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劝学教学设计一 、基本设计指导思想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理念的基本要求,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劝学是讨论学习和人才培养的议论性文章,通过诵读和学案导学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荀子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思想。二、 教材教法分析 劝学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本文的内容是:学习能改变自己,能弥补不足,因此劝勉人们要不停地学习,即“劝学”、“学不可以已”。本文的特点是:论点明快,开篇就直接提出“学不可以已”;论据鲜活,“青于蓝”、“寒于水”等都是生活中的例子;论证充分,论证角度多样,先从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后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来论证;论证方法多样,运用比喻、对比等方法来论证;全文说理透彻深入,表达通俗生动;“劝”等文言实词和“于”等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具有典型性。学生需要从中学到的是:“学不可以已”的观点,以及论点明快、论据鲜活、论证充分的写作方法,并学习“劝”等文言实词和“于”等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学生已具备的相应学习基础:在认知上,对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以及比喻、对比等论证方法已经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在情感上,对学习的重要性等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和体会。充分发挥个人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把书本记录与黑板展示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需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诵读涵泳法、查阅字典法、质疑探究法等多种自主学习的方法。三、 教学目标定位教学目标(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能说出文言实词“劝”、“中”、“绝”、“假”和文言虚词“于”、“而”、“故”、“焉”、“乎”的意义和用法;(2)能解释作者用比喻、对比说理的方法和效果;(3)能背诵并默写全文。2.过程与方法(1)能在学习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运用提问和探究的方法;(2)能在体会作者感情的过程中运用诵读和体验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感受“学不可以已”的学习观;(2)能体会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重点1、能说出文言实词“劝”、“中”、“绝”、“假”和文言虚词“于”、“而”、“故”、“焉”、“乎”的意义和用法。2、能解释作者用比喻、对比说理的方法和效果。四、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第一教时【导入新课】从初一学过的课文为学导入,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合作学习】齐读全文,完成下列问题。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上目标:1.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2.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背诵文章。二.理思路、背诵1.要完成目标,我们从朗读开始。请大家齐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纠正字音,强调通假字和音随意转。)2.请大家再读第一二段。小组讨论交流,课堂讨论交流,教师归纳小结我仔细看了大家的翻译,总体很好,有一些小问题我们需要再注意些。比如第二段的“于”(强调一词多义)这篇文章是议论文,第一段的作用是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第二段进一步论述,提出了第一个分论点:学习的意义。为了论述清楚,作者列举了哪些事物?(板书学不可以已青蓝 冰水 博学木、金 参省 )这几个事物都是正面的事例,它们共同论证了学习是成为君子的必要条件。本来是空泛的道理,作者以五个身边常见的事物为喻,生动形象的把道理讲得既透彻又深刻,这种论证方法叫做比喻论证。(幻灯出示)这也是劝学这篇文章最显著的特点。请大家试背第一二段,两分钟时间。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背,我说上句,请大家接下句。请同学们依据板书提示背诵。3.很好,我们来看第三段。先来读一遍。小组讨论交流,课堂讨论交流(提问“彰”“水”“绝”的意思。)这一段论述的是学习的作用。作者又用了哪些事物来做比呢?(板书思不如学(望不如登高)反登高 顺风 正 假于物舆马 舟楫 )教师归纳小结这几个事例正反结合,论证了要成为君子,要善于借助外物,而这个外物,是学习。紧扣题目和中心论点,笔力老到,论证谨严。请大家试背第三段,两分钟时间。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背,我说上句,请大家接下句。请同学们依据板书提示背诵。4.很流畅,我们来看第四段。先读一遍。小组讨论交流,课堂讨论交流,教师归纳小结(强调固定结构“无以”和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这一段的分论点大家能看出来吗?(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我们来找找这一段的事例。积土、积水、积善积;跬步、小流不积;这组事例先正后反,论述了学习要注意积累。骐骥舍;驽马不舍;朽木舍;金石不舍;这组事例先反后正,论述了学习要持之以恒。蚓一;蟹躁,这两个事例先正后反,论述了学习要专一。)三个段落的比喻论证都是正反对比结合,而且模式不一,灵活多变。(板书积 不积不舍 舍 正反一 躁 )请大家试背第四段,两分钟时间。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背,我说上句,请大家接下句。请同学们依据板书提示背诵。5.背诵全文非常好,我们已经依次背会了这四段,下面我们来尝试背诵一下全文。给大家三分钟准备。请同学们依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现在我要擦去一部分板书,我们再来试一遍。太棒了,大家都觉得文言文不好学,特别是不好背,可是这篇文章我们一节课就背会了,大家发现什么小窍门了吗?小组讨论交流,课堂讨论交流,教师归纳小结理解文意 理清思路 选关键词 循序渐进这样文言背诵其实也不难。三.小结我们还发现,这篇文章的比喻虽多,却毫无板滞生硬之感。原因是什么?小组讨论交流,课堂讨论交流,教师归纳小结(并列设喻,反复论证。对比设喻,对照鲜明。层层深入,详尽严谨。整散结合,文气流畅。)注:鉴于不同学生的理解水平,硕翰班学生能够背诵课文的百分之七十,A部学生能够背诵课文的百分之五十,B部学生能够背诵课文的百分之三十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3.鉴赏本文的语言。二、整体感知课文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驾驭不好是很容易流于枯燥、单调的,但这篇课文却形象清新、脸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原因就在于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因此,分析比喻中寄寓的道理就是理解课文的关键。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 指名学生背诵(硕翰班随便抽一个,A部抽前部分,B部只能抽前几名,这样才有师范作用)2.小组讨论交流,课堂讨论交流,教师归纳小结(1)课文中心论点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处”中心论点包括哪几方面的意思?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这个论点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因为学习意义很大,所以学习不能停止;二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学习。(2)课文有哪几个分论点? (小组讨论交流,可让两个小组学生代表上黑板展示)教师归纳小结三个分论点。