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箱液位控制系统_第1页
水箱液位控制系统_第2页
水箱液位控制系统_第3页
水箱液位控制系统_第4页
水箱液位控制系统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过程控制综合训练 课程报告 16 17 学年 第 二 学期 课题名称 基于 PLC 和组态王的 系统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成 绩 水箱液位控制系统水箱液位控制系统 摘要摘要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 液位贮槽如进料罐 成品罐 中间缓冲器 水箱等 设备应用十分普遍 为了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物料进出需均衡 以保证过程的 物料平衡 因此 工艺要求贮槽内的液位需维持在给定值上下 或在某一小范 围内变化 并保证物料不产生溢出 例如 锅炉系统汽包的液位控制 自流水 生产系统过滤池 澄清池水位的控制等等 根据课题要求 设计一个单容水箱 的液位过程控制系统 该系统能对一个单容水箱液位的进行恒高度控制 关键词 关键词 过程控制 液位控制 PID 控制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liquid storage tank such as product cans buffer tanks and other equipments are widely used In order to ensure the normal production material supply and demand must be balanced to guarantee the process of the production So the process requires that the liquid level in the tank should be maintained at a given value or change in a small range and ensure that the material does not overflow for instance system of boiler drum level control level control of filter pool and clarification pool of self flowing water production system and so on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project we need design a liquid level process control system for a single tank which make the liquid level on the constant height Key words Process Control Liquid Level Control PID Control 一 系统建模一 系统建模 如图所示 单容液位过程只有一个储液箱 流入量为 Q1 由进水阀的开度 控制 Q1 的大小 流出量为 Q2 随下游工序的需要而变化 其大小由出水阀 的开度控制 在出水阀开度不变的情况下 液位 h 越高 储液箱静压越大 流 出量 Q2 越大 下面分析进水阀的开度 与液位 h 之间的动态关系 建立该单 容水箱的数学模型 图 1 1 单容水箱模型 根据动态物质平衡关系可得 其中 设稳态时变量为 各变量相对稳态的增量为 12 12 1 dv QQdh QQdt dtA VA h 1 QK hkQ 2 102000 0 1020 0 QQh dh QQAh dt 不变 01110 22200 hhhQQQ QQQ 由 的增量形式可得 得到 令 则有 取拉氏变换得 由上述可知 单容水箱系统为一阶惯性系统 其中时间常数 T 是表征液位过程 响应快慢的重要参数 2 2 系统设计系统设计 2 12 1 系统总体设计系统总体设计 恒液位水箱控制系统是一个闭环负反馈控制系统 将给定输入和实际输出 相比较 得到的误差经 PID 控制器计算后送给 D A 经过 D A 转换后得到 0 10V 的电压来控制变频器的频率 以此来控制电动调节阀的开度达到控制液 位的目的 液位经过传感器转换成 4 20mA 的电流信号在经过 A D 转换反馈至 输入端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闭环控制系统 当液位过高时 控制输出减小 当 12 1 dh QQ dtA 12 112 2 1 dh QQA dt QK Qh Rs 消Q Q中间变量 1 ss dh KhA Rsdt dh ARhK R dt SSRKKART Kh dt hd T sKsHssTH 1 Ts K s sH 液位过低时 控制输出增大 以此来达到恒液位控制 图 2 1 液位控制系统总体框图 2 22 2 D AD A 模块设计模块设计 2 2 12 2 1 端子接线端子接线 本模块采用电压输出方式 故接线图如图 2 2 所示 图 2 2 D A 模块端子接线图 图 2 3 输入输出特性 其输入输出特性如图 2 3 所示 当输入数字范围为 0 4000 时 输出模拟 电压为 0 10V 且成线性关系 2 2 22 2 2 编程设计编程设计 PIDD A变频器电动阀 0 10V0 50Hz 输出液位 A D传感器 4 20mA 给定输入 图 2 4 D A 转换程序 如图 2 4 所示 首先将 D10 寄存器中的数值传到辅助继电器 M100 M115 中 然后写低 8 位数据并保持 接着写高 4 位数据并保持 最 后执行 D A 转换 输出 0 10V 电压 2 32 3 变频器设置变频器设置 2 3 12 3 1 接线接线 因为本次设计只用到了正转功能 所以只连接了 STF 端和 COM 端 电压输 入并联在 2 和 5 端口来控制频率输出 接线图如图 2 5 所示 图 2 5 变频器接线图 2 3 22 3 2 变频器参数设置变频器参数设置 参数 79 可以用来设置变频器运行模式 其中 79 1 为固定 PU 运行模式 即 所有指令通过控制面板输入 79 2 为固定外部运行模式 即所有指令通过外部 输入 79 3 为组合运行模式 1 启动指令通过外部控制 而频率通过面板上的 旋钮来控制 79 4 为组合运行模式 2 其启动指令通过控制面板上的 RUN 来发 出 而频率则通过外部模拟量来控制 如图 2 6 所示 本次设计采用 79 2 固定 外部运行模式 图 2 