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导致农民失地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1页
城市建设导致农民失地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2页
城市建设导致农民失地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3页
城市建设导致农民失地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4页
城市建设导致农民失地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2城市建设导致农民失地情况的调查报告城市建设导致农民失地情况的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等国家重点项目相继动工,城市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失地农民逐渐增多。为了解当前我市失地农民现状,市委政研室近期专题对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及城市建设导致农民失地情况及社会保障情况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农民失地基本情况本次调查范围为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等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及城市建设征地数量较大的龙凤、白果、崔家坝、白杨坪等 4 个乡镇及舞阳坝、六角亭、小渡船等 3 个城区办事处。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以上乡、镇、街道办事处因国家重点工程及城市建设而失地的农民共有 7453 户约24000 人,共失地 10150 亩,户均失地亩。宜万铁路建设导致农民失地情况宜万铁路恩施市段全长公里,自东向西途经白杨坪、龙凤坝、舞阳坝、小渡船、六角亭、白果、屯堡等 7 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17 个村。全线共征用耕地 3246 亩,涉及农户 2073 户,户均征地亩。按照宜万铁路恩施段土地征用安置补偿标准 ,土地补偿标准最高为 8800 元/亩(一类耕地),最低为 4505 元/亩。目前铁路建设征用土地的补偿2 / 12费已基本兑现到农户(仅约 300 万元未兑现),共补偿资金万元(含青苗、地面附着物补偿等),亩均补偿 9221 元,户均补偿 14438 元。其中枫香坪、白杨坪、安家堡 3 个火车站建设征地 462 亩,涉及农户 348 户,补偿总金额万元,亩均补偿 8146 元,户均补偿 10813 元。沪蓉西高速公路建设导致农民失地情况沪蓉西高速公路恩施段全长 93 公里,途经崔坝、白杨坪、龙凤坝、舞阳坝、六角亭、白果等 6 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宜恩段经崔坝镇、白杨坪乡、龙凤镇 10 个村,XX年 3 月 9 日开始征地拆迁,XX 年 4 月开工建设。该段共征用耕地亩,涉及农户 1678 户,户均征地亩。目前安置补偿已基本结束,共补偿资金万元。恩利段经龙凤坝、舞阳坝、六角亭、白果等 4 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21 个村,征用耕地亩,涉及农户 2575 户,户均征地亩。该段于 XX 年 8 月20 日开始征地拆迁,目前征地工作已基本结束,补偿兑现安置正在进行之中(恩利段征用耕地的补偿标准现未正式公布,预计略高于宜恩段)。城市建设及其它重点项目导致农民失地情况近年来,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城区“三办”一部分农户的耕地被征用,涉及到的主要建设项目有许家坪机场改扩建、硒都工业园建设、大龙潭水电枢纽工程、忠武天然气(西气东输)工程、湖北民院扩建、学院路改扩建等。3 / 12据统计,目前城区“三办”因城市建设共征用农民耕地亩,涉及农户 1127 户,户均征地亩,被征地农户占“三办”总农户数的 5 %,被征耕地占“三办”耕地总面积的%。城市建设征地补偿标准普遍高于“两路”建设征地补偿标准,如舞阳坝机场改扩建、硒都工业园建设及湖北民院扩建兑现到农户的征地补偿费均为万元/亩(其中安置补偿费万元/亩、青苗补偿费万元/亩),另外地面附着物还有适当补偿。学院路改扩建的耕地补偿费则更高,工程建设前期征地补偿费用约 3 万元/亩,后期补征地的补偿费用则高达约 5 万元/亩。其补偿标准是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征地管理切实保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的通知(鄂政发XX11 号)规定,我市属五类地区,耕地被征用前 3 年平均年产值的最低标准为 800 元/亩,按这个标准的 810 倍计算,城市非农建设兑现到农户的补偿费应为 5 万元左右。二、失地农民生活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和城市建设过程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失地农民问题,市直相关部门和工程所涉及的乡、镇、街道办事处也千方百计做好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的损失。从总体上看,全市失地农民对补偿安置比较满意,生活相对稳定。特别是居住在城镇周边,并且有经济头脑或具备一技之长的农民,他们利用征地补偿资金从事个体经营或其他生产,现金收入有较大4 / 12提高。如龙凤镇三河村刘官海,在“两路”建设中被征地亩,获得补偿资金万元,补偿资金兑现后,刘官海便让儿子购买了一辆农用车,专门从事贩鱼;自己则进一步扩大家里的豆腐作坊,同时兼种剩下的亩耕地。