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咳嗽,任吉祥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病名: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证。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一个主要症状,又是具有独立性的一种疾患。历代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称为咳嗽。临床上多声痰并见,很难截然分开,所以一般通称咳嗽。咳嗽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是呼吸病患者求医的重要原因。咳嗽防御机制 防止异物进入下呼吸道保护性反射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利于控制感染,历史沿革(病名含义),1、战国时期著作称本病为嗽、咳。周礼 “冬时有嗽上气疾”。礼记“季夏行 春令,则国多风咳”。,历史沿革(病名含义),2、咳、嗽合为一证。 咳嗽之名始见于黄帝内经。如: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秋伤于湿,冬生欬嗽”。(咳嗽并提) 素问生气通天论“秋伤于湿,上逆而欬”。(只言咳,不言嗽)。 (内经全书约十四篇论及咳嗽,有的咳嗽并提,有的只言咳,不言嗽,有学者依从周礼、说文、广雅、释名等权威性训释证明内经中欬即嗽,嗽即欬,从而佐证了内经中咳嗽合为一证。) 汉张机伤寒论只言咳而不言嗽,金匮要略中以咳嗽并称, 其含义与内经相同。,历史沿革(病名含义),3、咳、嗽分为二证: 明赵献可医贯咳嗽论“咳谓无痰而有声,嗽是有痰而无声”。将咳、嗽分为二证。,历史沿革(病名含义),4、咳、嗽、咳嗽分为三证: 金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明确地将咳、嗽、咳嗽分为三证,又在河间六书咳嗽论细分咳嗽为:“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有声有痰谓之咳嗽”。后世以河间之说影响最大。,历史沿革(分类),1内经有“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胆咳、大肠咳、小肠咳、膀胱咳、三焦咳”(以脏腑命名);2华佗将咳嗽分为“冷嗽、气嗽、鱢嗽、饮嗽、邪嗽”(病因命名)。 3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咳嗽候有十咳之称,除五脏咳外,尚有“风咳、寒咳、支咳、胆咳、厥阴咳”(脏腑病位与病因病机混合命名)。,历史沿革(分类),4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将咳嗽分为内因、外因、不内不外因所致三类。(病因命名) 5明清时期对咳嗽分类更加详细,如清沈金鳌归纳咳嗽病候为十六种,张璐张氏医通辨咳嗽、痰饮证候达数十种6医学入门首先出现外感、内伤分类。张介宾景岳全书“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何为二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明确地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因切合临床应用,延用至今。,相关疾病: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所见的咳嗽。,二.病象,咳嗽、咯痰。 可兼有风寒、风热等表证,或兼有脾虚、肺虚、肝火等里证。,三、病 位,在肺,与肝脾关系密切。,四、病类,分外感、内伤两大类。,五、病性,有虚有实。外感咳嗽属于邪实,为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不畅所致;内伤咳嗽多属邪实与正虚并见。,六、病程,外感咳嗽病程较短,内伤咳嗽病程较长。