩好的儿童身上 却忽视了那些 各方面一般或较差的孩子 甚至对表现或成绩较差者缺乏客观评价 三 怯懦的防治策略 三 怯懦的防治策略 对于有这类性格障碍的儿童 应注意 1 气势的激励 俗话说 火从心头起 怒向胆边生 指是就是一个人在气势旺盛之时 可产生出一股勃勃豪气 也可使一个原本怯懦的人产生出一种坚强的意志 因 此 对性格怯懦的儿童 教会他们进行自我鼓励 自我积极暗示 以激励自己 的气势 是非常重要的 2 勇于行动 不怕失败 矫治怯懦的最效的方法就是马上行动 因为 许多孩子不愿采取行动 其 原因就在于害怕失败 这种怕失败一一不敢行动的恶性循环只会导致怯懦的加 重 因此让孩子们明白 越感怯懦之事越是要大胆去做 只有去做了才能战胜 怯懦心理 没做好 老师 家长也不责备 相反多加鼓励 这样 随着锻炼机 会的增加 孩子的勇气就会自然累积起来 胆量也会逐步增大 3 正确评价自我 人贵有自知之明 也就是说一个人既要看到自己的短处 也要看到自己的 长处 对有怯懦性格的孩子来说 我们要教育他们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优 缺点 不过分求全责备自己 对于自己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 尽力通过其他方 面去加以弥补 这些都可使怯懦者克服自己的性格障碍 逐渐消除怯懦 分析思考 分析思考 除上述方法外 你认为还可采取哪些措施帮助孩子克服怯懦 除上述方法外 你认为还可采取哪些措施帮助孩子克服怯懦 三 儿童嫉妒行为三 儿童嫉妒行为 一 什么是儿童嫉妒 一 什么是儿童嫉妒 嫉妒是一种原始的情感 是人类心理中动物本能的表现 它具有一定的普 遍性 儿童的嫉妒是儿童将自己与别的小朋友作比较而产生的消极情感体验 是指当儿童看到他人某些东西比自己强 自己当时却无法拥有或胜过时 所产 生的一种不安 烦恼 痛苦 怨恨并企图破坏他人优越感的复杂情感 儿童嫉 妒的成因较为复杂 其包括儿童先天气质类型 外部教养环境 个人能力强弱 等诸多因素 大约从 1 岁半 2 岁起 幼儿的嫉妒心理就开始有了明显而具体的表现 起初 孩子的嫉妒大多与母亲有关 如果自己的母亲将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孩子 身上时 孩子就会以攻击的形式对别的孩子发泄嫉妒 例如 当母亲去抱别人 家的孩子时 孩子就会很快地跑过去 叩叩他的头 或抓他的脚 想把那个孩 子支开 甚至骑在他的身上 等等 这是幼儿在家里常出现的嫉妒 在幼儿园 幼儿之间相互比较的机会相对地增加了 嫉妒的形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如 在幼儿园里 她 他 常常偷偷地把老师喜欢的那些孩子的东西藏起来或搞坏 又如在幼儿园上课时 如果老师夸奖别的孩子 他 她 便会大声喊叫 我也 会啊 这样的例子在幼儿园可真不少 可以说 嫉妒是一种破坏性因素 它对孩子各方面的健康成长都会产生消 极的影响 如果儿童长期处于嫉妒这种消极不良的心理体验之中 情绪上便会 产生压抑感 久而久之 就会导致器官功能减弱 机体协调出现障碍 而这种 障碍又会加剧不良的心理体验 使儿童产生诸如忧愁 怀疑 自卑等不良情绪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造成不同程度的身心损伤 此外 嫉妒还会影响孩子对事 物进行正确客观的认识 容易使孩子产生偏见 产生怨天尤人的思想 影响孩 子与他人的正常交往 最终抑制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二 儿童嫉妒行为的性质 二 儿童嫉妒行为的性质 1 明显的外露性 这是儿童嫉妒心理与成年人嫉妒心理最主要的区别 成人往往会考虑各种 因素而尽量掩饰自己的嫉妒心理 心中虽然不高兴 也不会形之于色 儿童一 般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感 会通过具体的言行直接而直率地表露自己的嫉 妒情绪 他们通常不会考虑自己的嫉妒是否会引起别人对自己的不良评价等后 果 如自己很想要的玩具妈妈却不给买 因而深深痛恨持有那种玩具的孩子 有时甚至会把人家的玩具弄坏 此特点可以帮助家长老师是及时发现幼儿的嫉 妒 2 直接的攻击性和破坏性 因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具有直观性的特点 他们往往会直接地将因自己的嫉 妒引起的不愉情绪归责于自己所嫉妒的人 进而对引起他嫉妒的人或事做出直 接的对抗行为 以发泄心中的不满 比如 直接打骂他所嫉妒的人 毁坏令他 嫉妒的具体物品等等 而不会以其他替代的方式间接去达到发泄自己心中不满 的目的 又比如 小朋友们正在跟老师学画飞机 