目前,刘官海全家的年人均纯收入在 5000 左右,生活状况大大好于耕地被征用之前。但是,从全市总体情况来看,征地导致农民收入下降,生活失去保障的现象比较普遍。从这次调查的情况看,全市 7457 户失地农民中,643 户生活状况较好,预计年人均纯收入可超过 1638 元(XX 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占总数的 9%;4811 户农户生活状况一般,人均纯收入能保持在 1638 元左右,占总数的 65%;XX 户农户生活状况较差,人均纯收入明显低于 1638 元,占总数的 26%。农民失去土地这个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后,成为了“种田无地,经商无本,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社会弱势群体。 上一篇:关于 XX 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 下一篇:关于个体经济漏征漏管情况的调查及对策 种田无地 近年来, “两路”等国家重点工程相继开工,征地数量大,造成一部分农民失去全部耕地或大部分耕地。如舞阳坝街道办事处“两路”建设及城市建设共征用 1933 户的亩耕地,被征用耕地的农户占全办总户数的 14%,征地面积占5 / 12全办耕地总面积的%。而且,有的乡镇征地后,若干农民都失去 大部分耕地。如龙凤镇被征用耕地的农户中无地农户104 户,占 17%;失地 80%的 473 户,占 75%;失地 80%以下的 55 户,占 8%,也就是说,被征用地农户中大部分农户都基本或全部失去耕地。从全市来看,全市 7453 户失地农户中,耕地被征用 80%以上的农户约 1490 户,约占 20%;被征用 60%80%以上耕地的农户约 1640 户,占 22%。耕地被基本或全部征用后,长期以来以种田为生的农民便失去了根本的生活保障。即使耕地没有被完全征用,但剩下的耕地非常有限,仅能保证种植自食的蔬菜,难以发展规模生产,特别是征地后剩下的边角地,耕种难度大。经商无本从征地情况来看, “两路”建设共征用耕地亩,占全市国家重点项目及城市建设征用土地总数的%;城市建设及其它重点项目征地仅占%。从征地补偿来看,从“两路”征地补偿标准较低,铁路建设征地补偿最高为 8800 元/亩,沪蓉西高速公路宜恩段最高为 8800 元/亩(恩利段略高),这些补偿费用仅为土地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 46 倍;城市建设征地补偿标准高一些,目前也仅为 5 万元/亩。农民土地被征用后,生活必需的一部分或全部粮食、蔬菜、肉类都需要到市场上购买,部分农民房屋拆迁安置费往往不够新修住房,征地补偿资金基本上只能满足新建(维修)住6 / 12房和维持家庭日常开支,另外还必须支付教育、医疗等不可预见性支出,用于经商、投资的资金十分有限。在对舞阳坝街道办事处、龙凤镇失地农民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失地农民将补偿资金用于新修或维修房屋、维持日常开支的高达 60%,仅有 1520%用于经商。如龙凤镇三河村彭贤光,原承包的亩土地在“两路”建设中全部被征用,住房也被拆迁。目前该户仅新修了一栋住房,但补偿资金已基本用完,剩下的一部分资金勉强能够用于一段时期糊口,无法再投入资金用于经商或发展生产,生活陷入困境。就业无岗在计划经济时期,对失地农民一般实行“谁征地,谁安置”的办法,但目前这种方式已逐渐被一次性支付补偿资金的方式所代替。现行自谋职业这一安置方式比较灵活,但是大部分失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劳动技能不强,在就业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地位。而我市由于经济发展不够等一系列问题,就业岗位十分有限,能够就近安排失地农民就业的岗位更少。如六角亭街道办事处征地 1 亩以上的农户有 644 户,涉及 1247 名劳动力。目前实现就业的有 105 人,仅占总数的 8%;继续从事农业生产或二、三产业的 629 人,占劳动力总数的 50%;外出务工的 248 人,占 19%;未就业的 265 人,占总数的 23%。从全市来看,失地农民中的劳动力能就地或就近实现顺利就业的不到 10%,约 20%的农民外7 / 12出打工,约 45 %的农民继续从事农业生产,但仍处于半务农状态,约 25%的农民在家赋闲,偶尔在附近做点散工。也就是说,全市有 70%的失地农民劳动力均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社保无份失地农民后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既不能享受农民的土地的保障,也无法享受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他们仅仅靠征地补偿资金维持一定时期的生活,缺乏长期的社会保障。特别是家中有困难(如家庭成员生病、残疾、年迈等)和缺乏安排的失地农民,一旦补偿资金用完后无其他生活来源,就有可能迅速转化为贫民,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方面,我市有关乡、镇、街道办事处也做了一些探索。如舞阳坝街道办事处对何功伟村 1 户因修建烈士陵园被征地的贫困户实行“农转非” ,让其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同时对在“两路”建设、城市建设中征地数量较大的贫困户实行农村特困救助,目前已有约 40 户农户获得救助。但是从全市来看,因受到现有的政策限制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还没有建立,失地农民在生活、养老、医疗等方面缺乏最基本的保障。 