,七、病因病机,病因:外感:六淫内伤:五脏功能失调,与脾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与脾为子母关系,脾虚则土不生金。与肝 相克关系,木火刑金,(肝火犯肺)与肾 母子关系,“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 根。”(在咳嗽中暂不涉及)与心 相克关系,心气不足,心血瘀阻,可以 影响于肺。与大肠表里关系,大肠实热,腑气不通,可 以影响肺的肃降。 素问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病机关键 肺气不清,肺失宣降,外邪袭肺,内邪干肺,肺气不宣,清肃失常,痰浊滋生,途径,吸入,传入,口鼻,皮毛,本脏自虚,他脏及肺,外感,脾,肾,肝,虚,火,内伤,或(和),* 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转化:1、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可相互影响为病, 病久则邪实转为正虚;2、外感咳嗽如迁延失治,邪伤肺气,反复 感邪而致咳嗽屡作,可转为内伤咳嗽;3、肺脏自病,卫外不固,易受外邪引发或加重,特别在气候变化时尤为明显。,由此可知,咳嗽虽有外感、内伤之分,但有时两者又可互为因果。,八、诊断与鉴别,(一)诊断: 1咳逆有声或伴喉痒咯痰。 2外感咳嗽多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等表证;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常伴其他脏腑失调的症状。 3听诊可闻及两肺呼吸音增粗,或伴有干湿哕音。4血常规化验,胸部X线检查等,有助于诊断。,(二)鉴别诊断1肺痈 两者均为肺部疾病,但肺痈以咳嗽、胸痛、发热、咳吐大量腥臭脓血痰为特征,病机为热壅血瘀,蕴毒化脓而成痈,并根据病理演变过程,可分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2肺痨 肺痨的主症为咳嗽,咳血,潮热,盗汗,身体逐渐消瘦等,是由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痨虫侵肺所致,本病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损疾患。病因为感染“痨虫”,但发病与否与正气强弱密切相关。3喘证 喘证也可以兼有咳嗽症状,但是主要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咳嗽日久不愈,可转变为喘证。4肺胀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迁延而致,除咳嗽症状外,并有胸部膨满,喘咳上气,烦躁心慌,甚则肢体浮肿,面色晦暗等,病机为肺脾肾功能失调,痰浊、水饮与瘀血互结。病情缠绵,经久难愈。,九、辨证论治,辨证要点 1辨外感与内伤* 外感咳嗽,多是新病,常突然发生,病程短,初起多兼有寒热、头痛、鼻塞等肺卫症状,属于邪实。内伤咳嗽,多是宿病,常反复发作,迁延不已,常兼他脏病证。,如咳嗽时作,白天多于夜间,咳而急剧,声重,咽痒则咳作者,或咳声嘶哑,病势急而病程短者,多为外感风寒或风热;咳声粗浊者多为风热或痰热伤津所致;早晨咳嗽阵发加剧,咳嗽连声重浊,痰出咳减者,多为痰湿或痰热咳嗽;病势缓而病程长者多为阴虚或气虚;午后、黄昏咳嗽加重,或夜间时有咳嗽,咳声轻微短促者,多属肺燥阴虚;夜卧咳嗽较剧,持续不已,少气或伴气喘者,为久咳致喘的虚寒证。,2分清寒热虚实 外感咳嗽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者多属实证,而内伤咳嗽中痰湿、痰热、肝火多属邪实,日久伤肺,可与正虚并见。临床上恶寒,咯痰,鼻涕清稀色白,多属寒;恶风,咯痰,鼻涕稠粘而黄,多属热;病势急,病程短,咳声洪亮有力属实;病势缓,病程长,咳声低弱,气怯,乏力属虚。咳嗽痰少,或干咳无痰者,多属燥热、气火、阴虚;痰多者,常属痰湿、痰热、虚寒;痰白清稀者,属风、属寒;痰白而稠厚者属湿;痰黄而粘稠者,属热;痰中带血者,多属肺热或肺阴虚。,治疗原则:外感咳嗽祛邪为主,祛邪宣肺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内伤咳嗽祛邪止咳,扶正。 (以治脏腑为主),标本兼顾,外感咳嗽多是新病,属邪实,治以*宣肺散邪为主。内伤咳嗽多宿病,常反复发作,多属邪实正虚,治当*祛邪扶正,标本兼治。若属虚证,则当根据虚之所在,予以培补。咳嗽的治疗,除直接治肺外,还应从整体出发,注意治脾、治肝、治肾等。咳嗽初期一般忌敛涩留邪,当因势利导,肺气宣畅则咳嗽自止;咳嗽日久,祛邪止咳,扶正补虚,标本兼顾。,分证论治,林黛玉在贾府心情不畅,身体日见虚弱,于秋分后必犯旧疾。一秋日遇着贾母高兴,多游玩了两次,未免过劳了神,近日又复嗽起来,觉得比往常又重。此时此刻,又见秋风扫得残花枯萎,落叶满地,更加重忧愁悲哀的情绪,导致病情逐渐加重。她喝了两口稀粥,仍歪在床上。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渐人黄昏之时,天更阴得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真是令人无限感伤。而黛玉以发于章句稍得安慰,即成 秋窗风雨夕:,病例分析,秋窗风雨夕,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哪堪风雨助凄凉!惊破秋窗秋梦续,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挑泪烛,,请分析黛玉的病情并列出治疗方案。,分证论治:外感咳嗽(3个型)风寒袭肺 风热犯肺 风燥伤肺 内伤咳嗽(4个型) 痰湿蕴肺 痰热郁肺 肝火犯肺 肺阴亏耗,1风寒袭肺主症: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兼次症: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舌象:舌苔薄白。 脉象:浮或浮紧。,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二方均能宣肺止咳化痰。前方用麻黄、杏仁、甘草,重在宣肺散寒,适用于初起风寒闭肺。后方以荆芥疏风解表;桔梗、白前升降肺气;紫菀、百部润肺止嗽;桔梗、甘草、陈皮宣肺化痰利咽,适用于外感咳嗽迁延不愈,表邪未净,或愈而复发,喉痒而咯痰不畅者。 两方合用,尤宜于风寒外束肌表,内郁肺气之咳嗽。,临证加减:若夹痰湿,咳而痰粘,胸闷,苔腻者,加半夏、厚朴、茯苓以燥湿化痰;若风寒外束,肺热内郁,俗称“寒包火证”,而见咳嗽音哑,气急似喘,痰液粘稠,口渴,心烦,或有身热者,加生石膏、桑白皮、黄芩以解表清里,或用麻杏石甘汤。 若素有寒饮伏肺,见证除风寒束表外,兼见咳嗽上气,痰液清稀,胸闷气急,舌质淡红,苔白而滑,脉浮紧或弦滑者,治以疏风散寒、温化寒饮,常用小青龙汤加减,2风热犯肺主症: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音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黄。兼次症:咳时汗出,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恶风,身热。舌象:舌质红,舌苔薄黄。脉象:浮数或浮滑。,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药:桑菊饮加减。本方具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的功能。方中桑叶、菊花、薄荷辛凉解表,宣透风热;杏仁、桔梗、甘草宣肺祛痰止咳;连翘、芦根清热生津。亦可加前胡、牛蒡子以增强宣肺之力。,临证加减:咳甚加金银花、浙贝、枇杷叶宣肺清热止咳;肺热甚者,加黄芩、鱼腥草清泄肺热;咽痛加射干、青果清热利咽;若内挟湿邪,证见咳嗽痰多,胸闷汗出,苔黄而腻,脉濡数者,加砂仁、佩兰理气化湿;热伤肺津,咽燥口干,舌质红,酌加南沙参、天花粉清热生津;痰中带血丝者加白茅根、藕节;若夏令兼挟暑湿,证见咳嗽胸闷,心烦口渴,尿赤,舌质红,苔薄,脉濡数者,加鲜荷叶、鲜藿香、六一散之类,以疏风解暑。,3风燥伤肺主症:干咳,连声作呛,无痰或有少量粘痰,不易咯出。兼次症:喉痒,唇鼻干燥,咳甚则胸痛,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咽干而痛,或鼻塞,头痛,微寒,身热。