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架飞机 让 小朋友们照着画 画画结束后 老师把孩子们的图画收上来 对小静的画提出 了表扬 夸奖小静画得好 并且把小静的画贴在墙上展览 但小静的画贴在墙 上不久 小敏就趁大家不注意 用黑笔在小静的画上乱涂抹了好几道 老师发 现后 问小敏 为什么要这样做 小敏说 我不愿意小静画得比我好 3 鲜明的主观性 儿童认识事物一般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他们往往会以是否符合自己的 意愿为标准 简单地对事物进行分类 因此 当其他儿童比自己强或其他儿童 拥有自己所没有的东西时 就会因外界的事物不符合自己的意愿而造成他们心 理上的不快 此种不快心理就是嫉妒心理 它具有强烈鲜明的主观色彩 三 儿童嫉妒的表现形式 三 儿童嫉妒的表现形式 生活中 儿童嫉妒的范围很广 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 归纳起来主要有如 下几种情形 1 不能容忍身边亲近的大人疼爱别的孩子 孩子最初的嫉妒总是与自己的爸爸妈妈等身边亲近的人有关 当大人们疼爱 别的孩子时 往往会表现出不满 哭闹 反叛等 有的甚至会出现一些倒退行 为 如故意尿湿裤子 故意作出比自己实际年龄幼稚的行为 以期引起大人们 的注意 2 对获得家长 都是等表扬的其他的儿童怀有敌对情绪 当别的孩子受到了家长 老师表扬时 往往表现得不高兴 不服气 认为自 己不比受表扬的孩子差 有的还会当面揭发受表扬孩子的缺点或不足之处 尽 管有些事实甚至是与其他孩子的受表扬无任何关联性 如 他的爸爸是个拉三轮 车的 等等 3 对拥有比自己玩具 用品 零食多而又不和自己共享的伙伴进行排斥 一般情况下 儿童都很喜爱和拥有很多玩具 用品 零食多的同伴在一起玩 因为他们可以从中得到益处 但当同伴们不将自己拥有的东西与他们分享时 他们往往就会表现出嫉妒情绪 如损害同伴的玩具 孤立同伴等 四 儿童嫉妒的原因 四 儿童嫉妒的原因 1 环境影响 如果在家里 幼儿园或学校 成人之间心胸狭窄 互相猜疑 互相看不起 或当着孩子面议论 贬低别人 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心理 2 不适当的教育方式 有的家长常对自己的孩子说他在什么方面不如某个小朋友 使孩子以为家 长喜欢别的小朋友而不爱自己 由不服气而产生嫉妒 3 孩子能力较强 但在某些方面不如别的小朋友 一般而言 在各方面都比较 弱 的孩子 他们都比较 安分 他们已 习惯于做 弱者 一时得不到表扬和没有表现的机会都无所谓 但能力较 强的孩子 则因为能力较强 他自己也认为自己很有能力 而又没有受到 重 视 和 关注 如被老师表扬或被老师提问等 所以才会对别的有能力的小 朋友产生嫉妒 再有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如果因为在某些方面 能力较差而做得不如别人好 也可能由羡慕而产生嫉妒 特别是一些在家经常 受到夸奖 家长比较溺爱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 五 儿童嫉妒行为的纠正 五 儿童嫉妒行为的纠正 1 了解孩子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 受认识水平的局限 儿童对他人拥有而自己不具备或无法拥有的东西 往 往会产生一种由羡慕转化为嫉妒的心理 这其实是很正常的情况 父母平时应 多和孩子接触 及时掌握孩子的嫉妒的直接起因 如兵兵会唱一首我不会唱的 歌 明明有一辆新玩具车等等 只有了解了孩子嫉妒的起因 才能对孩子进行 有针对性的教育 才能从具体事情着手解决孩子的嫉妒心理 这是化解孩子嫉 妒心理的前提 2 纠正孩子嫉妒的一些具体方法 孩子有了嫉妒心理 成人可在了解其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 采取以下方法 1 建立良好的环境 嫉妒心理和行为的产生 虽有多种原因 但从根本上讲 是孩子内部的消 极因素和外部环境的消极因素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父母应当在家庭 中为孩子建立一种团结友爱 互相尊重 谦逊礼让的环境气氛 教师也应在 班上建立起一种大人与大人之间 大人与孩子之间 孩子与孩子之间友爱相处 互相帮助的氛围 这是预防和纠正孩子嫉妒心理的重要基础 2 注意教育方式 正确评价孩子 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 表扬得当 可以巩固其优点 增加他的自信 促进他不断进步 如果表扬不当或表扬过度 就会使孩子骄傲 进而看不起别 人 认为只有自己好 别人都不如自己 甚至当有人说别人好 没说他好 