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椎间盘ct扫描在腰椎滑脱诊断中的价值分析_第1页
常规椎间盘ct扫描在腰椎滑脱诊断中的价值分析_第2页
常规椎间盘ct扫描在腰椎滑脱诊断中的价值分析_第3页
常规椎间盘ct扫描在腰椎滑脱诊断中的价值分析_第4页
常规椎间盘ct扫描在腰椎滑脱诊断中的价值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9常规椎间盘 CT 扫描在腰椎滑脱诊断中的价值分析【摘要】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 CT 扫描对腰椎滑脱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1 例确诊的腰椎滑脱患者的椎间盘 CT扫描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均见假性椎间盘膨出征,少数见双边征;椎弓崩裂并滑脱者椎管矢状径于滑椎下缘层面拉长,椎小关节多正常,部分可见椎弓峡部裂隙征;退变性滑脱者椎管矢状径于滑椎下位椎体上缘层面可不同程度变小,椎小关节均见矢状改变、半脱位及退行性变。结论 腰椎间盘 CT 扫描可初步诊断腰椎滑脱及其类型。 【关键词】 腰椎;椎间盘扫描;滑脱;峡部裂;椎小关节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intervertebral discs CT scan in diagnosis of the lumbar The intervertebral discs CT scan imaging of 21 cases confirmed as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sed. Results In the 21 cases,all of them had the pseudobulging sign of intervertebral discs,a few had double margin signs;In the cases of spondylolysis and 2 / 9spondylolisthesis,the feature was the increased sagittal diameter on the inferior edge of the olithy vertebra, the zygapophysial joints was normal,some of them present the cranny sign of vertebra arch;In the cases of lumbar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 the feature was the reduced sagittal diameter on the superior edge of the olithy vertebras inferior vertebra,the zygapophysial joints present sagittal alter,half?dislocation and The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s CT scan could primarily diagnosis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and its types. 【Key words】 lumbar spine, intervertebral discs CT scan, spondylolisthesis,spondylolysis, zygapophysial joints 平片或透视能清楚显示腰椎滑脱症,但此类病人往往被拟诊为椎间盘疾患而直接行椎间盘 CT 检查,因此,充分认识腰椎滑脱症在椎间盘 CT 扫描中的各种征象,不仅可由椎间盘 CT 检查明确腰椎滑脱症的诊断,而且还会避免误3 / 9诊为椎间盘膨出或突出。我们报告 21 例腰椎滑脱症的椎间盘 CT 扫描表现,并探讨其对腰椎滑脱症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本组 21 例,男 12 例,女 9 例;年龄1870 岁,平均 53?2 岁。21 例均有腰痛,合并下肢痛 15例,其中双侧 9 例,单侧 6 例,病程个月年;其中有明显外伤史者 2 例。 方法 本组均拟诊椎间盘突出而行L34、L45、LS1 间盘 CT 扫描,根据 CT 图像初诊为腰椎滑脱,经观察 CT 定位片及摄 X 线侧位平片或行腰椎透视而确诊,随后采用 CT “反机架扫描” 1滑椎椎弓峡部,根据峡部有无崩裂而将滑脱分为椎弓崩裂并滑脱和退变性滑脱两类。滑脱程度按法分 4 度。 腰椎间盘扫描方法 CT 扫描采用 GE NX/ICT 机,患者仰卧,臀部抬高,先用定位扫描,在定位像上,确定L34、L45、L5S1 间盘扫描线的位置,扫描线与间盘平行,层厚/层距 5 mm,扫描 3 层,分别用骨窗和软组织窗观察。 4 / 92 结果 21 例均为前滑脱:15 例发生于4, 5 例于5, 1例于3;度滑脱 19 例,度 2 例;椎弓崩裂并滑脱13 例,其中 9 例在4, 4 例在5;峡部裂双侧 11 例,单侧 2 例;退变性滑脱 8 例,其中 3 例在4,5 例在5。