舌象: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干而少津。脉象:浮数或小数。,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方药:桑杏汤加减。药用桑叶、豆豉疏风解表;杏仁、象贝母化痰止咳;南沙参、梨皮生 津润燥;山栀清热。本方用治温燥袭肺之证,可达清宣润肺止咳之功。,临证加减:若津伤较甚者配麦冬、玉竹滋养肺阴;热重者酌加生石膏、知母清肺泄热;痰中夹血配生地、白茅根清热止血。若痰多难咯者加贝母、瓜蒌润肺化痰;咽痛明显者加玄参、马勃清润咽喉。若系凉燥犯肺,此证为燥证与风寒并见,常兼风寒袭表之证,表现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等症,用药当以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为原则,治法为疏风散寒,润肺止咳,方用杏苏散加减。可以酌加紫菀、款冬、百部等以温润止咳;若恶寒甚,无汗,可配荆芥、防风以散寒解表。,4痰湿蕴肺主症: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粘腻或稠厚或稀薄,每于晨问咳痰尤甚,因痰而嗽,痰 出则咳缓。兼次症:胸闷,脘痞,呕恶,纳差,腹胀,大便时溏。舌象:舌苔白腻。脉象:濡滑。,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前方用半夏、茯苓燥湿化痰;陈皮、甘草理气和中。痰湿较重者,而见咳而痰多稠厚,胸闷,脘痞,苔腻,加苍术、厚朴以增强燥湿化痰之力。后方以白芥子温肺利气化痰;苏子、莱菔子降气化痰消食;二者合用具有降气化痰止咳作用,适用于咳逆痰涌,胸满气急,苔浊腻的痰浊蕴肺证。,临证加减:若寒痰较重,痰粘白如沫,怕冷者,加干姜、细辛温肺化痰;久病脾虚,酌加党参、白术益气健脾。,5痰热郁肺主症: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粘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 吐血痰。兼次症:胸肋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舌象:舌质红,苔薄黄腻。脉象:滑数。,治法: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药用桑白皮、黄芩、山栀、知母清泄肺热;贝母、瓜蒌、桔梗清热化痰止咳;茯苓、甘草、橘红健脾理气化痰。,临证加减:热灼肺津,故以知母、麦冬清肺养阴。痰热甚者,可加竹沥水、天竺黄、竹茹清热化痰,或冲服蛇胆陈皮末,以增强清热化痰止咳之力;痰黄如脓或腥臭,酌加鱼腥草、金荞麦根、薏苡仁、冬瓜子清热化痰解毒;胸满咳逆,痰盛,便秘配葶苈子、大黄泻肺逐痰;痰热伤津,酌加南沙参、天冬、天花粉养阴生津。,6肝火犯肺 主症:气逆作咳阵作,咳时面红目赤,咳引胸痛,可随情绪波动增减。兼次症:烦热咽干,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量少质粘,或痰如絮条,口干口苦,胸胁胀痛。舌象:舌质红,舌苔薄黄少津。脉象:弦数。,治法:清肺泻肝,化痰止咳。方药: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前方能清肺泻热,用桑白皮、地骨皮、黄芩清肺泻火;甘草、粳米化痰止咳。后方用青黛、蛤壳清肝化痰。二方相合,使气火下降,肺气得以清肃,咳逆自平。,临证加减:火热较盛,咳嗽频作,痰黄者,可加山栀、丹皮、贝母、枇杷叶以增清热止咳化痰之力;胸闷气逆,加枳壳、旋覆花利肺降逆;胸痛配郁金、丝瓜络理气和络;痰粘难咯,酌加海浮石、贝母、竹茹、瓜蒌清热化痰降气;火郁伤津,咽燥口干,咳嗽日久不减,酌加沙参、麦冬、天花粉养阴生津。,7肺阴亏耗主症: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夹血,或声音逐渐嘶哑。 兼次症:午后潮热,颧红,手足心热,夜寐盗汗,口干咽燥,起病缓慢,日渐消瘦,神疲。舌象:舌质红,少苔。脉象:细数。,治法:养阴清热,润肺止咳。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药用沙参、麦冬、花粉、玉竹滋养肺阴,润肺止咳;桑叶清散肺热;扁豆、甘草甘缓和中。