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JJG 879-2002 紫外辐射照度计》与《JJG 879-1994》相比,在多个方面进行了修订和补充,以适应技术进步及应用需求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适用范围有所扩展。新版标准不仅适用于测量波长范围在200nm至400nm之间的紫外辐射照度计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以及使用中的检验,还对特定类型如手持式仪器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

二、增加了术语定义部分。为了确保文档内使用的专业词汇一致性,《JJG 879-2002》新增了“响应时间”、“光谱响应度”等关键术语及其定义,有助于提高理解和执行标准时的一致性。

三、改进了计量性能要求。对于不同级别的紫外辐射照度计,其最大允许误差、重复性和稳定性指标均作了更严格的规定,并引入了新的测试项目来评估设备的整体性能。

四、完善了检定条件。明确了实验室环境温度、湿度控制要求以及电源电压波动范围,确保检定过程中外部因素对接收信号的影响降到最低。

五、调整了检定方法。根据实际操作经验和最新研究成果,《JJG 879-2002》优化了若干项具体检测步骤和技术参数设置,比如光源选择、照射距离设定等,使得整个过程更加科学合理。

六、强化了检定结果处理。新版本强调了数据记录的重要性,规定了详细的报告格式模板;同时针对不合格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处置流程,增强了可追溯性和透明度。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JJG 879-2015
  • 2002-04-15 颁布
  • 2002-07-01 实施
©正版授权
JJG 879-2002 紫外辐射照度计检定规程_第1页
JJG 879-2002 紫外辐射照度计检定规程_第2页
JJG 879-2002 紫外辐射照度计检定规程_第3页
JJG 879-2002 紫外辐射照度计检定规程_第4页
JJG 879-2002 紫外辐射照度计检定规程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JJG 879-2002 紫外辐射照度计检定规程-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JJG8792002 紫 外 辐 射 照 度 计 UltravioletIrradianceMeters 2002-04-15发布 2002-07-01实施 国 家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 疫 总 局 发 布 JJG8792002 紫外辐射照度计检定规程 JJG8792002 VerificationReulationof g 代替JJG8791994 UltravioletIrradianceMeters 本规程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 年 月 日批准 并自 2002 4 15 , 年 月 日起施行2002 7 1 。 归口单位: 全国光学计量技术委员会 起草单位: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本规程委托全国光学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JJG8792002本规程主要起草人: 于家琳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 ) 代彩红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 ) JJG8792002 目 录 范围 1 (1 ) 概述 2 (1 ) 计量性能要求 3 (1 ) 四种波段划分 3.1 A1,A2,B,C (1 ) 接收部分的通带外辐射截止能力 3.2 (1 ) 接收部分的角度响应值误差 3.3 (1 ) 非线性 3.4 (1 ) 换挡误差 3.5 (1 ) 短期不稳定性 3.6 (1 ) 疲劳特性 3.7 (1 ) 零值误差 3.8 (1 ) 示值误差 3.9 (2 ) 通用技术要求 4 (2 ) 外观 4.1 (2 ) 光衰减器 4.2 (2 ) 计量器具控制 5 (2 ) 检定条件 5.1 (2 ) 检定项目 5.2 (2 ) 检定方法 5.3 (2 ) 检定结果处理 5.4 (6 ) 检定周期 5.5 (6)附录 紫外辐射照度计检定记录 A (7 )附录 紫外辐射照度计检定证书 内面 格式 B ( ) (8 ) JJG8792002 紫外辐射照度计检定规程1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符合紫外辐射 四种波段划分的紫外辐射照度计的首次 A1,A2,B,C检定 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 定型鉴定和样机试验中对计量性能的要求可参照本规程 、 。执行 。2 概述 符合紫外辐射 四种波段划分的紫外辐射照度计 以下简称辐照计 A1,A2,B,C ( )是用于测量紫外辐射照度的仪器 主要应用于医疗 防疫 光电子 探伤 电光源 化 。 、 、 、 、 、工 建材 气象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 它由接收部分 放大部分和显示部分组成 接收 、 、 。 、 。部分由光电探测器 通常采用硅光电二极管 带通玻璃滤光器或干涉滤光器和漫透射 ( )、窗组成 。3 计量性能要求 四种波段划分3.1 A1,A2,B,C 波段 峰值波长3.1.1 A1 :320390nm, p:(3605)nm。 波段 峰值波长 峰值半高宽度 3.1.2 A2 :365nm, p:(3651)nm, 10nm。 波段 峰值波长3.1.3 B :290320nm, p:(3105)nm。 波段 峰值波长 峰值半高宽度 3.1.4 C :253.7nm, p:(253.71)nm, 10nm。 接收部分的通带外辐射截止能力3.2 光谱透射比 -5 4001300nm 10 。 接收部分的角度响应值误差3.3 入射角 时 角度响应值误差不超过 10 , 10%。 非线性3.4 辐照计各量程测量的非线性不超过 1%。 换挡误差3.5 辐照计相邻量程间换挡误差不超过 1%。 短期不稳定性3.6 开机 后 辐照计的短期不稳定性不超过 30min , 1%。 疲劳特性3.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