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性系良种有机生态茶园建立研究_第1页
无性系良种有机生态茶园建立研究_第2页
无性系良种有机生态茶园建立研究_第3页
无性系良种有机生态茶园建立研究_第4页
无性系良种有机生态茶园建立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0无性系良种有机生态茶园建立研究作者:何青元 罗琼仙 王平盛摘要经 2001XX 的研究,通过应用无性系良种,实施人工复合生态茶园等高种植、茶园地面覆盖、重施基肥、病虫草害综合控制及茶树多次矮化修剪等技术,使茶园年平均生产 1 芽 1 叶优质鲜叶 9 /hm2,实现年平均产值 48 元/hm2。土壤肥力得到明显增加,茶叶品质得到提升,安全性指标达到国家农业部有机茶标准要求,为云南省有机生态茶园的建立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关键词无性系良种;有机茶园;土壤肥力;茶叶品质 随着欧盟等茶叶消费进口国相继出台要求降低茶叶中农残等非关税措施,茶叶外销面临着严峻的“绿色壁垒”的挑战,建设有机茶园,发展有机茶生产已成为世界茶叶生产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茶树栽培上存在诸多弊端,主要是茶园建设、管理技术不合理造成生态失衡所致1;无性系良种有机生态茶园是有机茶生产的重要载体和首选基地,2 / 10也是可持续茶业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因而是茶叶栽培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是实现云南茶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2。无性系良种有机生态茶园,指的是根据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原则,按照生态系统内物种共生、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利用的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系统工程方法,所建立的能够维持茶园生态平衡,促进茶园物质和能量良性循环,实现茶业优质、高产、高效、无污染,达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协同发展目的的茶园3。通过改变传统纯茶园种植模式,采用良种,结合复合生态茶园等高种植模式、茶园地面覆盖、重施基肥、病虫草害综合控制及茶树多次矮化修剪等技术,增加土壤肥力,减少病虫草害发生,有利于茶叶高产、优质、高效和无污染。XX 年经云南省内外专家鉴定,这项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是茶农发展生态茶园脱贫致富的一项实用新技术,同时作为重点示范推广技术在云南省主产茶区大面积应用,示范推广面积达 8 700hm2,综合效益显著。现将其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3 / 10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海拔 1 m,东经 10040,北纬 2130,属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年均日照 2 088h,年均降雨量 1 397mm,全年有霜期 32d 左右,年雾日 128d,日降露水,空气相对湿度82%。土壤属花岗岩母质发育而成的砖红壤性红壤,土层深厚肥沃,呈微酸性,pH 值。11 月至翌年 5 月上中旬降雨较少,空气湿度低,土壤蒸发强烈;5 月中下旬至 10 月降雨偏多,暴雨频繁发生,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干旱、暴雨等是对茶叶生产不利的气候因素。 试验材料 供试茶树品种为国家级良种云抗 10 号和云南省良种佛香 1 号、佛香 2 号、佛香 3 号;其中种植云抗 10 号,佛香1 号,佛香 2 号,佛香 3 号。 4 / 10茶园设计 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生荒地上建园。于 2001 年 14 月完成茶园规划和开垦,开垦面积 3hm2,茶园干道 970m;在开垦时,清除灌丛、恶草茅根、树头、树根及碎石头,按确定的大行距()进行拉线定标,划出种植带,纵横整齐等距。种植沟的标准为 50cm80cm80cm(深底宽口宽),由下往上开沟,杂草及表土回沟。种植沟经23 个月的晾晒后,进行修筑梯地和种植沟回填,梯面外高内低,成 35的内倾斜,梯地内壁成 6070的倾斜。15以下的缓坡按等高线布置茶行,1525的山坡开成水平梯级茶园。茶园小区面积。种植采用 3 行单株对空排列方式,株距 35cm,大行距 150180cm,小行距 30cm,种植密度 57 075 株/hm2。 茶园管理 于每年 5 月、10 月各进行 1 次中耕锄草管理。10 月浅耕锄草,结合茶园铺草,铺草(稻草)厚度为 58cm,在稻草5 / 10上再铺 1cm 厚的细土。