他 就难以接受 这是因为孩子年龄小 自我意识刚开始萌芽 他还不会全面地看 问题 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 他对自己的评价是以成人对他的评价为标 准的 所以父母要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 不能因疼爱和喜欢 就对孩子的品德 能力的评价随意拔高 过分赞赏 以免孩子对自己产生不正确的印象 教师和 家长还要适当地指孩子的长处和短处 使孩子明白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 小朋 友之间要互相学习 帮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 3 倾听孩子的心理感受 孩子的嫉妒是直观 真实甚至自然的 它完全不似成人嫉妒心理那样掺杂 着诸多的社会因素 它只是孩子对自己愿望不能实现而产生的一种本能心理反 应 因此 父母切勿盲目对孩子的嫉妒行为进行批评 要耐心倾听孩子的苦恼 理解他们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所产生的痛苦情绪 以便使孩子因嫉妒产生的不 良情感能够得到宣泄 4 帮助孩子正确分析与他人产生差距的原因 儿童的思绪方式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绪为主 他们一般不具备对事物进行全 面分析的能力 他们往往会将自己的嫉妒简单地归责于自己或所嫉妒的对象 而不去考虑其他因素 因此 父母应帮助孩子全面分析造成孩子和所嫉妒对象 之间的差距产生的原因 这些差距能否缩短 以及缩短差距的途径和方法 以 便使孩子能正确与他人进行比较 以积极的方式缩短实际存在的差距 最终化 解内心的不平衡 5 帮助孩子提高能力 父母和教师如果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别的孩子 不要当面指责孩子不 如别人 而应具体帮助他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如果有条件 父母或教师可以请 一位能力强的孩子来帮助他做好一件事情 这样既可以提高孩子的能力 而且 孩子之间真诚友好的帮助也是克服嫉妒心理的良方 4 对孩子进行谦逊美德的教育 嫉妒通常较多地产生在有一定能力的孩子身上 孩子往往因为自已有能力 但没有受到注意和表扬 因而对那些受到注意和表扬的小朋友产生嫉妒 所以 在纠正嫉妒心理的同时还必须对孩子进行谦逊美德的教育 让孩子懂得 谦虚 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 的道理 让孩子明白即使别人没有称赞自己 自己 的优点仍然存在 如果继续保持自己的长处 又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 自己的 才干就会更强 就会真正地 长久地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 5 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有嫉妒心理的孩子一般都有争强好胜的性格 家长和教师要引导和教育孩 子用自己的努力和实际能力去同别人相比 竞争是为了找出差距 更快地进步 和取长补短 不能用不正当 不光彩的手段去获取竞争的胜利 把孩子的好胜 心引向积极的方向 6 培养孩子养成豁达乐观的性格 应教育孩子理解人与人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 让孩子懂得各人都有各人 的优势和长处 但同时各人也都有各人的不足和短处 任何方面都比别人强是 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的道理 引导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 扬长避短 在生活 和学习中学会正视别人的优势和长处 欣赏别人的优势和长处 从而能够学习 借鉴别人的优势和长处 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用自己的成功来取得别人对自己 的喝彩 分析思考 分析思考 除上述方法外 你认为还可采取哪些措施帮助孩子克服嫉妒心理 除上述方法外 你认为还可采取哪些措施帮助孩子克服嫉妒心理 四 儿童孤独症四 儿童孤独症 一 什么是儿童孤独症 一 什么是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 也称儿童自闭症 是一种精神异 常病症 在我国尚鲜为人知 我国约有患儿 40 万 