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器官_第1页
感觉器官_第2页
感觉器官_第3页
感觉器官_第4页
感觉器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感觉器官,解剖学教研室张兰凤,感觉器,感觉器是感受器及其附属结构的总称。 感受器主要指能感受某种刺激而产生兴奋的结构。广泛分布于机体的各部,其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有的结构十分简单,仅为感觉神经的游离末稍;有的结构较为复杂,由一些组织结构形成被囊包裹神经末稍构成,例如环层小体、触觉小体等。,感受器的功能是感受机体内、外环境的相应刺激并将之转换为神经冲动,通过感觉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传到大脑皮质,从而产生相应的感觉。完善地适应其生存的环境。,感觉器,不仅感受装置更为完善,而且具有复杂的附属装置。如视觉器官除光感受器(视网膜)之外,还包括眼的屈光系统和保护、运动装置等。听觉器官除音频感受器外,还包括耳的传音部分。,感受器的分类,根据特化程度可分为两类:1.一般感受器:分布于全身各部,如触、压、痛、温度觉感受器和位于肌、腱、关节、内脏、心血管的感受器。 2.特殊感受器:只分布在头部,包括嗅、味、视、听和平衡的感受器。,根据所在部位和所接受刺激的来源可分三类,1. 外感受器 分布在皮肤、粘膜、视器和听器 等处,接受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如触、压、痛、温度、光、声等物理和化学刺激。 2. 内感受器 分布在内脏和血管等处,接受来自内环境的物理或化学刺激,如压力、渗透压、温度、离子及化合物浓度等。 3. 本体感受器 分布在肌、肌腱、关节和内耳位觉器等处,接受机体运动和平衡时产生的刺激。,视 器,视觉器官简称视器,能感受光波的刺激,经视神经传导至大脑皮质视觉中枢而引起视觉。视器由眼球及其辅助装置两部分组成。,视器,眼球,眼球壁,外 膜(纤维膜),中 膜 (血管膜),内 膜(视网膜),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眼副器,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球外肌、眶筋膜和眶脂体,角膜巩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虹膜部 睫状体部 视部,盲 部,眼球是视器的主要部分,居眶内,借筋膜与眶壁相连。周围附有泪腺和眼球外肌等眼副器,并有眶脂体衬垫。,水平切,额状切,上面观,眼球前面有眼睑保护,后面由视神经连于脑。,眼球前面的正中点称前极,后面的正中点称后极。在两极间的中点,沿眼球表面所作的环行线称中纬线。,通过眼球前、后极的连线称眼轴。由瞳孔的中央至视网膜中央凹的连线,与视线方向一致,称视轴。眼轴与视轴作锐角交叉。,或纤维膜由强韧的纤维结缔组织组成,具有保护作用。可分为角膜和巩膜。,外膜,占外膜的前1/6,致密透明,曲度较大,有屈光作用。无血管但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稍,故感觉十分敏锐。,角膜,占外膜的后5/6,不透明,呈乳白色。前接角膜,后方与视神经鞘相延续。在巩膜与角膜交界处的深部有一环形的巩膜静脉窦。,巩膜,或血管膜 在外膜的内面,含丰富的血管、神经和色素,呈棕黑色,故又称色素膜。中膜可分为脉络膜、睫状体和虹膜三部分。,中膜,虹膜位于中膜最前部,呈冠状位的圆盘形薄膜中央有瞳孔,基质内有两种平滑肌,环绕瞳孔周缘的是瞳孔括约肌,呈放射状排列的是瞳孔开大肌。,睫状体 位于虹膜 与角摸 移行处的内面,在眼球的矢状切面上呈三角形,是中膜最肥厚的部分。,其后部平坦,称睫状环;前部有许多向内突出的皱襞,称睫状突。由睫状突发出睫状小带与晶状体相连。,睫状体内有平滑肌称睫状肌,该肌的收缩与舒张,可使睫状小带松弛或紧张,从而调节晶状体的曲度。