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试验报告模板_第1页
专题试验报告模板_第2页
专题试验报告模板_第3页
专题试验报告模板_第4页
专题试验报告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试验报告模板专题试验报告模板 专题试验报告石粉对人工砂MB值及砂浆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一 试验目的通过试验检验石粉对人工砂MB值及砂浆性能影响 二 试验原理石粉是一种很细小的颗粒 有很大的表面积 而且颗粒 中还有更细小的孔 毛细管 这种毛细管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由于颗粒的表面积很大 所以能 与亚甲蓝溶液充分接触 当溶液碰到毛细管就被吸附 根据不同含量的石粉吸附亚甲蓝溶液的多少不同 所以可以判断石 粉的掺量 三 试验材料机制砂通过砂的性质试验得知砂的颗粒级配为 区砂 粗砂 表观密度2620kg m3 堆积密度1460kg m3 砂空隙率为44 5 机制砂单级粒最大压碎指标为28 属于 类砂 石粉钙质山石粉 四 实验方法1 砂表观密度试验1 1取样 并将试样缩分至1100g 放在105 5摄氏度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量 待冷却至室温后 分为大 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1 2称取试样500g 精确至1g 将试样装入容量瓶中 注入水至接近500mL的刻度处 用手旋状摇动 容量瓶 使砂样充分摇动 排除气泡 塞紧瓶盖 静止24小时 然后用滴管小心加水至刻度处 塞紧瓶盖 擦干瓶外水分 称出其 质量 精确至1g 1 3倒出瓶内水和试样 洗净容量瓶 再向容量瓶内注水至500mL的 刻度处 塞紧瓶塞 擦干瓶外水分 称出其质量 精确至1g 2 砂堆积密度实验取试样一份 用漏斗或料勺将试样从容量筒中心 上方50mm处徐徐倒下 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 当容量筒上部试样 成椎体 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 即停止加料 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 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 精确至1g 3 砂的筛分实验3 1按人工四分法缩分试样 3 2用于筛分析的试样 颗粒的公称直径不应大于10mm 试验前应先将来样通过公称直径为10 0mm的方孔筛 并算出筛余 然后称取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 分别倒入两个浅盘中 放在1 05 5摄氏度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量 待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3 3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 置于按筛孔的大小顺序排列的套筛的嘴 上一只筛上 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内固紧 筛分时间为10min左右 然后取出套筛 再按筛孔大小顺序 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 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 1 时为止 直到每个筛 全部筛完为止 4 砂的压碎指标实验4 1按规定取样27kg 用四分法缩分至8kg左右 放在105 5摄氏度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量 待冷却至室温后 筛出 公称粒径5 0mm及小于630um的颗粒 然后筛分成315 