患有孤独症的儿童 身体一般健康 但在其他方面 如行为 言语 情感等与正常儿童有显著区别 会 表现出社会交往 言语 情感 行为的障碍 具体 表现为极端孤独 总是不声不响 沉浸在自身的小 天地里 对外部刺激缺乏积极的反应 只关心自己 对外人 家人都是漠不关心 幼小的儿童甚至在父 母抱他时也无动于衷 表现出视而不见的神态 远 离同伴 但对小动物 小物件之类的东西却表现出 浓厚的兴趣 可以逗玩上半天 言语 动作呆板 经常自言自语 孤独症的患病率国外统计为 0 2 至 0 5 即每万个儿童中大约有 2 到 5 个儿童罹患 此症 多发生于 2 4 岁 男孩多于女孩 图片摘自 二 儿童孤独症的症状表现 二 儿童孤独症的症状表现 1 人际关系障碍 没有依恋行为没有依恋行为 不理人 自己玩自己的 不粘人 不会像一般孩子一样 缠着大人不放 喜欢大人抱他 逗他 陪他玩 有人形容他们把父母视为 生活的工具 要吃什么东西才去拉妈妈的手 而不是 情感对象 平 常没事就不理妈妈 对亲人和生人的反应没有很大的差别对亲人和生人的反应没有很大的差别 看到妈妈来了 爸爸下班了 不会 表现出特别高兴 常常是没有什么反应 看见陌生人也不害怕 不认生 对人际关系不感兴趣对人际关系不感兴趣 对团体游戏活动不感兴趣 很少主动找人玩 很少 主动参与一群人的交谈 也很少能和他人维持真正持久的友谊 随年龄增长 有些会在人际关系上有所进步 但仍表现出对 人 不感兴趣的特征 2 沟通障碍 语言沟通障碍语言沟通障碍 即通常所说的语言发育迟缓 许多家长之所以带孩子到医 院 就是因为 几岁了 还不会说话 主要表现还有 咬字不清 说话速度 太快 音调太高或太低 说个别字词 而不说完整的句子 仿说现象明显 如 背诵诗歌 广告词 或重复他人的问题 难以交谈 如被动回答 答非所问 重复提问 话题单一 人称代词错用 常常是不用人称代词 我 与 你 混淆 非语言沟通障碍非语言沟通障碍 不使用眼神传达信息或感情 眼光常飘忽不定 不会用 手势 表情 身体动作与妈妈或其他人交流 3 刻板行为 对人 物的固定反应对人 物的固定反应 对亲人或生人说固定的话 做固定的动作 不懂得 应因人 因时 因地不同而有所变化 对待玩具或某些物品有固定的摆放或摆 弄方式 对于某些物品有依赖性 日常生活中有固定的仪式日常生活中有固定的仪式 往往表现在吃饭前后 睡觉前后 上厕所前后 及出门前和刚回家时 会说固定的话 做固定的动作 这些都被称做仪式性的 行为 自我刺激自我刺激 很多孤独症的孩子 对自己的身体有固定的 使用方法 例 如 斜眼看人 走路踮脚尖 玩自己的声音 叫 笑 自言自语 用手摸嘴唇 耳朵或其他身体部位 玩手指 拍手 跺脚 身体前后摇晃 原地转圈等 对外界 反应异 常 反应过弱反应过弱 很多孤独症的父母形容孩子 听而不闻 视而不见 因 而有过带孩子去看耳鼻喉科的经历 他们常表现出一种事不关已 若无其事的 样子 好象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外界发生的事情沾染不到他们 反应过强反应过强 也有很多孤独症的孩子 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微小的改变 以及 一般人不以为然的小刺激 他们却有很强烈的反应 如用双手捂住耳朵 好象 能听到旁人感觉不到的声音刺激 也有人对某些气味 色彩 形状 质感等反 应过于兴奋或恐惧 儿童孤独症也可简单归纳为以下几个特征 儿童孤独症也可简单归纳为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 起病于儿童出生后 30 个月前 个别儿童迟至 3 岁 第二 社会交往有障碍 如不能用眼对视 不会用面部表情或身体姿势来 调节相互交往 这是本病的基本特征之一 患儿往往表现出孤独 不与其他小 朋友交往和游戏 分享乐趣 也极少从他人处寻求安慰和亲爱 没有与亲近人 分离的焦虑 态度冷漠 第三 言语交往障碍 原先会讲话的孩子 发病后语言能力衰退 有的口 语发育延迟或缺乏 只能用手势代替 有时讲些刻板和重复的言语 用词方式 特异 讲话速度 语调 重音 节律等都异乎寻常 第四 行为局限 固定和刻板 拒绝变化 对某一物体表现不恰当的依恋 固执于一些无价值的仪式或动作 极端好动或过度被动安静 某些患儿常有某 种 天才 如一个患儿所谱写的音乐乐谱 音乐系教授说完全合拍 给予高 度评价 这种患儿被称之为 白痴天才 这是孤独症的另一特征 三 如何早期发现孤独症 三 如何早期发现孤独症 早期发现孤独症 及时进行干预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 和父母要对孩子各个发育阶段仔细观察 如发现孩子发育 落后于同龄的儿童或出现一些古怪的行为 就应引起注意 患孤独症的儿童在婴儿时期可能表现很乖 整天躺在 小床里 不哭也不闹 也有的整天哭闹不止 不喜欢让别 人抱或抚摸 不与亲人的目光对视 