,脉络膜 占中膜的后 2/3。为柔软的薄膜,后方有视神经穿过,外与巩膜疏松结合,其间有淋巴间隙;内面紧贴视网膜的色素层。其功能是输送营养物质,并吸收眼内分散的光线。,内膜或视网膜 在中膜的内面,分两层。外层为色素上皮层由含大量色素的单层细胞组成。内层结构复杂,含有感光细胞。,视网膜自前向后可分为三部分:虹膜部、睫状体部和视部。分别贴附在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的内面。,睫状体部和虹膜部贴附在睫状体部和虹膜的内面,无感光作用,又称盲部。,视网膜视部附着在脉络膜的内面,以锯齿缘与盲部为界,为视器的感光部分。,视网膜分两层。外层为色素上皮层,由含大量色素的单层细胞组成。内层的视部由三层神经细胞组成,分别是视锥、视杆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节细胞,双极细胞,视锥、视杆细胞,色素细胞,视网膜的两层容易分离,某些病理情况下可导致视网膜剥离症。,视锥细胞,视杆细胞,视神经盘,黄斑,眼内容物,房水,房水是澄清的液体,充满眼房内。除具有屈光作用外,还具有营养角膜和晶状体以及维持眼内压的作用。,晶状体,紧靠虹膜后方,借睫状小带与睫状体相连;呈双凸透镜状,后面较前面凸隆,无色透明,具有弹性,不含血管和神经。,晶状体外包有高度弹性的薄膜称晶状体囊。晶状体周围部较软称晶状体皮质,中央部较硬,称晶状体核。晶状体若因疾病或创伤而变混浊,称白内障。,晶状体是眼球屈光系统的主要装置。当视近物时,睫状肌收缩,屈光力加强,使物象能聚焦于视网膜上。视远物时,与此相反。,近视眼,近视眼,凹透镜,远视眼,远视眼,凸透镜,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逐渐失去弹性,睫状肌也逐渐萎缩,调节协能减退,从而出现老视。,是无色透明的胶状物质,表面覆有玻璃体囊。它充满于晶状体和视网膜 之间,除有屈光作用外,尚有支撑视网膜 的作用。若玻璃体发生混浊,可影响视力。若支撑作用减弱,可导致视网膜剥离。,玻璃体,眼睑分上睑和下睑,位于眼球前方为保护眼球的屏障。,睑裂为上、下睑之间的裂隙。,睑板 呈半月形。上、下睑板的内、外侧端各合成水平走行的结缔组织带附于眶缘,称睑内侧韧带和睑外侧韧带。,睑板腺与睑缘垂直排列,开口于睑缘。睑板腺分泌油样液体,有润滑睑缘防止泪液外溢的作用。,结膜 是一层薄而透明的粘膜,覆盖在眼球的前面,富有血管。按其所在部位可分为三部:睑结膜 、球结膜、和结膜穹。,结膜穹位于睑结膜与球结膜的移行处,形成结膜上穹和结膜下穹,多皱襞,便于眼球移动。,结膜上穹,结膜下穹,结膜囊 结膜围成的囊状腔隙,通过睑裂与外界相通。,泪器由泪腺和泪道组成。泪道包括泪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泪液由泪腺分泌后进入结膜上穹的外侧部,经眼球的表面,流向内眦处的泪湖,经泪点入泪小管,继经泪囊、鼻泪管排入下鼻道。,眼球外肌包括六条运动眼球的肌和一条提上睑肌,均为骨骼肌。下斜肌起自眶下壁的内侧近前缘处,其余各肌共同起自视神经管周围的总腱环。,上面观,前面观,冠状切面,眼的血管及神经,一、动脉 眼球及眼副器的血管供应,除眼睑浅层组织和泪囊的一部分来自颈外动脉的分支面动脉外,几乎完全由颈内动脉的分支眼动脉供应。,起自颈内动脉,与视神经一起经视神经管入眶,先在视神经的外侧,然后在下直肌的下方越至眼眶的内侧前行,终于滑车上动脉。眼动脉在行程中发出分支供应眼球,眼球外肌、泪腺和眼睑等。,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是眼动脉最重要的分支,在眼球后方穿入视神经,行于视神经的中央从视神经盘穿出,再分为四支,即视网膜鼻侧上、下和颞侧上、下小动脉,营养视网膜内层,但黄斑的中央凹无血管分布。临床常用眼底镜观察此动脉,以帮肋诊断某些疾病。,二、静脉,眼内的包括:视网膜中央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收集视网膜的血液回流。