本方有甘寒养阴、润燥生津之功,用于阴虚肺燥,干咳少痰,可加川贝母、甜杏仁润肺化痰桑白皮、地骨皮清肺泻火。,临证加减:痰中带血加丹皮、白茅根、仙鹤草、藕节清热止血;潮热酌加功劳叶、银柴胡、青蒿、鳖甲、胡黄连以清虚热;盗汗加乌梅、生牡蛎、浮小麦收敛止涩;咯吐黄痰加海蛤粉、知母、黄芩清热化痰;手足心热,梦遗加知母、黄柏、女贞子、旱莲草、五味子滋肾敛肺。,十、转归预后,1、外感咳嗽若治疗得当,预后良好;2、病情发展或失治或误治,可转为内伤咳嗽。3、内伤咳嗽治疗得当,症状可缓解或治愈;否则转为他病,预后差。 所谓: “肺不伤不咳, 脾不伤不久咳, 肾不伤不喘”。,十一、预防及调护,1注意气候变化,做好防寒保暖,避免受凉,尤其在气候反常时更要注意调摄。 2咳嗽痰多,饮食不宜肥甘厚味,以免蕴湿生痰。风热、气火、风燥、肺阴虚咳嗽,不易食辛辣香燥之品及饮酒,以免伤阴化燥助热。戒烟酒等不良习惯。 3痰多者应尽量鼓励其将痰排出。咳而无力者,可翻身拍背等以助痰排出,必要时吸痰,但吸时要避免刺激或损伤咽部。4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小 结,1、咳嗽是肺脏疾病的主要病证,有外感咳嗽、内伤咳嗽两类。2、外感为六淫犯肺,内伤为脏腑功能失调。其共同病理基础均为肺气不清,失于宣肃。3、外感咳嗽,多属邪实,当以祛邪宣肺为主,肺气宣通,其咳自止。临床若忽视祛邪宣肺,因势利导,消除致咳因素,徒用止咳敛涩之剂,则不仅收效不大,甚则留邪碍肺,延长病程,最终由外感咳嗽转为内伤咳嗽。4、内伤咳嗽,当辨其虚实标本,注意治虚勿忘实,祛邪当顾虚。内伤咳嗽者每易感受外邪使发作加重,治疗应权衡标本的主次缓急,或先后分治,或标本兼顾。,治咳先治感治咳要宣肺治咳要治痰久咳兼通络,治咳先治感外感所致十之八九,内伤则少特点:喉痒则咳,咳则痒止有痒多有邪,治咳先治痒。,风,蝉蜕、防风、僵蚕,咳,喉痒,沿胸骨下延,邪气下移,金荞麦连 翘鱼腥草,痛,风热,射干、板蓝根、虎杖,干,风燥,玄参、麦冬,治咳要宣肺宣肺平喘,首推炙麻黄凡咳嗽胸闷气紧或喘,无高血压,炙麻黄。 炙麻黄+地龙,一阴一阳, 地龙去炙麻黄辛燥;炙麻黄减地龙咸寒血压偏高,炙麻黄+生石膏肺气郁闭,加细辛、葶苈子,治咳要治痰,刘河间云:咳喘者,治痰为先,治者下气为上。痰触气管则咳,痰阻气管则喘,治痰要治,气(陈皮),瘀(桃仁),因(随证而定),治痰:化、消、涤。,化痰燥湿化痰:半夏、胆星、白附子清热化痰:竹茹、天竹黄、海浮石、海蛤壳温肺化痰:细辛、干姜化痰止咳:川贝母、桔梗、前胡、白前、紫苑、款冬化痰止咳平喘:苏子、白芥子、葶苈子、莱菔子,消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机动车驾驶证学法减分最近考试题目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新能源产业政策协同与新能源产业政策协同创新研究报告
- 2025年文职人员招聘公共科目高频考点精讲试题试卷
- 2025年新能源汽车智能座舱硬件配置与软件生态发展产业竞争格局演变研究报告
- 2025年大学融合教育专业题库- 城乡教育发展与融合教育
- 2025年大学工会学专业题库- 工会对企业员工关系的调节
- 2025年大学科学教育专业题库- 科学教育素养在学生发展中的影响
- 2025年小学英语毕业考试模拟试卷:英语歌曲欣赏与演唱教学方法试题
- 2025年大学人文教育专业题库- 环境文化与环境教育
- 2025年医保知识库考试题及答案: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财务监管试题
- 萨福双脉冲气保焊说明书DIGIPLUS课件
- 高中期中考试家长会PPT课件 (共51张PPT)
- JJG 573-2003膜盒压力表
- GB/T 39634-2020宾馆节水管理规范
- GB/T 13234-2018用能单位节能量计算方法
- 营业线施工单位“四员一长”施工安全知识培训考试题库
- 紧急采购申请单
- 全球卫生治理课件
- 工程地质学:第7章 岩体结构及其稳定性
- 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
- 非洲猪瘟防控讲座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