对亲人表现冷淡 没 有因爸爸 妈妈离别产生焦虑 或回来时很高兴等情感反 图片摘自 应 对玩具不感兴趣 只是迷恋自己的手 机械地重复某 一个固定的动作 孩子会走路后 喜欢到处舔 闻某些东 西 如桌子 皮包 光滑的墙壁等 有的孩子整天拿着一 个积木 小瓶盖或塑料袋等 连吃饭睡觉也不离手 大多数患孤独症的孩子 不会与小朋友发展伙伴关系 在幼儿园 往往是 独自一人在一边玩 有时还会发出一些古怪的声音 对周围的事情视而不见 不会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学习玩游戏 从不听从大人的指挥 以至怀疑他们有听 力问题 但他们对有些声音又特别敏感 如有的孩子喜欢电视的广告 某些歌 曲等即使声音很微弱也能分辨 马上停止手中的事情专注倾听或配合节奏摇摆 身体 对某些声音像有极度反感如有些孩子听到水声 鞭炮声 关门声会双手 捂住耳朵 尖叫哭闹 四 儿童孤独症的原因分析 四 儿童孤独症的原因分析 儿童孤独症的确切病因尚未清楚 一种观点认为是大脑受损伤或某种功能 障碍所致 也有人认为是社会环境 教育方式引起的 但有一点是比较一致的 看法 无论是国外国内的调查研究都发现 这类儿童的父母往往是受教育程度 比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 科学家 艺术家 干部 他们性格比较冷淡 超然离 群 冷酷无情 或工作比较繁忙 对孩子过问和接触较少 缺乏亲子之间的感 情交流 家庭气氛较冷漠 例如有的家长怕孩子吵闹 一旦孩子吵闹就说 去 去 去 一边玩去别妨碍我 图省事的给他一堆玩具 或把孩子放在 电视机前让他一个人看电视 就不闻不问了 只要孩子不闹就行 久而久之 孩子便形成 玩具孤独症 或 电视孤独症 大量的研究也显示 遗传因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 有研究证实双胞胎 中一个患孤独症 另一个有 95 7 机会患孤独症 还有一些研究发现 孤独症可 能与母亲孕期情况有关 但又不能确定 如怀孕期间的感冒 风疹 出生时的 缺氧 窒息等 但并不能解释孤独症发生的原因 因为同样有上述情况的儿童 很多并不出现孤独症 还有一些研究发现孤独症儿童的大脑细胞结构 功能有 改变 但最终还不能确定什么是导致儿童出现孤独症的根本原因 五 儿童孤独症的教育辅导 五 儿童孤独症的教育辅导 1 教师和家长常规辅导方法 要预防和矫治儿童的孤独症 应当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 多跟孩子沟通交谈 一个年轻的母亲说 想不到她 5 岁的小儿子竟然 会一本正经地说出没人能理解他 他感到很苦闷的话语 令其惊讶不已 其实 这不奇怪 孩子也有丰富的情感世界 需要有人跟他聊 悄悄话 需要同父 母相互沟通和理解 所以 为人父母者 不管工作 生活多么忙 也要挤些时 间 用多种形式同孩子相处 交谈 沟通 2 鼓励孩子多参加同龄伙伴的群体游戏 多与人交往 让他在集体交往 活动中培养主动性 进取心和关心他人的优良品质 特别是节假日尽量带孩子 出外走走 亲近大自然 3 感觉统合训练法 连接光盘资料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这是一种以学习障碍儿童和孤独症儿童为对象的治疗方法 通过给孤独症 儿童创设玩的环境和气氛 如用刷子刷或揉腹部以外的皮肤或肌肉 做软垫活 动 推拿各关节 荡秋千 坐摇椅或摇摆床等 使儿童自发能动地产生适应性 反应 关键是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4 动作法 适用于低功能孤独症儿童 有单手举动作法 压制式双手举和拍手动作法 等 如拍手动作法 要求孩子用自己的双手拍爸爸或妈妈的双手 当儿童的配 合达到拍手 20 次以上时 家长的双手可以由静止状态改为移动式 此时 孩子 为了拍手 不得不追踪爸爸妈妈的手 如此的反复拍手动作 也就帮助孩子学 会了追视及探索能力 5 强化法 当儿童出现一种符合需要的行为 如拍手拍得准 爸爸妈妈应及时鼓励 不错 拍得好 继续努力 此类语言可以强化幼儿的行为 当孩子出现不符 合需要的行为时 则应予以适当处罚 如一个爱咬指甲的孩子 父母用负强化 法 在其手指上涂上胡椒粉 这样孩子就不咬指甲了 6 对确诊为儿童孤独症的患儿 由医生确定能否使用抗焦虑 抗抑郁药 物 在心理与行为矫治时 除了医生的帮助外 更多的是要父母亲多费心 给 予关心 爱护 创造欢乐 愉快的生活环境和气氛 使他感受到他人对他的关 心 教会和鼓励他与人交往 学习生活技能等等 2 专业辅导方法介绍 采用以教育和训练为主 药物为辅的办法 孤独症儿童的预后可以有显著 的改善 在教育或训练过程中有三个原则 对孩子行为宽容和理解 异常 行为的改变和变更 特别能力的发现 培养和转化 训练应该以家庭为中心 