63um 630um 1 25mm 1 25 2 50mm 2 50 5 0mm四个粒径每级1000g备用 4 2称取单粒级试样330g 精确至1g 试样倒入已经组装好的受压钢模内 使试样距地盘的高度约为50mm 整个钢模内试样的表面 将加压块放入圆桶内 转动一周使之与试 样均匀接触 4 3将装好试样的受压钢模置于压力机的支承板上 对准压力中心后 开动机器 以每秒钟500N的速度加荷 加荷至25KN时稳荷5s后 以同样速度卸荷 4 4取下受压模 移去加压块 倒出压过的试样 然后用该粒级的下 限筛进行筛分 称出试样的筛余量和通过量 精确至1g 5 胶砂流动度的测试5 1胶砂的制备一次试样应称取材料的质量 水 泥300g 砂750g 水按预定的水灰比计算 也可按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GB177 85 规定称量水泥和砂 胶砂搅拌方法和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相同 4 2再拌和胶砂的同时 用湿布抹擦跳桌台面 捣棒 截锥圆模和套 模内壁 并把它们置于玻璃板中心 盖上湿布 5 3将拌好的水泥胶砂迅速的分两层装入模内 第一层装至圆锥模的 2 3处 用小刀在相互垂直两方向各划5次 再用圆柱捣棒自边缘向 中心均匀捣压15次 接着装第二层胶砂 装至3高出圆锥模20mm 用 小刀在相互垂直两方向各划5次 再用圆柱捣棒自边缘向中心均匀捣 压10次 捣压深度为第一层捣至胶砂高度1 2处 第二成捣至不超过 已捣实的底层表面 5 4捣实完毕 取下套模 将小刀倾斜 从中间到边缘分两次以近水 平的角度抹去高出截锥圆模胶砂 将截锥圆模垂直轻轻向上提起 立刻开动跳桌 以每秒钟一次的频率 在25 1s内完成25次跳动 5 5跳动完毕 用卡尺测量水泥胶砂底部扩散的直径 取相互垂直的 两直径的平均值为该用水量的水泥胶砂流动度 用mm表示 6 人工砂MB值试验6 1将试样缩分至约400g 放在105 5摄氏度的烘 箱中烘干至恒量 待冷却至室温后 筛除公称直径大于2 50mm的颗 粒备用 6 2称取试样200g 精确至0 1g 将试样倒入盛有5005ml蒸馏水的烧杯中 用叶轮搅拌机以600 60rp m转速搅拌5min 使之成悬乳液 然后持续以40040rpm转速搅拌 直 至试验结束 6 3悬乳液中加入5mL亚甲蓝溶液以400 40rpm转速搅拌至少1min 用玻璃棒蘸取一滴悬乳液 滴于滤纸上 若沉淀物周围未出现色晕 再加入5mL亚甲蓝溶液 继续搅拌1min 再用玻璃棒蘸取一滴悬乳液 滴于滤纸上 若沉淀物周围未出现色 晕 重复上述步骤 直至沉淀周围出现1mm的稳定浅蓝色色晕 此时 应继续搅拌 不加亚甲蓝溶液 每1min进行一次沾染试验 若色晕在4min内消失 再加入5mL亚甲蓝溶液 若色晕在5min内消失 再加入2mL亚甲蓝溶液 两种情况下 均应继续进行搅拌和沾染试验 直至色晕可持续5min 五 数据记录与数据处理1 表观密度表一表观密度实验数据机制砂 质量 g 砂 水 容量瓶质量 g 水 容量瓶质量 g 表观密度 k g m3 平均表观密度 kg m3 5009856752630262050095567726102 堆 积密度表二堆积密度实验数据机制砂质量 g 桶的体积 L 堆积密 度 kg m3 平均堆积密度 kg m3 1463114601460145711460机制砂空 隙率1 堆积密度 表观密度 1 1460 2620 44 5 3 机制砂筛分实验表三机制砂筛分数据筛孔尺 寸 mm 4 752 361 180 600 300 18筛底总质量分计筛余质量 g 6215175831225498分计筛余百分率1 2 43 2 35 1 16 7 2 4 0 4 1 0 累计筛余百分率1 0 44 79 96 98 99 100 分计筛余质量 g 7xx 748516117500分计筛余百分率1 4 40 0 34 8 17 0 3 2 0 2 3 4 累 计筛余百分率1 41 76 93 96 97 100 细度模数4 114 02平均4 06图 1机制砂的筛分析01020304050607080904 752 361 180 60 30 18筛 底筛孔尺寸 mm 分计筛余百分率 根据 建筑用砂 规范 本 机制砂细度模数为4 06 砂的颗粒级配为 区砂 4 压碎指标值表四压碎指标实验数据粒级 