涡静脉,位于眼球壁血管膜的外层,有46条,收集虹膜、睫状体和全部脉络膜的血液回流。睫前静脉,收集眼球前部虹膜等处的血液回流。,涡静脉,视网膜中央静脉,睫前静脉,涡静脉,视网膜中央静脉,睫前静脉,海绵窦,眼上静脉,三、神经,视器的神经支配来源较多。除视神经连于眼球外,其感觉神经来自三叉神经。眼球外肌由、对脑神经支配,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瞳孔开大肌受交感神经支配。,前庭蜗器,前庭蜗器(位听器)包括前庭器和听器两部分。这两部分的机能虽然不同,但结构上关系密切不可分割。位听器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内耳是接受声波和位觉刺激的感受器,外耳和中耳是传导声波的装置。,前庭蜗器,外耳,中耳,内耳,耳廓外耳道,鼓室咽鼓管乳突窦、乳突小房,骨迷路膜迷路,耳 廓 位于头部两侧,凸面向后,凹面朝向前外,耳郭的上方大部以弹性软骨为支架,外被皮肤,皮下组织很少,但血管神经丰富;下部的小部分无软骨,仅含结缔组织和脂肪,名耳垂,是临床常用的采血部位。,外耳道 是外耳门至鼓膜的管道,成人长约2.02.5cm。外1/3为软骨部,是耳廓软骨的延续;内2/3为骨部,由颞骨围成。外耳道的皮肤含耵聍腺,能分泌耵聍。,外耳道是一弯曲的管道,从外向内,其方向是先向前上,次稍向后,然后复向前下。,外耳道软骨部有可动性,作外耳道 检查时,向后上方牵拉耳廓,即可拉直外耳道观察鼓膜。婴儿外耳道骨部和软骨部发肓未完全,故外耳道短而狭窄,其鼓膜的位置较水平,故检查鼓膜时,须将耳廓拉向后下方。,中耳 位于外耳和内耳之间。包括鼓室、咽鼓管、乳突窦和乳突小房;为一含气的不规则腔道,大部分在颞骨岩部内。中耳是传导声波的主要结构。,鼓室是颞骨岩部内含气的不规则小腔,内有听小骨、韧带、肌、血管和神经。鼓室的内面及上述结构皆覆有粘膜,此粘膜与咽鼓管和乳突小房内的粘膜 相延续。,鼓室可分为六个壁:,鼓膜分隔鼓室和外耳道,为椭圆形半透明薄膜,其外侧面向前、向下、向外倾斜。所以,外耳道的前壁和下壁 较长。鼓膜中心向内凹陷称鼓膜脐,内面为锤骨柄末端所附着。,鼓膜,听小骨位于鼓室内,有三块,即锤骨、砧骨和镫骨。三骨相互连接成一曲折的杠杆系统,当声波振动鼓膜时,三骨的连续运动使镫骨底在前庭窗上来回摇动,将声波的振动传入内耳。,咽鼓管连接咽腔和鼓室,分骨部和软骨部。其鼓室端开口于鼓室前壁的咽鼓管鼓室口;其内侧端开口于鼻咽部侧壁的咽鼓管咽口。,骨部,软骨部,咽鼓管鼓室口,咽鼓管咽口,咽鼓管软骨,幼儿的咽鼓管较成人短而平,腔径也较大,故咽部感染易沿咽鼓管侵入鼓室。咽鼓管咽口平时封闭,当吞咽或尽力张口时,咽口开大,空气进入鼓室。,闭合的咽鼓管,张开的咽鼓管,乳突窦和乳突小房是鼓室向后的延伸,乳突窦是鼓室和乳突小房之间的小腔,向前开口于鼓室,向后与乳突小房相连通。,乳突窦和乳突小房内都衬以粘膜,且与鼓室的粘膜相连续,故可因中耳炎而感染。,乳突小房,是前庭蜗器的主要部分,由骨迷路和膜 迷路组成,全部在颞骨岩部的骨质内,位于鼓室和内耳道底之间。,内耳,骨迷路骨迷路由致密骨质围成,是颞骨岩部骨质中的曲折管道。可分为三部分: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从前向后沿颞 骨岩部的长轴排列。,前 庭是位居骨迷中部的空腔,内藏膜迷路的椭圆囊和球囊。前庭的后部有五个小孔通三个半规管,前部有一大孔,通耳蜗。前庭的外侧壁即鼓室的内侧壁,有前庭窗和蜗窗。内侧壁是内耳道的底,有神经穿行。,每个半规管都有两骨脚,一为单骨脚,一为壶腹脚。壶腹脚上有膨大的骨壶腹,前、后骨半规管的单骨脚合成一个总骨脚,因此三个半规管只有五个孔开口于前庭。,耳蜗位于前庭的前方,形如蜗牛壳。蜗底朝向后内(即内耳道底);尖端朝向前外,称蜗顶。,耳蜗实为蜗螺旋管(骨蜗管)环绕蜗轴约两圈半形成。蜗轴为耳蜗中央的骨松质,呈圆锥形。,自蜗轴发出骨螺旋板突入蜗螺旋管,此板未达蜗螺旋管的对侧,其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