同时注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开办日间训练和教育机构 在对患儿训练的同时 也向家长传播有关知识 是目前孤独症教育和治疗的主要措施 1 结构化教育 结构化教育是由美国北卡罗来那大学建立的一套专门针 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方法 是现时在欧美国家获得最高评价的孤独症训练课程 该方法主要针对孤独症儿童在语言 交流 以及感知觉运动等方面所存在的缺 陷有针对性地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教育 核心是增进孤独症儿童对环境 对教育 和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服从 该课程根据孤独症儿童能力和行为的特点设计个体 化的训练内容 训练内容包含儿童模仿 粗细运动 知觉能力 认知 手眼协 调 语言理解和表达 生活自理 社交以及情绪情感等各个方面 强调训练场 地或家庭家具地特别布置 玩具及其有关物品的特别摆放 注重训练程序的安 排和所谓的视觉提示 在教学方法上充分运用语言 身体姿势 提示 标签 图表 文字等各种方法增进儿童对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运用行为强化 原理和其他行为矫正技术帮助儿童克服异常行为 增加良好行为 课程可以在 有关机构开展 也可在家庭中开展 2 应用行为分析疗法 又称 ABA 1987 年 Lovaas 报道对一组 19 例孤 独症儿童采用 ABA 疗法干预 2 年时间 结果有 9 例儿童基本恢复正常 其他儿 童也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这一报道引起了轰动 其后许多研究者重复了 ABA 也 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早期报道 ABA 对高功能孤独症有较好疗效 目前认为 该疗法对各类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均有很好的疗效 Lovaas 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3 岁左右的孤独症儿童 这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因素 但是目前认为即使对于 较大的孤独症儿童 ABA 仍然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ABA 采用行为塑造原理 以正 性强化为主促进孤独症儿童各项能力发展 其核心部分是任务分解技术 discrete trial therapy DTT 所谓 DTT 包括 任务分解 分解任务强 化训练 在一定的时间内只进行某分解任务的训练 奖励 正性强化 任务的 完成 每完成一个分解任务都必须给予强化 reinforce 强化物主要是食品 玩具和口头或身体姿势表扬 强化随着进步逐渐隐退 提示 prompt 和提示 渐隐 fade 根据儿童的发展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提示或帮助 随着所学内容 的熟练又逐渐减少提示和帮助 间歇 intertrial interval 在两个分解任 务训练之间需要短暂的休息 训练要求个体化 系统化 严格性 一致性 科 学性 要保证治疗应该具有一定的强度 每周 20 40h 每天 1 3 次 每次 3h 在 3h 内要求完成规定的任务 3 药物治疗 由于有关孤独症的病因学和生化异常改变没有完全阐明 到目前为止 孤独症没有特效药物 尤其对于核心的语言和交流障碍缺乏有效 药物 但在其他的行为控制方面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进展 值得提出的是尚无 证据表明神经营养药物对儿童孤独症有效 1 多动行为 哌甲酯 利他林 对孤独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效果良好 副 作用有可能加重刻板行为 自伤行为 退缩行为和导致过度激惹的发展 可乐 宁也用来治疗多动行为和儿童睡眠问题 可乐宁有口服与贴剂 贴剂对于拒绝 吃药的孩子较好 主要副作用有嗜睡和低血压 胍法新是可乐宁的同类药 嗜 睡作用少 2 攻击行为 氟哌啶醇可以用于治疗孤独症儿童的攻击行为 也可以用于 减少刻板行为 多动和自伤 在某些孩子还可以增加发音和社会交往 尽管氟 哌啶醇可能对学习没有帮助 但可以安静孩子而且没有镇静作用 很遗憾的是 该药引起锥体外系症状很多 合并使用安坦 苯扎托品可以减少这种副作用 