茶园中做到勤锄杂草,使茶园基本保持无杂草。茶行内的杂草用手拔除于台面上堆成小堆,距茶根颈 10cm 内外台面用锄头锄草。茶树平均高 23cm 进行第1 次定剪,剪留 15cm;茶树平均高 52cm 进行第 2 次定型修剪,在第 1 次剪口的基础上提高 15cm 剪去次生主枝;茶树平均高60cm 进行第 3 次定型修剪,在第 2 次剪口的基础上再提高15cm 剪去二级次生主枝,茶树基本封行;茶树平均高 70cm,用篱剪距地面 65cm 剪平;茶树平均高 80cm 以上,用篱剪距地面 80cm 剪平。XXXX 年的 12 月各进行 1 次距地面 90cm的篱剪水平修剪。每年 12 月进行茶园施基肥,施肥于种植沟内侧,采用 30cm30cm 均匀沟施,施肥后及时覆土,施优质有机肥(腐熟的牛粪、猪粪)/hm2,施肥后及时覆土。在茶行中套种樟木 210 株/hm2,共 630 株;干道、支道两旁套种杉木为 390 株/hm2,共 1 170 株;茶园及道路套种树木为 600株/hm2;保留的原生树种山苍子 90 株/hm2。对茶行中套种樟木、自然生长木姜子树以及在干道、支道两旁套种的杉松均进行合理去侧枝、地脚枝,留主枝及根部培土等管理措施。每年结合茶树修剪对杉木、樟木进行适度修树,保证茶园覆荫率为 15%左右。根据茶树病虫害虫口密度和致病级数的调查,主要病害有茶轮斑病、白星病和茶饼病;主要虫害有茶黄蓟马、小绿叶蝉和蚜虫,当茶小绿叶蝉达 10 头/百叶、有蚜芽梢率 4%5%、芽下二叶有蚜叶上平均虫口达 20 头、6 / 10茶黄蓟马达 10 头/百芽、茶饼病芽梢罹病率 35%、茶白星病叶罹病率 6%、茶轮斑病叶罹病率 10%时即进行生物防治。由于茶树病害未达到防治指标,因而未使用任何杀菌剂。XXXX 年的 5 月、10 月各喷施 1 次%印楝素乳油 600 倍液及白僵菌 1 000 倍液防治茶黄蓟马、小绿叶蝉和蚜虫。 观测项目及方法 2001 年 1 月茶园开垦前和 XX 年 10 月 13 日取土样(050cm)送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检测,XX 年 3 月 22 日进行了再检测;XX 年 10 月 26 日制蒸青样茶送农业部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每年的 10 月进行再检测。产量测定及经济效益按年度统计结果分析,并按实际茶园产出鲜叶计算经济效益。 2 结果与分析 7 / 10对茶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当年抽样调查,茶树成活率为%;茶树 2 足龄树高为,树幅为;3 足龄平均树幅为,达到了全面封行;至 XX 年底,平均树高为,树幅为。 对茶园病虫草害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品种茶树茶小绿叶蝉发生情况进行田间调查可知,云抗 10 号、佛香 1 号、佛香 2 号、佛香 3 号 4个品种茶小绿叶蝉虫口基数差异较大,分别为、 、 、头/百叶,据统计分析,以佛香 1 号为 100%,则云抗 10 号为 130%,佛香2 号 130%,佛香 3 号为 90%;说明 4 个品种中以佛香 3 号和佛香 1 号抗茶小绿叶蝉为最好,佛香 2 号和云抗 10 号相当。调查铺草对茶小绿叶蝉和杂草的控制效果,据统计分析,地面覆盖后降低了虫口基数,虫口数比不覆盖少%。通过地面覆盖,有效地抑制了杂草的生长,抑制率为%。通过严格使用生态调控、生物农药及物理防治茶树病虫害,掌握防治时期,减8 / 10少防治次数,全年茶树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未出现严重病虫害为害。 对茶园土壤肥力的影响 由表 1 可知,茶园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均比开垦前明显增加,说明土壤肥力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由表 2、表 3 可知,茶叶中 2 项重金属(铜为/kg,铅为/kg)指标低于 2002 年 9 月 1 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有机茶标准(铜30mg/kg,铅2mg/kg);六六六、滴滴涕、优乐得等 15 项农残均未检出,达到有机茶标准要求。每年 10 月进行再检测均未检出农残,重金属指标达到有机茶标准,连续 5 年获得中国有机茶认证中心的有机颁证,这表明试验茶园的茶叶是安全的。 9 / 10对茶园经济效益的影响 由表 4 可知,从 2002 年起茶园经济效益逐年增长,7年平均每年生产 1 芽 1 叶优质鲜叶 9 /hm2,实现产值 48 元/hm2。 3 结论与讨论 在茶园中种植杉松、樟木、木姜子树等植物,形成立体复合种植模式,结合病虫草害控制技术的运用,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控制茶树病虫害。在旱坡地红壤土上,沿等高线种植云抗 10 号、佛香 1 号、佛香 2 号、佛香 3 号良种,具有 提高茶园整体功能、增强茶园自然调控能力和促进茶园持续丰产优质的作用。多次矮化修剪技术的运用可培10 / 10养茶树良好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