mm 筛余量 g 通过量 g 压碎指标压碎指标平均值2 36 5 002508024 2339729 28 22810231 1 18 2 362488225 2468425 26 2399128 0 600 1 182745617 2735717 17 2715917 0 300 0 6002953511 2943611 11 2923812 压碎值指标 试样通过量 试样筛余量 试样通过量 本机制砂单级粒最大压碎指标为28 根据 建筑用砂 规范 机制砂属于 类砂 5 胶砂流动度表五胶砂流动度数据掺入山石粉百分比水泥质量 g 用水量 ml 人工砂 山石粉 g 流动度 mm 平均流动度 mm 0 4 502251350 01491481485 4502251282 5 67 514214414310 45022512 15 13513413413415 4502251147 5 202 512412512420 4502251080 27012112212225 4502251012 5 337 511511411430 450225945 4051 11112112图2石粉掺量对胶砂流动度的影响0204060801001xx0平均流 动度 mm 1600 5 10 15 20 25 30 35 山石粉掺量 6 石粉 机 制砂MB值表六亚甲蓝试验记录山石粉掺量 机制砂质量 g 山 石粉质量 g 亚甲蓝用量 ml 0 200075 190101010 180 xx15 1703010 20 160401025 150501030 1406015图3石粉掺量对MB的影响02468101 214160 5 10 15 20 25 30 35 山石粉掺量 亚甲蓝用量 ml 误 差分析1 亚甲蓝的浓度 不同浓度对MB值会产生影响 可是相同浓度 不同的时间配制的亚 甲蓝溶液 也会使溶液本身出现误差 以致使所测得试验数据不稳 定 出现误差 2 混合液搅拌不均匀 由于搅拌机的扇叶未能将所有的砂料充分搅拌 使得砂料里的山石 粉未能与水充分的混合在一起 形成均匀的悬浊液 以致试验数据 出现偏差 3 所用滤纸被污染 由于未能使滤纸在沾染过程中保持清洁 使得滤纸接触其他灰尘杂 质 会使石粉含量增加 使得试验数据出现错误 7 7d折压强度表七水泥砂浆试块折压强度山石粉掺量平均抗折强度 MPa 平均抗压强度 MPa 0 4 917 25 7 032 710 7 837 715 8 043 5 20 7 543 625 7 738 030 7 238 3图4水泥砂浆试块7d折压强度0102 03040500 5 10 15 20 25 30 山石粉掺量强度 MPa 平均抗折强度 MPa 平均抗压强度 MPa 六 试验结果分析本次试验目的是检验石粉对人工砂MB值及砂浆性 能影响 主要是通过不同品种的石粉分别以不同掺量 5 10 15 20 25 30 掺入两种人工砂 全方面的检验石粉对人工砂M B值及砂浆性能影响 在亚甲蓝试验中 随着机制砂中掺入钙质山石粉质量的增多 机制 砂MB值也随之增加 经过多组实验 不同种类的石粉 钙质山石卵石粉 硅质石粉 掺入到机制砂 混合砂中 都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 在胶砂流动度实验中 掺入不同质量的钙质山石粉对胶砂流动度有 显著的影响 随着掺入钙质山石粉质量的增加 0 5 10 15 20 25 30 水泥胶砂的流动度明显降低 从不掺入石粉时 的148mm 下降到掺入30 石粉时的112mm 其它种类的石粉 硅质石 粉 钙质卵石粉等 在掺入机制砂 混合砂时也出现此现象 相对来说 钙质石粉比硅质石粉降低流动度更为明显 由此可以证明 无论使用何种人工砂 掺入石粉都可以降低水泥胶 砂的流动度 而且随着掺入石粉质量的增加 流动度也随之降低 所以适量掺入石粉不仅可以改善水泥砂浆的安定性 增加其工作性 能 而且可以节约用砂量 减少成本 通过水泥胶砂抗压 抗折强度的试验 掺入石粉和未掺入石粉的试 样强度进行比较 掺入石粉的试件的抗折 抗压强度都大大提高 随着石粉掺量的增多 抗压 抗折强度也随之提高 但是达到最优 掺量后 强度就停止增长 并且有下降的趋势 钙质山石粉掺入机制砂的组合中 石粉掺入量15 20 之间是最优 的石粉掺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