长期使用可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 适合短期使用 新型抗精神病类药物维思通 和氯氮平使用可能更为安全 副作用少些 可以长期使用 但是使用氯氮平要 注意白细胞减少 其他治疗攻击行为的药物还有心得安 卡马西平 丙戊酸钠 丁螺环酮和锂剂 3 自伤行为 上述治疗攻击行为药物可以治疗自伤行为 此外合成阿片受体 拮抗剂纳曲酮 NALTREXONE 也被用于治疗儿童自伤和攻击行为 纳曲酮 还有中度改善多动和刻板行为作用 4 刻板僵直行为 5 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百忧解 Prozac 可治疗孤独症 的重复刻板行为 三环抗抑郁药安那芬尼 氯丙米嗪 Anafranil 也可能有效 芬氟拉明 Fefluramine 由于较多副作用 包括多动 激动 食欲减退和失眠 现已经少用 5 抑郁 在少年 PDD 病人尤其是 ASPERGER 综合征情绪障碍例如抑郁 多见 三环抗抑郁药丙米嗪 去甲替林 NORTRIPTYLINE 和去甲丙米嗪 DESIPRAMINE 可能有用 百忧解也可使用 如果有躁狂 可使用锂剂 6 惊厥 一般用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 苯巴必妥 苯妥英由于引起多动和 激惹而应该避免使用 7 睡眠障碍 褪黑激素 MELATONIN 丙米嗪 IMIPRAMINE 水 合氯醛 可乐宁 8 其他药物 分泌素 大剂量维生素 B6 合并镁剂 二甲基甘氨酸 Dimethylglycine 以及大剂量维生素 C 和叶酸等治疗在国外较为盛行 据称可 以全面改善孤独症的语言和交流障碍 疗效尚不确切 4 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治疗是由美国的爱尔丝创立 目前主要运用于儿童 多动症和儿童学习障碍的治疗 也广泛运用于儿童孤独症的治疗 该疗法主要 运用滑板 秋千 平衡木等游戏设施对儿童进行训练 根据报道和观察对于减 少孤独症儿童的多动行为 增加语言等有较好的疗效 此外类似于感觉统合的 疗法还包括音乐治疗 捏脊治疗 挤压疗法 拥抱治疗 触摸治疗等 感觉统 合治疗可以在医院接受治疗 也可在家庭中创造条件进行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视频儿童感觉统合训练视频 家庭中可操作训练项目家庭中可操作训练项目 5 听觉统合训练 AUDITORY INTEGRATIVE TRAINING AIT AIT 也是属 于感觉统合治疗的一种 AIT 由法国耳鼻喉科医生布拉德医生建立 治疗步骤 如下 1 检查外耳道 清除耵聍 这一步是很重要的 2 病人要接受 18 到 20 次的听力训练 每次 30 分钟 多数情况下 10 天一疗程 每天两次 可以连续进行 也可在中间休息 1 2 天 一般情况下必须遵照规定执行 3 病人所听的是经过加工的音乐 所谓加工音乐指随机删除了低频和高频的 CD 音乐 病人通过耳机听取音乐 频率的随机选择又叫调频 MODULATION 4 音量不要超过 85 分贝 根据病人的舒适度尽量用较低的音量或者中等度 音量 85 分贝相当于在 5 英尺外听吸尘器的声音 同时应该强调的是病人对声 音强度的知觉还取决于音调 因此调整音调也很重要 5 在治疗前 治疗中 治疗后都需要获得听力图 用治疗前和中期的听力图来调节听力治疗仪的声音 滤过器 滤过器被用来选择病人听后感觉愉快的音频 6 AIT 涉及听力学 行为分析和处理 教育问题 病人及家庭治疗后的咨询 最满意的结果的取得 需要多学科团队共同参与 包括听力学 心理学 特殊教育 语言言语治疗学 为了配合作好以上的教育和治疗 父母亲需要接受事实 克服心理不平衡 状况并妥善处理孩子的教育与父母工作生活的关系 化爱心 耐心 恒心为动 力 积极投入到孩子的教育 训练和治疗活动中去 记录孩子发育行为和治疗 效果 和医生建立长期的咨询合作关系 预后预后 儿童孤独症的预后取决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儿童的智力水平 教育和 治疗干预的时机和干预程度 儿童的智力水平高 干预的年龄越小 训练强度 越高 效果越好 在欧美国家 已有不少通过教育和训练治愈的报道 不予治 疗绝大多数的孤独症儿童预后较差 小部分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不同程度 的自我改善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请仔细研读下列儿童情绪障碍的各类型案例与分析 如果你是教师 你会请仔细研读下列儿童情绪障碍的各类型案例与分析 如果你是教师 你会 怎样对案例中的孩子进行教育辅导 