一、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二、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三、学习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3)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青”“冰”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轮”“木” “金”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改造人的品性。这五个比喻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达,不犯过错。(4)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是论述什么观点的?这个比喻是论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个观点的,强调了学习的作用。(5)“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这四个比喻中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这就强调了“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外界条件。这就与文章的推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丝丝相扣,有力地论证了学习的作用。学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6)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这个问题较难,适当引导,因班级而异。教师归纳小结可分为三层。第一层论述学习要积累,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第二层论述学习要持之以恒,是反正、反正设喻论述的。第三层论述学习要专一,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3.背诵课文,体味课文的语言风格。比较本单元已学过的两篇课文的语言特色。寡人之于国也:整齐的排偶句式,生动形象的比喻,从容不迫的语言,具有雄辩的气势。劝学:善于使用比喻说理,正面设喻与反面设喻结合,设喻与说理结合灵活,善于运用排比句,文章富有气势。四、【拓展探究】劝学这篇文章是以荀子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他认为人的聪明才智、道德品行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后天获得的,因此,他特别重视学习。在课文中,他强调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就是他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下面一段文字是劝学中课文未选的另一段文字,说说用了几个比喻?论述了什么观点?学生自己独立操作。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以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污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就中正也。这段文字用了“南方蒙鸠之巢”“西方之木”“蓬生麻中”“白沙在涅”“兰槐之根渐之滫”等五个比喻,论证了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说明了学习要有好的环境。这正是荀子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四.结语作业高中的语文学习,文言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学好文言的关键在于积累,积累的关键在于背诵。我们只有背诵了一定数量的优秀文言文,才能厚积薄发,学以致用。比如这篇劝学,既有论辩色彩,又具有文学韵味,形象清新、脍炙人口,读背这类文章,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文言知识,还有写作方法的借鉴,更重要的是思想的启迪、精神的鼓舞。请大家学习借鉴本文的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仿写一篇劝背。材料补充:【背景材料】一、作者简介荀子(约公元前 313公元前 238)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名况,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洵讳,写作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现在山东省临淄县西门)游学,任过列大夫的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现在山东省枣庄市东南)令。公元前 238 年失官家后逝世,葬在兰陵。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在宇宙观方面,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人认识客观事物。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触,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有朴素的唯物思想。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子、孟子效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法后王”的口号,主张应该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他的许多思想为法家所汲取。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所以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他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有积极意义。荀子既是思想家,又兼长于文学,在战国诸子中,他与孟子、庄子对后世影响最深。他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排比句子,又善于用比喻。荀子一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成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一生“序列著数万言”,后人编为荀子,其中绝大部分是他自己的作品,小部分是他门人的著作,共二十卷,收文章三十二篇,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问题、治学方法、立身处世之道、学术论辩等方面,劝学是其中的第一篇。二、劝学原文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广西贺州市平桂管理区平桂高级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2026届贵州省凯里一中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安徽省部分高中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联考2026届化学高一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注册建筑师考试押题卷:建筑设计与施工规范
- 2025年春季小学数学毕业升学考试重点题型冲刺押题试卷
- 2025年注册测绘工程师考试冲刺押题试卷 测绘技术应用专项强化
- 2025年公务员考试申论押题试卷 案例分析专项训练
- 2025年初级经济师职业资格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高分冲刺试卷
- 2026届湖北省武汉市新洲一中阳逻校区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市场营销(第2版)课件全套 王永贵 第1-17章-市场与市场营销概述及发展-顾客营销学
- 2023年6月英语六级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全3套)
- 高中数学 人教A版 必修一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1集合的概念
- 深圳某电厂锅炉维修改造施工组织设计-new(常用版)
- GB/T 4950-2021锌合金牺牲阳极
- 中药调剂技术-课件
- 证券从业考试基础模拟卷二(题目+解析)
- 水轮发电机讲义课件
- 信息系统运维服务方案
- 化工试生产总结报告
- 导数与原函数的对称性 微专题课件-2023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