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案例分析(人际交往方面).doc_第1页
小学案例分析(人际交往方面).doc_第2页
小学案例分析(人际交往方面).doc_第3页
小学案例分析(人际交往方面).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家庭教育之人际交往问题 -如何引导孩子尊重他人问题 小鹏最近一段时间,在与别人交谈时,说话不分场合,没大没小,不尊重他人,有时弄得家长觉得很没面子,父母批评教育时也大声顶撞,如何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呢?案例介绍 小鹏,男,10岁,四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一般,性格倔强,不懂得尊重人,无论是同学还是老师,无论是朋友还是亲戚,他总是在别人面前做出一些不尊重人的举动。他经常讥讽他人,嘲笑他人,没大没小。比如,看见别人衣服上有个泥点什么的,他会故意做出夸张的样子说别人身上好臭之类的话,让别人很气愤也很无奈。他喜欢看卡通片,经常是喜怒无常的,有一点点小事就拉着个脸,有的时候都不知道他为什么又不高兴。原因分析 小鹏之所以出现在与人交谈时说话不分场合,没大没小,原因是:(1)长辈的溺爱,父母的粗暴管制而形成的。奶奶的溺爱使他目无尊长,长幼不分。父母的斥责、打骂使他在人格上受到伤害,长此以往的结果是让他更加排斥家长,亵渎父母的尊严。(2)受社会上的不良儿童的影响。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小鹏经常和一些社会上的“小伙伴”在一起玩耍,或多或少受到了他们不良习惯的影响。(3)暴力的卡通形象在他的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形成了他将个人意志凌驾于他人意志之上的思维模式,欺凌弱小,唯我独尊,不尊重他人是这种思维模式的具体表现形式。(4)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小鹏的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在最初没有得到父母有效的纠正和约束,使他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他表示也曾尝试不再实施这种不尊重他人行为,但自己控制不住。在他内心深处也想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孩子,让家长喜欢,老师满意,学生仰慕,但他对于自己现在这种状况无能为力,且有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意识行为现象。解决方案 1、老师加强与家长沟通,改变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父母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哪怕是多打些电话,多写几封家信,多关心关心孩子。不能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都推到奶奶的身上,毕竟老人太溺爱孩子了,更不能随意打骂孩子。教育孩子要从生活细节上尊重别人,比如孩子如果蓬头垢面,不仅有损自己的形象,也是对老师的不尊重;站着和别人交谈时,不要连连跺脚或随意插嘴;与老师、长辈交谈时,勿跷二郎腿。别人办喜事,就不要说不吉利的话;办丧事,就不要兴高采烈。类似上述的这些要养成习惯,都需要从小训练。 2、培养他的兴趣爱好,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适时地、巧妙的培养他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发挥他的长处,他喜欢与人交流,人缘好,就让他担任班里的纪律委员,负责维持秩序。那些爱捣乱的小孩都听他的话,那就充分发挥他的“人际关系”。在承担一定责任的基础上,他的行为就有了一定的自律性,知道自己首先要做好,不违反纪律,学会尊重他人。孩子的心里总是渴望被鼓励的,在激励的作用下,他们会争先恐后地做得更好。 3、要重视孩子的自我教育。引导孩子通过自我教育,给自己订下一个短期或一个长远的目标,注意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主动和别人交往,讲话最好面带微笑和讲话的语气,切不可目中无人。还有就是不要立刻否定别人的意见或想法;同时要有耐心,不要在别人连续问几个问题或问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时语气加重!认识到对别人的不尊重!就是对自己的不尊重!要学会用心理换位法理解他人的心情,减少对他人的不尊重;学会与人交往。 4、尊重他人心理上的个人空间,保持恰当的心理交往距离。注意言辞得当。有人认为既然是“铁哥门儿”,“好朋友”,对方自然不会计较自己说了些什么。因此不分场合,不加措辞,也不看朋友的心情,有什么说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言辞刻薄,让他人十分尴尬,在公众场合下不了台,伤害了他人的感情却不知道。要明白只有拥有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人才能保持身心愉悦,才更容易成功。效果 小鹏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能够很好地与别人交谈,跟家长在一起时,也不会随便插嘴,不再没大没小,不会再随便嘲笑别人或言语刻薄,懂得尊重家长、尊重他人,学习主动性也提高了。与同学的关系也变好了。即使有时又犯同样的错误,经父母或老师教育能及时改正,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应避免的误区1、 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时,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首先要尊重自 己的孩子,给孩子作出榜样,进而培养孩子尊重他人的习惯。2、 父母让爷爷奶奶带孩子,不自己亲自照顾。其实孩子从出生开始,就需要和别人交流。孩子需要不断的交流,会变得比较聪明,对爱有安全感。因此孩子在与别人交谈时,说话不分场合,没大没小,其实就是想引起别人的关注。3、 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很多父母抱著传统的观念,把父母摆在权威的角色。认为子女是属于父母的。这种不把孩子当一个拥有完整权利个体的错误观念,导致个人和社会的很多不良的后果。父母进入子女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