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的剧作_第1页
曹禺的剧作_第2页
曹禺的剧作_第3页
曹禺的剧作_第4页
曹禺的剧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曹禺的剧作,一、创作概况和贡献 曹禺(1910-1996),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在清华读书时有“小宝贝儿”的绰号。“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他的姓氏“万”的繁体字为一个“草字头”和“禺”字,草字头与“曹”谐音,故“曹禺”即“万”)。 曹禺是“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左翼剧动影响下的剧作家”(孙庆升:曹禺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这句话,大致概括了曹禺的戏剧人生。,曹禺从小受到戏曲艺术的熏陶。就读天津南开中学时,积极参加话剧活动。在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学习期间,阅读了大量外国剧作,研读西方戏剧理论,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33年写出多幕话剧雷雨,一举成名。1934年至1936年为曹禺现实主义剧作的发展、探索阶段,创作了日出、原野。1937年至1949年为曹禺创作的现实主义深化阶段,创作和改编了黑字二十八(与宋之的合著)、蜕变、北京人、家等剧本。北京人是继雷雨、日出 之后的又一部力作。建国后,曹禺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创作了现实题材的话剧明朗的天和历史剧胆剑篇(与梅阡、于是之合著)、王昭君等。,曹禺的雷雨,日出、北京人等剧作堪称我国现代戏剧史上的高峰。他进一步开拓了悲剧文学的表现领域,发展了我国的悲剧艺术。其杰出的戏剧文学成就,对我国话剧文学的成熟起了决定性作用,奠定了“五四”以来这种新兴文学样式在我国文学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雷雨剧照,日出剧照,雷雨和日出的发表,是中国话剧创作艺术成熟的标志。剧作戏剧冲突尖锐复杂,结构严谨;人物性格鲜明独特,富有典型意义;戏剧语言个性化,且具动作性和抒情性。剧作的这些特点,是话剧创作成熟的标志。 促进了话剧从“案头剧”向“剧场剧”的发展。曹禺以前,多数剧本主要以阅读欣赏为主。曹禺的雷雨日出等剧作,具有极好的舞台效果。 促进了大型多幕戏剧的发展。曹禺以前,现代剧作多数为独幕剧和中型戏剧。雷雨等剧作,都是大型戏剧,演出时间2、3小时,剧情比较复杂,反映的生活内容更丰富广泛。雷雨日出以后,现代大型戏剧创作多起来了。,二、作品分析 1. 雷雨 (1)雷雨主题的独特性和深刻性 雷雨以20年代初期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周朴园和蘩漪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表现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揭露了封建家长残暴反动而虚弱的本质,指出了其必然没落崩溃的命运。作者在揭示这个主题时,显示了自己独特的构思,将资产阶级家庭所保留的浓厚的封建色彩和资产阶级的虚伪性结合起来加以表现,这正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家庭所共有的特征。剧本不仅批判了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也宣告了封建专制主义的末路,具有反封建的意义。剧作是从家庭伦理道德的角度血缘和乱伦关系揭露资产阶级的罪恶,控诉黑暗的现实的。作者以独特的触角和艺术的深度把由旧中国的社会现实所酿成的性格悲剧、命运悲剧、社会悲剧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深刻地表现了反封建主义的主题。,(2)人物形象的个性化与典型性 周朴园是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的具有很强的封建性的资产阶级人物。他由封建家庭的纨挎子弟转化为资本家,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中:他都是一个十足的封建暴君。他的发迹史就带着野蛮的封建盘剥的血腥味故意淹死2000多名小工,发了一笔昧心财。他勾结官府镇压工人罢工,暴露了他反动、残忍的本性。在家里,他依靠家长专制来维持他所谓“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第一幕中强迫蘩漪吃药的情节,十分生动地揭示了他的冷酷、专横的性格特点。30年前,他玩弄并抛弃了侍萍。对此,他似乎满怀忏悔之心,而当侍萍意外地出现在他面前,有可能影响到他那“正人君子”的名誉、声望时,他便立即撕下“怀念”的面具,露出伪君子的真相,软硬兼施要赶她走,表现得极其虚伪、自私。在周朴园的精神世界中,封建主义融化了资产阶级标榜的“道德”“文明”,专横、冷酷、自私,虚伪构成了周朴园性格的本质特征。这一形象的意义在于暴露了资产阶级嗜血成性的本质及其家庭的腐朽、堕落和罪恶,预示出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必然崩溃的趋势,同时也表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更趋没落,已是摇摇欲坠了。,蘩漪是一个要求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她受过“五四”新思潮的影响,渴望自由、爱情和个性解放。她不幸嫁到周家,遭受着封建专制的精神折磨,性格渐渐地由抑郁变得烦躁,由愤懑变为乖戾,由热情变为阴鸷和冷酷。但封建专制的磐石并未完全窒息她对爱情、幸福,自由的渴望和追求,她终于爱上了周萍。然而,3年后,她却发现周萍欺骗了她,使她的追求又一次归于毁灭。两次打击、失望和痛苦,使她升腾起不可遏制的反抗力量“不能受两代人的海辱”,显示出“雷雨”般的性格,剥落出一颗“交织着最残酷的爱与最不忍的恨”的灵魂。