CT扫描可见以下征象:假性椎间盘膨出征:21 例,表现为于滑椎下缘层面间盘“后膨” ,于滑椎下位椎体上缘层面间盘“前膨” ,但不向下方椎体后缘及椎体两侧缘膨出。假性膨出随滑脱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双边征:见于 1 例椎间隙变窄的度滑脱,表现为滑脱椎体的下终板与下位椎体的上终板显示在同一层面,即双椎体后缘,位置一前一后,椎间盘呈条带状横置于其间,硬脊膜囊无受压。椎管矢状径改变,随脊椎滑脱的类型而表现不同:13 例椎弓崩裂并滑脱者于滑椎下缘层面均拉长,滑椎下位椎体上缘层面无明显变化;8 例退变性滑脱者滑椎下缘层面均无明显变化,滑椎下位椎体上缘层面变小 5 例,无明显改变 3例。椎小关节矢状改变、小关节半脱位和退变:见于全部退变性滑脱者,小关节退变尚见于 1 例椎弓崩裂并滑脱。5 / 9椎小关节矢状改变,即过度朝向矢状面;小关节半脱位,即滑椎的下关节突向前移位;退变征象不一,其中有椎小关节突增生硬化、椎小关节间隙狭窄或接近消失(5 例)、关节突碎裂(4 例,可见细小裂缝,重者见小碎骨片分离)、关节突变形、椎小关节间隙真空征(2 例)、关节囊钙化。椎弓峡部裂隙征:2 例,双侧 1 例,单侧 1 例,均见于椎弓崩裂并滑脱。滑椎下位间盘其他改变:积气 2 例,钙化 2 例,均见于退变性滑脱者。图 13 为同一病人,L4 椎弓崩裂并前滑脱。 图 1 图 3 略 图 46 为同一病人,L4 椎退变性前滑脱。 图 4 图 6 略 3 讨论 正常的脊椎序列依靠完整的椎弓、椎间盘及周围软组织的共同制约,若制约因素发生异常,则可产生脊椎滑脱6 / 9 ,表现为一个或多个椎骨的向前或向后移位,向前者称为前滑脱,反之为后滑脱,向侧方移位者少见。椎弓缺损或崩裂引起的滑脱称为椎弓崩裂并滑脱,亦称“真性脊椎滑脱” ;椎弓完整情况下发生的滑脱称为退变性脊椎滑脱,亦称“假性脊椎滑脱” 。文献3研究表明脊椎前滑脱多见,且常发生于4 及5,后滑脱多发生于3 及其以上水平;脊椎前后滑脱好发部位的差别可能与腰椎生理曲度有关,正常成人腰椎以 L3 为中心前突,L4 及其以下椎体存在有向前下移位的倾向,而 L4 以上椎体则有向后下移位的倾向。本组病例均为前滑脱,20/21 发生于4 及5,与文献报道一致。腰椎前滑脱时, 滑椎下位间盘受牵拉前移,致使椎间盘的前后缘均由前上斜向后下,扫描层面包括滑椎椎体下缘及相邻间盘时,可见间盘相对后膨,扫描层面包括滑椎下位椎体上缘及相邻间盘时,可见间盘相对前膨 ,此即假性椎间盘膨出征。此征是腰椎滑脱的必然结果,本组病例显示率为 21/21,是诊断腰椎滑脱的可靠征象。辨认此征需与椎间盘突出和膨出鉴别。滑脱时,前移椎体后下缘的间盘软组织影不压迫硬膜囊,左右对称,椎体两侧及下位椎体的后上缘层面无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突出时,突出的间盘多不对称,且同时超出上下两椎体的后缘;椎间盘膨出时,间盘见于椎体四周;间盘突出或膨出时,可见局部硬膜囊受压。腰椎滑脱较重时,滑椎下缘终板与7 / 9下位椎体上缘终板可不平行,特别是当伴有间隙变窄时 ,某一扫描层面可同时通过滑椎下缘相邻间盘及其上下两个椎体终板的后缘,CT 图像上在间盘的一前一后出现两个椎体缘,此即双边征,亦称终板的双重轮廓征或双椎体缘征。此征本组病例仅见于 1 例度滑脱者,显示率较低,可能为椎骨滑脱时,上下两个椎体终板多仍较平行的缘故。椎间盘 CT 扫描时,所见椎管构成的后方为上位椎骨的椎弓,前方为上位椎体下后缘、间盘及下位椎体上后缘。腰椎椎弓崩裂并前滑脱时,椎体前移,而椎弓不动,故滑椎下缘水平椎管矢状径拉长,但滑椎下位椎体上缘水平无明显变化;退变性前滑脱时,椎体与椎弓一同前移,故滑椎下缘水平椎管矢状径无明显变化,但滑椎下位椎体上缘水平椎管前后径可不同程度的变小。滑脱轻微时,椎管矢状径的改变可不明显。椎间盘 CT 扫描可清晰显示椎小关节。本组 13 例椎弓崩裂并滑脱中仅见 1 例椎小关节退行性变,而9 例退变性滑脱均见椎小关节退行性变及椎小关节的矢状改变和椎小关节半脱位。一般椎小关节面呈双向结构,其前内份呈冠状位,后外份呈矢状位。正常腰椎由 L1 至 L5 椎小关节的方向逐渐由矢状位向冠状位移行,至 L5、S1 水平主要呈冠状位,冠状位部分可制约椎体的前移。椎小关节的矢状改变是先天的还是退行性变重塑形成目前尚无定论8 / 9 ,但明显呈矢状改变并伴有退行性变的椎小关节是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显著特征的观点见于许多报道 , 。椎弓崩裂并滑脱均存在有峡部裂隙,但本组病例显示率为 2/13。大部分未显示是因为峡部裂位于椎弓根下 29 mm ,间盘扫描范围未包及。峡部裂隙征在椎弓峡部反机架扫描时显示清楚,但需与椎小关节鉴别,其要点如下:椎小关节位于椎间盘层面,而峡部裂偏头侧,与足侧的椎小关节不延续,其位置相对偏前;椎小关节多光滑,骨皮质完整,皮质面稍有弧度,关节间隙一致,宽约 23 mm。可见关节囊附着的切迹;而峡部裂则表面粗糙,呈锯齿状及不规则形,周围多有碎骨片。峡部裂矢状倾角明显大于小关节矢状倾角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腰椎滑脱极少引起椎间盘脱出 。仅见退变性滑脱椎间盘内少量积气 2 例,钙化 2 例,未见椎间盘膨出或突出。通过本组病例的分析,笔者认为腰椎间盘 CT 扫描可初步诊断腰椎滑脱及其类型,即假性椎间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