6 变频器运行模式 2 42 4 A DA D 模块设计模块设计 2 4 12 4 1 端子接线端子接线 液位变送器输出的是 4 20mA 电流信号 所以接线采用电流输入方式 将 V 和 l 短接 如图 2 7 所示 图 2 7 A D 模块端子接线图 2 4 22 4 2 编程设计编程设计 图 2 8 A D 转换程序 如图 2 8 所示 首先设置 A D 转换的工作方式 因为连线接的是通道 3 所以将通道 3 设置成模拟量输入范围为 4mA 20mA 数字量输出范围为 0 4000 的模式 3 其他通道禁用 设置成 F 然后进行 A D 转换 将通道 3 BFM12 的 值读出到 D0 中 2 52 5 PIDPID 控制器与组态王设计控制器与组态王设计 2 5 12 5 1 定义变量定义变量 图 2 9 变量定义 如图 2 9 所示 其中 Y0 为 PLC 输出 连接到变频器的 STR 来控制电机转动 输入为设定的液位 实际液位是由传感器的输出转换得到的 sp pv M 为 PID 控制器的参数 D0 为 A D 转换的值 D10 为 D A 转换的值 2 5 22 5 2 总体设计总体设计 图 2 10 控制界面 图 2 11 命令语言 如图 2 11 所示 因为传感器经 A D 转换的数字量和实际液位之间成一次函 数关系 所以可以测量几组数据来求得它们的关系以此获得实际液位值 SP 为 PID 控制器的设定值 PV 为反馈跟踪值 M 为输出 将液位高度除以 满量程 40 这样便使得 PID 控制器的输出 M 在 0 100 内变化 这样便能很好 的表征电动调节阀的开度 又由于要使变频器在 0 50Hz 内变化 且变频器 50Hz 时 D A 的输入值为 2000 因为 M 的值已经在 0 1 之间变化 所以只要将 M 的值直接乘以 2000 写入 D A 即可 至此便通过组态王完成了对整个系统的连 接 实现了对整个系统的控制 3 3 PIDPID 参数整定参数整定 组态王中的 PID 控件可以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而为了获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则需要整定 PID 参数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PID 控制及其整定方法 3 13 1 PIDPID 控制控制 在工程实际中 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节器控制规律为比例 积分 微分控制 简称 PID 控制 又称 PID 调节 PID 控制器问世至今已有近 70 年历史 它以其 结构简单 稳定性好 工作可靠 调整方便而成为工业控制的主要技术之一 当被控对象的结构和参数不能完全掌握 或得不到精确的数学模型时 控制理 论的 其它技术难以采用时 系统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必须依靠经验和现场调试 来确定 这时应用 PID 控制技术最为方便 即当我们不完全了解一个系统和被 控对象 或不能通过有效的测量手段来获得系统参数时 最适合用 PID 控制技 术 P 是比例环节 引入比例环节可以提高稳态精度 加快系统的反应速度 但是 Kp 过大 超调增大稳定裕度降低 甚至可能不稳定 I 是积分环节 引入积分环节可以消除静差 改善系统稳态性能 但是积 分环节降低系统稳定裕度 有滞后 反应不灵敏 Ki 过大 是系统超调增大 甚至有可能不稳定 D 微分环节 引入微分环节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超调减小 振荡减 轻 但是微分环节会放大高频噪声 抗干扰能力差 PID 控制综合了他们的优点 平和了缺点 可以获得很好的控制效果 3 23 2 PIDPID 参数整定方法参数整定方法 3 2 13 2 1 稳定边界法稳定边界法 在生产工艺容许的情况下 先让调节器按比例调节工作 从大到小逐渐改 变调节器的比例度 直至系统产生等幅振荡 记录此时的比例度和周期 再通 过经验公式计算 求出调节器的整定参数 稳定边界法适用于一般的流量 压 力 液位和温度控制系统 但不适用于比例度特别小的过程 3 2 23 2 2 响应曲线法响应曲线法 响应曲线法也称动态特性参数法 是一种开环整定方法 它利用系统广义 对象的动态特性 即广义对象输入变量作单位阶跃变化时被控参数的响应曲线 再根据响应曲线确定该广义对象动态特性参数 然后利用这些参数计算出最佳 整定参数 测试实验时 要求加入扰动幅度足够大 使被控参数产生足够大的 变化 保证测试的准确性 但这在一些生产过程中是不允许的 因此 响应曲 线法只适用于允许被控参数变化范围较大的生产过程 3 2 33 2 3 衰减曲线法衰减曲线法 衰减曲线法也是在调节器投入运行的情况下进行 通过获得 4 1 的衰减比 来确定整定参数 衰减曲线法不需要系统在稳定边界运行 比较安全 而且容 易掌握 能适用于各类控制系统 从反应时间较长的温度控制系统到反应时间 短到几秒的流量控制系统 都可以应用衰减曲线法 3 33 3 系统参数整定系统参数整定 因为单容水箱的数学模型为一阶惯性环节 所以稳定边界法和衰减曲线法 均不适用 本次设计采用响应曲线法 经过不断地尝试 最终在 Kp 2 Ki Kd 8 时 获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如图 3 1 和 3 2 所示 图 3 1 给定输入 图 3 2 系统响应曲线 4 4 总结总结 在这次单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设计过程中 我深刻的理解了什么是一个完 整的控制系统以及怎样去搭建一个控制系统 我也真正理解了什么是 PID 控制 以前 PID 控制对我来说只是书本上生硬的知识 而现在自己有了切身的体会 比如比例作用会加快响应 水放的会更快 而积分作用能够提高稳态精度 稳 定时液位会更精确 但系统反应却变得不灵敏 而微分作用则可以提升系统的 灵敏度 这些现象让我更加了解了 PID 控制 本次实训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第 一 要善于搜集资料 当你对一样东西不是太了解的时候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寻 找它的有关资料 然后去了解 学习 第二 要善于求助他人 请教一个有经 验的人可以让你少走弯路 相比自学 有一个经验丰富的人的指导会让你节省 大量宝贵的时间 做到事半功倍 第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