怎样对案例中的孩子进行教育辅导 1 1 任性案例 任性案例 视频 视频 2 2 嫉妒案例 嫉妒案例 3 3 孤独症案例 孤独症案例 视频 视频 4 4 猜疑案例 猜疑案例 5 5 过度依赖案例 过度依赖案例 6 6 自我中心案例 自我中心案例 7 7 抑郁症案例 抑郁症案例 任性案例任性案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视频视频 3 岁的 小冬 是由奶奶带的 老人家宠孙子 对 小冬 有求必应 只要 小冬 一哭 没有什么不能得逞的 一次 小冬 到姑妈家 以为也跟在自 家一样 早上吵着非要吃通心粉不可 没吃到 小冬 生气地把桌子上的蛋 糕扔到了地上 姑妈一气之下打了他的小屁股以示管教 结果 当然是 小冬 在电话里向他爸爸妈妈告了姑妈一状 分析 分析 孩子的任性行为在一定条件下 是成人对孩子过分宽容和娇纵的结 果 常常是在成人的宽容 娇纵下慢慢形成 而爱得不适度和放松教育 无节 制地满足孩子吃 穿 玩的要求下 无一定的生活常规和行为准则 则是孩子 产生任性的温床 由于幼儿自制力差 情绪不稳定 易冲动 思维带有片面性 与刻板性 有的父母用训斥 打骂等粗暴方法压制孩子的正当需要和意见或对 待孩子的缺点 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以执拗来对抗粗暴 发泄不满 更助长 了孩子的任性行为 孩子不听话 父母的要求和愿望难以实现 有的父母感到 无奈 于是对孩子放任自流 久而久之导致任性的形成 另外 儿童任性行为 的产生也和隔代喂养有关 祖辈不仅溺爱孙子 也不敢严加管教 朗朗的任性 就是和奶奶对她的娇惯有关 教育辅导建议 教育辅导建议 1 转移注意 孩子注意力易分散 易为新鲜的事物所吸引 要善于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 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 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孩子注意力被转移后 很快会忘记刚才的要求和不愉快 如在玩具商场里 孩子一定要买一个上百元 的变形金刚 而家里已有不少类似的玩具 这时成人不要直接回答买还是不买 可以引导孩子 前面还有更好玩的东西 我们赶紧去看看 孩子一般会相 信商店里还有更好的东西 这样家长可以带着孩子边走边看边讲解 孩子很容 易会将刚才的事情忘掉 2 预先提示 在成人已掌握自己孩子任性行为规律后 用事先 约法三章 的办法来预 防任性的发作 如 每次带孩子上街 经过小商店总是哭闹着要买雪糕吃 应 在上街之前就跟孩子说好 今天上街经过小店如果不吃雪糕 就带你出去 3 冷处理 当孩子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打滚撒泼时 大人可暂时不予理 睬 给孩子造成一个无人相助的环境 不要露出心疼 怜悯或迁就 更不能和 他讨价还价 当无人理睬时 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而作出让步 事后 家长对 孩子简单而认真地说明这件事不能做的原因 并对他说些 相信你以后会听话 之类的言语来鼓励他 4 激将法 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 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 如 孩子在每餐 吃东西后都习惯不擦嘴巴 还任性地说 我不喜欢擦 成人可以说 你 不是说你像白雪公主的吗 我看白雪公主就比你干净 5 适当惩罚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 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 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 的教育手段 如孩子任性不吃早饭 成人既不要责骂 也不要威胁 只需饭后 把所有的食物都收起来 孩子饿时 告诉他肚子饿是早晨不吃饭的结果 孩子 尝到饿的滋味以后就会按时吃饭了 嫉妒案例嫉妒案例 4 岁的 莉莉 看到邻居家的小女孩长得可爱 她似乎意识到那个女孩比她 漂亮 所以就不愿意和他一起玩耍 平时家里来了小朋友 莉莉 马上显示 不高兴 并赶人家走 在幼儿园 她还常常偷偷地把老师喜欢的小朋友的东西 藏起来或搞坏 分析 分析 有些孩子嫉妒心非常强 总是希望自己比别人强 如果别人超过他 他会很难受 并设法消除和排挤他人 莉莉的情况就是如此 别人比她漂亮 她就不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