上一篇:关于 XX 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 下一篇:关于个体经济漏征漏管情况的调查及对策 8 / 12三、对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的对策建议失地农民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随着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一部分农业用地必然会转为建设和工业用地,但目前失地农民已成一个较大的社会弱势群体,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若不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必将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失地农民问题,逐步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切实维护失地农民的根本利益,全力建设和谐社会。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失地农民贫有所济农民为国家经济建设出让土地,失去了他们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同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应建立相应的生活保障机制,作为推进富民强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取消政策限制,对人均耕地少于一定数量的失地农民,可自愿申请转为非农业户口。转为非农户口后,失地农民享有城镇居民的同等待遇,同时享有现有生产资料经营权(如少量耕地、林地等)及农民的有关优惠政策,若生活特别困难,达不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可申请纳入城市低保。实行失地农民贫困救助制度,对达不到当地最低生活标准的农民按月发放救助金。建立基本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确保失地农民老有所养建立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障机制,采用政府、村集体、个人三者共同承担的方式办理社会养老保险,即从农户土9 / 12地补偿费中拿一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从村的土地补偿费中拿一点、政府从土地收益中拿一点的办法,多渠道解决失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障的资金问题。从征地补偿费中划出一块,建立个人帐户,作为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对于男年满 60 周岁、女年满 50 周岁的失地农民,由政府和村集体按三者之间的比例为其一次性缴纳 15 年养老保险统筹费,这部分农民从征地后的下一个月即可以逐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对于男年满 45 周岁但不满 60 周岁、女年满 40 周岁但不满 50 周岁的,由政府和村集体按比例为其一次性缴纳 15年养老保险统筹费,但需达到退休年龄后方可逐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对于 16 周岁45 周岁的男性、16 周岁40 周岁的女性失地农民,由政府和村集体为其按比例缴纳一定年限的养老保险统筹费,其余年限的费用由其自行解决(借鉴外地经验,缴纳年限可根据其实际从事农村劳动的时间,按每两年折算为一年缴费时期的方式确定,但最多不超过15 年);对于征地时未达到劳动年龄的人员,给其办理农转非手续,当他们达到劳动年龄后,按照城镇新成长劳动力进行管理。建立医疗保障制度,确保失地农民病有所医从土地补偿金中列支部分资金,通过合作医疗、统筹医疗等形式,建立医疗保障、救助制度,帮助失地农民解决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对失地农民实行住院医疗补助,10 / 12失地农民以村(社区)为单位参加,实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以收定支,按比例报销。医疗补助基金的一部分由农民个人缴纳,另一部分由政府和村集体补助。失地农民住院后,年底按“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对符合规定的住院医疗费用按比例进行报销,建立起失地农民医疗保障网,减少失地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认真搞好就业引导服务工作,确保失地农民就业有岗失地农民实现就业是最好的保障,当前必须认真抓好失地农民的就业工作。一是加强引导教育,积极宣传新时期的新业方针、就业政策和当前的就业形势,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生活习惯和择业观念,积极主动地适应市场的变化,树立市场意识、开放意识和创业意识,失地土地后不悲观,而是投身二、三产业发展或开辟新的就业渠道,竞争就业。二是为失地农民提供优惠政策和更多的就业岗位。在就业安置中,鼓励用地单位和企业把合适的岗位优先安排给被征地农民,并建立使用被征地农民数量与用地规模挂钩的制度,如对工业园区建设征地的,可以规定进园区企业每使用一定面积土地后,相应安排一定数量的被征地农民在本企业就业,并签订一定年限的劳动合同;进一步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优先安排失地农民就业,切实解决他们的生活和就业困难;鼓励失地农民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个体工商经营,并在场地、贷款、税费方面给予优待;积极11 / 12做好被征地农民的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和劳务输出等就业服务工作。三是加强失地农民劳动就业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