她的不顾一切的反抗和报复,对周萍的穷追不舍,是她在那种特定条件下唯一可行的大胆反叛行为。但是,她为了抓住周萍,不择手段地损害别人,表现出极端的自私和偏狭,这是她思想,性格的局限。最终,蘩漪随着罪恶家庭的崩溃也毁灭了自己。从这点来看,她也是一个令人同情的、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形象。 剧作通过她的遭遇,揭露和控诉了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封建性资产阶级家庭和社会的罪恶,同时也昭示出在中国单纯地追求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是行不通的。,(3)感人的艺术魅力 结构艺术。雷雨的结构艺术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历来备受推崇。首先,剧作将一个家庭和社会30年间的错综复杂的矛盾集中在不到一天的时间之内,并且主要安置在周家的客厅里展开“将过去的情节和现在的情节交织起来,以过去的戏剧来推动现在的戏剧”,结构紧凑,具有很强的戏剧性。第二,剧作还把外国悲剧人物命运的偶然性同中国传统戏剧情节的传奇性熔于一炉。剧中复杂的人伦关系,从人物的命运来看带有偶然性,但“偶然”中又含有生活真实的必然因素,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关系;从情节发展来看,又带有传奇性。第三,善于抓住关键性的场景造成紧张气氛,把剧情推向高潮。全剧四幕有四个小高潮,即逼蘩漪吃药周朴园、侍萍重逢四凤起誓公开隐私。它们依次展开,最终导致悲剧结局,使全剧发展达到最高潮。,语言艺术。剧作语言精练真切,通俗而含蓄,富有潜台词,具有体味不尽的意蕴和浓郁激荡的情感。人物对话个性化,情绪化。如周朴园的语言短促而带有命令腔,蘩漪的语言热情激越,侍萍的语言含蓄而锋利。作者善于通过人物对话的巧合与双关、含蓄多义的疑问句式,把戏剧情节引向深入。如第二幕结尾的对话中用了一音两字、一字双关的巧合,微妙地揭示了特定场景中不同人物的心态,极富戏剧性,(举例请参看教材) 雷雨的成功标志着我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2.日出 日出作于1935年,剧本表现了包括上层和下层社会在内的都市生活的横断面,揭露了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合理社会中的种种黑暗与罪恶,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在日出众多的人物形象中,有出卖灵魂而又没有完全丧失善良本性的交际花陈白露,有富有正义感又带有书生气的知识分子方达生,有进行公债投机的银行经理潘月亭以及洋奴张乔治、面首胡四、富孀顾八奶奶这些行尸走肉等等。日出通过对上流社会和下等妓院的对比描写,宣告了这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已彻底腐烂,必须从根本上推翻它。剧末出现的建筑工人打夯的歌声,寄寓着作者的理想和希望。较之雷雨,有新的突破和创新。,陈白露的复杂性格及形象意义 A、 陈白露是个性格复杂的艺术形象,她是半殖民地大都市中的交际花。一方面追求奢侈的物质生活,为此她和张乔治等都市群丑厮混,强颜欢笑,维持她习惯的享乐生活。这实际上是出卖色相、自甘堕落的生活。另一方面,她精神上又厌恶这种生活,内心里厌恶张乔治等人,夜阑人静,会有一种没有归宿的感觉。 B、但又不甘心漂泊无依的非独立的生活。她玩世不恭,游戏人间。她清醒的认识自己生活在黑暗中,但她沉溺太深无法自拔。 C、 有正义感不能自救却想救人,为拯救小东西甘冒风险,这里表现她敢做敢为的倔强性格。她念着“太阳升起但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觉”而自尽。她成为黑暗社会的殉葬品。 陈白露悲剧的意义在于揭露了金钱物欲世界对人性的异化、扭曲,使一个漂亮聪明的年轻女性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激起人们对金钱社会的憎恶。,3.北京人 创作于1940年,这是一部表现中国的封建家庭走向衰落崩溃为题材的剧作。剧作中的曾家是一个坐吃山空,债务累累,精神空虚,道德堕落的封建大家庭。祖孙三代人,祖父曾皓、儿子曾文清,儿媳思懿,女儿曾文彩,女婿江泰,长孙曾埏。虽然个性不同,但都是一群废物。 作者巧妙地用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人类祖先的头骨化石“北京人”作为剧名,用来作为对比,写出当代的“北京人”的腐败和没落。剧本实际上是写出了三个时代的“北京人”:远古的,现代的,未来的。并且写出了现代的“北京人”是远古“北京人”的不肖子孙,应当让未来的“北京人”来代替他们,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构思,体现了剧作家对社会的历史的认识是相当深刻的,他不仅看出了旧制度崩溃的必然性,并且意识到应当有新的制度来代替它。这就同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历史前进的目标一致起来。,北京人的艺术特色 A、 在日常家庭生活画面中展开尖锐的戏剧冲突。在曾家内部日常家庭生活中表现人们勾心斗角的紧张气氛和尖锐冲突。 B、 对人物性格、心理的细腻刻画,把人物的兴趣、心态等放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进行审视,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形式。 C、 虚实结合、对照、象征等手法。实写现在的北京人,虚写过去和未来的“北京人”。以棺材为象征,表达封建阶级早晚要进棺材的寓意。,三、 曹禺剧作的艺术特色 总的说来,曹禺剧作结构严谨,戏剧冲突尖锐;人物性格鲜明;语言个性化,且具动作性,抒情性。 结构严谨,戏剧冲突尖锐表现在: 雷雨时间跨度长达30年,但剧情却浓缩在24小时内;地点集中:故事在周公馆展开;人物集中:以周朴园为中心,以周、蘩为明线;周、侍暗线,由血缘关系使矛盾冲突尖锐,且使整个剧情波澜起伏。 人物性格鲜明: 雷雨、日出、北京人中塑造了蘩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